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燭之武退秦師》第一課時 導學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學習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文言詞語及句子

2、挖掘文章資訊,概述文章內容。

【學習重點】    掌握重難點詞語

【學法指導】

先自讀,不翻閱資料,試試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知識連結】

1、作者、作品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_______,相傳爲_____末年的魯國史官_____             所做。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也是優秀的散文著作。” 因爲《左傳》和《公羊傳》《穀梁傳》都是爲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當然,也有人認爲《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

2、背景資料   

  秦、晉圍鄭發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果,城濮之戰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爲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後發動了這次戰爭。

晉國爲什麼要聯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爲,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爲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後,當晉國發動對鄭國的戰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夥伴。秦、晉歷史上關係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願望,所以,秦、晉聯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學習過程】

一、誦讀文字,讀準字音、句讀,並釋意。

(一)通讀全文,爲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氾南(     )         佚之狐(    )        夜縋而出(    )                        

 共其乏困(    )      闕秦(     )         秦伯說(    )   

 杞子(    )          逢孫(    )          戍之(    )

(二)逐段誦讀文字,爲下面加點字詞釋意。

第一自然段

1、以            2、貳於楚              3、軍         

譯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第二自然段

1、若           2、臣之壯也            3、猶     

4、無能爲也已           5、是寡人之過      

6、然           7、許之      

譯句: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第三自然段

1、既知亡         2、執事            3、鄙遠            4、陪鄰        

5、行李           6、共其乏困           7、嘗爲晉軍賜         

8、朝濟而夕設版           9既東封鄭           10肆      

11闕         12唯         13秦伯說          14戍之         

譯句:1、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2、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3、夫晉,何厭之有?

                                                        

第四自然段

1、微夫人          2、因          3、敝          4、不知          

譯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二、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每段的內容。(用四個字)

                                                          

                                                          

                                                          

 【當堂檢測】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越國以鄙遠”中的“以”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其無利於晉 B.焉用亡鄭以陪鄰 C.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D.以亂易整,不武  

2.下列詞語中“濟”字的意義和“朝濟而夕設版焉”中的“濟”相同的一項是:( )  

A.同舟共濟  B.濟世安民  C.賑災濟貧   D.無濟於事  

3.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夫晉,何厭之有 C.秦伯說,與鄭人盟 D.失其所與,不知 

反思感悟】

                                                                         

                                                                         

                                                                         

課文翻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爲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落難時候,曾經過鄭國,不受禮待)並且從屬於晉國的同時又從屬於楚國。(鄭伯有曹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水的南面。

鄭國大夫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不能幹什麼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去見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麼(我)怎敢冒昧地用這種方式來麻煩你呢。越過別的國家(晉國)把遠地(鄭國)作爲(秦國的)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爲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他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何時才能滿足的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爲它的邊境,又想往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將從哪裏得到它所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心裏)贊同,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請過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代替整編,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撤離了鄭國。 

 

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