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精選狼教案彙總七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狼教案彙總七篇

狼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看圖和猜測閱讀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體會故事裏蘊含的道理,體驗遊戲的快樂。

3.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出示圖)。這本書是一位日本的慶子阿姨寫的。你們猜,這會是關於誰的故事?對,小狗,書的名字是《像狼一樣嚎叫》。爲什麼要像狼一樣嚎叫?

二、逐頁閱讀、猜測故事內容。

1.圖,介紹小主人和莫卡。

師:這隻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叫米雪兒。莫卡是一隻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兒相親相愛,你離不開我,我離不你,日子過得很美滿。直到有一天,米雪兒讀一本書,看,他們正在看一本關於誰的書?講狼的書。

猜測:米雪兒正在對莫卡說什麼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點像狼!”

討論: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生活、牙齒、捕食)

小結:狼是一種生活在野外非常兇殘、可怕的食肉動物。

2.圖,感受狼自由、快樂的生活。

莫卡聽到米雪兒說自己像狼,就認真地看了起來:哇!我是有點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氣啊!他們跑來跑去自由自在,它們捉野獸,它們可以待到半夜,對着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過的什麼日子?

3.圖,感受莫卡不自由、不開心的生活。

莫卡平時能自由地奔跑嗎?

莫卡平時吃的是什麼?能自己捉食物嗎?

莫卡平時能在夜裏對着月亮叫?

誰不讓莫卡做這些事情?

米雪兒和莫卡那麼相親相愛,米雪兒爲什麼還要限制莫卡做這些事情?

是米雪兒不愛莫卡了嗎?那,爲什麼?(是爲了莫卡的健康和安全。)

(對比莫卡和狼的生活,激發幼兒嚮往自由、快樂生活的情感。)此時,莫卡的心裏對狼的生活充滿了……

4.圖,感受莫卡離家出走後的快樂心情。

第二天,莫卡拿定了主意。它偷偷溜出屋子,直朝山上跑。它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

一直跑到高高的山頂。“我現在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樣自由自在了!”他跑啊,他跳啊,他跳舞。

猜測:看,莫卡的心情怎麼樣?莫卡離開家以後,會做些什麼事情?

它還會回來嗎?(互動:不管莫卡會不會回來,我們一定要在音樂停時回到位子上。)

5.圖,介紹莫卡出走後遇到的麻煩,感受它不開心的心情。

很快它餓了。“沒事”它叫道,“我自己捉東西吃,就像狼那樣。”於是它就這麼幹了。

莫卡看到了什麼?它能捉到嗎?爲什麼?(甲蟲、田鼠)

莫卡心想:原來,狼自己捉獵物的本領也不是那麼容易學會的。到了夜裏,莫卡很苦惱,它想念米雪兒和那些好吃的。

6.圖1——13,感受莫卡實現願望及遇到危險時的心情。

你們猜,接下來,莫卡會是回家還是繼續往前走?對,莫卡說:“我不能認輸,有一件事我還得試試看。”

(1)你知道是什麼嗎?它會成功嗎?

(2)莫卡終於爬上山頂,擡起頭,看着金色的月亮,使出渾身力氣,就像狼一樣,放聲嚎叫起來:“嗷嗚……”

你們想不想也學一學?(幼兒學叫)

(3)猜猜莫卡叫完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突然,遠方傳來了同樣的聲音:“嗷嗚……”接着又是“嗷嗚……”

(4)聽到狼的叫聲以後,莫卡會怎麼樣呢?莫卡嚇呆了,“是是是是……狼,是真的狼!”

(5)猜猜看,莫卡會怎麼做?對,它轉身就向山下跑去,“我要回家!”它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再也不要做狼了!”它跑啊,跑啊,跑啊……

(情景表演:一名幼兒當莫卡,老師當米雪兒,大家當狼羣。)

7.圖14—16,感受主人對小狗莫卡的愛。

莫卡跑啊,跑啊,一直跑回了家——這個家,它可太熟悉了。

“莫卡!你回來了!”米雪兒叫着奔出來歡迎它。

你們猜,米雪兒發現莫卡離家出走了嗎?(米雪兒寫了尋狗啓示,她也很想念莫卡。)

莫卡回到米雪兒的懷抱以後,它會後悔自己離家出走嗎?它會對米雪兒說什麼?(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兒,但米雪兒還是愛它的。它覺得:學“壞”一點也不好玩!)

