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1

匯入新課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種經濟活動需要佔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但是,由於城市土地面積相對有限,各個地塊的交通通達性和地價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經濟活動之間必然要發生空間競爭,導致同類活動在空間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城市功能區和空間結構。

推進新課

板書:三、城市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

師城市功能區可劃分爲哪些類型?

生商業區、居住區、市政與公共服務區、工業區、交通與倉儲區、風景遊覽區與城市綠地、特殊功能區等。

師回答得很好。那麼,這些功能區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生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

那麼,這些因素是如何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呢?

師北京市中心城區沒有形成中心商務區,而是形成了行政區,這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生歷史文化因素。

師很好。早期的土地利用對日後的土地功能分區有着深遠的影響,城市的發展和更新改造就需要考慮如何繼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那麼,受歷史因素的影響,昔日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變的呢?學科%網

生否。

師城市的功能分區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並非一成不變。例如,許多有污染的工廠從市區遷至郊區,原址改建爲住宅區等。因此說城市的土地利用也會隨着歷史的發展而變化。

師(承轉)在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各種因素中,對城市功能區劃分影響最顯著的應該是經濟因素。請同學們思考,多數城市中,它們的中心地區都是什麼功能區呢?

生中心商務區。

師那麼,中心商務區爲什麼主要分佈在城市中心呢?

[合作探究]

生(討論後回答)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的消費羣,而且交通通達性強,商家願意付很高的租金,一旦離開市中心,就只願付很低的租金。

師(精講)在市場經濟中,由於城市土地供應有限,條件好的地點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競爭環境下,每一塊土地用於哪一種活動,取決於各種活動願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請同學們觀察下圖,受付租能力的影響,住宅區和工業區是如何佈局的呢?

課件展示:

圖片:

生(觀察圖片後回答)A爲商業區,是城市的中心,因爲商業付的地租。B爲住宅區,靠近市中心附近,對商業的吸引力下降,但住宅區選擇這裏,既方便工人上下班,又接近市場。C爲工業區,由於這裏不是位置,商業和住宅活動只願意付很低的租金,只有工業出的租金,所以,工業就成爲該區主要的土地利用形式。

師請同學們讀教材圖25,中心商務區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生建築物以高層爲主。

師由於城市中心地價高,建築物一般都高大密集,而且商業、服務、金融、貿易、資訊等活動都高度集中。

課件展示:

中心商務區主要功能示意

請同學們再觀察上面一組圖片,談一下城市中心商務區主要有哪些功能。

生中心商務區是整個城市的商業核心區,主要功能有商業樞紐職能、交通中心職能、房地產開發職能、旅遊職能等。

師可見,城市中心商務區的功能很多,對城市的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中心商務的變動,對城市的用地結構、功能分區、商業網點佈局和房地產價格也都具有顯著影響。

師(承轉)從圖中看出,中心商務區、住宅區、工業區等功能分區,主要分佈在城市的市區,在景觀特色上,表現爲城市用地和城市建築集中成片分佈,也叫城市的建成區。城市除了建成區外,在周圍還有一部分環狀分佈的郊區,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政上歸城市管轄。

[問題探究]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31上的活動材料,完成下列幾個問題:

1.分析建成區與郊區的關係。

2.談一談郊區的景觀特色。

3.分析郊區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

農業

經營園藝業和畜牧業,以滿足城市居民對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

土地利用

環境保護

旅遊

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資源庫(學生分成三組,一組討論問題1,二組討論問題2,三組討論問題3)

學生討論後回答:

一組:建成區爲郊區提供貨物和服務,郊區爲建成區提供一些農副產品,以滿足城市居民對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

二組:郊區在景觀上,主要表現爲農業用地,如糧食種植、蔬菜花卉種植及乳畜養殖等。

三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

環境保護——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種減少等生態問題。

旅遊——遊覽、蔬菜花卉等園藝種植基地、養殖場、開展生態旅遊、民俗風情遊等。

師(進行激勵性評價並承轉)在歷史、經濟、交通、社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區在空間的分佈與組合上,往往形成各種不同的空間結構模式,請同學們看教材P32的閱讀材料,瞭解西方城市結構學說。

生(閱讀材料)

師利用多媒體,再次觀察三種城市地域空間結構圖,並判斷它們分別屬於哪種城市空間結構。

生同心圓式、扇形式、多核心式。

師(承轉)這幾種模式,是在進入工業社會後,主要由資本和市場決定的,這一時期的城市地域結構以中心商務區爲核心。其實,在不同的社會和經濟制度下,城市地域結構有不同的發展特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33的閱讀材料。思考:我國古代城市空間結構有什麼特點?

