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摩擦起電教案8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摩擦起電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摩擦起電教案8篇

摩擦起電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電後可以吸附紙片。

2、體驗吸管摩擦起電現象的樂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35根吸管,兩隻氣球、紅黃藍三色魚數條,紅黃藍框三個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出示吸管,碎紙片)

1、教師示範: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棒,可以變魔術。唸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吸起碎紙片)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的啊?你們知道爲什麼嗎?(動作)

2、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先幼兒猜想,後教師實踐)

3、幼兒操作:大家想不想試一試啊?那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一起變變變。

(教師巡迴指導,一邊唸咒語多次操作)

4、交流經驗:請成功的小朋友來講講經驗,你是怎麼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幫貓媽媽釣魚

1、引入情境:貓媽媽剛剛打電話給我,她聽說我們小朋友會變魔術,很好奇。貓媽媽有一個魚塘,魚塘裏有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小魚,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她來釣魚,紅色的小魚放在紅色的魚框裏,藍色的小魚放在藍色的魚框裏,那黃色的呢?那我們要用什麼好辦法來幫貓媽媽釣魚呢?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幫貓媽媽把魚送回去後,進行經驗交流:你釣了多少條小魚?有沒有放對位置?

三、結束環節

1、用氣球摩擦頭部,猜猜氣球會不會黏住頭髮?

2、兩個氣球同時摩擦頭部,看看兩個氣球會發生什麼現象?

我們回家後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摩擦起電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什麼叫摩擦起電。

2、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3、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鍊與提高。

重點: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什麼叫摩擦起電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難點:對幼兒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進一步鍛鍊與提高

二、活動準備

1、筆每人一支,碎紙屑,泡沫渣,毛線、羽毛等材料分組準備好。

三、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談話匯入遊戲。

師:小朋友們快坐好,我們一起來做《手指操》

師:小朋友們說得可真棒!雙手是我們親密的好朋友,它們可以幫助我們做許許多多的事情,那麼,今天我們就用這對小手好朋友來玩一個好玩的魔術。

2、幼兒動手操作,瞭解什麼是摩擦起電的現象。

(1)幼兒操作

師出示尺子,碎紙屑,讓幼兒說它們的名稱。

師:我請一個小朋友試試能不能把紙片吸起來,我請***小朋友。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讓幼兒用尺子把碎紙屑吸起來,幼兒分組活動,要注意及時提醒幼兒千萬不要把碎紙屑掉在地上,要做一個愛清潔,講衛生的好寶寶。

讓幼兒動手操作。幼兒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吸起紙屑的。

(2)教師示範

師:剛纔大家都開動了小腦筋,可是紙屑沒有吸起來呦!別灰心!你們知道嗎?老師可是一個有名的魔術師,現在就讓我這個大師來給你們變這個魔術吧!

教師動手實驗,讓幼兒認真觀察。教師邊做邊說,尺子頭髮擦呀擦,紙屑紙屑起來吧!吸起來了嗎?

幼兒再次分組做實驗,教師巡迴瞭解幼兒實驗情況。讓實驗成功的幼兒到前面演示一下實驗過程,並及時表揚。

再由失敗的幼兒也到前面來演示,教師點名其他幼兒幫助他完成實驗並說一下爲什麼會失敗。提醒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觀察,這樣纔是聰明寶寶,並對上前來幫助完成實驗的幼兒提出表揚,強調要互相幫助,團結協作。

(3)第二次分發活動材料(大塊厚卡紙,泡沫渣,細羽絨,毛線頭,小石子)

幼兒分組活動,看看摩擦過的尺子除了吸起紙屑,是不是還可以吸起其它東西。

師:現在請小朋友幫老師填表格,看看老師發給小朋友的東西是不是都能被吸起來,能吸起來的打鉤。

幼兒操作

3、遊戲結束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東西能不能被吸起來。

教師示範驗證結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回家也找一找還有那些東西也可被吸起來。

四、教材分析

中班幼兒活潑,好動,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設計了較多的活動,使幼兒在玩中學到科學知識,在授課過程中,我及時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他們瞭解了什麼是摩擦起電的現象,還注意了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意了及時對幼兒活動結果做出評價,當然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我感覺課堂設計有點過於嗦,課容量有點太滿,沒有注意到與其他學科適時的滲透,在以後我會努力提升個人素質,促使自己不斷的進步。