三、結合生活,引導幼兒討論並理解莫卡的遭遇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爸爸媽媽的愛。

生活中,爸爸媽媽、老師不讓你們做哪些事情?那是她們不愛你嗎?爲什麼?

小結:生活中,我們的自由和快樂是要受到約束和限制的,不能影響別人的生活,也不是自己隨便想做什麼都能做的。大人們說的有些不允許,是對我們的愛和保護。當你有了新想法的時候,可以勇敢的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在大人們的同意和保護下,我們就可以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狼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欣賞《彼得與狼》,能聽辨出各種樂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瞭解童話故事的情節。

2、透過欣賞,培養學生的對樂器的辨別能力、肢體體驗表現力、想象力。

3、透過音樂故事使學生獲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聽辨各種樂器的音色以及所表現的音樂形象。

2、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分角色進行表演。

3、熟悉交響童話中人物的音樂主題,並能哼唱彼得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匯入新課認識樂器。

小提琴音色優美抒情;長笛音色明亮、活潑;雙簧管音色略帶沙啞,多表現抒情的旋律;單簧管哨片是單簧,適合演奏活潑、流暢的旋律;大管音色低沉、厚重;圓號也叫法國號,音色圓潤;定音鼓渾厚,有力。

三、新課教學

1、欣賞描寫彼得的樂段。

師:這段音樂是描寫誰的?(彼得)用了什麼樂器演奏?(小提琴),在這個故事中,小提琴所演奏的音樂代表的就是故事的主人翁彼得。

2、欣賞描寫小鳥的樂段。長笛以高音區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頻繁、旋轉般的旋律。下面,聽音樂看老師,誰來了?(小鳥)所用樂器是?(放音樂)感覺小鳥的心情是怎樣的?

3、欣賞描寫小鴨子的樂段。中音區吹出的帶變化音的徐緩主題旋律。接下來這段音樂是用什麼樂器演奏?(雙簧管)猜猜是誰來了?(放音樂)

4、欣賞小鳥和小鴨的爭執。

哦,小鴨子來了,小鳥和小鴨之間發生了什麼?音樂在速度上起了什麼變化?這時出現了那兩種樂器的聲音。(放音樂)(兩種樂器交替出現)

5、欣賞描寫小貓的樂段。單簧管吹出的輕快活潑的跳躍性音調,顯示出小貓的詼諧和活潑的性格。

就在小鳥和小鴨子爭論不休的時候,貓來了,從音樂中,你想象出小貓是怎麼來的嗎?用什麼樂器來表現貓的形象呢?你可以隨着音樂的節奏輕輕地擺動你的身體,感受音樂的節奏。(聽音樂)(回答:單簧管)

6、貓捉小鳥。

貓來了之後,她想幹什麼?你能聽出幾種樂器?分別是什麼?(放音樂)

7、欣賞描寫老爺爺的樂段。音色渾厚的木管。

接着往下聽,這裏所用的樂器和之前的樂器一樣嗎?(大管),爲什麼用大管來表現老爺爺的形象呢?(聲音低沉,走路緩慢)所以很適合表現老爺爺。評價:哦,你們對音樂的理解一點也不亞於老師。

8、老爺爺和彼得。

收悉的音樂再次迴盪在我們的耳邊。這回你又聽到了那些樂器的聲音。可以做出演奏姿勢。(放音樂)(雙簧管、小提琴)

9、欣賞描寫狼的樂段。

注意,這段音樂給你帶來怎樣的感覺?(放音樂)能用你的表情來告訴大家嗎?(恐懼、害怕)全班同學一起來做恐懼害怕的表情。

哦,可怕的狼來了!這是什麼樂器的聲音?(圓號),圓號表現了狼的形象。

10、狼吃鴨的樂段。

接下來狼會有什麼舉動?又出現了那些樂器的聲音?(放音樂)評價:你是個專心的孩子。可憐的鴨子被狼給吃掉了。

11、欣賞描寫彼得和小鳥抓狼的樂段。

大灰狼的出現,使故事變得越來越緊張,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聽聽這段音樂用了哪些樂器演奏,做出相應的演奏姿勢。(放音樂)。

剛纔的音樂中還出現了一個人物,他是誰?(獵人)他的槍聲用了什麼樂器演奏?(定音鼓)透過彼得、小鳥和獵人的努力,終於把狼給抓住了。你覺得彼得是個什麼樣的人?(機智、勇敢)

四、連線練習

音樂聽到這,我們的故事也結束了,透過欣賞這首交響童話,你知道每種樂器所代表的角色是什麼嗎?

