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案編寫與執教者:六店初中  李本學

《展示華夏文化的魅力》教案(蘇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瞭解貝聿銘建築設計的主要成就,讓學生在領略建築大師的風采及藝術人生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和品質。(創新精神)

 2. 瞭解貝聿銘建築設計的主要特點及其藝術性。

 3. 學習貝聿銘在爲中國設計的建築中表現出來的一片愛國之心。

 4. 感受課文中透過具體事例,分清詳略,突出重點描寫人物的寫法。精心安排,選擇材料。

 5. 學習描寫人物詳寫和略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和描寫、記敘、說明、議論多種描寫方式的結合的方法。(創新精神是貝聿銘一生成就的核心)

教學重點:

 1. 貝聿銘建築設計的主要特點及其藝術性.

 2. 貝聿銘在爲中國設計的建築中表現出來的一片愛國之心。

 3. 精心安排,選擇材料描寫人物的方法。

 4. 詳略、正面側面描寫人物,多種表達方式的結合。

教學難點:

 1. 貝聿銘建築設計的藝術性、愛國情及其堅韌不捨從事設計、研究的精神和創新精神。

 2. 描述人物一生,精心選擇安排材料,突出中心,圍繞主體的寫作方法。

 3. 詳略描寫,正面側面描寫的方法,及多種表達方式在寫作中的綜合運用。

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中以學生主體學習、感悟、分析爲主,教師設疑,引導組織教學。

教學情境設計:

透過學生主體閱讀,尋找相關材料,對貝聿銘這個人物先有一個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之上,體會文章選材上的用意。結合課件展示,體會貝聿銘的建築成就、藝術美感、創新精神。

要領提示 

這是一篇人物通訊,描述了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築藝術上的傑出成就,讚揚了他高超的建築藝術和一片愛國之心。本文選材典型,詳略得當,語言精警,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是人物通訊的典範之作。 

學法指導 

1、 認真閱讀文章所選材料,瞭解各材料之間的關係,明確作者選材的獨特性、代表性。 

2、 找出文中的各種寫作方法,進行比較閱讀,明確對錶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佔世界總人口的1/5,而這還不包括僑居世界各地的海外華人。華人遍佈世界各地,許多還已經加入其它國籍,成爲他國公民。但國籍的更改,並不代表其秉性的變更,無論他們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其不變的是中國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如勤勞、淳樸、踏實肯幹、開拓進取等。這些具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中華兒女,爲當地爲世界爲整個人類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和不朽的功績,也爲中華民族增光添彩。

如: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李政道(美籍);諾貝爾化學獎:     李遠哲(美籍);海外華人“藝術三寶” :趙無極(法 畫家)、周至中 (美 作曲家)、貝聿銘(美 建築)。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有關建築家貝聿銘的一篇通訊。在北京長安街,有一座雄偉的建築引來了無數人的目光,它顯示出的驚人氣勢和高貴氣質令世人瞠目不已,這建築便是出自貝聿銘之手的中國銀行總部大廈。

“建築是凝固的藝術”,在世界建築歷史的長廊中,一箇中國人的名字(美籍華人貝聿銘)被抒寫在了頂級大師的行列中。1985年,他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和國家文學藝術學院聯合膺選爲研究院院士。曾獲美國總統授予的“自由勳章”及美國“國家藝術獎”,法國總統授予的“光榮勳章”、美國總統頒發的“全美十佳公民獎”……這樣一位集無數榮譽於一身的藝術大師,卻有着一顆深深的愛國之心。下面我們一起來領略他的偉大人格。  

二、學生自學

1、作者介紹、貝聿銘介紹

2、詞的音形義

3、閱讀文章

三、分析:

(一)題目:

(1)闡釋課題:華夏,我國的古稱。華,古代時候這個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爲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爲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徵,所以就自稱作“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簡稱而來。“華”作爲中國的簡稱,歷史悠久。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國是奴隸制的“夏”,建國的民族就叫“華夏族”,所以中國有“華夏”之稱。“華”是美麗的意思,“夏”有廣大之解,兩字組合成“華夏”一詞,是說又大又美。據《左傳》記載,“有利益之大故稱夏,有服裝之美謂之華”。這個解釋便把“又大又美”上升到一個高精神文化、高物質文明的境界。

文化,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合,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貝聿銘建築設計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在設計中融進了中國……華夏建築藝術的精華,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築的藝術,是華夏文化的魅力。

(2)剛拿到書時,我看到這個題目,我以爲是介紹中國文化的,殊不知是篇人物通訊,介紹貝聿銘和他設計的建築。爲什麼作者不用《貝聿銘傳》、《一個偉大的建築家》、》《建築界的泰斗》等等,卻偏給名爲《展》?

