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精選9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精選9篇)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1

《陶泥的世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中的第11課。其課型爲“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本課我採用了“品—評—練—賞”的教學模式,執教時我實踐了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體驗掌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引導學生運用陶泥塑造立體的生活用品,指導學生在常見的造型上,根據自己的想象,表現出新穎獨特的造型。

2.透過欣賞,指導學生在表現技法中運用揉、搓、粘等技法,及點、線、面的組合,製作成生活用品。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透過欣賞學生製作的陶泥作品圖片啓迪學生,既使學生了解到陶泥作品的造型豐富多變,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藝術美,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繼而出示三種陶泥作品,透過讓學生欣賞、觀察的同時,他們也在思考這些作品美在哪裏,並分析、交流如何製作,從而總結得出陶泥作品的三類製作風格。在學生大致探討出製作方法後,及時的深入到陶泥作品裝飾的方法,擴展學生的思維。然後將技法點擊着重講解並示範,這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個性在探究中得到發展。在學生之間互相合作與教師的'點撥之下,思維由淺入深進行作品的設計和製作。最後的學生作品千變萬化,各有風格,本節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存在不足:

1、對陶泥的介紹欠缺,開頭引入不夠清晰。

2、由於時間問題,在學生評價環節較爲薄弱,很多學生沒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評互評較爲形式。

3、在語言表達上欠豐富、優美,引導性語言欠缺。

以上是我對該課的教學反思,作爲一名美術教師,透過這次教學要吸取不足,不斷提高自己,讓學生在美術課上學有所獲,這是我不斷努力的目標。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2

環節一:匯入新課

教師播放音樂,學生聆聽:猜猜“是什麼發出這樣的聲音”?(陶瓷樂器)引出課題《陶泥的世界》。

環節二:直觀感知

教師出示陶藝花瓶,引導學生欣賞。並提問了解有關陶器的知識嗎?生活中,見到過陶泥製品嗎?

教師講解:陶器是人類最早的手工藝品,陶泥藝術有着古老的歷史,中國有着“陶瓷之國”的美譽。

環節三:形式分析

1.教師展示圖片,請同學們欣賞古代陶器生活用品,並提問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學生回答:它們都是用泥土做成,都是器物,可以用來盛東西,樣子各不相同。

2.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談一談陶泥作品,和小組同學一起研究,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樣做出來的'?

學生分組討論,由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陶泥成型的方法:泥條盤築、隨手捏製、泥片拼接。

環節四:示範講解

教師講解泥塑創作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陶藝製作的整個流程,介紹泥條盤築製作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①搓泥條:泥條要柔軟、粗細要均勻,這樣作品不易扭曲、倒塌,而且外觀整齊漂亮。泥條粘接要捏牢固,每盤築幾圈,需要整理外形,加固。

②裝飾:方法不限。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製作造型獨特、有創意的作品。

環節五:實踐展評

1.教師佈置作業: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創作一個自己喜歡的彩泥作品,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個人獨立製作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歡的造型生動的陶藝作品。學生創作,教師巡視。

2.展示作品,並從造型特點、技法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環節六:小結作業

1.總結:泥塑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它傳達着人們的美好願望。現在社會進步了,新的泥塑材料也相繼問世,爲泥塑愛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

2.作業:採用上網查閱或者其他方法,看看我們祖國和世界上其它的國家都有哪些讓你感興趣的泥塑藝術?他們又是怎樣來創作的?下節課與你的同學一起分享。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3

《肖像藝術》是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的教學內容,肖像畫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學生繪畫練習的難點。人物肖像畫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人物畫教學中學生,常常存在“不敢畫”和“觀察不仔細”的毛《肖像藝術》是五年級上冊第一課的教學內容,肖像畫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也是學生繪畫練習的難點。人物肖像畫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現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人物畫教學中學生,常常存在“不敢畫”和“觀察不仔細”的毛病,針對此,本節課教學以趣激學、以情促學,把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作爲教學設計的原則。

