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合十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讀後感的作文集合十篇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以知道,冰心的童年是佈滿着夢,佈滿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寫出了冰心與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誼。

她後來出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用筆來寫出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絃。”背井離鄉離開了至愛的母親的她,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

冰心的短詩,使我感慨萬千。她的詩沒有一絲的虛僞,全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很感人。她的幻想是那麼美,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富有童趣。看完了這本書,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

也許,冰心常常在午夜的露臺上凝視燦爛的星辰,任自己的思緒在遠古和現代遊離,任自己的思緒飄蕩在玄奧神祕的太空。所以,她的文字就像那閃爍不定的晨星,瞬間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那光芒令所有人臣服,讓所有人目不暇接。

也許,也許……衆多的也許是因爲冰心女士同自然融爲一體。她在享受自然的時候也使自己文字的無限魅力散發出來。

我喜歡她的詩篇,可愛小巧;我喜歡她的人,溫柔沉靜;我喜歡她的文筆,細膩清新;我喜歡《繁星春水》,因爲其中蘊涵的愛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讓我同冰心一樣熱愛家庭!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作爲中華民族道德經典的最優秀的代表——《道德經》,是“道”的詳細化,她從人與萬物的根源——“道”上論述了道德的規律,指出萬物根源“道”的行爲特性就是人類應效法的的道德規律。並且通知人們,作爲“道”之子的人,人的很多問題能夠求“道”來處理,詳細辦法就是讓人的思想順“道”而行,用道性換掉人性,這個過程就叫修道。當人的思想契合了“道”時,人生就會自但是然地取得勝利,完成人生的圓滿。

一、客觀契合客觀——無爲而無不爲

《道德經》是講“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就闡明“道”是不時變化的。道大無邊無邊,浩瀚無比,又處在不時變化之中,一會兒是這個樣子,一會兒又是另外一個樣子,所以要給它取個名,就是叫“道”這個名字能夠,不叫這個名字,叫另外一個名字也能夠,說到基本,是“無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的“道”,產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產生了人和萬物。由於根源的“道”是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連名字都能夠變化),所以它產生的天、地、人、萬物也是不時變化的,這就請求人要順應這種變化,即客觀要契合客觀,因而人就有了客觀與客觀的問題,人的行爲也因而分爲兩種∶有爲與無爲。客觀上自以爲是,不思索客觀變化,這就是有爲。客觀上沒有個人想法,而是隨客觀的變化而變化,即順應自但是爲之,這就是無爲。做到無爲了,就能無不爲。那麼,人能否就能做到無爲呢?不能。

人是萬物之靈,原本也是客觀“道”產生的,但是人生來是不契合“道”的,爲什麼呢?由於人是個矛盾混合體,其中有私心願望,萬物之靈的這個“靈”被私心願望所限制,並不“靈驗”,不能順應“道”的變化。詳細表現就是客觀認識裏總有個人的一些不自然的東西與客觀不相契合。怎樣辦呢?這就要修道。修道就是協助人去掉不自然的東西,使人契合客觀,使客觀支配客觀,這樣人生坎坷就少,“是以聖人,無爲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即修道修得好的人,做事做人都會變得順利不祥,所以“道”也就是一種人生,“萬事如意修道人”。

那麼,修道怎樣修呢?就是守靜背誦《道德經》。

“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人只要沒有私心願望,才幹守靜,這樣才幹體驗到“道”的微妙,從而順應和契合客觀的變化。有私心願望,就不能守靜,這樣就不能體驗到“道”的微妙,即使體驗到的,也是有限的,這樣人就很難契合客觀的變化,人生旅程就會呈現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沒有個人想法,事事順客觀,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要去掉了私心願望,才幹放棄個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順應客觀自然。那麼在理想生活中,就可以悲觀自由地處事爲人,而到達“無不爲”。

二、道性換人性,利益最大化

人生離不開利益,那《道德經》是怎樣對待利益的獲取呢?

經濟學理論認同這樣一個準繩∶人是理性的,人人都會在約束條件下最大化本身的利益。這自身是契合自然的,即契合“道”的。由於“道”的行爲特徵就是以最小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利益,這隻需研討一下各種生物體的內在設計和它們的代謝運轉及生物圈的散佈就會發現,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但人對最大化本身利益的瞭解常常是願望與爭鬥,這就是人身上最典型的不契合“道”的特徵,即有爲的特徵,這在《道德經》的修道體系裏叫“人道”(也叫“人性”)。“反者,道之動”。“道性”就正好相反,是去欲、處下和不爭,曰“不爭而善勝”。由於人生來就是帶著一大堆潛能來到這個世界,潛能發揮的水平深淺決議著生命的質量上下。這些潛能是自然賦予的,人只要契合自然才幹最大水平地發揮潛能,同時也就能取得最大化的本身利益。而契合自然就要消弭願望,就要修德,進步道德程度,所以說提升“道德”是人最大化本身利益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行徑。

下面就分離《道德經》詳細地談一談。

三、勝利之道

修道是求“道”來塑造人的勝利天性的過程。人們常說,性格決議命運。修道就是調“道”的能量來描寫本人的內心世界,用道性換掉人性,從而使人的思想和言行與客觀世界相契合。

