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捕捉課堂契機昇華詩歌情感--《鄉下孩子》教學案例(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張小娜

捕捉課堂契機昇華詩歌情感--《鄉下孩子》教學案例(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基本情況]

時間:2004年10月 15日

地點:中山市東昇鎮東方小學多媒體室

學生:東昇鎮東方小學二(2)班

教師:東昇鎮東方小學 張小娜

課型:隨堂課

背景:

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裏,初涉教壇的我迎來了幾十張天真無邪、充滿童真童趣的新面孔。短短的一個多月,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以及面貌一新的蘇教版教材中一篇篇真情流露、文質兼美的佳作,給了我一種從未有過的清新悅目之感。課堂上學生的童言無忌、奇思妙想,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初爲人師的快樂。每每看到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生命之花得以綻放之時,我都會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感慨。爲此,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將成爲我人生的一大樂章!

[教學實況]

窗外,秋意濃濃,落葉正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裏;課堂上,我正在講授一篇真摯感人、富有童趣的詩歌--《鄉下孩子》,“鄉下孩子”的生活狀況緊緊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在完成第一步識字認讀過程後,我開啟圖文並茂的課件,想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情感,使朗讀上升一個層次,可對於長期生長在城填的孩子們來說,由於他們並未真正地體驗過鄉下的生活,而缺少足夠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在朗讀的時總是拉着長聲平平地讀。

於是,我又試圖用自己的範讀把自己對“曾是媽媽懷裏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的理解傳送給孩子們,可孩子們怎 麼也進人不了狀態,我所期望的情感境界遲遲未出現。

就在這時,一組異樣的鏡頭闖人我的眼簾:瑩瑩抱着文文,還把嘴湊到了文文耳邊,好像在小聲的訴說着什麼。後面的同學看着他們,發出了嗤嗤的笑聲。我剛想悄悄制止這看起來有點過分的行爲,可已經來不及了,調皮的東東喊了出來:“瑩瑩沒羞,親了文文一口!” 我猛一下愣住了,孩子們把目光全都移到瑩瑩和文文身上,又移至我臉上,教室裏的空氣即刻緊張起來。怎麼辦?這時瑩瑩紅着臉站起來說:“老師,文文告訴我,孩子在媽媽的懷裏應該是很開心很安全的,媽媽也會給孩子說故事。”一句話提醒了我,到嘴邊批評他們的話收了回來,我靈機一動對大家說: “同學們,你們瞧,瑩瑩和文文多像文中的媽媽和黃鸝呀,我們也像他們一樣來演一演,好嗎?”聽了我的話,教室裏頓時活躍起來,小傢伙們一會兒你躺在我懷裏做“黃鸝”,我抱着你做“媽媽”;一會兒湊到對方耳邊說悄悄話,還有的躺在另一個身上撒嬌,他們邊讀、邊說、邊演,一時間呈現在我眼前的是孩子在媽媽的懷抱中自由歡樂的情形、媽媽對孩子說悄悄話的溫馨畫面。尷尬的場面化解了,文文和瑩瑩羞紅的臉上露出了心存感激的微笑,孩子們在熱熱鬧鬧、說說笑笑中真正地領悟了這篇真摯美妙的詩歌,並使情感得以進一步昇華。

[簡評]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也會出現許多類似這樣的意外。面對孩子們的童言無忌、過分的言行,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該怎樣處理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呵斥制 止,不加指責、悄然無聲地息事寧人;還是用平和的心態去理解他們的與衆不同,還他們個體生命的發展權,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呢?毫無疑問,答案應該是後者。試想如果當時我一口否定了他們的表現和感受,即時批評文文的做法,那我們就無法看到他們心靈中的某些亮點,也無法以此爲契機,引導他們達到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境界,甚至會傷害文文和瑩瑩那幼小的心靈,給其善良美好的一面抹上陰影。

我們知道,稚嫩的童心在還未懂得成人的規矩及做法時,他們總是會及時地含羞地卻又毫不隱藏地展示自己的真情實感。細想一下,文文和瑩瑩的表現不正是孩子樂於參與、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的表現嗎?他們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言行大膽表現出來,是一種普通的個性張揚行爲。作爲教師,我們應摘下長期以來禁錮在頭上的尊者的裹頭布,做學生個性解放的使者,用一顆平常心,善待孩子們類似這樣的個性化言行,珍視孩子們的獨特感受,保護好孩子們的積極性。並用愛心去理解孩子的思想,用愛 心去體驗孩子的心靈,給孩子們一個表演的舞臺、思維的空間,還他們全天候的心靈自由,讓他們自信地去說、大膽地去做。

當然,瑩瑩的做法也有不合理的一面,也許平時受外界的影響,有故意想親近他人的傾向。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避重就輕,轉移話題,向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方面去引導。這時,其他孩子會在教師讚賞文文的做法中受到啓發,大膽地表達自己對文中情感的理解。當最後我問大家,學完這篇文章想說點什麼時,孩子們就各抒已見:“老師,我就是那隻歡唱的黃鸝!”

“老師,你的懷抱就像媽媽的一樣溫暖,我們就是那一隻小黃鸝,在你的懷抱中不斷成長。”

“老師,你是我們的好老師,也是我們的媽媽。”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樂於讚賞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在他們自由表現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許多生命的亮點。在此,就讓我們一起來尊重每個孩子真實的獨特感受,捕捉課堂上的有利契機,呵護他們心中的那份愛。

[思考與討論]

我們該如何面對孩子們的過分言行,珍視孩子們的獨特感受,使他們建康快樂地成長?

張小娜於東方小學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