本課以“尋找開啟肖像畫大門的兩把鑰匙”爲線索,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課件,透過懸念引入課題,透過角色遊戲吸引學生去觀察、分析、尋找畫人物的.第一把鑰匙:人物寫生要仔細觀察,抓住特徵。這樣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中我出示了圖片《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是一幅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畫。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畫家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特別注重刻畫,也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千古奇韻。很多人都說這是一種神祕的微笑。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什麼事形和神了。

教學中,我一直在強調以形寫神,引導學生掌握欣賞肖像藝術作品的方法,但自己的引導方式只是一味的提問,看似自己在強調關鍵,實質上思維很亂。一節課下來,學生對以形寫神只是知道有這個詞,而形指什麼?神指什麼?根本沒有概念,更不用談是否掌握欣賞的方法了。

收穫:

透過教學,瞭解到了學生從四年級升到五年級後,狀態還沒完全到位。表現爲課前準備,作業格式,課堂紀律等。寫生基本功亦需進一步引導練習。因此,要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

不足:

學生在繪畫時線條不流暢,不能很好的表現人物特點。這部分應是今後訓練的重點。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4

這是一節瞭解色彩基礎知識的課程,第一個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理解色相環上距離近的顏色就是鄰近色;第二使學生體會到鄰近色搭配組合都是和諧的。

欣賞——貫穿教學新授環節,本課中欣賞色彩和諧的圖片,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逐步地在欣賞中產生興趣、理解新知並掌握新知。經過本課教學實踐看也的確取得了這樣的效果。

首先,用幻燈片播放的幾幅色彩和諧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色彩和諧的美,在學生欣賞過程中學生被美麗的圖片深深地吸引,達到了我這一環節的目的。也自然地過度到下一環節——分析圖片爲什麼會給人舒適,和諧的感覺,即理解什麼是色彩的'和諧! 其次在第二環節,透過欣賞向學生說明和諧的含義和感受。圖片整體的和諧效果的欣賞,學生感受到色彩和諧的圖片看着使人很舒服、很美!那麼這就是和諧,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色彩和諧的含義;接着把色彩和諧的圖片放大,學生直觀地分析出和諧的色彩是由相鄰顏色構成的,那麼這些相鄰的顏色就是鄰近色,而且透過觀察學生真正理解了鄰近色構成的畫面都是和諧的。

總之,欣賞貫穿整個新授知識的環節,直觀明確,尤其是電腦無限放大圖片的簡單功能在分析色彩時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放大分析圖片的色彩是本節課最簡單有效的手段,也是本節課一個亮點,是最成功之處!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5

詩是無形的畫,畫是無形的詩。本節課內容體現了藝術之間的關聯。我國古代詩詞作品是語言凝鍊的精華,用字不多,卻寓意深遠。授課中,我引導學生事先蒐集自己喜歡的古詩,上課時讓他們互相自由交流,這樣一個融洽的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分析、比較,他們發現了古詩不同的分類:寫人、狀物、寫景,同時學生還發現有些古詩每句都表現不同的內容或場景,我適時的提問:如果讓你表達詩的繪畫,你能不能只用繪畫的形式,讓我們領悟到畫的是哪首詩?這樣的提問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我請學生充分暢談後給予歸納:寫人的古詩,可以將詩中寫到的人物作爲畫面主體,着重描繪;狀物類的也是如此;畫寫景的古詩,可以先確定近景用深色表現,中景畫大且具體刻畫,遠景可以畫得稍微簡潔些;畫敘事的古詩,可以是單幅的,選擇詩中最精彩的'一個場面,也可以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這樣,不同的構圖形式便自然的、適時的給學生帶來了新的啓發,從而爲創作好本課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課中涉及的內容較多,把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用畫表現出來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在課堂中我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模式,採用引導、啓發、討論、參與等教學方法,爲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啓發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討論交流活動,使學生了解何爲詩配畫,以及如何爲詩配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創作能力。在繪畫中,我根據學生的構圖給予實施的評價,如主體是否突出,能否畫出古詩的意境,主體是否能着重刻畫等,這種以點帶面的形式,讓全班同學都能去深入地思考和表現本課內容——詩情畫意。課後透過學生作品,我發現這種以學生爲主體,自主研究,教師爲主導,及時引領,適時評價的教學方式,對學習較難的創作課業有較好的效果。