下面就特地地談一談契合“道”的思想與行爲有哪些。

1、“道”的行爲就是剛強不屈

“道常無爲,而無以爲。”“道”平常是不干預任何事情的,一旦要干預就沒有做不到的。闡明“道”做事,事事都是勝利的,由於“道法自然”,沒有哪一件事是不契合自然規律的。“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單獨運轉而不改動,循環往復地旋轉而不中止。闡明“道”做事是堅忍不拔、威武不屈的,任何干擾和阻撓都無濟於事,它總是持之以恆地行動下去。所以我們做事就要效法這種肉體,要做正確的事,契合客觀規律的事,要做時就下定一個必勝的決計,“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論遇到什麼艱難都要不屈從,不論他人說什麼,都不要受影響,聚精會神、堅持到底。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意義是,人們所從事的事業,經常是在接近勝利的時分(也是最艱難的時分)失敗的,在完畢時也要和開端時那樣謹慎處之,這樣就不會失敗了。即在最艱難的時分,必需拿出開端時的決計和自信心,想方設法地去剋制艱難,所謂勝利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勝利,也就是“強行者有志”,這種質量就是契合“道”的,這種質量就能保證你勝利。

修道就是求“道”協助本人,使本人契合“道”的質量。

2、甘願付出,不求報答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義是,水之所以善是有利萬物生長並不爭功,它處於衆人都不願去的中央,所以最接近大道。爲什麼處在衆人都不願去中央還最接近大道呢?由於水原本是乾淨純真的,但爲了淨化他物而把本身弄得全是純淨,最後還要流到最低的中央,不再被人注重。所以爲了他人而犧牲本人,最後還落到人人都不願去、受輕視的中央,這種“甘願付出,不求報答”的肉體就是“道”的質量,這種質量在《道德經》裏也叫“懦弱”,即永遠把本人個人的私慾放在最懦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強大的中央,《道德經》寫道∶“天下莫懦弱於水,而攻剛強者,莫之能勝。”意義是,天下最懦弱的,莫過於水,用它去攻擊最剛強的,沒有不勝的。在剋制艱難時,水又變成最剛強的。《道德經》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懦弱與頑強來形容“道”的特性。我們人總是強調人要無私貢獻,無私就是私心願望要懦弱,貢獻就是付出的願望與力氣要強大。無私貢獻的肉體就是源於萬物根源的“道”的特性。爲什麼那些有著無私貢獻肉體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會分發出蓬勃朝氣和無量力氣呢?由於他的肉體狀態契合了萬物根源“道”的特性。所以人生要勝利,就必需把“道”的特性(道性)變成本人內在的質量,永遠銘刻要讓本人物超所值,永遠想到本人所做的比本人想得到的要多得多,這樣人永遠就不會離勝利太遠。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爸媽不是我的傭人5(3)班的胡小鬧過着平靜的日子,每天像王子一樣被父母領導伺候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

可有一天班上來了新的班主任高歌,打破了平靜。胡小鬧、小櫻桃、閆石,展開了一場特別的獨立比賽,獲勝者可以和高歌老師去電視塔最高層的旋轉餐廳共進晚餐。競賽過程中胡小鬧一同三人來到了貧困山區,結識了一羣窮但了不起的孩子,從此,胡小鬧變得獨立起來。

看完這本書後我決定改變自我像胡小鬧學習盡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媽媽少爲我操心,我以後要做洗碗、掃地、整理房間。在學習上我要改掉拖拉的毛病,快速完成作業,儘量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前,我碰到不會的題目就跑過去問媽媽,以後,我應該先自己多思考,如果實在不會再去問媽媽。

《爸媽不是我的傭人》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從此我要相信自己,不需要爸媽的幫忙我也可以做得很好。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黑霧侏羅紀》這本書是《查理九世》整套書中的第20冊。

書裏面講了墨多多,婷婷,虎鯊,扶幽,查理和亞瑟去游泳,結果卻遭到遠古時代的腔棘魚和恐魚的攻擊,被蟲洞捲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見到了白堊紀晚期的霸王龍。後來在洞底見到了小傷齒龍,可這個傷齒龍能聽懂人類講的話,並把人類的字寫出來。小傷齒龍跟他們一起爬出了洞底,結果他們又被翼龍叼到了火山口旁邊,原來各種恐龍都在那裏,在這裏發現了人類的建築,才知道可能是未來的世界,等被丟進假火山之後,發現這是由電腦射出的一個情景,並瞭解了真相。

最後他們知道了真相之後,這個人類創造的恐龍世界已經毀滅了,是小傷齒龍把他們帶回陸地。真相中說明了恐龍也是由基因轉化而復活的。

在這本書中我瞭解到有些恐龍在白堊紀,有些恐龍在泥盆紀,還有些恐龍在侏羅紀。也學習到了友誼並存的重要性。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終於迎來了美妙的暑假!

