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篇)

稿件3.27W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1

11月27日,年輕的成欣欣老師給我們展示了《難忘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對於這次“青鴻欲飛展風采”青年教師彙報課活動,我們師徒高度重視,授課一週前成老師就開始爲這節課做準備,鑽研教材,設計教法,製作課件,然後我們一起討論完善,初步確定了上課思路。從整節課的設計來看,這節課設計新穎,結構完整,用時分配合理,環節緊湊,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現就成欣欣教學過程談幾點感受: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篇)

1、從老師的個人素質來看,成老師整節課精神飽滿,儀態大方,態度謙和,她尊重學生,關愛學困生,爲學生創造了輕鬆愉悅的氛圍。整節課師生關係洽融洽,課堂氣氛活躍。

2、成老師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學習習慣,字詞教學比較紮實。透過各種形式的讀,多種方法的理解和識記讓學生理解詞義,並透過學習說句子,在句子中運用字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練習用“因爲——所以——”練習說話,學完課文後讓學生練說“這是一個的潑水節。”既鞏固了字詞教學效果,又對課文內容進行了內化積累。又如,在學習課文第2段時,成老師透過引導學生找具體語句,初步領會句子的意義,抓住關鍵字詞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真正進入文字。

3、朗讀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領會文章內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整節課成老師引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反覆讀課文,引導學生感受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時的熱烈場面和人們的興奮心情。

需要改進之處:

1、由於教學經驗不足,缺乏課堂應變能力,有時會忘記一些細節,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不能及時糾正和引導,板書不能及時出現,課件播放與教學進度不符,有感情朗讀環節忘記等。這些方面還需今後進一步努力改進。

2、教學設計時能緊扣一個統領全文的問題,預設讓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教學活動,但實際操作時又將課文進行過細的解析,逐句講析體會,顯得課堂教學瑣碎雜亂,不利於學生整體感知理解。

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也是我們師徒今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2

孫老師是一位熱情陽光、教態親切、語言簡潔富有童趣、很具親和力的年青老師。她以輕鬆明快、活潑的風格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愛語文。孫老師還善於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進行鍼對性評價,語言豐富,符合低年級的心理特徵。較好地處理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是一堂自然清新,本色的語文課。課堂上時時迸發出驚喜,讓人爲之眼前一亮。我準備擷取以下三點與大家共勉:

一、創設情境,打造輕鬆有活力的課堂

課文中洋溢着的熱情,就像火紅的鳳凰花,撒滿字裏行間。孫老師正是創設了這樣一個熱情洋溢的場面,在歡樂的表演中,在一段段令人歡欣鼓舞的文字中,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他們參與到傣族人民的潑水節中,和他們一起歡度這美好的日子,課文中的生字,也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在這個潑水節上跳躍着。比如,在教學"祝福"這兩個字時,出示了"祝福"歷史演變。重點講解了"礻"和"祝"字的含義,孩子們聽的認真入迷,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輕鬆的記住了"祝福",更記住了周恩來和傣族人民彼此美好的祝福。

二、寓教於樂,鑄就兒童快樂學習夢想

在集中識字這一過程中,教師採用了多種活潑生動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讀一讀生字,給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權,拔蘿蔔遊戲識字遊戲,提高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摘蘋果識字遊戲,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圖文並茂,緊抓學生的目光。在教學課文中把生字放在了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便於學生記憶,在做遊戲的同時讓孩子們掌握了知識難點,這真是一舉數得。

"笑容滿面"詞語的教學更是課堂中的一個亮點,孫老師先出示周總理的圖片,然後然讓學生觀察圖片並把看到的說出來,當孩子們說到表情的時候,孫老師抓住機會說:"像周總理這樣開心的笑着就是笑容滿面的",引導孩子們理解"笑容滿面"的意思,不知不覺中又掌握了一個詞語,避開了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孫老師正是創造了這樣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輕鬆的環境,採用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教學方法,讓課堂充滿樂趣與生機,讓孩子們喜歡學習生字,認識詞語,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三、風格獨特,展現紮實有效的教學基本功

孫老師的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潑幽默的課堂語言。孫老師毫不吝嗇表揚的語言,在善意的表揚和鼓勵的教學語言中,我看到了一位親和溫柔的孫老師,看到了一位儘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帶到課堂情境中的孫老師,這樣的老師怎能不讓孩子們喜歡親近呢?

孫老師還拋棄了灌輸式的說教,而是大量的採用了"讀"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課文,由讀到悟到理解,潤物細無聲,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就採用了默讀、齊度、指名讀、自由讀等多種朗讀的形式。不斷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們反覆讀,有感情的讀,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情。例如,在教學"人們爲了歡迎周總理做了哪些準備?"這塊內容時,孫老師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讀一讀。再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同學們邊看邊讀。最後又用肢體動作來演示,孩子們不自覺的跟着老師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層層推進,不斷引導,使得孩子們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到了傣族人民高興,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潑水節熱鬧的氣氛和場景。

孫老師的這節課秉承了新課改的理念,秀出了獨特的風格。值得學習、借鑑!

難忘的潑水節評課稿3

聽了何玲靜老師一節《難忘的潑水節》,我真是收穫良多,這是一節比較紮實的課,何老師的課讓我感覺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說說自己在這節課裏的收穫吧:

一、真實、有效、紮實:何老師上課不搞花架子,摒棄了以往公開課的虛假,還原真實的課堂,踏踏實實教學。

二、以“情”爲契機,利用情緒的感染性特徵,讓學生在“情感”中學習:老師一句句充滿激情的話語,煽情的過渡語,每每把學生讀書的熱情調動起來。讀的形式很多,有個人讀、小組讀、男女賽讀、齊讀等等。

三、重視了引導讀忽視指導讀。雖然老師一句句充滿激情的話語,煽情的過渡語,激發學生讀書但指導不夠。課文從總理的穿着,神情和動作着筆。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對襟白褂”,“咖啡色長褲”,“水紅色頭巾”;慈祥和藹的神情“笑容滿面”;快樂的動作“接過”“敲着”“踩着”。所有的這些描寫都體現總理的可親,老師沒有利用這些詞語讓學生髮現總理的可親,而是老師告訴學生總理是可親來引導朗讀。

建議:

一、忘記了詞語句式的訓練,也就是雙基的訓練。如“一條”跟“一條條”的比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邊······一邊······”的比較,等等。

二、課堂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把握課堂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