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匯入時讓學生一起背誦《詠鵝》這首詩時,可以先讓學生描述一下詩的內容、意境,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在創作中可以選擇小組合作的形式,美術作業與其他作業不同,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不同,對同一題材的表現也不同,因此,作業的完成應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個體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由於時間的限制,只能選取部分學生作品,導致後面的評價階段有些匆忙,學生參與的全面性不夠。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6

我的教學過程兼顧了觀察性繪畫和想象性繪畫的特點,因爲孩子們寫生時常常把眼前看到的物體進行主觀創造,所以我一方面引導學生觀察寫生,讓學生了解植物因種類、生長速度的不同而產生的高矮、強弱、粗細、大小、翻轉等形態變化。在一片草叢中,植物的排列有前有後、遮擋穿插關係。整節課我將鏡頭拉近,給小草來了一個全方位的特寫,教學由欣賞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四個環節組成,引導學生對單棵草、多棵草、和草叢特徵的認識和理解。透過觀察、記憶、想象的形式表現不同草的特點,用前後遮擋的方法畫出茂密的草。在課堂中,透過大量的圖片欣賞,引導學生體會畫家是如何用繪畫語言表達對草的主次關係、疏密關係,以及近大遠小的關係的處理。透過大量的圖片感受小草的茂密,千姿百態的美感。

在認識草的轉折穿插關係時,我由淺入深先觀察一片草葉的.轉折變化,再到完整的一棵草所體現的穿插關係,然後我再範畫,讓學生形象的感受草葉的變化,再設定改畫三片草葉的環節,使學生的認知得到了練習和鞏固。

在處理畫面的空間關係時,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由單棵草到兩棵草再到多棵草和草叢,不同的畫面草的大小比例,主次遮擋效果各不相同,學生透過畫面直觀瞭解,效果很好 .不過,教學中也留下不少遺憾,例如教學中要多啓發學生表現葉子的各種動態變化,引導學生注意線的疏密組織;用線處處都密,必然主次不分;用線處處都稀鬆,畫面必然空洞;用線有疏有密,畫面纔有節奏感。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7

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薰陶。美術課對於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我們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對美術課高度重視。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學好美術這門課程,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纔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爲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同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小老師教學”,讓學生體驗做“小老師”,能爲學生創造開放思維、自主表現和創新表演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優勢,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學習,自主的探索和實踐,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活動並體驗審美帶來的愉悅和成功感。當學生要做“小老師”了,要把別人沒看過的作品展示出來,或者要把別人看過的作品講清楚,要把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告訴同學,這對於學生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學生在教和學得過程中的積極性提高了對美術課的學習就更認真了。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8

低年級美術側重探索美化自身與生活能力。教學生終身學習和美術素質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多觀察、思索、發現、出新,鼓勵嘗試、實踐與創造。

教材中精心選擇的課程爲學生提供了學習與表現、創造的機會。但學生在平常生活中的素材,教師的教學經驗也是課程裏的一大資源,學生的學習差異,師生交流啓發也是課程資源。我教《我家的菜籃子》這一課前細心研究教材,領會其中含義,分析二年級的學生目前已知道多少知識,再透過老師講解又能掌握多少知識。抓住低年級的好奇心作爲切入點,激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回家看爸爸媽媽買的蔬菜,從名稱、顏色、形狀瞭解蔬菜,同時向父母詢問蔬菜裏含的營養成分,這樣不僅在平時生活中不經意學到知識,而且還增進家庭成員之間地情感和睦,在融洽地交流氣氛中感受父母的關懷。同時學會了關注家庭生活美,引發珍惜幸福生活的情感。(平時大部分學生吃飯只知道好吃的菜,哪管含什麼維生素,營養成分等,認識的蔬菜種類也不多)。

