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規章制度 > 制度

教師課堂教學管理制度

制度2.48W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結合區中小教師教育教學目標管理考覈工作意見,爲此特制定以下教學常規管理的要求。

教師課堂教學管理制度

一、計劃

1、 積極參加培訓——教師要參加任教學科的教材培訓和教材講習,提高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

2、 深入鑽研教材——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分析教材的結構領會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教學要求。

3、全面瞭解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能力水平和學生的學習習慣等,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4、認真制定計劃——教師要按要求制定任教學科的學期教學計劃,使教學工作能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5、教導處要做好計劃的檢查、評價、反饋和存檔工作

二、備課

1、依據大綱教材——教師要依據大綱、教材,根據學科的特點,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做到不超綱、不離本。

2、結合班級實際——教師要進一步瞭解學生,結合本班實際,劃分課時進度。

3、寫好課時教案——教師要根據任教學科,按課時寫好教案。不得使用舊教案或以參考資料代替教案,不備課不得上課。其中教學要求和教學過程是教案設計的重點。

4、符合基本要求——編寫教案是符合八點基本要求:(1)確定內容要適當,(2)教學要求要具體,(3)教學重點要突出,(4)結構安排要緊湊,(5)新舊結合要緊密,(6)練習設計要精當,(7)運用方法要靈活,(8)面向全體要周到。

5、學校建立備課檢查制度。教師要提前備好一週的教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教師所任教的主科要寫詳案,兼任的其他學科要寫 簡案;學校要定期和臨時抽查教案,做出評價,收入個人檔案。

三、上課

1、 做好課前準備——上課之前教師應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包括教具、電教儀器、實驗教材、學具,教師要準時進教室。

2、預備鈴響後,上課鈴響前,任課教師必須到達教室,體育課、音樂課、實驗課、電腦課、必須在上課鈴響之前組織好學生到上課地點。

3、上課鈴響後應組織教學,無特殊情況一般不佔用教學時間整頓紀律。未經校長批准,任何教師不準停學生的課。

4、 創設良好氛圍——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發揚民主,尊重學生,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5、引導學生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善於引導、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善於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規律,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6、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各種水平的學生都要有所收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7、重視因材施教——課堂教學要以中等生的水平爲標尺,兼顧兩頭,即讓優等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消,因此教師的要求不能劃一,在新課講解、問題提問、作業佈置等方面都要重視因材施教原則的貫徹。

8、調整教學進度——教師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要靈活處理,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講求實效。

9、規範教師要求——課上教師要穿着整齊、儀表端莊,教態要親切、和藹,舉止要穩重,語言要準確生動,板書要工整有條理,教學要實在。

10、體現教書育人——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習慣、健康的身心、高尚的品質等素質,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11、學校建立課堂教學的檢查制度。採用巡課、聽課、評課、座談等形式,瞭解教師的教學水平,解決教師的困難,總結教師的經驗,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 作業

1、 科學安排作業——作業的內容要符合大綱和教學的要求,符合學生的水平:作業要有啓發性、針對性,難易要適中;作業要有一定的彈性,既有統一的要求又有適當的靈活性。

2、嚴格控制時間——每堂課學生的作業練習時間不少於15分鐘;課外作業不得超過規定的時間: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課外作業量不超過45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1小時。

3、嚴格訓練要求——教師對學生作業要按規定要求嚴格訓練,培養學生先複習後作業、獨立完成、自我檢查等良好的作業習慣,注意作業格式和書寫規範。

4、及時檢查批改——教師要及時檢查和批改作業,從中瞭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要有記錄和分析,及時採取措施。

5、教導處建立作業檢查制度。嚴格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

五、輔導

1、輔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輔導,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用時發現問題,及時給予點撥,使新知識得到鞏固。

2、明確輔導重點??——後進生是教師課外輔導的重點,要適當補課,加強面批,還要注意培養後進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提高輔導的效果。

3、注意方法指導??——教師輔導時,不僅要幫助學生解答疑難,而且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發展學生特長——對學習優秀或有專長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訓練要求,發揮其潛能,爲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

5、學校要定期組織交流,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