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易經

秦始皇與《周易》

易經9.28K

《周易》實際上是古代先哲通天地陰阻造化,契宇宙之玄機、操性命之柄,與宇宙同體修復自然的哲理

秦統一六國之後,推行文化禁抑政策,秦始皇根據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燬除秦國以外其它國家的史書,《詩》、《書》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燬,唯留存醫藥卜筮種樹等書籍;此後,又有大批儒生遭到坑殺。這就是著名的“焚書坑儒”。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性地認爲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中國古代的儒家經典受到一次幾乎是毀滅性的打擊,惟獨《周易》作爲占筮之書而得以保留。現在看來,秦始皇不焚《周易》,還有着更爲深刻的內在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周易》正逐漸演變成爲一部蘊藏着深邃的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理論的文化典籍,人文化、哲理化也由此成爲易學發展的主流,但《周易》以其人文理性與宗教巫術奇妙結合的特點,在歷朝歷代一直髮揮着占筮吉凶、預測未來的功能。因此李斯建議秦始皇焚書,但強調“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在這裏,《周易》以及其他卜筮之書確實得到了一種特別關照和特殊保護。

同時,秦始皇的許多社會政治思想和措施往往是透過對《周易》的直接取鑑表現出來的。秦始皇以“皇帝”爲號,這是中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而種種跡象表明,這件大事又與秦始皇對《周易》的取鑑存在某種關聯。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王倌、馮劫、李斯等大臣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於是他們建議秦始皇號爲“泰皇”。秦始皇決定“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這裏的“泰皇”就是“泰一”,也就是“太一”,也就是《易傳》的“太極”。以此,秦始皇本人將皇帝之義與《周易》之旨掛上了鉤。

秦始皇確定“度以六爲名”,也反映出《周易》的深刻影響。《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數以六爲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爲步,乘六馬。”關於此事的來源,或以爲與秦始皇尚水德有關。秦人祖顓頊高陽氏,顓頊被稱爲北方之帝或黑帝,北方屬水,屬陰,而上、下、東、西、南、北“六合”按數字排列,其數爲六。此論可備一說。筆者認爲,這其中也有受《周易》啓示的因素。《周易》以“六”作爲陰爻的代表,與水、與陰皆可聯繫起來,必爲秦始皇所重。其二,《易》卦六爻乃象徵天地人及其統一,具有包容宇宙萬物的含義。《乾卦·彖傳》講:“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此處“六位”既是指六爻之位,也是指上下四方之位,與“六合”之意相合,自然令秦始皇很感興趣。

在人生觀方面,《易傳》自強不息、剛健有爲、及時立功的人生理想觀一經推出,便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秦始皇的人生理想、人格風範於此也多有取資。他“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的壯舉,反映出的就是這種剛健雄毅、奮勵威猛的精神。

由此可見,作爲卜筮之書的《周易》,秦始皇本人對此亦深信不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則是因爲《周易》的宇宙觀等思想內涵和整體思維方式合於秦始皇的思想性格與政治需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衆多學派都將《周易》作爲護身符,將易學當作避風港和藉以表達自己思想主張的工具,易學幾乎成爲顯學,其包容性、超越性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並從此開始了一個以易學爲中心而綜合、融通、發展諸子百家之學的新時代。

歷代的許多帝王往往將《周易》視爲“聖帝明王致太平法”。如清朝康熙帝對《周易》精深宏富的哲理甚爲青睞,乾隆帝更是對易學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留下了大量與易學有關的文字,他甚至還對《周易》的一些字句作了精到的訓詁,其考據水準不亞於當時的考據學家。

標籤:周易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