生(閱讀並思考後回答)我國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影響下,形成一種將城市有組織地融入自然環境之中的“山水城市”,而古代帝王都城的規劃建設,大多以皇宮爲中心。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傳統工業區》這節課屬於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三節第一課時,本單元教材緊緊圍繞工業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這一主線,其中前兩節課主要介紹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及工業地域的形成,而傳統工業區這節課則是在前兩節所學理論知識基礎上透過案例分析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傳統工業區的形成條件,衰落的原因,綜合整治的措施,並能借鑑他國的經驗對中國的傳統工業區提出綜合整治的措施。本課的學習還爲後面新工業區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課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本節教學內容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傳統工業區的概念和分佈。

魯爾區傳統的區位條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

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措施。

能力目標: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工業圖表和工業數據的技能。

透過案例分析,培養學生從分析個別案例到上升到一般規律的思維過程。

情感目標: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關注全球的、我國的、當地的傳統工業和環境現狀,增強全球意識、愛國家和愛家鄉的情感。

3、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傳統工業區的區位因素,衰落的原因及綜合整治的措施。

難點:應用所學的理論及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教法

那麼,如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呢?那就要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探究式教學:在教學中,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探究。

2、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又能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參與各種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全體學

生的共同發展。

3、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地理課件,將文字、圖形、動畫等媒體綜合在一起,創設直觀性與探索性相結合的教學情境,以強化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學法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1、運用地理圖表:在地理課中,圖表是最重要的一種知識載體,在圖表上可以獲得很多地理資訊。

2、學會合作:透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3、學會探究: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掌握比較、分析等科學的探究方法。

四、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在初中時學過世界地理,對教材中涉及到的國家及地區有一定的瞭解。

前兩節課學習了區位因素及工業地域的相關理論知識。

2、能力基礎:具備一定得閱讀地圖,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具備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基礎:體驗過合作學習的樂趣,對家鄉有着深厚的感情。

五、說教學設計

1、複習舊知匯入新知

請同學們說出三次技術革命發生的時間及出現的工業部門,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髮現前兩次技術革命出現的工業部門主要是傳統工業,第三次技術革命後出現的工業部門則屬於新興工業,我們發現新工業部門發展的十分迅速,那麼傳統工業將面臨怎樣的境遇呢?這節課我們共同來探討傳統工業的興衰與發展。

這樣匯入的目的:透過學生已有的舊知識自然的匯入新課讓學生輕鬆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2、講授新課

1)、傳統工業區的特點及分佈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說出傳統工業區的特點,幻燈片出示世界工業分佈圖,讓學生找出世界主要傳統工業區(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的分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總結知識能力,訓練讀圖能力。

2)、案例分析(以德國魯爾區爲例)

德國魯爾區是典型的傳統工業區之一,下面我們以魯爾區爲例分析傳統工業區的興衰與發展。教師邊講述邊板書

板書:興衰發展

設計意圖:透過板書提示案例分析的思路與過程,即案例分析分一下三步進行。

第一步,運用地圖分析魯爾區的區位條件

播放魯爾區概況錄像,透過這段錄像讓學生直觀的瞭解到魯爾區的地理位置及其繁榮程度等概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出那麼魯爾區是靠什麼發展起來的呢?幻燈片出示教材65頁圖4.9,讓學生分組讀圖分析魯爾區有哪幾方面的優勢區位條件?在學生分析之前,教師及時進行學法指導,教師提示分析工業的區位因素應從資源、市場、交通等方面分析,這樣學生就能有的放矢的在地圖中搜尋資訊。討論3分鐘後讓學生代表到講臺前指圖講解,其他同學補充。最後教師用課件總結,魯爾區的區位條件主要包括