參考答案:

貝聿銘作爲一位傑出的建築師,他已不僅僅是在設計建築,不僅僅是在從事一種實實在在的工作,而是在用”筆和尺”進行藝術創作,用“筆和尺”設計給人帶來美感和享受的藝術作品。也就是說,他設計的建築物,從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山飯店到中國銀行總部大廈,很大程度上其意義已不再是一件單純的供人使用的建築,而是一件經典的不可重複的藝術作品,而藝術是從屬於文化的。這一件件藝術作品,就出自一位承繼着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華夏兒女之手,是一現代建築藝術同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相結合的產物,如香山飯店。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就貝所展示的不僅僅是建築的藝術,更是華夏的文化,是一個海外華人的赤子之心,愛國情懷。

(二)開頭:

問題1:本文開篇整整一段約200字,卻不見主人公,爲什麼?

貝聿銘是位傑出的建築師,體現其價值的最好方式莫過於他設計的建築物。故開篇先宕開一筆,透過描述他設計的一個著名建築物--中國銀行總部大廈,激發讀者思考:如此宏偉建築是出自誰手呢?從而引出設計者,本文的主人公。自然匯入,既突出了其成就又點出了其身份。這兩段寫了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的驚人氣勢和高貴氣質。引起讀者思考,點出本文的寫作對象,總領全文。

問題2這座大廈的特點是什麼?請用兩個短語概括。

驚人的氣勢:體現在兩個入口的數字上。

高貴的氣質:內部巨大的園林空間設計。開篇就以這具有驚人氣勢高貴氣質的建築突出了貝聿銘建築的獨特,不同凡響。

(三)第一部分

問題:接着作者分三部分對貝聿銘進行介紹,那具體是哪三方面呢?能看第一部分側重介紹的是他什麼時期的成就?

從標題“初露頭角”就可看出,此節介紹的是他早期的成就。

(四)第二部分

問題1:這部分主要敘寫什麼?

從“奇蹟”一詞(世上少的絕妙的事物,這裏指的是貝聿銘的作品。)可見該節重點介紹的是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的突出成就。

人一生能造就一個奇蹟,已經是難能可貴,而貝聿銘不是一次,而是“屢創”。

問題2:“屢創”體現在哪?

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100項以上,在世界各地均有,且獲獎的有50次以上。

這衆多的大型建築,不可能一一道來,作者選擇了哪幾件來說?

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這三大建築應該是貝聿銘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是絕對的建築奇蹟,現在就讓同學爲我們介紹這三大奇蹟,看看它們到底有何絕妙之處。

問題3:請找出從側面說明貝聿銘建築藝術是奇蹟的語句。

①“深深地獲得肯尼迪遺孀傑奎對……金質獎章”

②“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傑出建築師”

③“同年,貝聿銘獲得了……巨大的寶石”

正面側面結合具體說明了貝聿銘建築的高超設計,獨特魅力。

問題4: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又一個建築奇蹟卻是在什麼境況下產生的呢?

“非議中”。

“非議”體現在文中哪些語句上?

在設計肯尼迪圖書館時,貝聿銘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初生之犢”,啓用他,必然招來其它建築師的非議;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也曾引起軒然大波,……毀了金字塔;最後作者用了一句議論概述了這種現象:“貝聿銘設計的建築作品……成功所在”

問題5:從“非議”到“驕傲、標誌”這說明了什麼?從中你受到什麼啓示?

貝聿銘的設計往往帶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超越意識,所以在當時總是不削爲部分人所接家認同,而當人們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設計意圖後,就會積極地肯定它的價值,將它推薦到很高的地位。

歷史中這種情況很多。先進的新生物的出現,總會引起社會的波動,出現各種爭議,不被一些權威人士認可。但歷史會公正地證明一切。如伽利略、凡高……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貝聿銘的什麼品質?

