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生活中的比評課稿

稿件2.33W

生活中的比評課稿1

《生活中的比》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內容。“比”是本冊教材中的重點概念,是建立在學生已學過的分數乘(除)法的意義和計算、分數的意義及基本性質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生活中的比》又是整個章節的起始課,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會直接影響到後面幾節課能否順利有效地進行。

楊老師的教學設計緊貼學習目標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教學流程思路清晰,教學重難點突出。整個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主動參與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

楊老師在這一節課中主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遵循 “導問題——思問題 ——解問題”這一基本框架設計每一個問題,學生問題解決和創新表達的慾望強烈,能聯繫實際,及時遷移並運用比的有關知識。同時,課件製作精美,能夠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資訊技術手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效輔助學習目標的達成。

美中也有遺憾,在教學中有些細節地方處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建議當“比的意義“在學生的頭腦中初步建立模型後,繼續延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也可以用比表示。還有因爲時間原因,習題以下內容包括課堂總結和延伸處理得比較粗糙。

生活中的比評課稿2

劉老師教學的內容是六年級數學,課題是《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課時。整節課,從教案的設計,到課件的準備,雙語教學,到最後的課堂教學,總體感覺比較好,重點突出,學生學習效率比較高,最後的效果也很好。具體評議如下:

一、充分體現了IB理念。

從課堂引入到最後結束,始終在滲透IB國際教育非常重視的領域活動和學科交叉。

從領域周學生數學探究過程中的照片開始,既延續了領域活動的成果,讓學生感受到,領域活動不僅僅是在領域周進行,而且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豐富和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和體育、物理、化學、社會等領域進行了有機的交叉,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課堂教學體現了學生學習爲主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讓學生自學、探究。很多知識都是讓學生先看書,學生自己看書,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即可以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又可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克服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教師只是在學生學習過程遇到了困難給以解決。對於一些概念在學生學習了課本之後,也是由學生來總結、歸納,這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便於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教師真正起到了一個“導演”的作用。

三、雙語教學採用了更進階別的英語。

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儘可能多的使用英語,並且發音基本準確,表達流暢,語言自如,漢語使用恰當,起到了畫龍點金的作用。能夠將學科英語新單詞等先教會學生,給學生新課的學習創造條件,使新課能夠順利進行。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而且進行適當的英語教學,這也是國際部的需要。

四、課堂設計流暢,結構嚴謹,層次清楚。

這節課是一個概念性的課,對於小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駕御不好,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劉婷婷老師敢於挑戰,大膽對教材進行加工和改造,讓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比如重視實際生活中比的例子,從學生熟悉的例子引入新課,然後很自然得出比的定義,並對其進行中文和英語的定義,最後又運用定義去解決身邊的問題,這樣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定義。最後讓學生去找你熟悉的比,使課堂達到了高潮,成分調動了學生,所以,這個設計非常合理,課堂效果也很好。

五、教態自然,教學氣氛和諧。教師基本功比較好,能夠熟練合理運用資訊技術。

六、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關注差生,及時解決他們的問題。

在這個課堂教學中,劉老師不是爲了“示範”而“示範”,不是爲了完成這節公開課,而是一樣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差生,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劉老師會給他們反覆講解,並不是考慮我這樣做是不是會耽誤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這點她做的很好。

七、不足之處:

1、雙語教學方面學生回答問題沒有儘可能多的事業英語。

2、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沒有達到充分的調動。

3、在雙語教學中一些細節上的問題做的不是很精確,轉化有時候不自然。

標籤:課稿 比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