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五柳先生傳》教學設計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人教版

榕江縣樂裏中學   林  勇

[教學目的]

一、 瞭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二、 學習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好!我很高興能與同學們共度一段愉快的學習之旅。今天,讓我們從結識一位曾經做過官而後又辭官隱居農村的東晉大文人五柳先生開始吧。請翻開書第129頁《五柳先生傳》。(大屏幕顯示)

二、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末期詩人,散文家。29歲入仕,因不耐煩“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於41歲時,毅然辭去在任僅有80多天的彭澤縣令,回柴桑老家隱居。此後直到逝世的23年間,再未出仕,以耕讀自娛。(大屏幕顯示)

三、研讀課文

1.自讀勾畫

教師提示:傳是一種文體,是一種專門記錄某人生平事蹟的文字。同學們以同桌爲小組自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介紹五柳先生的?體現五柳先生性格、愛好和生活的語句勾畫出來,看哪一組能很好地配合,做得又快又準確。(大屏幕顯示)

2.聽讀體會

教師提示:同學們都讀過課文了,先別忙着回答剛纔的問題,我們先來聽聽課文錄音,感受一下課文的朗讀語氣。(放錄音)

3.學生齊讀

教師提示:錄音聽完了,同學們也來讀一讀課文,看能否讀出感情來。

4.討論體會

教師提示:剛纔我們已經把課文讀過幾遍了,同學們對五柳先生是否已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呢?大家能否根據自己的理解,適當引用剛纔勾畫語句,說說五柳先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屏幕顯示)

5.小結明確

透過討論可知,課文首先介紹了他的名號的來歷,接着介紹了他的性格特點“閒靜少言,不慕名利”,然後介紹了他的愛好“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其間還介紹了他的生活狀況“家貧”“環堵蕭然”“簞瓢屢空”而依然“晏如也”,結尾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了個讚語,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表達了作者對這種高尚人格的讚賞。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這樣一個人,即:五柳先生是一個隱姓埋名、淡泊名利、安於貧困、悠然自得的隱士,他也有追求,只不過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樂、精神上的安慰。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認定,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淵明。

6.寫法體味

教師提示:課文文字不多,卻能把一個有鮮明個性的人寫得有血有肉,同學們仍以同桌爲小組一下,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明確:課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如“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等等,這些語句的運用,能夠很好地體現了他與別人的不同個性,突出了他與衆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語言詼諧,充滿了自賞與自嘲,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四、重溫課文

學生再一次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和寫作特點。

五、能力延伸

用湖北省黎勝老師的文章《“五同”老師傳》作爲材料。

“五同”老師傳

聽母親說,我黎明出生,初來人間,哭聲震天。家人以爲生了個大胖小子,卻原來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爭強好勝,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勝。然爭強有餘,總不能勝:學唱歌,五音不全;學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時尚趕新潮,卻不願改變自我、丟失自然……於是拼命讀書,與莎士比亞交友,與太白唱吟,與魯老夫子對話,與五柳先生趣談。立三尺講臺,難守本分,不迷信於舊規,而有志於挑戰,不僅課內揭祕,而且課外探險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樂,得意洋洋也。

學生嘆曰:黎老師有童心之純真,無師道之尊嚴,與我們“五同”爲伴,戲稱爲“五同”老師。何謂“五同”?師生同讀、同寫、同講、同議、同評也。

教師提示:聽完了這篇充滿了自賞與自嘲的傳記文章,同學們也來介紹介紹自己吧,可以寫完整的小傳,也可以只抓某一個特點寫一兩句話,展示展示自己與衆不同的個性。

六、課堂收束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爲止了,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把這篇課文背誦下來。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祝願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穫多多、快樂多多!

板書設計:(大屏幕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