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教案及反思

教材簡析:

《小壁虎借尾巴》教學教案及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八單元中的首篇主題課文,講述了小壁虎由斷尾巴到借尾巴到後來長出新尾巴的過程。課文透過生動形象的對話說明了小動物的尾巴各有其作用,從而瞭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奧祕,學習自然科學知識。

設計理念:

藉助多媒體課件和教材插圖,創設豐富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採用多種朗讀方式進行閱讀,在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培養語感,感受大自然中的神奇和奧祕,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學目標:

1、藉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瞭解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瞭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3、認識“壁、借“等15個生字,學寫“尾、巴”等10個生字。積累詞語。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瞭解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和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

2、在對話朗讀中培養學生語感,激發朗讀興趣。積累詞語,如“來、去”等。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創設情境。

1、(播放課件,壁虎的圖片)同學們,知道圖片中的小動物是誰嗎?(板書:小壁虎)快和它打個招呼吧!

2、同學們,你向別人借過東西嗎?都借過什麼?借東西要注意有禮貌。

3、小壁虎也想借東西,我們接着看,猜猜它想借什麼呢?(課件播放小壁虎在捉蚊子時,一條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它掙斷尾巴逃走的情景)學生回答後,板書:借尾巴。

4、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小壁虎嗎?

二、出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標清自然段序號,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小壁虎爲什麼借尾巴?(引導學生細讀1-2自然段)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小壁虎都向誰去借尾巴了?它怎麼借尾巴的?(出示課件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它借到了嗎?

3、小魚爲什麼不把尾巴借給它?組織學生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小魚和小壁虎的對話。(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小壁虎說的話一定要有禮貌,語氣略帶請求;小魚的話可以讀得無奈、不好意思。)同桌分角色讀,指名個人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4、出示學習方法,組織學生同桌合作學習4、5自然段。

5、組織學生彙報交流,並播放課件指導點撥。同時,指導感情朗讀。

6、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心情怎樣?帶着傷心、難過的心情讀一讀第6自然段。

7、教師小結:小魚搖着尾巴,在水裏游來游去,是在撥水;老黃牛甩着尾巴,在樹下甩來甩去,是在趕蠅子;小燕子擺着尾巴,在空中飛來飛去,是在用尾巴掌握方向。你還知道“——來——去”這樣的詞語嗎?試着用這個詞語說句話。(例如:跳來跳去 小鳥在樹枝上跳來跳去。)

8、小魚、老黃牛、燕子等動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作用,小壁虎那麼有禮貌,也還是借不到尾巴。想一下,它還會向誰去借尾巴,仿照文中的對話說一說。

9、沒有借到尾巴的小壁虎只好回家找媽媽,媽媽會對小壁虎說什麼呢?小壁虎長出了尾巴心情會怎樣?就讓我們和小壁虎一起把這個消息告訴小魚姐姐、黃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吧!(指導朗讀)

四、拓展延伸,豐富知識。

可愛的小壁虎在借尾巴的過程中自己有長出一條新的尾巴,這種功能叫做再生。小壁虎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是用掙斷尾巴的辦法逃生的。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用處?將給同學聽。(播放課件,介紹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五、總結全文,激發興趣。

同學們,(播放課件)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就讓我們用聰明的才智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吧!

板書設計:15、小壁虎借尾巴

小魚姐姐——撥水

黃牛伯伯——趕蠅子

燕子阿姨——掌握方向

小 壁 虎——長出新尾巴

教學反思

我在上《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課前我本着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主地學習,教師應該變知識的“傳授者”爲學習的“組織者”,把課堂時間讓給學生,充分地讓學生去讀文、思考、交流、表達、表演爲目的,進行了精心地備課,準備課件。課後透過和教研員的交流,自己有了很大收穫:

一、讀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指名朗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纔能有所感知,纔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表達

表達是培養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瞭解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時,這三段內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幾個問題幫助學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爲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並留出時間空間進行擴展閱讀,展示學生和老師收集的資料,表達出動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個人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內容練習表達。教師創造各種表達的機會,激發學生表達的願望。這樣學生就會樂意表達,而且有內容可說,積累了語言表達方式。

三、不足

課的前半部分學生表現還好,可到後面學習課文內容時,學生不在狀態,究其原因,我的設計沒有關注學生的已有認知,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雖然本着以“學生爲主體”進行備課,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只想着老師如何去教,沒有考慮學生。因爲學生已經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文內容基本懂了,“小壁虎爬到了哪兒?看到了什麼?說了什麼?它爲什麼沒有借到尾巴?”這樣的問題沒有什麼思考價值。教學的重點就放在“讀”上,讓學生進入角色,充分練習讀,然後交流評議,讀中感悟小壁虎的有禮貌,着急,傷心;感悟語言表達方式。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然後提升,訓練有一定的空間,要善於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跳一跳,夠得到,學得有興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後的幾點想法。我要在今後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提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