1、請兩位學生上臺找出與角色中相對應的樂器。

2、其他學生,在書本上將每一件樂器與它所代表的角色用線連接起來。

五、表演

在這麼多角色中,你最喜歡哪個角色,能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嗎?(多生表演)

六、小結

這首交響童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們還想不想聽,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只能下節課再次細細的品味,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了一些彼得與狼的視聽網址,回家後可以上網聽一聽,還可以把這首交響童話邊說邊表演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

狼教案 篇3

主要目標

1、能基本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能懂得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會記憶、理解和熟練運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及保護牙齒的方法。

3、有保護牙齒的健康意識。

4、瞭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幼兒懂得怎樣保護牙齒,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

2、難點:幼兒能理解蛀牙形成原因和學會正確的刷牙方式,形成保護牙齒的好習慣。

教學材料:

1、匯入材料:故事“喜羊羊與灰太狼”、糖若干個、美羊羊、灰太狼、紅太狼圖片各一個、音樂《別看我只是一隻羊》

2、揭示及強化材料:蛀牙形成與刷牙方法與保護牙齒的圖片、兒歌《小牙刷》

3、檢測材料:情景模擬“長蛀牙者與牙醫的對話”

活動過程與方法:

(一)匯入:

師:請聽音樂《別看我是一隻羊》,下面老師要給大家講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有一天,灰太狼把美羊羊給抓回家了,正當灰太狼跟紅太狼商量着怎樣吃美羊羊的時候,灰太狼突然感覺牙齒好疼,這時,紅太狼就想起灰太狼大批大批吃糖的樣子,說:我知道了,你肯定是長蛀牙了,誰叫你吃那麼多糖,而且又不常刷牙。現在請幼兒們替灰太狼想一下:蛀牙是怎麼形成的呢?怎麼才能不長蛀牙呢?

(二)探究與鞏固:

1、瞭解蛀牙的形成

師:現在幼兒和旁邊的人討論下蛀牙是怎樣形成的?

幼兒1:吃了很多糖

幼兒2:不愛刷牙

幼兒3:喜歡吃粘牙的食物

幼兒4:不會刷牙

師:小朋友們講得非常對,現在由老師總結下大家的想法:長蛀牙是因爲牙齒嚼了東西后總有些殘渣留在牙縫裏,尤其是糖,有粘性,細菌就在這些殘渣裏面生長,產生一種叫乳酸的東西,又沒有進行正確地刷牙,所以時間長了,就會變黃髮黑,有的甚至會出現小洞。就形成了蛀牙(看圖)。小朋友們一定不想有蛀牙吧,那麼學會保護自己的牙齒哦。

2、探究正確的刷牙方法

師:現在請幼兒們想一下怎麼刷牙纔是正確的呢?

幼兒5:每日三餐前都要刷牙

幼兒6:每個牙齒都要刷到來

幼兒7:牙膏不要擠很多

師:是的,小朋友們好厲害哦,我們應該這樣刷牙:

a、把牙膏擠到牙刷上(黃豆粒大小)(見下圖)

b、順牙縫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地豎刷。上下、內外都是順着牙根向牙尖刷,牙合面可以橫刷。

c:每天三餐前要刷牙,每次刷牙至少需要3分鐘,每個面要刷15~20次,即:三三制刷牙法

d、刷完後用清水將牙膏全部漱出。

3、探究保護牙齒方法

師:幼兒們現在知道了怎樣刷牙,但也需要懂得保護牙齒哦,現在請幼兒們討論下怎麼樣保護牙齒。

幼兒8:睡前不吃糖

幼兒9:飯前要刷牙

師:嗯,很棒,現在老師也來說一下,我們都應該這樣保護牙齒:

a、睡前不吃糖

b、早中晚飯前刷牙

c、飯後漱口

d、不吃過硬的東西

4、鞏固所學知識:

