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關於評課稿15篇

稿件5.8K

關於評課稿1

《小烏龜找工作》是一篇童話,透過生動的想象,講述了小烏龜找工作的過程和結果,形象地刻畫了小烏龜鮮明的特點,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

首先,讓學生說出看到題目知道什麼?想知道什麼?使學生從題目、中知道了主人公是小烏龜,主要事是找工作,並抓主了題目中的字眼“找”,知道了是一篇童話故事;提出了小烏龜到哪兒找工作?怎麼找的工作?找到了沒有等問題。明確地提示了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點。在處理每段的問題時也解決得很清楚,但是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看,應該把四個結構相同的段落,詳講一段,其他三段的學習,應讓學生在總結學習方法後,自行彙報。我是牽着學生走的,以後要引以爲戒。

其次,在活動中體現了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這一過程的訓練,如抓住數字“3”和數字“100”,體現小烏龜送信速度慢,找到沒被錄取的原因。抓住“轉圈圈”一詞,讓學生演示,理解了小烏龜不是不努力

工作,而是不會爬樹造成的。

再次,對朗讀進行了有效指導。不但分析了語氣、語調,而且對長句子的讀法也作了指導。 不足: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應該隨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今後該怎樣做。

關於評課稿2

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將數學遊戲設計新穎有趣,別具一格,可見黃教師獨特的創造才能。這一設計,使學生的思維處在變化發展中,教學過程也在動態中,師生都進入了真正思考的創造境界。

從黃老師上“約數和倍數的意義”的精彩片斷,欣賞他的教學藝術。

1.匯入,體現了一個“趣”字。黃老師的匯入可以說是敏銳地捕捉了生活中的資訊,把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以數學的方式呈現,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奇特構思。教學時透過教師的周密安排,學生自然入境,彷彿是在玩一種有趣的遊戲,其實卻是教師精心安排的一個數學問題情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感受到了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拉開了在趣中設疑,在趣中體驗的序幕,這樣的教學—薔20xx‘數學·1I.-真可謂苦心經營、匠心運作、一箭雙鵰。在新課教學中,黃老師有意地選取了19、44等特別的數字讓學生說一說倍數和約數的關係,無疑又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樂趣。

2.新授,體現了一個“實”字。黃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揭示知識的發生過程,緊緊圍繞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這個核心,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他採用了推理方法、思維方法和思想方法,讓學生從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和倍數、約數之間的關係.再透過舉例去驗證約數與倍數的關係,學生感受數與數之間的聯繫,在推理中“悟”出知識的規律。整個教學過程環環緊扣、一氣呵成,起、承、轉、合圓潤自然、通達順暢,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也在學習中真正獲得體驗。實實在在地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在練習的設計上,從唯一答案到有多個答案,逐步深化,既鞏固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學會了運用逐層遞進的訓練方式去發展學生的思維,無不體現一個“實”字。

3.結尾,體現了一個“活”字。如果說引人入勝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那麼,畫龍點睛的結束則使成功得以鞏固。黃老師在結束教學中的活動遊戲,設計得頗有韻味。他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哪些數的倍數,依次讓學號是2、3、5……的學生離開教室,有意的留下學號是1、7、11、13、17、19、23、29、31、37等同學,讓這些同學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黃教師靈活巧妙的設計,使教學過程不僅僅停留在快樂的學習狀態中,而是進入了真正思考的創造境界。學生面對教師精心設計、饒有趣味的問題,不是望而生畏,而是躍躍欲試。在積極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的教學活動,既鞏固了知識,又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可謂一舉多得。

黃愛華老師把教材中普普通通的一節課,上得有聲有色,使師生之間、上課與聽課教師之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黃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高超的教學技藝、揮灑自如的教學風格博得了聽課老師的讚賞。

關於評課稿3

11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沙河市資訊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的培訓,同時觀摩學習了青年教師韓豔峯老師的精彩的課堂,印象深刻,感觸頗深。

