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佛經

佛學佛經知識大全

佛經8.19K

一、佛經十大名句

佛學佛經知識大全

經典一:一切皆爲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二、明白的道理

問曰:“世間爲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一語成讖。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苦的來源基於此。

佛曰:“笑着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笑口常開的依據。

佛雲:“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解密表象因果。

“活着一天,就是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知足常樂。

“同樣的瓶子,你爲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爲什麼要充滿着煩惱呢?”--不自醒的提醒。

“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自尋煩惱。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人與狗的區別。

佛雲:“財色於人,人之不捨,比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慾望等於刀尖嗜血。

佛雲:“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墜;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墜自身。賢不可毀,禍必不已”--害人就是害己。

“自以爲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被財富所累。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人往往是自欺欺人自作聰明。

“能夠把自己壓得低低的,那纔是真正的尊貴。”--低調不等於低等低能低級。

“沈默是毀謗最好的答覆”--等同於“謠言止於智者”--智慧經典。

三、關於佛經:

佛經是對佛教經典的一種簡略說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漢文佛教經典總稱爲“大藏經”,包括印度和中國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內。狹義的佛經專指經藏。廣義的佛經總稱“三藏”,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

漢文藏經的編纂始於南北朝時,到唐開元時,據《開元釋教錄》記載,已有1076部,5048卷。之後,各代又續有新譯經論和著述入藏。藏經最早有開寶藏。北宋初開始刊印。最初爲蜀版,後有福州版、思溪版、磧砂版等。

四、20大佛經介紹:

1、大藏經

大藏經爲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爲藏經。又稱爲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2、藥師經

藥師經有五種譯本:

一、東晉帛屍梨蜜多羅所譯的'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佛說灌頂經十二所載。

二、南朝宋慧簡譯藥師琉璃光經(不入藏經)。

三、隋朝達摩笈多譯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四、唐朝玄奘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五、唐朝義淨譯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前四譯單譯出藥師如來之部,第五譯前卷譯出六佛,後卷譯出藥師佛。因此單言藥藥師經,則爲前四譯,尤其是玄奘的譯本。義淨所譯的,則稱爲七佛藥師經。

3、觀音經

法華經卷第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品別行者,稱爲觀音經。

4、六祖壇經

詳稱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慧能於韶州大梵寺壇上說法,門人記錄下來,便尊稱爲六祖壇經。簡稱爲壇經。

5、金光明經

有三種譯本:

一、北涼曇無讖譯,四卷,題爲金光明經。

二、隋寶貴等取前譯補譯,合入其缺品八卷,題爲合部金光明經。

三、唐義淨譯,十卷,題爲金光明最勝王經。三譯中以第三譯文義最周足。但金光明經因天台智者說玄義及文句,因此以第一譯流傳最廣。

6、阿彌陀經

佛說阿彌陀經一卷,秦羅什譯。淨土三部經之一。這部經略說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等事,令人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最爲切要。這部經揀除小善根福德因緣,唯攝一類純篤之機。

7、金剛頂經

金剛頂經與大日經、蘇悉地經同爲密教三部經。也是金剛界諸經之總名。梵本共有十萬偈十八會,現今中國所流佈的有三種。

8、金剛經

詳稱爲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以空慧爲體,專說一切法無我之理,繁簡適中,最便於誦持。共有六種譯本。

9、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之簡稱,又稱爲般若心經。心經的經文很簡短,然而大般若經精要,都濃縮在其中,因此命名爲心經。心,就是精要的意思。心經一共有七種譯本。

10、蘇悉地經

詳稱爲蘇悉地羯羅經,譯爲妙成就業經,三卷,唐朝輸婆迦羅譯,密宗三部經之一。

11、佛說佛名經

佛名經有好幾部。

12、仁王經

仁王經有二本。

13、高王觀世音經

東魏天平年中,高王時人所感得之觀音經。續高僧傳二十九,法苑珠林二十五稱爲觀世音救生經,又稱爲高王觀世音經,佛祖統紀五十四稱爲十句觀音經,稽古略二稱爲救苦觀音經。

14、天龍八部贊

天龍爲八部衆中之二衆,八部之中以此爲上首,故標舉爲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侯羅迦。

15、阿含經

阿含,梵語,義譯爲無比法,又譯爲法歸,它的意義是「萬法悉歸趣於此」。阿含經共有四部。

16、佛母經

詳稱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三卷,不空譯。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稱爲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諸佛神變之德爲主,因此稱爲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稱爲大金曜孔雀明王。

內容敘述佛在只園,莎底苾芻爲衆破樵,爲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難向佛求救,佛爲他說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經有好幾種譯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譯本。

17、伽耶山頂經

有四種譯本。

18、尊勝陀羅尼經

在六種譯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是第三譯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19、提謂波利經

有二部:一、提謂經一卷,真本。二、提謂經二卷,僞撰本。

20、大有經

勝論六句義中之說大有句義者。

仁王經上:「一切衆生煩惱不出三界藏,一切衆生果報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諸佛應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衆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別有一衆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經中說,非七佛之所說。」

標籤:佛學 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