師:現在老師播放音樂《刷牙歌》,大家一起想想怎麼刷牙來進行刷牙。

(三)運用:

模擬情景

師:現在我們來模擬情景:假如有個小朋友發現自己的牙齒有些疼,怕是長蛀牙了吧,現在他想知道怎麼刷牙和保護自己的牙齒,需要請我們中的幼兒告訴他,現在請一個幼兒扮演要問問題的小朋友,其他幼兒來扮演牙醫。

幼兒1:怎麼樣刷牙和保護自己的牙齒纔不會長蛀牙呢?

幼兒牙醫們:利用三三制刷牙法:每天刷三次、每次三分鐘;不吃過硬的東西;睡前不吃糖;飯後漱口。

活動反思:

1.以生爲本,經緯適度。

活動選材從幼兒身體上的器官——牙齒出發,在途中(幼兒園集體活動中)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會使用簡單實用的保護方法,最終到達影響深遠的——牙齒終身健康的終點。小小的牙齒,多多的“事兒”——乳牙、恆牙、乳牙 20顆、恆牙最多32顆、6歲開始換牙……切牙、犬牙、磨牙……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什麼樣的“事兒”是他們感興趣的?能夠理解的?目標該如何定位……秉持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原則:教學活動要符合孩子的認識規律,注意孩子當前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和情感背景,讓孩子跳一跳,夠得着果子。可見,本次活動課題的敲定、環節的設計、內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寬,一英里深”,幼兒興趣盎然,知識點恰如其分,教育影響悠遠深長。

2.本真教學,寓教於樂。

活動秉持問題驅動、教師引動、幼兒主動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說說、吃吃、看看中發現牙齒的祕密、體會牙齒的重要性、萌生保護牙齒的意識,學會基本的保護方法,並養成習慣。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所以運用借鑑、影像資料、遊戲等教學形式,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蘊涵其中,幼兒“樂”中有“得”。

狼教案 篇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初中

2、學科:語文

3、課時:2

4、學生課前準備:

(1)藉助網絡和圖書館查閱有關狼的知識(參考關鍵詞:狼的介紹,狼的成語、俗語或歇後語,狼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等)

(2) 預習《狼》專題,閱讀專題中寫狼的文章,瞭解所寫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情感。

(3)記下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5、教師準備:

利用百度搜尋有關狼的圖片、知識等材料,根據學生的實際,結合教學設計製作課件。

 二、教學課題

專題狼相關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使學生了解狼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學生積累關於狼的成語、俗語、諺語、故事等。

2、瞭解狼的形象及選文中作者對狼的評價。

3、透過對狼的資料的蒐集和閱讀,形成對狼的綜合認識。

4、透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三、教材分析

《狼》專題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內容,被安排在第五單元后。本專題分爲“閱讀積累”、“思索質疑”、“討論研究”三個層次進行,這三個層次互相滲透、有機統一,在逐層推進中實現綜合與提高。學生逐漸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閱讀、想象、領悟逐漸上升到思辨、表達、創新。這一專題是“建構主義”學習的集中體現,是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踐。它把聽說讀寫打通,學科間打通,課內外打通,真正實現了大語文教學。

 教學重點:

1、透過對狼的選文的閱讀,瞭解狼的形象及作者對狼的評價。

2、透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教學難點:

1、透過對狼的資料的蒐集和閱讀,形成對狼的綜合認識。

2、透過對狼的相關問題的探討,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論文。

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專題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在專題的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所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合適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狼

(匯入)出示狼的圖片:你知道圖中的動物是什麼嗎? 你對這種動物的印象如何呢?學生髮言 教師點評

下面我們就進入《專題 狼》的學習。

【投影】狼的圖片

過渡: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狼。古今中外有許多關於狼的成語、諺語和歇後語,你知道哪些呢? 二、說狼

說說你知道的關於狼的成語、諺語或歇後語。 學生展示蒐集的成語、諺語或歇後語 教師點評並歸納整理成語、諺語或歇後語

【投影】狼的成語、諺語或歇後語

過渡:從這些成語、諺語中我們知道狼是狡猾的、兇殘的,那麼在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議一議狼。

二、議狼

1、自由朗讀選文《狼》,疏通文意,並用自己的話具體說說作者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說說作者筆下的狼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從文中找出依據)

學生朗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過渡:蒲松齡筆下的狼是貪婪的、狡猾的,但有一位作家卻不這麼認爲,你們想知道嗎?