五、活動反思

第一個環節中,請孩子們嘗試了用塑料尺子在頭髮上進行摩擦,雖然之前進行了試驗但是在示範過程中還是出現偏差試了好幾次,在第一次嘗試操作中幾乎沒有孩子成功,這是我預想到的,但是在第二次嘗試中,有孩子提到了很多的建議,但是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忽視了,沒有重視到孩子的興趣點和關注點。整個活動我與孩子間少了很多的溝通交流,所以整堂活動中都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到了最後我還是沒能把目標實現,“什麼叫摩擦起電的概念”還是沒有講清楚,作爲我來說,一堂科學活動我自己首先要邏輯清楚,但是由於是第一次嘗試,我似乎也荒亂了,導致了整個活動的失敗。從這個活動中我明白了,一個活動有一個很好的設計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教師在每個活動前對於每個環節的反思與把握,科學課更需要胸有成竹,這次的失敗對於我來說還是有收穫的。相信在不斷地嘗試中能夠把每個領域的課上好。

摩擦起電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麼叫物體帶電和摩擦起電。

2.知道什麼實驗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有兩種電荷;知道正、負電荷是如何規定的;知道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驗電器的構造和原理,會用驗電器判斷物體是否帶電。

4.知道電量及其單位。

 (二)教具

玻璃棒兩根,橡膠棒兩根,絲綢一塊,毛皮一塊,支架兩個,驗電器一個,驗電一個,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提問(1):日常生活中,當空氣乾燥時用塑料梳子梳頭髮,會出現什麼現象?

答:頭髮會隨梳子“飄”起來。

提問(2):如果我們身上穿了幾件化纖毛衣,在晚上脫衣時,有時會發出響聲,甚至出現火花。你有過這種體會嗎?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兩種現象發生的原因嗎?

答:摩擦起電。

教師總結:同學們在小學自然課的學習中已經瞭解了一些關於摩擦起電的知識。摩擦起電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那麼,帶了電的物體具有哪些性質?頭髮爲什麼會隨梳子飄起來?在這一節裏,我們將繼續進行學習和討論。

2.進行新課

(1)物體帶電與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演示實驗:

①用毛皮摩擦橡膠棒,然後把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②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然後將棒靠近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觀察現象。

我們看到,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物體具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說物體帶了電荷。

習慣上把帶了電的物體叫做帶電體。

在空氣乾燥的時候,用塑料梳子梳頭髮,頭髮會隨着梳子飄起來,就是因爲梳子帶了電,能吸引頭髮的緣故。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這種方法簡單、常見。

下面請同學們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摩擦起電的例子。

②接觸帶電

除摩擦外,用接觸的方法也可以使物體帶電。

演示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甲接觸沒有被摩擦過的橡膠棒乙,然後用乙去靠近紙屑、驗電羽,觀察橡膠棒乙能夠吸引紙屑、驗電羽等輕小物體,這說明橡膠棒乙透過接觸橡膠棒甲而帶了電。

(2)兩種電荷

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叫帶電現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都帶上了電荷,那麼它們帶的電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實驗:

①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排斥。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懸掛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也互相排斥。

②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懸掛在支架上,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結果它們互相吸引。

思考:這兩個實驗現象說明什麼?

答: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和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不同。

教師總結:

人們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發現,用摩擦起電的方法可以使各種各樣的物質帶電。帶電後的

物體凡是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互相排斥。這些事實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只有兩種電荷。

①正電荷和負電荷

正電荷:指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負電荷:指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荷,可用“”表示。

②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①利用帶電體具有的性質來判斷。

例1.如果一個帶電體吸引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不能。如果輕小物體與帶電體帶異種電荷,它們之間可以相互吸引;如果輕小物體不帶電,由於帶電體的性質,它們之間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個帶電體排斥一個輕小物體,能否判斷這個輕小物體也帶電?