韓老師講的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秋天》,這是一首現代詩歌。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韓老師儘量充分發揮老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來完成學習目標。我覺得,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 一) 創設學習的情境和氛圍 韓老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裏》開始了課堂活動,她首先讓學生聽並跟着一起唱,學生的思維立刻活躍了,接着她又讓學生說出描寫春天的詩句都有哪些,然後很自然的過渡到了秋天的話題,匯入了新課。這堂課中,韓老師不時的適時插入音樂,營造了和諧優美的教學氛圍。再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就是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一邊看圖畫,一邊想,音樂幫助學生感受到了詩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喚起了學生心中情感,使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共鳴。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葉聖陶說過,教育者必起於達到不教的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韓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只給學生學習方法,然後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去體驗 和探究,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形成技能 ,發展思維。韓老師在這一點上做的很是突出。首先,韓老師讓學生自讀詩歌,其他學生聽讀,讓學生總結出哪些字的讀音不準或錯誤,,適時引匯出詩歌朗讀的第一步,要讀準字音。緊跟着以第一節爲例,給學生具體的講解怎樣劃分朗讀節奏,哪些字詞應該重讀,怎樣讀出詩的感情。 然後就放手讓學生去完成剩下的詩歌的朗讀。韓老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引導學生實實在在的去探索,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在這堂課上,學生們很快的掌握了節奏的劃分並能有感情的了,效果很好。

(三) 注重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每個問題的解答,或朗讀,都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評價。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非常活躍。

(四)教師語言簡練,恰到好處 由於本課是一首詩歌,在教學時,韓老師的語言簡練,優美,富有詩意,飽含感情,感染着每一個學生。韓老師沒有一句多餘的話,每一個提問,評價,每一句過渡都恰到好處。

(五)精心設計練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詩歌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韓老師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按照《春天在哪裏的》的韻律,根據課文的內容,把課文改編成一首歌。學生們更活躍了,寫歌詞,唱歌。課堂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同時鞏固和加深了課內知識。

(六)多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更富有生機 這節課,韓老師對電子白板運用得恰到好處,白板爲教學服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比如講第三段少女思戀圖時,韓老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幅秋野畫

面,讓學生觀察並感受畫面中缺少了什麼,學生各抒己見。韓老師又展示出一副畫面,學生比較哪個好,好在哪裏,生動直觀的畫面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她不像我們有的老師,只是死板硬套的在課堂上放課件。而韓老師這節課使得資訊技術和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這次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以後我要汲取其中的優點,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

關於評課稿4

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語文複習課,曹老師準備的很充分,首先讓學生迴歸書本,看書本都學習了什麼課文,從而引出本單元的主題“秋天”,包括三篇課文:《秋天到了》、《風姑娘送信》、《石榴娃娃笑了》。本節課運用提問題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本單元的知識點很好,讓學生在整體上把握本單元的內容。

曹老師能夠創設問題的情境貫穿於整堂複習課中,練習題和複習的知識點能夠對應起來,使學生能夠進行及時的複習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1、我認爲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針對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本節課主要採用了闖關的形式,透過闖關看到秋天的景色,比較好的調動了學生參與複習的熱情;在課中又安排了歸類識字,從筆順、筆畫、形近字、等方便進行識字的複習,而且在課前還讓孩子回家進行識字的梳理,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得到放鬆,一方面也可擴大學生的詞彙量。

2.比較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給同學提提醒,哪些字容易錯,這既是孩子自己複習的過程,也是生生間互相指正的過程,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