①煤炭資源豐富

②充沛的水源

③靠近鐵礦石產地

④水陸交通便利

⑤廣闊的市場。

設計意圖:透過錄像讓學生對魯爾區有了更直觀親切的認識,然後展示地圖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去挖掘地圖中的資訊,這樣學生邊討論,邊分析,充分利用多種器官來學習,不僅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與理解,與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從地圖上獲取資訊的能力,及時進行學法指導讓學會分析傳統工業區區位優勢的方法。

第二步,透過材料分析魯爾區衰落的原因

繼續播放錄像,展示魯爾區衰敗的景象,看了這段錄像在同學們的頭腦中不禁會產生一個巨大的問號,曾經繁榮的魯爾區如今怎麼衰敗成這個樣子?

這時教師順勢發給每組同學一份材料,讓同學分組討論分析材料,找出魯爾區存在的問題。

創設情境:面對這種現狀德國人該如何應對呢?假如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魯爾區大大小小官員,面對你的城市經濟一天天衰落,環境一天天惡化,你還能吃得香,睡的着嗎,那該怎麼辦?馬上召開小組討論會,共同制定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方案。討論5分鐘後學生紛紛主動發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設計意圖:透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很快突破重點,爲破難點打下基礎。

教師總結:根據各位官員的報告,我的祕書也給我整理出一套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方案。

我認爲魯爾區綜合整治的核心是調整產業結構,即減少煤炭、鋼鐵企業的數量,擴大單個企業的規模,並引進技術水平高的電子、汽車等中小企業,同時發展第三產業,使產業結構多元化,另外,調整產業佈局,(結合魯爾區綜合整治圖片)比較原採礦區和現採礦區的分佈有什麼不同,(新採礦區向西遷移,目的是就近獲得鐵礦石,甚至將鋼鐵廠向西部沿海地區轉移,與荷蘭聯營建立鍊鋼爐,然後將生鐵運到魯爾區。)另外繼續拓展交通,完善基礎設施;積極採取措施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整治後的魯爾區重新走上了經濟良性發展的道路,請欣賞整治後的魯爾區的'一角(錄像),透過錄像讓同學們相信這些措施是可行的,也爲下面的問題遼中南工業基地的改造提供思路。

3)、知識反饋與遷移

課件展示遼中南工業區圖片,討論分析:

①比較遼中南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區的區位條件有何異同?

②分析遼中南工業區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③借鑑魯爾區綜合整治的經驗,談談你對振興遼中南中業區的看法?

設計意圖:透過這道習題讓本節課的知識得以昇華,讓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也培養了同學們熱愛家鄉的情操。

課外探究作業:撰寫“淺談遼中南工業基地的興衰與發展”小論文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1、成果:

①打破了“講解、模練”的傳統型教學模式,落實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有利於學生問題意識、探

究意識和過程意識的培養。

②大多數學生能達成預定目標。

③創新之處:課堂活動設計較新穎而且多樣,能成功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問題設計有梯度,能實現分層次教學。

2.不足:

①時間不夠充裕。

②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表述不夠精練。由於學生個體基礎存在差異,所以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很好的突破難點。

3.改進方法:在課前培訓“小先生”,課上由“小先生”帶頭組成活動小組,便於模擬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對於課上未能很好把握和消化難點的同學,課後請“小先生”幫忙繼續學習,而從而引導學生課上課下互相幫助,學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案3

教學重點

1.城市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

2.城市土地利用類型及其分佈特點。

3.城市功能分區。

4.中心地服務範圍的特點及其商品等級和服務等級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城市功能分區和空間結構。

2.中心地理論。

教具準備課件、投影儀、補充圖片。

知識與技能

1.明確影響城市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2.瞭解城市土地利用類型,掌握其分佈特徵。

3.瞭解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並理解經濟發展水平、交通狀況在城市功能分區形成中的重要性。

4.瞭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數量與城鎮規模的關係,並理解中心地理論。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探討,使學生學會分析城市分區及其土地利用情況的方法。

2.利用個案分析,歸納城市功能分區劃分依據和研究過程。

3.理論聯繫實際,促進對“中心地”理論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學習本節內容,明確城市區位選擇、城市功能分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提高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以人爲本”的城市空間結構思想。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匯入新課

課件展示:

“不同聚落的景觀圖”

師請學生觀察城市與鄉村的區別,並回答城市與鄉村有何區別。

生(回答)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中心。與鄉村相比,城市具有人口和產業活動密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比較高、交通運輸和資訊交流相對發達的特點。

師(承轉)爲什麼世界上有的地方城市多,有的地方城市少?一個城市爲什麼建在這裏,而不建在那裏?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必須瞭解城市的區位因素。

板書:一、城市區位分析

推進新課

師什麼是城市區位?