敢於創新、勇於探索;挑戰傳統、開拓創新

(五)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主要表現貝聿銘深沉的愛國之情。

問題1:他的愛國之情到底體現在哪裏?

①生活習慣:

“成家立業、功成名就”表明他生活舒適,事業順利。

“66個年頭”說明他離開祖國的時間已經很長,然而一生對中國的深情卻依然縈繫於懷,落實到生活中就表現爲語言、衣着打扮、生活習慣、家庭佈置等都是持中國傳統。

②對中國的感情

回到祖國,他心中有無限的感慨。

請問他會感慨什麼?

祖國的鉅變,鄉音鄉土鄉情,久別重逢,遊子歸鄉。

--我的根在中國(指生命的根,民族的命運,割不斷的祖國親情)

當然,作爲一個傑出的建築家,他表達對祖國感情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在他的建築設計中滲入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此節作者選取了兩大建築: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

問題2:學生介紹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

香山飯店:是“現代建築藝術與中國傳統建築特色相結合的精心之作”

找出有關根的語句,如何理解一系列關於“根”的寓意?

“歷史的根”指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根)

“好的根”指優秀的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精華)

“枝”指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即現代的東西。

這一系列的比喻體現的正是貝聿銘的建築理念,而香山飯店便將兩種理念變主現實,而正是這便充分地體現了他的中國心,愛國情。尋根究底,而這深沉的愛國情,便是成就他建築輝煌最根本的最本質的原因。

中銀大廈:

相對於香山飯店,略寫,沒有具體描寫設計過程,大廈的外觀,但引用了貝聿銘的話:……

從這句話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貝聿銘作爲一個華夏兒女要爲民族爭光爲國爭氣的愛國之心。

(六)結束語:

最後一段,請結合標題理解。

(自由討論,參考答案見前。)

從貝聿銘的身上你感悟到了什麼可貴的東西?

敢於創新、勇於探索、敢於挑戰、熱愛祖國、永不滿足、開拓進取……認真細緻的工作作風。

(七)文章的三個小標題的順序能顛倒嗎?爲什麼? 

明確:不能。先講在國外的建築成就,後講在國內的建築成就;講國外建築成就時,先講從事建築初期的成就,再講後來的突出成就。全文內容層層深入,按照初露頭角--創建築奇蹟--不變的中國心來安排。 

主體部分用三個小標題分爲三個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愛國之心

(八)課文選取了貝聿銘的哪些事蹟?爲什麼選取這些事蹟?寫作時詳略是如何安排的?重點寫了他的具有世界影響的三座建築物的設計和建造,它們各有何特點?   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明確:(1)選取了約翰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這三座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建築物,是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 

(2)早期成就全略寫,突出成就中詳寫3座建築:約翰肯尼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設計和建造,略寫在世界各地的100多項大型建築(他設計的建築物類型之多、範圍之廣)。這樣既瞭解全貌,又瞭解重點內容。 

    (3)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的特點是:設計新穎、造型大膽、技術高超。 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樓的特點是:向周圍環境構成高度協調的景色。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的特點是: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4)描寫、記敘、說明、議論相結合

(九)分別找出文章中描寫、議論、說明、記敘的部分,體會它們對錶現中心的作用。 

明確:記敘求學經歷;描寫建築物,如:中國銀行總部大廈的外觀和大廳內的園林空間、北京香山飯店等;說明,如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議論,如第8段“他的足跡……建築大師。”和結尾處對他的評價,爲點睛之筆。

(十)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1、貝聿銘設計的建築作品在剛剛建成的時候,往往招來非議,但是不久又總是能夠成爲當地人的驕傲,或者那個城市的一個標誌。(貝聿銘的設計往往帶有一定的創新性和超前意識,所以在當時不能爲人們接受,而當人們懂得了他的設計意圖以後,就會認識到它的價值。)

2、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中國建築的根”指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好的“根”是指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枝”指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插枝”指在一個現代化的建築上,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3、“這座大廈在香港是中國的象徵之一,應該讓它‘擡擡頭’,要顯示出點風格和氣派,這也是中國的驕傲。”(表現了貝聿銘作爲一箇中國人要爲民族爭光,要爲中國爭氣的愛國心。)

(十一)中心

本文記敘了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的傑出成就和對祖國的貢獻,頌揚了他高超的建築藝術和深沉的愛國情。

五、用列小標題的方法寫一篇人物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