3.課文複習的時候,在屏幕上出示本篇課文的內容,並將背誦的篇目以填空的形式進行背誦,而且將這三篇課文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背誦複習,有連線、有填空等題型,並且將進行一些句式的仿寫,一會兒??一會兒??,學生說的很好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4在四關闖過之後,出示四副秋天的畫面,而且每個畫面代表語文七色光裏面的四個成語,引出的很巧妙,將秋天的美景展現給大家,讓我們眼前一亮,很值得學習。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部分時間安排不合理,例如筆順那一部分可以少用些時間,練習要進行整體的反饋。如果後面出示四副圖的時候可以闖過一關出示一幅圖作爲獎勵,複習一個成語,四關過後將四幅圖聯繫到一起進行再次熟讀和背誦對應的四個成語。總體而言,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複習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學習。

關於評課稿5

執教綜合實踐活動課,對我來說是一場艱難的跋涉之旅,也是一次收穫豐盈的快樂之旅。因爲準備的過程中,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推翻了一次又一次的預案。但是,當走進課堂,和學生一起暢談喜歡的食品,談論食品添加劑這個大家既陌生又熟悉的話題,研究如何確定課題、制定計劃時,那份心息交融的默契,那份彼此成長的快樂就充盈心間,讓我切實感到做一名綜合實踐指導教師的成就與幸福。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三點: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學

本課的研究主題圍繞“食品添加劑”展開。食品添加劑是爲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爲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天然物質。如果這樣解釋給學生聽,既枯燥又難以理解。因此,在上課伊始,我從學生最喜歡吃的食品談起,讓學生說一說:“你最喜歡吃的食品是什麼,爲什麼喜歡吃?”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這一話題馬上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興致勃勃地描述着食物可口的味道,誘人的色澤等。在此基礎上,我拋出問題:讓食品變得美味誘人的祕密是什麼呢?由此引出“食品添加劑”。然後聯繫學生查閱的資料,談一談食品添加劑的作用,聊一聊社會上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透過資料介紹、視頻展示等形式,使學生對食品添加劑有了感性的認識,產生了進一步研究的興趣和願望。

二、循序漸進,授之以漁

確定課題是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起始環節,但是確定一個既有價值又能夠研究的課題對小學生來說有很大的難度。爲此,我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把它寫下來;然後,在小組內選擇一個問題。在選擇的過程中,可以看到有的小組爭執不休,有的小組遲疑不定。這表明對於選擇問題的標準學生還不清楚。這時,我出示兩個問題:“一是太陽離我們有多遠?二是我班學生近視情況的調查”讓學生從中選擇。在對比選擇中,學生明確了選題的標準。選好問題後,再來學習如何規範地表述課題。這樣,把一個原本抽象的過程進行了細化分解。學生成功地確定了研究課題,也掌握了科學的方法。

三、化繁就簡,形象直觀

在制定研究計劃的時候,如果我們直接套用成人的模式,讓學生來制定,那他們肯定是望而卻步了。所以,我把計劃表進行了簡化。左側分爲“研究課題、成員分工、研究方法、成果彙報形式、聘請顧問”等五個欄目,右側欄是相應的備選答案。學生只要在相應的欄目填空或打勾,就能完成。這種方式,不但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能讓學生初步瞭解制定研究計劃的步驟。

總之,本課的教學始終遵循貼近學生生活,激發興趣,提高綜合素養的原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發揮自主能動性,發展個性,提升能力。

關於評課稿6

劉老師主講的《魚游到紙上來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7課,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魚游到紙上來了》這篇課文語言雖平實,但在人物描寫上細緻入微,對聾啞青年的的外貌、神態、動作刻畫非常傳神。劉老師這節課,就以“魚游到紙上”爲線索引導學生圍繞青年的看魚、畫魚動作神態的關鍵語句,進行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人物形象,從而受到心靈啓示,領悟了寫作方法。這樣的課堂真可謂語文味兒十足,也只有像劉老師這樣的具有深厚的語文教學功底的老師才能做到駕輕就熟,還語文課堂本色。

