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寡人之於國也》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寡人之於國也》 教案設計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比喻鮮明,善用排比,對偶,增強文章氣勢的特點。

2.瞭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象,及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學習巧用比喻釋疑的方法,提高論辯能力。

2.提高掌握古漢語常識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理解孟子主張行仁政,重視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積極思想。

2.對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進行探討。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學習孟子善用比喻說理,氣勢充沛的論辯方法。

難點:對孟子仁政內容的理解。

解決辦法:

1.對課文第三部分闡述實行王道的七種措施的正確理解。這部分實際上是孟子仁政內容的具體化。

2.對孟子及《孟子》一書的瞭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

(2)藉助字典,正確譯文。

(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採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疏通課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及結構。

2.瞭解作者,作品及相關知識。

二、整體感知

1.解題

本文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題目是編者加的。《孟子》是先秦儒家學派的著作,記錄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弟子編輯的,共七篇。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現在山東省鄒縣)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義。主張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重視民心的向背。主張制民之產(使農民有規定數目的田可耕),但同時卻主張恢復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曾遊說齊宣王、梁惠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但始終未被採納。《孟子》的文章很雄辯,感情強烈,辭鋒犀利。在宣傳主張、論辯事理時,常能分析對方的心理,因勢利導,步步深人,層層進逼,以使自己的論辯最後獲勝。《孟子》還善於運用譬喻來說明道理,常於從容談論之間引喻對比。

2.文章的主旨及特色

本文是記孟子答梁惠王問所講的幾段話,主要內容是闡明王道政治的。先針對梁惠王的疑問,用比喻說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後正面論證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歸順。孟子託言古制,提出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但主張減輕勞役、發展生產、興辦教育、利民保民,還是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積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