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課件

摩擦力教學課件

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教學課件

摩擦力教學課件

教學理念

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兩大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節教學採用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學習,老師儘量爲學生創造情景,點燃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教材分析

本節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力。(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爲了不使問題複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稱爲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爲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瞭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透過分析一些事例使學生認識摩擦力的存在,並在此基礎上說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隨後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摩擦在生活和生產中都有重要的意義,教材最後用較大篇幅講述了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方法。雖然教學的重點在於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象,學會根據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於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學情分析

學生在這之前剛學習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樣是一種常見的力,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學生除對摩擦力的概念比較生疏外,已基本具備自主探究的條件。

教法建議

1.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爲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物理現象之一。對摩擦現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爲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就忽視了學生實驗,作爲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尤其在學生有一定認識基礎時,更應注意讓學生親自動手探究,這樣就能既揭示現象的本質,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控制變量法。本實驗中的變量有兩個,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係;保持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之間的關係。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於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

2.知道決定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3.認識摩擦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有關摩擦現象。

2.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過程。

3.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透過對摩擦的分析,激發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繫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透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1.設計探究實驗。

2.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教學器材

教師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車、木塊、彈簧測力計、自行車、多媒體電腦等。

學生用:彈簧測力計、帶掛鉤的木塊(側面積不同)、砝碼(或鉤碼)、長木板、毛巾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演示筷子提米的實驗: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並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提問:同學們,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小棍提起米杯來呢?你能給這個力取個名字嗎?(引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摩擦力的概念

做一做:參與實踐,做各種摩擦動作,讓學生體會摩擦力的存在。學生有的將手掌放在桌面滑動,有的搓手,有的腳在地板上來回擦動。

學生討論交流:“搓”也就是“摩擦”,由此得出“摩擦力”這一概念。

老師演示:用小木塊和小汽車分別演示摩擦,問:“這兩種摩擦一樣嗎?你能給它們分別取個合適的名字嗎?”(透過觀察比較取名,學生知道了動摩擦可分爲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教學評析:根據教學內容,聯繫實際創設“摩擦生熱——搓手”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一開始便進入激奮的學習狀態,同時也爲學生探究“摩擦力”做鋪墊。請學生命名,讓學生實踐體會,巧妙地實現了由“給出書面知識”到“引發探究活動”的轉軌。

2.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生活中你有這方面的經驗支援嗎?

(在分組討論後收集各組討論的結果並作記錄)

甲組:推動粉筆盒比推動講桌容易,猜想可能與質量有關;

乙組:在冰面上行走比在平時的路面上行走困難,猜想可能與路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丙組:汽車速度大不容易剎車,猜想可能與速度有關

丁組:汽車輪胎做得比較寬,猜想可能與接觸面積有大小有關

戊組:……

教學評析: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猜想能力時,首先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他們的猜想,即使學生提出來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也要挖掘其合理因素並給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