一、三學小組課堂模式運用駕輕就熟

預學時,在經典誦讀後,劉老師開門見山,直奔主題,請學生讀課題,在文中找出寫明課題的句子,學生找出句子後,請學生反覆朗讀,感受蘊含的情感,這樣一開課很快就將學生帶入閱讀的殿堂,感受到了閱讀的美妙,同時也爲整堂課奠定了情感基調。接着老師拋出一個問題:這句話讚美的是誰?青年如何作畫,得到了這樣的讚美?這個問題看似平常卻將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出來,直奔這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這時老師相機出示學習目標,這就進入了互學階段。互學時,學生討論、老師指導,小組展示時,老師放手學生交流,又能及時上線給予點撥將學習引向深入。在學生交流了“看魚”和“畫魚”之後,教師引導學生輕鬆理清了“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的關係。在這水到渠成的時候,評學環節教師讓學生講和聾啞青年一樣的勤奮忘我取得成功的故事。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得到情感的昇華,而且在講故事中鍛鍊了表達能力。從預學到評學,三個環節,在劉老師的這堂課上顯得清晰流暢,有節奏,毫無生澀之感,相反從練課到現在我都感覺是那麼的駕輕就熟。

二、讀悟結合,讀出了語文味兒

課文雖語言平實,但是情感濃郁,含義深刻,令人回味無窮,因此品讀課文、發展思維、獲得情感體驗就是劉老師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在劉老師這節課上呈現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隨時感受到閱讀給課堂增添的韻味兒。

1、抓住關鍵詞句朗讀感悟。理解課文內容,常常是抓住一些關鍵詞句朗讀,從而獲得一些思考和感悟。在這堂課上學生就是這樣做的,朗讀句子,談談感受,在感悟有困難時,還是不忘“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在反覆的朗讀中學生不斷思考,積極參與體驗。如在交流“看魚”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表現青年人看魚時的神情“呆呆地”“靜靜地”等詞語談感受,在學生感受到了青年看魚專注,忘我的精神品質時,教師請學生讀出這種感受,又透過挑戰讀讓這種感受深入學生內心,從而達到影響學生心靈的作用。又如交流畫魚時抓住動作“工筆細描、揮筆速寫”體會畫技高超,繼而採用各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切實理解句子的意思,使讀悟結合,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2、創境朗讀,昇華情感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如在學生交流青年看魚的句子“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時,學生只是簡單體會到了青年的勤奮,老師就抓住“每個星期天”適時創境引讀:“春光明媚的星期天,青年——烈日炎炎的星期天,青年——秋高氣爽的星期天,青年——寒風凜冽的星期天,青年——”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青年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當交流到“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讚歎着,議論着,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爲一體了”這句時,教師設計了多種層次的讀,先是個別讀,然後是齊讀,接着想象訓練創境讀:想像有哪些人會怎樣讚歎,怎樣議論?當學生想象了一些人物後,教師出示了一個句子填空,老人怎樣稱讚,青年怎樣讚歎,一羣孩子怎樣議論,學生在選詞填空中,不僅積累了詞彙,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感受,此時學生一定會明白聾啞青年受到老人、青年、小孩各種人的稱讚,一定是說明他的畫技高超。學生此時心中可能就會想:要想得到人們的誇獎,那就要像這位青年一樣,做事勤奮專注、堅持不懈。這時再就填好的句子進行朗讀,學生的情感就再一次共鳴,得以昇華,爲理解“魚游到心裏”做了鋪墊。

3、拓展閱讀,符合大語文觀

在解決“魚游到紙上”和“魚游到心裏”兩者關係時,由青年自己的話,引出“胸有成竹”這一課外詞,不僅豐富了語言詞彙的積累,而且很好地將課內課外知識進行了遷移、融匯。在評學環節學生將蒐集的反映這一主題的故事進行交流,這就使學生不僅拓展了視野,豐富了知識,而且訓練了表達能力、昇華了情感。這樣的設計就是符合大語文觀的。

