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鳥的天堂》是現代作家巴金於1933年創作的散文。在此文中,作者以清新流暢之筆,發掘和描繪了自然勝景之美,寄託了自己美好的情思,創造出一種清麗悠遠的意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篇一: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後練習題3的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3.默讀課文,理解內容,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4.領悟作者抓景物特點進行聯想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2.體會“鳥的天堂”的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並能用各種方式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上網或查閱有關《鳥的天堂》的資料(文字、圖片、音像等),開資料展示會。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選目標,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教師提供給學生能體現層次性並帶有方法提示的“預習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自選目標和方法來預習。課前5分鐘,學生對照“預習要求”,彙報自己完成哪些任務。課始,教師抽機檢查,鞏固預習所得。

(評: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爲。自選目標的預習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潛能的獨立學習。預習成果的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

1.交流自學感受:鳥的天堂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要求學生分別用一個詞、一個短語或一句話來說。

2.速讀課文:找出文中寫出了作者經過鳥的天堂後發出讚歎的句子。

課件出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三.揭示研讀專題,開展研讀。

㈠讓學生圍繞以上這句話提出問題,從中提煉研讀專題:

①前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後一個鳥的天堂指什麼?

②爲什麼巴金爺爺會發出“‘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這樣的讚歎?

獨立研讀課文2。小組合作研讀,得出初讀成果。

㈡集體交流:

1.引入學習描寫大榕樹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七、八自然段,體會榕樹的美。

⑴圍繞描寫榕樹枝杆多、樹大的相關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了解大榕樹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透過交流,相互啓發,共享學習心得。教師順勢進行朗讀指導)

⑵圍繞描寫榕樹葉子的相關語句,啓發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學生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要珍視學生的個體感受。)

透過以上環節,歸納:

遠:許多株一簇簇

榕樹大

近:一株幹:不可計數綠

根:垂伸茂盛

枝:臥富有生命力

葉:翠綠堆

⑶教師參與朗讀7、8兩段,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感悟榕樹奇特的美。

(評:把閱讀與質疑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爲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引入學習描寫羣鳥的相關段落,體會百鳥齊飛的動態美。

⑴演示課件(羣鳥齊飛圖,配樂朗誦課文),讓學生重點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練讀12、13自然段,再小組個人賽讀,每組評出最棒的一個人;

⑶小組推薦,選兩位同學朗讀12、13自然段;(課件配樂)

⑷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麼?

⑸師生共同感悟,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評:以不同形式的讀來代替講,在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感悟表達技巧,拓展昇華和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創設情境,進行語文實踐。

推薦“小鳥”參加鳥類演講比賽。課件出示主題: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

要求:根據課文12、13自然段的內容,發揮想象,自由表達。

1.以小組爲單位,自由練說,評出一位高手參賽。

2.生準備後交流,生生互相評價。

小結:精彩的演講,使我們更加喜愛大榕樹,也更加珍惜我們快樂自由的幸福生活。當然也忘不了人類對我們的友善與保護。此時,我們也更能體會出巴金老爺爺的讚歎:

齊讀:“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評:把演講這一學生熟悉的活動方式引進課堂,把教材“還原”成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化的“生命態”中展開“對話”,活化了教材。)

五.自選練習

教師出示以下三組不同形式的練習,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任選其中一項,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課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來;

2.畫鳥的天堂:根據文中描寫的情景來畫鳥的天堂,可插入簡短的文字說明;

3.結合課文,參考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卡片,設計導遊詞,可以小組合作實地當一回導遊演習一下。

篇二:四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想象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有關句段,背誦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美麗奇特。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造句。

3、認識“鳥的天堂”,初步體會景物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作者簡介。

2.揭示課題。

(對作者巴金作簡單介紹,既是一種文學修養的薰陶,也是從語文的內部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1)讀正確;(2)讀通順。

思考:談談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自由讀是一種面向全體、照顧差異的讀書方法,目的在於讓每個學生能對課文有一個完整初步的瞭解。)

2.檢查反饋。

(1)課堂交流:你對“鳥的天堂”的認識。

(這個問題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認真閱讀,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於瞭解學情;教師的寬容評價,有利於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

(2)個別讀課文,隨機學習生字和部分新詞。

(讀的是個別學生,檢查出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字詞的學法似乎有些凌亂,但有實效。)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1.速讀課文。

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怎樣分?爲什麼?

(1)自己讀讀、劃劃、想想。

(2)小組討論,重點討論“爲什麼?”

(簡化分段,強調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和動態描寫。)

2.檢查反饋。

四、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輕聲讀課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寫的情景。

2.質疑:在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問題?

(尊重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相互作答,教師重點指導。質疑是一種重要能力,既有利於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知識和能力,又激發學生邊讀邊思。)

3.在這些句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有感情朗讀。

(1)嘗試有感情朗讀。

(2)朗讀指導。

(3)有感情朗讀有關句段。

4.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背誦7、8自然段。(機動)

(給學生選擇的權利,也就是培養學生的鑑別能力,培養學生自主的閱讀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二部分的有關句段,感受“鳥的天堂”裏衆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應接不暇”、“留戀”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應接不暇”造句。

3.精讀課文,體會課文描寫景物動態和靜態的方法,瞭解作者觀察描寫的精細、巧妙。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較:這三段話之間有什麼不同點?

(引導學生在感性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分析,領悟作者觀察、描寫之巧妙。)

(2)嘗試將這三段話按樹根、樹枝、樹葉的順序改寫成一段話。

(這是一項語言表達練習,同時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讀課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感受,並想想你的感受來自於課文的什麼地方?

(寬泛的問題,有利於擴大學生的閱讀心理空間,善於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點撥:

①理解“我們繼續拍掌……有的在撲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B.有感情朗讀句子。

②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應接不暇”。

二、熟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課文。

比較:兩個部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在這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較,教師應有限度的認可這些答案,並引導學生認識在內容和寫法上的本質聯繫和區別,比如靜態與動態等。)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第二部分有關句段。

三、延伸課文,鼓勵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感興趣的問題,彌補一些教學中遺漏的問題,可以稱爲教學民主,也可以理解爲因學而教。)

2.介紹“鳥的天堂”的地理位置、歷史與現狀,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美。

四、作業

1.背誦課文12、13自然段。

2.嘗試用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描寫一處景物。(選做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