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過新年》教案(精選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班《過新年》教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過新年》教案(精選7篇)

小班《過新年》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集體聯歡的場景,體驗溫馨情感。

2.繼續學習羣體人物畫的構圖方法,畫面內容豐富、飽滿。

3.在繪畫過程中能自始至終圍繞主題進行創作活動,有一定的堅持性。

活動準備:

1.在新年聯歡會的親身體驗,感受過熱烈歡樂的氣氛。

2.有畫羣體人物的經驗。

3.紙、筆等繪畫工具和材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談話匯入主題,引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1)教師:我們是怎樣迎新年的?開展了哪些活動?最熱鬧的是什麼活動?

(2)教師:在新年聯歡會上你表演的什麼節目?你最喜歡的節目是什麼?爲什麼?現在請你把這樣的場面畫下來。

2.師幼共同討論如何安排畫面、表現熱鬧的氛圍。

(1)教師:你準備畫些什麼人物?舞臺上表演的小朋友要畫在紙的什麼位置?有什麼樣的動作姿態?

(2)教師:觀衆畫在什麼位置?怎樣表現?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強調重點:表現各種人物的動態。

(2)注意難點:處理好主體人物和襯托人物的關係,並會用色彩突顯畫面中的主題人物。

(3)畫面要求:畫面豐富、生動,能在構圖和完成輪廓的基礎上,仔細塗色,耐心地完成繪畫內容。

4.師幼共同欣賞幼兒作品,交流繪畫體會。

教師:你覺得哪幅作品表現出了新年聯歡會熱鬧的場面?

小班《過新年》教案2

主題目標:

爲了給孩子們的探究活動發明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在活動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主要從“熟悉新年——迎接新年——慶祝新年”三個環節入手,透過組織談話、觀看大人們的慶祝活動、學習歌曲和兒歌來加深幼兒對新年的熟悉與瞭解;透過親手佈置活動環境、製作新年賀卡進一步爲迎接新年做準備;最後以開聯歡會的形式慶祝新年,體驗新年到來的喜慶氣氛。

主題來源:

新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新的一年的開端,目前,舉國上下,喜氣洋洋,到處都在爲迎接新年做準備。爲了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發生愛好和探究慾望,讓孩子們體驗到過新年的快樂,知道自己又大一歲了,特選擇這一活動主題.

具體預設方案如下:

主題網絡圖:

主題資源:迎接新年的錄像及VCD片等,在幼兒園中進行活動,家長、社區等各商場均可讓幼兒感受新年的氣氛.

第一部分熟悉新年

活動目標:

1、透過各種形式讓孩子們來認識、瞭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徵意義。

2、知道過了新年又長一歲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3、透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祝活動的樂趣。

4、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談話:認識新年

活動準備:

新日曆一份;大人們透過各種方式迎接新年的VCD片。

活動過程:

1、出示日曆討論:“一月一日”是什麼節日?有什麼象徵意義?

2、觀看碟片:大人們怎樣迎接新年的到來?(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等)。

3、討論:我又長大一歲了,應該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了?

小班《過新年》教案3

活動名稱:

新年好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3/4節奏,能用打擊樂器演奏。

2、感受新年的歡樂氣氛。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錄音機和磁帶,圖譜一張,大人們慶新年的圖片以及歌曲磁帶;課前排練孩子表演歌曲《新年好》

活動過程:

一、律動:聽音樂,隨意做動作,引導幼兒體驗新年歡快的氣氛。

二、新年談話。新年到了,小朋友心情怎樣?人們是怎樣慶祝新年的?

三、欣賞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歌曲《新年好》。

教學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認真反思了這節課,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決定,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探討、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時享受探索的快樂。一節課下來,我個人認爲,我設計的這節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過新年》教案4

活動目標

1.樂意與教師、同伴共同念兒歌。

2.知道兒歌的名字和主要內容。

3.藉助畫面的情景和動作的提示,理解並初步記憶兒歌內容。

4.讓幼兒瞭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5.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準備好過年時的一些視頻、教學大書、幼兒用書、教學CD。

活動過程

一、(匯入)及觀察視頻討論過年有哪些開心的事

——小朋友喜歡過年嗎?

(喜歡)因爲過年有新衣穿,有糖吃,放鞭炮(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過年真開心,老師也非常喜歡過年,瞧!老師把過年時候看到的熱鬧情景,拍了下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是怎麼過年?等下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過年是和他們一樣嗎?

二、出示教學大書,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教師手捧大書,用喜悅的語氣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教師:新年到,真熱鬧,這裏還有很多小朋友也都在過年,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是怎麼樣慶祝新年的?