總之,劉老師這節課具有濃厚的語文味兒,還原了語文課的本色。美中不足的是我覺得課堂中缺少寫的訓練。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劉老師一堂很好的課我卻評不出來,希望劉老師見諒,也誠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關於評課稿7

1.“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覺得李老師這句話說得好,這句話在啓迪學生不要將知識拘泥於課堂,課外的知識更應該關注。現在的學生認爲上課纔是學知識,下課的所有時間都應該放鬆放鬆再放鬆,尤其一放假起來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去了哪些地方,玩了什麼東西,吃了什麼好吃的。學風不正。

2.讀小小說教給學生方法:人物情節圖。給予學生學習與運用的臺階。學生在理解後自然會照貓畫虎,將概括的更爲深刻。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將問題變得更爲簡單。

3.在瞭解小小說的特點時,教師帶領學生邊彙報邊理解。將小小說的特點與課外的兩篇閱讀相結合,一文一特點,一特點一文,結合理解甚爲巧妙。

建議:學生寫的人物情節圖由於字太小看不清楚,教師應該將自己最爲心儀的圖抄到黑板上,讓大家都看到更好。實際上可以利用投影儀,大家齊比較齊推薦更好。

關於評課稿8

授課課題:《反比例函數》

聽課時間:20xx年12月9日

聽課地點:XX中學初三二班

授課人:王小平

評課意見:王老師上的這一節課《反比例函數》,先從畫函數圖象的最基本列表,描點,連線講起,讓學生嘗試,同桌討論,然後讓全班同學討論,找學生上黑板描點,連線老師再講解重點以及注意事項。本節課的優點是:

(1)對於知識的講解,剖析到位。

(2)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較高。

(3)老師對於學生的引導比較到位。

(4)對於難點,老師能引導學生多方位討論,突破難點。

不足之處:

(1)受教室設備限制,沒有PPT,若圖象的形成過程能用PPT演示,效果可能更好。

(2)學生的參與程度較高,但是積極性有待提高。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見解,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們共同進步。

關於評課稿9

一、 情景設計,匯入正文

這是一首科學詩,課文的重點是透過詩詩意化的語言介紹深奧的科學知識,。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地難度,高瑞波的情景設計的巧妙。高老師說,同學們,現在聽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是億年前的一匹猛獁,我們的家族在拼命地尋找食物,因爲,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在這個時候,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一邊,自以爲可以找到可口的美食,卻不料,當家人們漸漸看不見的時候,我的危險來臨了,我的腳踩在了一片軟軟乎乎的地上,卻拔不出蹄子來,而且越陷越深,當我呼喊“救命”的時候家人已經走遠了,我再也無法從這一片沼澤裏走出來了,我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今天,你們看到的我,就是這個化石。學生們聽的入了迷,老師們也都被這個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高瑞波老師的故事把所有的人都帶到了一個美妙的境界,然後,高老師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化石吟>。

故事新奇,巧妙匯入。

二、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高瑞波老師巧妙地將知識點、重點貫穿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聽錄音朗讀課文時,讓學生們注意聽錄音,然後找出錄音中讀錯的字音,並糾正。聽寫詞語,及時糾正書寫,學生自主展示,課堂評價及時適度。老師調空有度,學生在整個課堂環節中,都積極參與,興趣濃厚。

三、 評價及時,點撥適度,氣氛濃厚,

在高瑞波老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探究緊張有序,討論積極踊躍,老師評價及時,點撥適度而到位,給予學生鼓勵和誇獎,老師的評價給學生增強了自主學習的信心。藉助於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和音頻效果,極大地拓寬了課堂教學的多角度,透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增添了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課堂文化,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

四、 愛,滲透整個課堂

這節課上,書聲不斷,討論聲不斷,掌聲不斷。高瑞波老師字正腔圓地爲學生示範朗讀課文,學生齊讀課文,分組朗讀課文,掌聲鼓勵學生,小組自主展示學習成果,老師用掌聲鼓勵學生,學生將詩文的每一個章節所描繪的情景,都用自己的語言編輯成精美的小故事,主動站起來講述給大家聽,那一個個的傳奇般的故事,引起一陣一陣的笑聲。