分析:可以。因爲若輕小物體不帶電,它們之間只能相互吸引,不會發生排斥現象。

例3.如果兩個物體互相排斥,你能作出什麼判斷?

分析: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斷帶電體必帶同種電荷。

例4.有A、B、C、D四個帶電體,若A排斥B,A吸引C,C排斥D,已知D帶正電。那麼A、B、C物體各帶什麼電?

分析:已知D帶正電可由此分析其他幾個物體的帶電性質。因爲D帶正電,D又排斥C,根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C應帶正電。C吸引A,則A與C帶異種電荷,即A帶負電。A又排斥B,所以B也應帶負電。

②用驗電器來檢驗。

驗電器是實驗室裏常用的一種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它是由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等幾部分組成的(展示實物)。它的原理是利用了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當用帶電體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時,就有一部分電荷轉移到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上,這兩片金屬箔由於帶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張開。

演示實驗:用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思考此時金屬箔片帶什麼電?用力多摩擦幾下玻璃棒,再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有什麼變化?張開角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換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重做上面的實驗。

教師總結:驗電器金屬箔片張開的角度不同,反映了帶電體傳給驗電器的電荷的多少不同。

(4)電量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電量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庫侖是一個比較大的單位。一根摩擦過的玻璃棒或橡膠棒上所帶的電量,大約只有10-7庫侖,一片帶電的雲上所帶的電量,大約有幾十庫侖。

(5)正、負電荷的中和

演示實驗:把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使金屬箔片張開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去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球,觀察金屬箔片張角的變化。

這個現象說明:正、負電荷放在一起會互相抵消。如果實驗中的玻璃棒和橡膠棒帶的電量相等,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將不再張開,即正、負電荷完全抵消。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做正、負電荷的中和。

思考題:將一物體跟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先合攏後張開。

試分析這個物體的帶電情況。

3.小結

這節課我們透過大量的實驗,研究討論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後的性質、帶電的種類及電荷間的相互作用。知道了怎樣判斷檢驗一個物體是否帶電和帶電的種類。那麼摩擦起電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物體帶正電、負電的本質又是什麼呢?這些我們將在下一節裏進行研究討論。

4.佈置作業。

(l)書上本節後的練習l、2、3。

(2)思考題:梳子與頭髮摩擦後,怎樣檢驗梳子是否帶電?帶什麼電?

(3)想一想,除了課上講到的,還有哪些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方法。

備註: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爲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

摩擦起電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玩中發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紙屑、鉛筆、水彩筆、記錄卡、兩種顏色的盤子等。

活動方法:實驗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碎紙片,請小朋友們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如果我們不直接用手拿,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裏的紙屑放到黃色的盤子裏。

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想到的辦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試一試:

請幼兒嘗試用一支水彩筆把小紙片從一個盤子裏取到另一個盤子。

老師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看,這是什麼呀?(水彩筆)水彩筆也能把小紙片取出來,你們信嗎?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玩一玩,注意玩的時候不要把小紙片掉在地上,做一個講衛生的孩子。(教師巡迴指導)你們把小紙片取出來了嗎?誰來說說看?

三、幼兒實驗,嘗試用水彩筆取出小紙片。

我的辦法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小朋友仔細看,彩筆彩筆頭上擦,紙片紙片起來吧。你們看小紙片怎麼樣了?(吸起來了)誰來說說看我是怎麼做的?(在頭髮上擦擦)那你們想試一試嗎?(幼兒實驗)你們剛剛實驗成功了嗎?誰來試試看?

