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夏本紀(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瞭解《史記》中本紀的形式。 

2、 瞭解篇章的內容及相關的文化內容。 

3、 積累學習文言的相關知識,熟悉並掌握詞類活用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 

1、 瞭解本紀的形式。 

2、 瞭解夏禹的事蹟及品質。 

三、 教學時間:2課時。 

四、 教學內容與步驟: 

1、解題:《史記》中的“本紀”實際上就是帝王的傳記,因爲帝王是統理國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腦,爲他們作紀傳而名之曰“本紀“,正所以顯示天下本統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綱紀的緣故。同時,也是全書的總綱,是用編年體的方法記事的。在“本紀”的寫作中,司馬遷採取了詳今略遠的辦法,時代愈遠愈略,愈近愈詳。《史記》中共有本紀12篇。 

    2、課文說明:夏本是一個古老的部落,相傳是由包括夏在內的十多個部落聯合發展而來的,與古代其他部落交錯分佈於中國境內。相傳堯、舜時洪水氾濫,民不聊生,雖經大力整治,但由於時代和條件的限制,也由於當政者用人不當,長期未能把民衆從災難中解救出來。這成了當時因擾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夏禹,一個有抱負而且聰敏勤懇的青年出現了。他繼承父業並吸取父親鯀(gǔn)治水不成的教訓,以他的健壯、精幹和毅力,獲得成功,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呈現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有序的宏偉景象。到唐堯、虞舜時期,夏族的首領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並傳給其子啓,從而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王朝約存在於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 

《夏本紀》根據《尚書》及有關歷史傳說,系統地敘述了由夏禹到夏桀約四百年間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聯盟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寫了夏禹這樣一個功績卓著的遠古部落首領和帝王的形象。課文節選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部分,約佔全篇的五分之三。作者懷着虔誠的心情,向人們訴說着夏禹的業績和偉大的獻身精神。 

3、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譯文翻譯全文。 

4、文言知識積累: 

1、文言實詞:  

     ⑴一詞多義:  

     浩浩懷山襄陵:衝上,漫上  

     鯀爲人負命毀族,不可:敗壞  

     攝行天子之政:代理  

     行視鯀之治水無狀:治理  

     等之未有賢於鯀者:比較、衡量  

     禹敏給克勤:敏捷   給”與“敏”同義。  

     身爲度,稱以出:稱量,權衡  

     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給……作表記;測定  

     薄衣食,致孝於鬼神:致:送達,表達。  

     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興:發動。人徒:指被罰服勞役的人。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察看,考察  

     乃殛鯀於羽山以死:流放,放逐  

     女其往視爾事矣。視,看,照看,這裏有辦的意思。  

     亶亶穆穆,爲綱爲紀:亹(wěi)亹:勤勉不倦的樣子。 穆穆:莊重嚴肅的樣子。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應根據各地所具有的物產來向天子進貢。  

  陂九澤,度九山:測量,勘測,即上文的“表木”。  

    九山刊旅,九川滌原:刊,砍削;旅,治理。  

    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  漸,流入;被,覆蓋。  

  ⑵古今異義  

  中國賜土姓:中國:指九州之中  

  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百姓:即百官。戰國以前百姓是對貴族的通稱,因爲當時只有貴族纔有姓,而平民沒有姓。  

  於是帝堯乃求人:這時候  

  ⑶通假字:  

  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傅”通“敷”  

  女平水土:“女”通“汝”。  

  致費於溝淢:“淢”通 

5、課文簡析: 

(1)學生口述大禹的事蹟,並概括他的高尚品質。 

提示:禹懷着勵精圖治的決心,新婚四天就離家赴任,行山表木,導九川,陂九澤,通九道,度九山,考察了九州的土地物產,規定了各地的貢品賦稅,指給了各地朝貢的方便途徑,並在此基礎上,劃定了五服界域,使得全國範圍內形成了衆河朝宗於大海,萬方朝宗於天子的統一、安定和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在他身上體現了公而忘私、樂於奉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等高尚品質。 

(2)問題探討:大禹治水給了我們那些啓迪? 

提示:大禹治水,我們看到的是中國遠古時期人類的前赴後繼與大自然作鬥爭的拼搏精神,在失敗中尋求經驗教訓,毫不氣餒,萬衆同心,最終達到的是“九州既疏,九州既灑,諸夏艾安”的太平盛世。這表現出一個偉大民族的凝聚力和中華文明的穩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儒家文化。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海洋一般百折不撓的心態,熱愛和平,希望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從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還可以看出我們提倡的一種集體主義,大禹是子承父業去治水,完成先人的遺願,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尊師重道、忠義孝順等優良品德和對社會、對世界的責任心。 

6、課文小結: 

《夏本紀》是一部夏王朝的興衰史。夏禹的興起,是由於他治理洪水拯民於災難,勤勤懇懇地做人民的公僕,人民擁護他。夏朝的衰亡,則是由於孔甲、夏桀這樣的統治者敗德傷民,人民怨恨他們。當然,夏禹還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這篇本紀的記載也未必完全真實,歷史事實未必那麼美好,但大禹治水的業績卻早已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他十三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偉大奉獻精神,也早已千古傳頌,作爲我們祖先一種美德的代表,將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  

7、作業: 

(1) 朗讀課文三遍。 

(2) 《學案與測評》P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