愛,是無聲的語言,一個和藹的眼神,一句親切的鼓勵,一個微不足道的手勢。都是愛的音符。高瑞波老師用她那特有的慈母般的聲音,時時讚美學生在課堂的表現;並用她那聖母般的眼神,時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及時提醒和鼓勵,師愛籠罩整個課堂。

關於評課稿10

背誦古詩一直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項目,也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林敏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漫遊詩林》將孩子們帶入了浩瀚、有趣的詩詞海洋。陶醉於中國古詩歌的神韻之中。課堂上學生們誦詩、對詩、唱詩、畫詩、演詩,真可謂生動活潑、動靜相宜。孩子們那搖頭晃腦,神氣活現的神態,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5000年的詩詞瑰寶,這種吟誦,既是對語言文字的積澱,又是學生思想的啓蒙、人格的薰陶。 作爲一節中國傳統文化課,它又體現了以下幾個“多”:

一、 所展示的古詩多。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孩子們透過各種形式的古詩誦讀複習學過的古詩,領略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林老師帶領孩子們誦古詩,佳言妙語對對碰。各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學習古詩、展示古詩來進行。整堂課,孩子們始終快樂着、興奮着、學習着。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對古詩濃厚的興趣得益於老師精巧的設計。林老師在展示古詩時,充分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有小組看圖賽背古詩,有對佳言妙語,有和着音樂的旋律吟唱古詩,有根據詩意畫出古詩,還有小組合作表演古詩。

三、 課堂的作用多。

課堂上,孩子們不僅複習了所背的古詩,在對音樂、繪畫、表演方面也有所接觸,整堂課詩、書、禮、樂相結合,使人受到美的享受。

一點建議:

希望在指導學生誦讀古詩時,能指導孩子讀出詩的韻味。

關於評課稿11

五年級數學下冊《找次品》評課稿

聽了《找次品》這節課,我受益非淺,下面我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縱觀整節課,這節課真是教師教得活潑生動,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老師很好的注意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地暴露出來。同時老師還特別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其活潑主動地發展。總體來說,是一節比較成功的數學課。特別突出以下幾點優勢:

一、整堂課的設計既大氣又細膩

在教學的設計上,老師透過3個,5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接下來老師大膽地選擇了2187這個待測物品,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如果用天平來稱至少要幾次保證找到次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於是探究也變得順理成章。最後透過層層探究,揭示規律,利用規律成功找到27個、81個、243個——2187個需要的次數,柳暗花明,讓人不覺感嘆數學的魅力!

在材料的選擇上,老師在教學探討待測物品數量爲5個、9個時怎樣找次品,並羅列出各種解決方案;然後從這些方案中初步尋找感悟規律,但是老師並不急於總結規律,而是讓學生說說8個物品找次品至少需要幾次?老師不是選擇10個12個,而是選擇了8個,我覺得老師8個待測物品選

的非常好,在學生的意識裏都是把待測物品平均分,分成2份的方法,在9個待測物品裏,學生已經解決了要均分,但是學生對要分成3份還是有疑惑的,補充了8以後更加完善了要分三份這個規律,而且不管待測物品是不是3的倍數,只要儘量均分就可以了。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學學科的特色。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簡單的教材還是複雜難的教材,老師在教學時候都應該滲透一定的數學思考方法。

老師從一開始就滲透了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後在學生衆多的策略中提煉出一般方法和優化策略;最後,再利用歸納出的方法去解決待測物品數更多時的問題。這過程中,老師就滲透了不完全歸納法,優化策略、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

三、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組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知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

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節課老師多次放手讓學生操作探索,注重指導學生操作,在動手操作中,透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主動地獲取知識。老師敢於“放”,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