小結:這是怎麼回事呢?爲什麼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呢?原來水彩筆與頭髮摩擦以後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叫什麼呀?(摩擦起電)

四、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

1、猜一猜。

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這是什麼?(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鉛筆、筷子等)這兒還有一張記錄表,先請小朋友猜一猜,它們跟頭髮摩擦以後,能不能產生靜電,將小紙片吸起來,如果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這是小朋友第一次猜想,我們把它記錄在第一次的表格裏。

2、試一試。

剛纔小朋友都猜想了,現在我們來試一試,看看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呢,那我們就來驗證一下,請小朋友拿每樣材料跟你的頭髮摩擦,看看那種物體能將紙屑吸起來,把你的驗證結果告訴老師記錄在第二次的表格上。幼兒操作,老師進行記錄。

3、提問:爲什麼梳子、直尺、水彩筆能與頭髮摩擦起電呢?它們有個共同的地方是什麼呢,想一想?(因爲它們都是塑料做成的)

五、教師小結。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髮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裏摩擦後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摩擦起電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常識性瞭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瞭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瞭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二)教具

掛圖,投影儀,玻璃棒一根,絲綢一塊,橡膠棒一根,毛皮兩塊,碎紙屑若干。

(三)教學過程

1.複習

演示:用絲綢與玻璃棒摩擦後,將玻璃棒置於碎紙屑附近,觀察玻璃棒吸引碎紙屑的現象。

提問1:爲什麼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答: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後就帶電了,帶電物體會吸引輕小物體。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麼現象?

答:絲綢帶了電,也會吸引輕小物體。

演示:將摩擦玻璃棒後的絲綢靠近碎紙屑,觀察現象。

提問3:自然界裏存在幾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麼電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

提問4:想一想絲綢會帶什麼電荷?

2.引入新課

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麼?要解釋摩擦起電現象,需要知道一些關於物質結構的知識。

3.進行新課

(l)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一點同學們在化學課上已經學過了。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哪位同學說一說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構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顯微鏡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經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着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釐米長。

原子並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原子還可以再往下分。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於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只相當於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爲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由原子的核式結構可知,物質本身就是由帶電微粒組成的。那麼通常情況下,物體爲什麼不顯電性呢?指導同學看課本“原子結構”部分的最後一個自然段。

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所以整個原子呈中性,物體對外不顯電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並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瞭解了物質的原子結構,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摩擦起電的原因。

(2)摩擦起電的原因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當兩個物體互相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就容易失去電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體得到電子。

②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得到電子帶負電。

討論:

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後,玻璃棒帶什麼電?(正電)爲什麼帶正電?(玻璃棒與絲綢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較弱,在與絲綢摩擦時,因失去電子帶正電。)絲綢帶什麼電?(負電。)爲什麼帶負電?(玻璃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絲綢因有多餘電子而帶負電。)橡膠棒與毛皮摩擦後。橡膠棒帶什麼電?毛皮帶什麼電?爲什麼?(略)

(3)摩擦起電的實質

由上面討論可知,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覈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弱的物體的一部分電子轉移到與它相摩擦的另一物體上,這個物體失去多少電子,那個物體就得到多少電子,而電荷的總量並沒有改變。

因此,摩擦起電並不是創造了電,它的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

(4)討論與練習:(投影片)

①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相互摩擦,都能帶電嗎?

答:物體帶電的實質是電子的得失。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多,得到電子的機會少;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強的物質,失去電子的機會少,得到電子的機會多;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負電。所以,一般來說由不同物質組成的兩個物體,透過摩擦可以使它們帶上等量的異種電荷。但是,若這兩種物質的原子覈對核外電子的束縛能力都較強,就很不容易使它們透過摩擦發生電子的得失,因此它們就很難帶上電。

②玻璃無論與什麼物質摩擦都帶正電嗎?

實驗:用毛皮摩擦玻璃棒後,去靠近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觀察實驗現象,結果:玻璃棒與橡膠棒互相排斥,說明玻璃棒與毛皮摩擦後帶負電。

根據實驗結果,可以排出幾種不同物質相互摩擦起電的序列:獸皮一羊皮一石英一玻璃一絲絹一木條一膠木一鬆香一硫磺。

兩種物質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質帶正電,排在後面的物質帶負電。

③有人說:帶電體發生中和現象時,正負電荷都消滅了,這種說法對嗎?

