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書信

2016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精選」

書信1.8W

朱子在同安的經歷,促使其成爲了中國封建時代第一流的大儒,進一步繼承併發揚了傳統儒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6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一: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近年來,福建官方正致力於弘揚以朱子文化為核心的閩派文化。

民進福建省委在調研中的發現,伴隨著朱子文化復興,福建各地呈現出各自為政,爭相哄搶“朱子文化”的局面。

記者梳理發現,福建多地已規劃投入重金打造朱子文化相關產業。其中,作為朱子出生地的三明市尤溪縣,投資3億元人民幣致力於建設佔地4.4萬平方米的朱子文化園﹔南平市建陽區是朱子墓地所在地,投資10億元建設佔地8000畝的朱子文化旅遊度假區等﹔朱熹學習生活50多年的武夷山五夫鎮,則規劃建設成為弘揚、交流、體驗朱子文化的第一重鎮。

民進福建省委在調研後提出建議,要改變長期以來將朱子文化看作只是一個地域文化的'思維。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福建省委副主委何強說,沒有統一規劃和統籌,難做出特色,文化保護難以落到實處。

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福建省政協委員馬照南建議,根據朱熹在福建的理學足跡,政和、尤溪、建甌、武夷山、建陽、延平、福州、廈門同安、泉州、漳州、寧德等,策劃開發覆蓋福建全省“朱子理學尋蹤遊”活動等。

鄭家建則進一步指出,不僅要加強省內城市合作,也要聯合省外有關地市,共同打造朱子文化項目。他說,朱子在江西、湖南、浙江等地都留有足跡,如其祖籍地婺源、開風氣之先的朱張“會講”之地嶽麓書院、完成其理學思想轉變的白鹿洞書院等,都是朱子文化遺存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5年開通的合福高鐵,途經福建武夷山、建陽、安徽黃山、江西婺源多個朱子文化要地,正串聯起一條“朱子之路”。鄭家建舉例說,目前,武夷山到婺源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這意味著兩地聯合起來推動朱子文化的時機已經到來。

正是看好“朱子之路”,福建省旅遊局已先行探路。2015年,該局邀請了200名歐美知名旅行商蒞臨武夷山開展“朱子之路再出發”武夷新發現活動,探訪絲路茶路傳奇,打造朱子文化旅遊黃金線路。

朱熹在武夷山學習生活長達50多年。該市市長徐春暉稱,武夷山將探索會同“朱子之路”沿線城市聯手打造朱子文化旅遊精品線路。

朱子文化在臺灣地區影響力也十分巨大。鄭家建還建議,由海峽兩岸聯手,調動海內外資源,建設一個國家級朱子文化博物館,不斷激發保護發展朱子文化遺存的動力。

  2016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二:

朱子文化架起兩岸三地民間橋樑,南平將着力推動朱子文化建設。

朱熹是是中國南宋思想家、理學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成爲家教庭訓的懿範,並廣泛傳播到東亞國家,影響深遠。人們習慣上稱朱熹爲“朱子”,他對後世影響的言行詩文的文化稱爲朱子文化。

朱熹在福建南平留下諸多印記:武夷山隱屏峯下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完成《四書集註》的地方;建陽市小湖鎮葛墩村,彎彎山路邊有座朱源寺,相傳因朱熹在此住過一夜而得名。建陽考亭村,朱熹晚年定居於此,並在考亭書院講學,考亭書院門口那立於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石牌坊尚存完好;武夷山興賢書院儲存下來的當年的四個磚雕漢字“洙泗心源”……

武夷山列爲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已十幾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舊深藏閨中。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先後三次對朱子文化建設作出批示,省長蘇樹林表示要將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

參會的政協委員李子在提案中建議,未來設定“敬師禮”、“朱子文化節”;策劃“朱子之路”、“朱子生平尋蹤遊”;開發“朱子家酒”、“五夫蓮”、“文公宴”等,並動員海內外朱子宗親積極參與朱子文化建設。

  2016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書信三:

在琅琅的《朱子家訓》聲中,首屆廈門國際朱子文化節配套活動之一——朱子文化論壇“朱子家風家訓與家禮”正式開講,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朱傑人作爲主講人進行了廈門(同安)朱子學院開院後的首講。

朱傑人從古今中國家庭重視“理”與“禮”的視角來談《朱子家訓》的作用,朱子重視禮,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職期間總結出來的。朱傑人教授認爲,朱熹24歲首仕同安的經歷,使他有機會深入到民間,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深刻、切身的瞭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當時社會的“無禮”,他意識到必須重拾儒家的傳統思想,讓這思想再次成爲人們生活的準則和規範,社會才能迴歸正常,走向和諧。

短短317個字的《朱子家訓》,給出人之所以爲人的基本底線。這個底線劃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執行的,朱傑人說,越過了這條底線,你就不配稱作“人”了。

朱傑人認爲,《朱子家訓》是一種具有時代意義和普遍意義的人倫觀、修養觀、道德觀、社會觀和人之所以爲人的基本價值觀。

“今天我們仍提倡要講禮,因爲禮在當今仍有它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朱傑人教授強調,人的慾望要受到限制和剋制,而不是無限制膨脹,而禮便是剋制和約束人的慾望無限制釋放和膨脹的利器。今天的物質飛速發展,社會崇拜金錢、忽視親情、破壞自然……這些行爲的出現,究其原因是信仰、傳統和精神的丟失,而禮便是連接信仰、傳統和精神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