生城市區位是指城市與外部自然的、社會的和經濟的事物間構成的空間關係。

師(激勵性評價)從概念中可以看出,城市區位的選擇既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響,也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因此,城市區位既有自然地理區位,也有經濟地理區位。什麼是城市的自然地理區位呢?

生城市的自然地理區位是指城市與周圍的山脈、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間關係。

師(進行激勵性評價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下列圖片。)這些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與自然地理區位有哪些關係?

(圖二)重慶位置示意(圖三)

[合作探究]

學生分爲兩組,一組討論探究(圖一)、(圖二),二組討論探究(圖三),討論後回答。

一組:爲什麼在大河入海口處,在優良的海港和河流附近,在幹流與支流交匯處,有利於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二組:爲什麼在臨近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地方,有利於形成城市?

師(激勵性評價後,精講)從圖中,我們觀察到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對

城市區位選擇有很大影響,另外,在水源條件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區的綠洲,也有利於形成城市,而且,由於自然地理過程通常是很緩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區位對於城市的影響是相對穩定的。學習了影響城市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請同學們來完成下列探究題。

世界上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爲什麼主要分佈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在河口三角洲,爲什麼城市會相對密集?在濱海地區、平原地區、低海拔的河谷地區,爲什麼城市會比較多?請談一談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

資源庫生(合作討論,探究後回答)因爲在中低緯度地區,既有適度的降水,又有適中的氣溫,所以世界上的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氣溫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河口三角洲,由於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生產的先進地帶。濱海地區、平原地區、低海拔的河谷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利於交通聯繫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佈的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地理區位。

資源庫(承轉)以上舉例,分析的是影響城市區位的自然地理因素,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城市的經濟區位。

師(提問)什麼是城市的經濟地理區位?

生(讀書後回答)城市的經濟地理區位是指城市與周圍經濟事物的空間關係。

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並思考:武漢與攀枝花的形成與經濟地理區位有哪些關係?

課件展示:

生(合作探究後回答)武漢位於京廣線上,並有漢丹線、武大線等經過,因此,鐵路交通很發達。武漢位於長江與漢江匯合處,水路交通很發達。攀枝花的興起是隨着攀枝花鐵礦的開採而發展起來的。

師(評價後提出)除了鐵路、工礦企業外,城市的經濟地理區位還受哪些經濟事物的影響呢?

生(閱讀教材後回答)還有港口、城市、商品、農業基地等經濟事物。

師(繼續提出問題)這些經濟事物對城市經濟地理區位的影響是否有變化呢?

課件展示:

圖片“株洲城市的發展圖”

師分析討論哪一要素的變化對株洲的分佈及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生交通線的變化。

師(評價後指出)這說明城市經濟地理區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經濟空間格局的變化而改變。

師城市區位除了自然地理區位和經濟地理區位外,還有什麼樣的區位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28活動材料,並討論一個城市的地理區位應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

[合作探究]

生城市區位還包括政治文化地理區位,分析城市的地理區位,應從自然,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來分析。

師(承轉)掌握了影響城市區位選擇的因素,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城鎮的空間佈局有何特點呢?

生(閱讀教材後回答)

師(精講總結)城鎮空間分佈具有以下特點:(1)人口密集地區城鎮數量較多,並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較大的城市。(2)沿河、沿湖、沿海地區城鎮較多,在兩條河流交匯處或大的河流入海處,往往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

(3)在交通運輸樞紐處,比如兩條或多條鐵路交會處、鐵路幹線與公路幹線交會處、兩條或多條公路交會處,也會形成比較大的城市。(4)在歷史文化勝地、旅遊地、大規模的商品集散地和邊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較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