2、讀一讀選文《母狼的智慧》,說說作者畢淑敏對母狼的評價如何?作者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

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依據 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過渡:畢淑敏的《母狼的智慧》着重描繪了狼具有的人性的一面——聰明、機智,具有母愛。

3、你在平時的閱讀中還蒐集了哪些關於狼的文章呢?從中你體會到狼什麼樣的形象呢?

學生展示蒐集的狼的文章及談狼的形象

教師點評

總結狼的形象。提問:你贊成哪一種呢?

(學生產生不同意見,爭執不下。自然引入下一個問題。) 三、合作探究

爲什麼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呢?20xx年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教學中的互聯網搜尋”優秀教案評選活動

小組討論,請組長把小組的共同見解作好記錄。

小結: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這取決於作者的生活經歷、情感態度、選取角度,讀者的情感、立場,狼的處境、本性等因素,以及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課堂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學生思考,全班交流

教師小結:透過對“狼”這一話題的探討,大家知道了要辨證地看待和分析問題。同時,同學們在查閱和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也一定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去收穫! 五、作業佈置

請你繼續蒐集關於狼的成語、諺語或故事,形成對狼更深入的認識。

【板書】

作者的生活經歷、

貪婪 狡猾 兇殘 情感態度、角度 差異 讀者的情感 聰明 機智 慈愛 立場、角度

狼的處境、本性等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對上節課內容進行復習回顧

二、寫狼

1、世界上有的民族崇拜虎,有的民族崇拜牛,有的民族崇拜蛇也有的民族非常崇拜狼。在蒙古和我國的新疆,一些故事和諺語中,狼是英雄的象徵,有人喜歡以“狼”爲人名;在歐洲一些國家的傳說中,狼還被尊爲人的保護神。比較一下另外一些民族對狼的態度,你能從中獲得什麼啓示?

2、書中“參考資料三”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生存關係圖?這裏面蘊含着十分深刻的科學道理,你能給大家做個解釋嗎?

以小組爲單位,充分運用自己蒐集到的各種資料,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形成自己的小論文。 題目示例(題目可根據寫作內容自定): 說狼

狼仇恨和狼崇拜

談談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係

狼和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關係:

三、蒐集、整理學生的小論文成果

六、教學反思

本專題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與訓練。專題的教學依照教材的`編排順序設計,符合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教學後,有以下幾點感受。

1、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專題的訓練中,學生的知識積累、語言實踐、閱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加強。所以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合適的方法。在本專題的教學中,我就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利用互聯網搜尋的優勢,讓學生透過自主蒐集狼的資料(先是蒐集狼的成語、諺語、歇後語,然後到尋找寫狼的文章,再到蒐集狼的其他材料),由易到難地訓練學生的知識積累、閱讀能力等。而對於一些個人能力不足以解決的問題(如:爲什麼不同的文學作品中狼的形象會各不相同呢?),則發揮小組合作的長處,透過集思廣益,完善答案。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也確實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這也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

2、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我充分尊重學生,努力讓他們始終處於學習的主體,這也符合專題的教材特點。而我則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成爲學生學習最好的幫手。

3、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和寫作能力

由於專題學習的知識容量較大,學生必須透過閱讀、理解、篩選等過程,才能獲取有效資訊;必須透過思考、理解、組織,才能交流資訊;最後運用大腦的思維活動,才能將探究的問題成果寫出來。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表達和寫作能力都會得到訓練和提高。而我在教學中,透過預習、課堂、課後作業問題的設計,將能力的訓練貫穿始終。

狼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約,相互聯繫的關係,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鹿和狼

1、誰能說說你對狼的認識?你對鹿的瞭解呢?(鹿:溫柔善良,讓人喜歡。狼:兇惡狡猾,讓人憎恨,如《會搖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書《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題目後你想說些什麼?