2.教師透過提問幫助幼兒觀察畫面內容。

教師:⑴畫面上有什麼?(小朋友、燈籠、鞭炮)

⑵他們在幹什麼?(敲鑼打鼓、開心的大笑)。

三、創編兒歌

1、教師和幼兒討論畫面內容,說到相關內容時,教師自然念出兒歌,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如當幼兒觀察到燈籠、鞭炮的時候,教師自然的念出“掛燈籠,放鞭炮”。

2、教師完整而有感情的朗誦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

3、師幼觀察畫面共同創編新年兒歌。

四、發幼兒用書

小班《過新年》教案5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音樂表演

3、課時:1課時

4、教材: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二、教學課題與目標:

教學課題:音樂表演《過新年》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學唱歌曲,能熟練地演唱歌曲《過新年》,唱準音高和節奏;

2、能力目標: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對音樂作品的創新能力;及敢於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從歌曲中感受到歡快的情緒,並快樂的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教材分析:

《過新年》是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拍,五聲C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曲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鏘”的反覆出現,爲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歌曲的旋律,並大膽表現歌曲,有感情演唱。

難點:歌曲的第9、10小節和第13、14小節節奏緊密,學生在演唱時不容易跟上節奏。

四、教學方法:

方法:合作、創新、探究、成果展示

手段:利用百度搜尋進行直觀的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情景創設、談話交流)

1、師生律動、問好。

2、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圖片和一首好聽的樂曲,想請同學們猜猜,圖中的人是在過什麼節日”。(播放多媒體課件)

(二)初步感知、學習歌曲的旋律

1、聽歌曲的範唱,整體的感知歌曲的旋律,形成初步印象。

2、教師演唱歌曲,學生用簡單的動作爲歌曲伴舞,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

3、用不同方式爲歌曲伴奏(拍手、跺腳、拍桌子),在玩中鞏固節奏、學習歌曲。

(三)接龍演唱、合作學習

1、採用師生合作接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突破難點:重點學唱歌曲的第9、10小節和第13、14小節,注意聆聽和模唱;

3、學生自己選擇演唱形式,合作演唱歌曲。

(四)創作、實踐、展示

1、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分組活動,歌唱組、打擊樂組、舞蹈組、秧歌組;

要求:

歌唱組: 可以結合自己過春節的生活體驗創編歌詞演唱;

打擊樂組:根據歌曲的特點創編節奏爲歌曲伴奏;

舞蹈組: 爲歌曲編排歡快的舞蹈(重點指導這一小組);

秧歌組:表演舞龍、 大頭娃娃,把社會實踐融入課堂。

2、小組準備結束後,各小組展示,師已參與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在教學中師生是平等的。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過得快樂嗎?老師希望你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能像過春節一樣,幸福、快樂。

(六)課後延伸

親手製作精美的新年賀卡送給你的親人;

小班《過新年》教案6

活動名稱:

兒歌《新年》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過年的熱鬧、快樂的氣氛,瞭解一些常見的過年形式。

2、願意在老師的帶領下快樂地和別人互相拜年。

活動準備:

兒歌《新年》,新年錄像

活動過程:

一、經驗交流價值取向:交流以往過年的經驗,感受新年的歡快的氣氛。

1、師:新年就要到了,我們寶寶過年時會和爸爸媽媽做些什麼事情呢?

2、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年的時候人們是怎麼慶祝的。(觀看錄像)

3、師:你看到了人們是怎麼慶祝新年的?(幼兒自由交流)提升:過新年的時候人們會穿上新的衣服,買好多好吃的東西,貼上對聯,燃放煙火、互相拜年,寶寶還會受到很多壓歲錢,來慶祝新年,新年裏,每個人都覺得非常高興。

二、欣賞兒歌價值取向:透過兒歌進一步體驗到過年的快樂。

1、師:除了我們小朋友們很高興,還有誰過年了也很高興呢?(幼兒欣賞兒歌)

2、師:兒歌說太陽變成了什麼?

3、師:月亮變成了什麼?星星變成了什麼?

4、師:爲什麼太陽、星星、月亮和小朋友一樣的高興呢?

提升:新年到了,小朋友也長大了一歲,本領也變大了,所以大家都覺得非常的高興。

三:學習兒歌價值取向:能夠透過學習掌握兒歌的內容。

四:延伸活動:互相拜年價值取向:透過拜年,進一步感受過年的歡樂,並促進幼兒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

小班《過新年》教案7

活動目標:

1.體會過年吃甜食的吉祥意義。

2.知道吃過多甜食的不良影響。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過春節的傳統甜食,如八寶茶、桂圓茶、八寶粥等

活動過程:

1.拿出幾種過年時常吃的甜食,問幼兒:“這些是什麼?”“你吃過麼?”

2.請幼兒嘗一嘗這些春節傳統甜食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些食物好吃麼?

——他們是什麼味道?

——你們知道這些甜食都是什麼時候吃的麼?(告訴幼兒:過年時,吃點甜甜蜜蜜的東西,祝福來年生活甜美)

——過年時你還吃過什麼甜的食物?

4.再引導幼兒討論:“吃甜食雖然可以佔喜氣,可是吃得太多會怎麼樣呢?”

5.提醒幼兒甜食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吃完要記得漱口,保護好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