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初中生物課老師評課稿

稿件1.98W

評課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優秀評課稿,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課老師評課稿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物課老師評課稿

初中生物課老師評課稿 篇1

一、問題價值度

問題表述準確,答案明確。設問由淺入深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合作探究環節問題上能圍繞教學重點提出問題,學生能探究的尊重學生的成果。探究不上的如細菌的特殊結構能回答莢膜和鞭毛,但是芽孢回答不出來。教師指導學生看書上的74頁關鍵詞“有的”就能回答上來。

二、學生參與度

因爲本課內容細菌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因而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願望。第一的自主學習同學們看書寫完後,分小組對題,要求一人一題都要參與。這樣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其中,既達到了全員參與也達到了思想、態度、價值觀的昇華。學生合作學習開展的比較成功。

三、教師指導度

在學生展示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對於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能夠及時迴應、講解,給予學生鼓勵、啓發,使學生透過老師的講解達到了認知的昇華。老師的講解恰如其分、恰到好處,起到了畫龍點睛、促其提升的作用。比如探究不上的如細菌的特殊結構能回答莢膜和鞭毛,但是芽孢回答不出來。教師指導學生看書上的74頁關鍵詞“有的”就能回答上來。

四、目標達成度

初中生物課老師評課稿 篇2

一、教學設計思路清晰:

李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

構,然後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首先是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麼是種羣”,“什麼是基因頻率”再回憶種羣基因庫頻率不發生改變的五大條件。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不存在這樣的種羣,比如有可遺傳的變異產生,再回憶可遺傳的變異有哪些,可得出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然後再由此引入新課,突變和重組是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 再透過探究得出:自然選擇使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再透過課堂小結的形式來概括本節課的內容。最後有反饋評價,進一步鞏固教學目標。最重要的是:鄭老師的這種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非常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將知識點落實到位。

二、課堂結構安排嚴謹:

知識點之間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既能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總結,

又能引出下一問題。如:“既然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隨機的,不定向的,不能使基因發生定向改變,那麼什麼纔會使基因發生定向改變呢?”這一過渡就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密度適中,重點突出,效率高。

三、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的受益面大,不同程

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一定的進步。有效的利用課堂的45分鐘,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四、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鄭老師善於採用啓發誘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

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的做法是:採用問題的方式,將學生的思維層層的深入。如本節課中的探究——選擇對種羣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其中要求學生作出假設,鄭老師就採用循循善誘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作出假設。

五、教學語言獨具特色:

鄭老師的語言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抑揚頓挫,富於變化。讓學生一

聽就知道哪些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語速上的變化能使學生改變對一個問題的關注程度。另外,鄭老師的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極具啓發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談談這節課中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還不夠強。如果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思考的話,也許會更好。

二、如果能加上一些板書,可能會給學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增加課堂效果。

總之,這是一堂成功的課,值得我學習的課。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知識目標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也有所要求,體現學科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爲指導,體現年段、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關注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和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的相符。

2、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能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緊圍繞目標,爲實現目標服務。課堂上能較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得到鞏固和強化。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提問到練習,都能把“以學生爲本”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

二、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對該節課知識內容的傳授較準確,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方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從教學思路設計看: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思路,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課堂匯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爲側擊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融入到學習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是簡單的給出結論,而是透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得出。

2、從課堂結構安排看:課堂結構較嚴謹、環環相扣,嚴格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教學,過渡自然,講解和學生活動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較高。

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師講解和學生活動有效結合:在課堂上教師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互補充:“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爲歷史。熟練適時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的彌補了傳統教學

手段的不足,爲學生形象直觀的展示知識內容。同時也不忘把本部分重點的知識系統的羅列在黑板上。

五、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1.板書:設計較合理,依綱扣本,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 。

2.教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態明朗、快活,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

3.語言:生動形象,準確清楚,有啓發性。語速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六、課堂教學值得討論的問題

1、有關概念的講解以及相似概念之間如何進行區分這些知識點落實問題。如:有關山脈走向的概念等。

2、學生討論和活動是否有明確性,培養學生學習的競爭意識。

3、要注意精講精煉,充分挖掘課堂教學效益。

今天傳樹老師爲我們演繹了一節非常精彩的課,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和演示實驗、認真專研和挖掘教材,真正做到了對教材的有所選擇、有所修改,傳樹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疑爲線、以啓發爲主、以拓展爲目標,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學生小組活動、演示實驗和大量生活實例分析,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讓生活走向科學,讓科學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精心設計的慧眼識蛙活動,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趣味性,演示實驗非常成功,很好的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

二、教學過程的評價

1.巧妙激趣,匯入新課

傳樹老師教師創設了一個精心設計的慧眼識蛙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爲什麼青蛙這麼難以發現,引出課題,列舉各種生物的適應性,提出問題:白天沙漠中蠍子爲什麼藏在沙子中?引導啓發建立假設,設計實驗,並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不斷質疑,啓發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透過環環相扣、遞進深入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學過程”和“探究的科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觀察生活現象和實驗,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

3、從生活中獲取資源

提供鴨嘴獸,啄木鳥等生物小檔案,讓學生觀察模型,說說適應的特點,進一步將本堂課昇華,學以致用,給予拓展。

本節課教學中處處都在體現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課堂開放而有活力。具體表現如下: 善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認爲課堂上最主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於點燃學生渴望知識的火花。如進行課堂匯入時,朱老師在複習高二所學的有關基因知識後,提出了“唾液澱粉酶基因及胃蛋白酶基因存在哪裏?爲什麼唾液澱粉酶只能由口腔分泌?而胃蛋白酶只能由胃壁分泌?”非常具有生活化的問題,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堂課住老師主要採用了啓發式教學,教師透過設定問題,然後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學、思考和討論,充分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體現了“以“人”爲本”新課程理念。如在學生了解原核細胞基因結構以後,設計出了“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與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相比較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就很好的體現這一點。

課堂氣氛民主,師生關係和諧 在上課的過程中,想象力豐富的學生總會提出一些令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類問題是比較難處理的,而朱老師總能抓住這些問題並認真地解答,以豐富的知識給學生滿意的答案,所以很好的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創造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係。

俗話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說這堂課中還有值得思考的地方的話,那就是要給學生多一點練習的時間,同時還要進一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創造性地利用。

總之,這是一堂成功的課,是值得我學習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