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關於手指的評課稿

稿件3.25W

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話說:十指連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手指的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手指的評課稿 篇1

這篇手指評課稿,是以授課教師的教學目標爲出發點和歸宿,並分析了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一起來看一下。

生活中,張老師態度和藹,待人親切。講臺上,張老師瀟灑典雅,有名師範兒,且有名家腕兒。她一亮相,就讓人覺得氣度不凡。我有幸聽了張老師執教的《手指》一課,收穫頗多。

課一開始,張老師讓學生交流了有關豐子愷的資訊資料,並回憶了他的語言風格和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本課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內容及作者的表達方法。

然後,張老師就課題讓學生提問題:

1、誰的手指呢?

2、手指的用處有哪些?

3、手指有哪些特點呢?

4、爲什麼用手指做題目?

5、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呢?

經過梳理後,張老師抓住手指的特點和怎樣寫成的?兩個問題對課文進行了探討,在課文中走了個來回。就課題質疑這一做法,不僅培養了學生提問題的能力,而且對本課的學習也是一個學法指導的環節。

另外,張老師的板書令我佩服。板書內容概括準確簡練,字型工整老練。從她的板書上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及文章思路。

張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及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尤爲可貴。

張老師的這節課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我聽她的課是一種享受。張老師是我生活中的好朋友,工作上的好榜樣。

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常開展的活動。今天小編推薦的這篇手指評課稿,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您的補充和建議。

手指的評課稿 篇2

我聽了殷老師執教的《手指》一課,受益匪淺。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與以前課本中選入的《白鵝》一樣,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殷老師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以及具體表現。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再具體描寫突出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殷老師還特別注意讓學生品味作者的語言及總結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點尤爲可貴。

手指的評課稿 篇3

在第一學段(1~2年級),對新入學的兒童來說,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首要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則應儘可能的淡化。因此,兒童入學美術學習活動的開始,是從媒材的感官體驗入手,看看,想想,畫畫,做做。在這一學段的教學活動建議中,多次提到遊戲的方式,進行造型遊戲。透過感官體驗各種媒材、工具的特徵,嘗試進行各種簡單的組合和裝飾,使學生對學習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保持下去,是第一學段學習的任務和目的所在。

《手指印畫》是屬一年級“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一節課,這節課,該美術教師用造型遊戲的方法結合低年級學生愛玩的特點組織教學,沒有講授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很難的造型法則和美學原理,只是讓學生儘可能地體會材料的特性和造型活動帶給他們的快樂,激起了他們對“造型”與“表現”的興趣。由於沒有任何壓力,所以學生們反而很自然、很輕鬆地在不知不覺中表達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一整節課學生們都是在歡樂的氣氛中度過的。看似簡單的一節課,教師實際上用了很多教學策略。這是一節成功的“造型`表現”課。

標籤:手指 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