溫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兇惡的狼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3、同學們你們現在最想做什麼?(讀書)

二、學生讀課文。

1、自己將全文正確流利地讀出來。

2、你想讀哪一自然段就讀哪一自然段。

三、課文中哪一部分給你印象最深你就讀哪一部分,邊讀邊想你爲什麼選擇這一部分。

四、讀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說一說爲什麼會選擇這一部分。

1、羅斯福總統決定由政府僱請獵人去消滅狼,目的是爲了保護鹿,讓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經過25年的獵捕,鹿沒有了天敵。

3、鹿過着沒有危險,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無數只,還有一些飢餓而死。

五、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選擇大家找出課文中的不同觀念,用自己的觀念及想法進行一次辯論賽。

正方

羅斯福是對的,他殺狼是爲了保護鹿。

反方

羅斯福是錯的,他違犯自然界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規律。

六、總結

在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上動物和動物之間、植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植物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一種生物的存亡或數量發生變化,常常會透過這種錯綜複雜的依存關係影響到其他生物和整個自然界。這就是鹿和狼等動物帶給我們的啓示。

狼教案 篇6

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以羅斯福爲了保護鹿而下令捕殺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爲例,闡述了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道理,告誡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這一客觀規律。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樹立保持生態平衡的意識。

3、感悟作者透過分析具體事例而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鹿、狼、林”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關係。

教學方法:

快速閱讀、感情朗讀、口語交流、討論總結。

教學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預讀課文並蒐集有關資料。

2、教師做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關於“狼和鹿”的童話故事嗎?在童話

中,你覺得“狼和鹿”分別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二、快速閱讀課文1、2自然段。

1、課文如何描寫森林的,你能找出相關的詞句嗎?

2、“羅斯福”是何許人也?他下了一道什麼命令?爲什麼下此命令?

三、感情朗讀3、4自然段,說一說

1、

命令頒佈後:狼被__________;鹿成了森林中的________。

2、、我的口語-------Very

good

假如你就是一隻受到寵愛的鹿,你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四、用喜歡的方式自學5、6自然段,思考下列問題:

1、狼消滅後,森林發生了什麼變化?

狼消滅後,鹿羣發生了什麼變化?

2、回憶《蛇與莊稼》一文,寫“鹿、狼、林”之間的關係圖。

3、用適當的語氣朗讀這一部分。

4、、口語練習:

假如你是餘下的苟延殘喘的鹿,現在的你又會說些什麼?

五、我幫總統找原因——(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7、8自然段)

1、爲什麼會發生“鹿死林毀”的悲劇?你能補充完下面關

系圖嗎?

(

)

滅絕後→

(

)

快速繁殖→(

)毀滅→

(

)滅絕

2、

羅斯福總統錯在什麼地方?

六、這個故事說明:

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的動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斷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們必須尊重動物乃

至整個生物界中

這種

相互關係。

七、“我”有收穫了。

學生自由發言,談論自己的收穫。

八、課外延伸

透過畫面進一步認識“狼”,在生活中學習狼的優良品質。

狼教案 篇7

一、匯入課題

聽過有關狼的故事嗎?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3。指名複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的故事。

四、重點討論

1。爲什麼我們不應該完全消滅兇殘的狼?再讀課文,能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嗎?

2。學習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

(1)什麼叫制約?用課文中的事例來說說: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

(儘管狼吃鹿,它卻維護着鹿羣的種羣穩定。這是因爲,狼吃掉一些鹿後,就可以將森林中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鹿的數量超過森林可以承載的限度,就會摧毀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給森林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2)再用課文中的事例說說:爲什麼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係?如果破壞了會怎麼樣?

(沒有了危害鹿羣的狼後,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羣在森林中東啃西啃,灌木叢吃光了就啃食小樹;小樹吃光後又啃食大樹的樹皮……森林中的綠色植被一天天在減少,大地露出的枯黃一天天在擴大。鹿羣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羣數量驟減……)

找到描寫這些情景的段落,反覆讀一讀,想象一下,那是怎樣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話給大家描述一下嗎?見到此景,你想說什麼?

(3)整個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係嗎?

五、小結,作業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寫完後同學之間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