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這節課的教學給我一個很大的啓發:只要教師放開你呵護的雙手,就會發現,孩子也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者。

(王沛傳)

關於評課稿12

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最好的課總是下一節。下面我談談三堂課所反映出來的問題:

1、朗讀不夠。朗讀是學習語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書聲琅琅的語文課纔是迴歸本色的語文課。三堂課中學生的朗讀都還不夠。朗讀花的時間不多,學生讀得不夠到位。特別是第一節課和第二節課,老師大量的分析講解佔去了很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微乎其微。

2、問題不精。老師課堂上所提的問題過於繁瑣,課堂從頭到位都是用問題串聯下去的。有些問題沒有思考價值,有些問題是填空式的問題,老師說前半句,學生補後半句。因爲問題不精練,課堂上老師的話語顯得囉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也被佔去了。教學要抓中心問題,要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不要一問到底。

3、感悟不深。老師課堂上只注重理解課文內容,沒有注重文字的薰陶感染作用。老師挖掘不夠,學生感悟不深,許多地方如果老師順水而行,會有巧妙的課堂生成,但老師都是點到爲止,蜻蜓點水一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浮於表面,沒有觸動學生的心靈。

4、激情不足。課堂上老師的情感投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老師不但要做一個有感情的人,還要做一個會煽情的人,只有老師心中燃起一片火,才能點燃學生心中的熊熊烈火。三位老師中楊正發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其他兩位老師有所欠缺。

5、訓練不實。語文課是學文習字的課。語言文字的訓練要放在首位。老師們沒有很好地抓住語文訓練的點,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重點句子讀得不夠,重點詞語沒有引導學生好好地理解。重點段落沒有讓學生美美地朗讀體會。課堂如過眼雲煙,學生一下課就忘記了,我們的課以後一定要上得紮實,樸實。讓學生每一堂課有所收穫。

關於評課稿13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觀察學生的,對學生的觀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個切入點:

1.參與程度

2.學生的地位。課堂是否以學生爲中心,教師的情緒是否被學生的情緒所感染,教師教學方式、技巧等的是否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的反應的變化而變化。

3.學生情感。學生情感表現在回答問題和同學間的相處情況等方面。

4.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程度。觀察學生課堂上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和所提問題是否具有價值性,積極主動性,創造性。

5.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主要涉及這些方面:舉手的次數,學習速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轉註程度。

6.水平差異。

7.文化差異。教師應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對學生不專注行爲的觀察: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不專注的行爲

1、 打瞌睡

2、 說廢話

3、 干擾別人

4、 不參與

5、 等待

6、 個人需求

有了這幾個方面我在觀察的時候做到了學生學習和聽課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當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小紅馬的話時,由於老師給的時間不充足,積極參與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餘的人都看着老師的表情,不知道該說什麼。當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同桌交流的時候,大部分進行認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說閒話,說笑話,其中有四人不參與,在玩耍。當老師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爲小駱駝的腳掌,所以,積極舉手者3人,其餘的學生也不知道是會還是不會。最後老師讓學生講本課的故事的時候,積極參與者只有3人,不參與者35人,玩的有15人。總之,從這節課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不容樂觀,還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有序的組織課堂教學。

關於評課稿14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一年級數學上冊關於“6、7、8加幾”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對知識的複習充分,瞭解到9加幾的加法計算利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複習鞏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讓學生明白9如何湊十,如何分解兩一個數,這完全爲本節課計算6、7、8加幾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也能夠很快的從中領會到計算原理。

2、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那就是,施老師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訓練到位,學生從課堂的說湊十法的過程非常熟練,在課堂上也做到了不斷練習,充分讓學生反覆說,準確說,流利說。

3、對課本的教學用圖充分挖掘,從例題中發現數學問題,讓學生明白題意,知道給出的數學資訊,引導學生的會利用資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道從不同的方向進行解決問題,有前後人數相加,有不同衣服顏色的人數相加,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