本課的設計我採用直觀教學,把色彩鮮豔,外形豐富的蔬菜按大小比例用彩色紙根據菜本身的顏色剪下粘貼給學生看,(提供觀念新穎、趣味性和衝擊力較強的視覺形象)解決課中多種蔬菜前後遮擋關係的難點,學生看到這麼逼真的蔬菜特感興趣和興奮。(剪貼比繪畫更直接易出效果)。經過精心設計的板書給學生一目瞭然,靜中有動,色彩醒目,清晰的過程貫穿着整個課程。(這對小學生很必要)。在課本中我設計了4種不同裝蔬菜的工具:案板、(平時放洗乾淨準備切的菜)小筐子、(用柳條編的,菜買回來存放在裏面)籃子(用竹子編的有提手,造型有方、有圓,買菜時常用)(同時提示學生關注菜市場人們濫用塑料袋的不良現象,提倡學生關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環保意識。)我用這4種不同的.工具設計,分別分配給各個組,讓學生把製作好的蔬菜往裏裝,看誰組裝得快又多。這種活動吸引了學生的好奇心,又鼓舞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啓到了學生人人動手參與,各小組互動的學習方式。但也有遺憾,(因看到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後,有的手中的作品沒能來得急貼,小臉做出無奈的表情。)畢竟一節課時間有限,每人只能做出一、兩種蔬菜。慢的,還來不及展示自己作品呢。看到大部分學生在欣賞自己的“成果”時那個叫高興啊。這方面我還應在平時加強能力上的訓練,提高製作速度。

最後的遊戲,讓學生在歡快中總結性的結束。我設計8個不同卡通蔬菜造型,並分別在蔬菜中寫上:要想長得快,離不開蔬菜!帶同音樂一個個跳出來展示在屏幕上。師生共同拍手帶押韻的讀出。從他們一張張喜悅地笑臉上,拍着小手,我看到了——他們成功、輕鬆地喜悅。

小學五年級上冊美術《陶泥的世界》課件及教學反思 9

色彩是繪畫的形式因素,是藝術表現的語言之一,它不僅是一門知識,也是一樣工具,所以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慢慢的讓學生了解色彩,並掌握簡單的色彩知識。雖然小學階段的色彩知識比較簡單,但對於小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色彩的對比》是五年級下冊的一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色彩的色相對比,認識對比色。我在講這節課時,課前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和顏色有關四字詞語,其目的是讓美術課和語文課有機的整合,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由關於色彩的詞語匯入新課,然後由學過的色彩知識——三原色和間色引出色相環,因爲美術課中的色彩知識不多,新舊知識之間不連貫,這樣設計也是讓學生回憶早已學過的知識,由已知引出未知。學生了解認識色相環之後,分組進行塗色遊戲,兩組選擇同類色,一組選擇鄰近色,兩組選擇色環中位置相對應的顏色,也就是對比色。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色彩帶給自己的感受。學生塗完色之後,將作品貼在一起,然後,讓學生觀察,哪幅作品最吸引你,爲什麼?由此總結出,色相環中,距離較緊的兩種色相比較,視覺效果不強烈,對比弱;距離越遠的兩種色相相比較,視覺效果強烈,對比強,這兩種顏色是對比色。學生在色環中找一找那些顏色是對比色,選一組自己喜歡對比色,進行繪畫練習。

上完這節課後,覺得有兩個地方沒有達到設計效果,第一是課前,讓學生說有關顏色的四字詞語,學生說的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都挺好,這也是我設計的本意,但也有學生說,黃道吉日,紅杏出牆……而不是花紅柳綠,奼紫嫣紅等這些形容顏色的`詞,我覺得可能和我的提問有關,如果我說請同學們說一說形容顏色的詞,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二是讓學生說一說哪幅作品最吸引你,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感受到運用對比色的作品視覺效果更強烈。其實學生也都感受到了,有些學生說運用對比色的作品太亮了,不喜歡,所以覺得最吸引自己的是其他的作品;還有學生說,有兩幅放在一起作品都是綠色爲主,面積大,所以最吸引自己的是這兩幅作品。其實這兩位同學在分析的時候都講出了自己的理由,而且,對色彩對比的感覺都很對,第一位同學說運用對比色的作品太亮了,恰恰就說明這幅作品最吸引他的目光,只不過他不喜歡,所以他覺得不吸引他。第二位同學認爲綠色面積大,所以吸引他,也對,色彩對比中的面積對比,如果我把兩幅作品分開放就不會出像這種情況了。

由此,更讓我覺得,教學設計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得到檢驗,課堂中出現的或多或少的問題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