答:不對。中和現象的實質,也是發生了電荷的轉移,使原來帶等量異種電荷的物體,都恢到不帶電的中性狀態。

④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絲綢和玻璃棒摩擦後,玻璃棒帶正電是因爲:[]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失去了電子;

B.絲綢上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電荷轉移到絲綢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

(答:說法A和D正確。)

4.小結(略)

5.佈置作業

1.認真看本節教材。

2.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靠近懸掛的小紙筒(圖1)。小紙筒先被吸過來,這是因爲______的緣故。當小紙筒與玻璃棒相觸後,立刻又遠離玻璃棒,這是因爲______。

3.兩個原來不帶電的物體甲和乙,相互摩擦後,下面哪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

A.甲帶正電,乙帶等量負電;

B.甲帶負電,乙帶等量正電;

c.甲和乙都帶等量正電。

備註:本教案依據的教材爲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第二冊第四章第二節。

摩擦起電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摩擦起電感興趣,瞭解關於靜電的簡單知識。

2.能正確記錄自己的發現並表達自己的認識。

3.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活動準備:

1.每組1盤小紙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筆、塑料尺、塑料吸管、鉛筆、勺子,記錄單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紙片,引導幼兒討論。

1.教師:老師的盒子裏有許多的小紙屑,這裏還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塊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紙屑,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情?

2.幼兒交流猜想,教師歸納幼兒的意見

二、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嘗試。

1.教師:剛纔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結果,現在請你們來試一試,看看到底會發生樣的事情?(幼兒第一次操作)

2.討論交流: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事?小紙屑是怎樣吸上來的?吸上來後事什麼樣子的?

3.教師:除了塑料勺子,老師這裏還準備了幾種東西,你來猜猜看哪些東西用布摩擦後也能吸氣小紙屑。

①認識記錄卡上的標記。

②猜一猜:這些東西摩擦後也能把紙屑吸起來嗎?

③如果可以的話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兒猜想記錄。

5.操作驗證。

三、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各自的試驗過程和結果。

1.教師: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紙屑的?

交流:爲什麼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後可以吸起小紙屑?

幼兒思考討論(相互討論)

師小結: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後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塑料尺、塑料筆、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後產生靜電,因此吸起了碎紙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產生靜電。

活動延伸:

在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摩擦後也會產生靜電?

摩擦起電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驗中發現摩擦產生靜電的現象。

2.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

3.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筆、塑料袋、碎紙片、鉛筆、水彩筆、百潔布、記錄單、筆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紙片,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麼辦法可以將紅色盤子裏的紙片移到黃色盤子裏?

二、玩一玩,試一試。

1.出示百潔布和水彩筆,提問:如果給你一塊布和一支水彩筆,你能完成剛纔的任務嗎?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

3.教師演示摩擦起電的小實驗:用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吸起碎紙片。

實驗後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

教師:原來水彩筆在百潔布上摩擦後產生了靜電,可以吸起小紙片,這種現象叫做“摩擦起電”。

三、嘗試用不同材料進行摩擦起電的實驗。

1.出示實驗材料,幼兒逐一認識。

2.介紹記錄表,引導幼兒猜想並記錄。

3.幼兒實驗並記錄。

4.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四、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摩擦起電”是在“做中學”的思想指導下設計的一個大班科學活動,透過觀察、探究、猜想、驗證、發現、記錄、分享與表述,發揮了孩子們的主動性,透過該活動,孩子們對摩擦能產生靜電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並能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基本完成了預設的目標。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沒有重視與孩子的交流,沒有對孩子的回答給予肯定。在今後的活動中,我會注意貫徹“做中學”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重視與幼兒間的交流。

摩擦起電教案 篇8

1、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摩擦起電的現象,初步瞭解塑料摩擦後能吸住細小的東西。

2、激發幼兒對摩擦起電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主動探索更多類似現象的能力。

2、活動準備:

塑料尺子若干把,碎紙屑,大塊的厚卡紙,泡沫渣,毛線頭、細羽絨、小石子、水彩筆、鉛筆等。

3、活動過程:

1、先由老師演示給幼兒看。

2、用綢子布擦塑料棒,再拿塑料棒去粘碎紙片。碎紙片粘不上,說明塑料棒不帶電。

3、再用綢子布擦塑料棒塑料棒,粘上了碎紙片,說明成功了。

4、告訴幼兒,因爲塑料棒上有了電才能將紙片吸起。

標籤:起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