4、注重計算的方法練習,例如在計算8 5=的時候強調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從兩個方面進行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明白湊十法的靈活應用。

5、從一個兒歌幫助學生解決湊十法的口訣要點,抓住特點進行計算,提供學生快速計算的小訣竅,利用減法計算結果,很得出結果。可以說是整節課教師都把握住了重點內容,強調方法練習,講解細節重點內容,讓學生明白抓住關鍵內容進行計算。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能否在寫課本例題時,讓學生說說算式可以怎麼列,或許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這樣可以結合到最後一題,爲下節課滲透。

2、擺小棒時可以讓學生上臺圈一圈或擺一擺,感受過程,計算結果也可以做到進行驗算。

關於評課稿15

各位專家,各位數學同仁們:

上午好!今天我們齊聚水頭四小共同參與以“項目評價”爲核心的教研活動,一起傾聽由董**老師和陳**老師圍繞“人人過關、善學樂學、學力取向、習慣養成”這16字原則而進行的教學活動,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諸多收穫。接下來,我根據董老師執教的《搭配二》一課,願與大家分享一些淺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師執教的《搭配二》裏呈現的內容是第一次以新課的形式出現在課堂裏,在我們去年任教的時候還只是在新課後面的“做一做”出現,解決這個問題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並不難,所以董老師把重心放在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整個課堂,並明裏暗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注重策略的習慣養成上。從課一開始,董老師就以“今天我們去數學樂園挑戰有關數字的搭配問題,你們有信心接受挑戰嗎?”“有沒有信心?”這樣鼓動性的語言讓全體學生以熱情高漲的態度進入課堂,深切激起學生的學習性和鬥志欲。在董老師層層緊扣的各環節裏,也處處顯示全體學生參與的痕跡,他讓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寫下組成的沒有重複數字的兩位數,好似漫不經心經過每個小孩身邊,實則關注了每一個小孩的學習狀況。在每一個反饋環節,他也積極帶動學生參與評價和思考,在認真闡述自己解題方法的同時關注其他同學的想法,並能有效地吸納更加優越的做法。在整節課裏,我們總能看到董老師和學生們積極互動的歡快場面,學生學得開心,教師引得巧妙。

同時,在這節課裏,我們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師非常注重帶動學生利用方法的遷移來解決新問題學習新知識,他在挑戰一里用簡實、樸素的引導語讓學生回顧了組成沒有重複數字的兩位數的多種方法,學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結出來的比較優越的方法解決了0、1、3、5這個環節,此時老師沒有過多言語,水到渠成。在以後類似的學習中,學生也必然會利用這種有序的思考方式來解決問題

在這節課裏,我們也看到董老師精心準備的教學材料的呈現,“多一個數呢”、“換一個數呢”、“還是這四個數,換一個問題呢”就把這節課串成串,學生覺得有趣,老師又能授予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看似簡簡單單,卻蘊含諸多樸實的智慧。

這節課雖以挑戰爲線,學生樂學,場面歡快,卻也不難看出董老師一直穩穩拿捏“人人過關”這個尺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中,他有意無意引導學生髮現先確定十位的優越性,他又以多種形式,或獨立思考或說或聽或寫,來鞏固此種思考方式,儘可能讓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問題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們從這節課看到董老師精心的設計和三(3)班學生的精彩表現,但我們也知道真實的課堂必然存在遺憾,所以,這節課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比如,讓一直從教初中數學的董老師來調控一個小學三年級的課堂,怎麼樣給予更輕快的節奏?如何讓我們的課堂裏多一些對學生有激勵作用的有效評價?在一個學生層次差異很大的課堂裏如何既不抹殺尖子生的興趣,又能關注後進生的學習?等等。希望各位專家、領導能給予指點幫忙解惑。

以上是我聽完這節課後一些不盡成熟的想法,還望各位多多指點,謝謝!

標籤: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