自一人徜徉在樹影婆娑的林蔭道上,累了,就在長椅上小憩一會兒,打着口哨兒……咦,那有個小書攤,書攤上有一本書……繁星.春水。

哦,那是多美的一本詩集。

”星初版於1923年1月,總計164首小詩;春水是繁星的姊妹篇,初版1923年5月,總計182首小詩,作者冰心。其作品風格效仿與尤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詩集中的作品,都是三言兩語的“隨感式”無題小詩。每首小詩短蠍悍,都是詩人以最純美的感受衍化爲濃釅的筆墨躍然紙上的。

在繁星.春水裏,母愛永遠是那麼偉大,母親的懷抱是孩子最溫暖的家園。“母親呵!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裏。”哦,真是一首優美的小詩。“小小的花,也想擡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深厚的恩慈反而使他沉默,母親呵,你是那春光麼?”,更是把母愛的的偉大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繁星.春水裏,人世間最美的聖物莫過於純潔的心靈。詩人以對兒童無比的愛意和熱情呼喚着“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裏,含着偉大的靈魂。”美麗的童年,有喜有憂,有笑有淚,回憶起來卻有香有色,詩人曾這樣回憶着“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是含淚的微笑。”冰心喜歡兒童,羨慕兒童,她也曾讚美過兒童“笠兒戴着,牛兒騎着,眉宇裏深思着——小牧童!一般的沐浴着大地上的春光呵,完美無聲的讚揚,詩人如何比得你?”

現在已悄悄逝去童年,成長爲一名少年的我,當閱讀完繁星.春水後,心中便會油然而生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後來才知道,那種感覺,就是——眷戀。

自然,神奇而又美麗,在冰心的筆下,卻顯得嬌媚動人。她讚歎過:“桃花飛時,燕子來了,蘆花飛時,燕子又去了,但她們是一樣潔白呵!”一個自然偶然的現象,也會演化爲芬芳的文字“虹兒,你後悔麼?雨後的天空偶然的出現,世間兒女已畫你的影兒在羅帶上了。”自然之美,處處可見。

冰心的童年是在海邊度過的,大海,啓迪了他的人生感悟所以在繁星.春水這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大海,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故鄉的海波呵!你哪飛濺的浪花,從前怎樣一滴一滴地敲我的盤石?現在怎樣一滴一滴地敲我的心絃?”足以表明他對大海深深的眷戀,對家鄉的眷戀。她還曾歌唱過“大海呵,哪一顆星沒有光?那一朵花沒有香?那一次我的思潮裏,沒有你波濤的清響?

謳歌母愛,歌唱童真,讚美自然,聆聽大海,是繁星.春水的主旋律。

我喜歡繁星.春水。喜歡她那音樂般美妙的節奏與韻律;喜歡她那一句句錯落有致的詩句;喜歡她那精煉的語言;喜歡她把凝結的語言抒發的甘暢淋漓……

美妙的暑假!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這部書,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人人都需要愛,每個人都離不開愛,愛就在我們的身邊。《愛的教育》這本書道出了親人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友愛,愛國之情懷……文中老師的每月故事、親人們的信,既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更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但是,故事中的一字一句中都蘊含着強烈的“愛”的感情,每個故事都是以“愛”爲珠串聯起來的,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因此,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愛的真諦,同時也讓我陷入了對愛的沉思……

讓我一次次陷入沉思的就是《小抄寫員》這篇每月故事。朱里奧的家境很貧寒,因爲他父親工資很低,又必須養活全家人。所以,爲了貼補家用,他除了正常的公務以外,還經常聯繫一些公文來抄寫,常常抄到深夜。朱里奧總是懇求幫父親抄寫,但都被父親委婉地拒絕了。於是朱里奧只好在午夜12點趁家人熟睡時悄悄起牀幫爸爸抄寫字條,就這樣他堅持了三個月。在這三個月中,朱里奧沒少捱了爸爸的責罵,但他爲了減輕爸爸沉重的負擔,只是咬牙堅持着,從不說出事情的真相,因爲他深深地愛着他的父親。終於,在一天深夜,爸爸發現了朱里奧爲他抄寫字條的一幕,爸爸激動又愧疚地抱住了朱里奧,父子倆緊緊擁抱在了一起,此時,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愛就是朱里奧最大的幸福了。當我讀完這篇故事時已是淚流滿面,想想自己平日裏衣食無憂的生活,稍不順心就要衝父母發脾氣。再看看朱里奧貧寒的家境,而他卻那麼體諒理解父親,我就感到很內疚。記得有一次:我的情緒不太好,飯也不合胃口,吃飯時心不在焉,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不想吃了。媽媽關心地說:“多吃些,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當時我非常生氣,大聲嚷道:“真煩人,都說了我不想吃,還讓我吃,拿我當飯桶了,不吃還想硬塞”。媽媽見我滿臉的怒氣,只好悄悄地收拾了

碗筷。其實,我是不懂媽媽的良苦用心,她只是想讓我多吃一點,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好好學習。但任性的我卻對媽媽不理解。現在,想起這些我真的很慚愧,與朱里奧相比,我真的是太渺小了。所以我默默許下諾言,從今往後再也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要學會體諒他們,替他們分擔憂愁、減輕他們的負擔,從《小抄寫員》這個故事中我深深感悟到了:愛是對家人的理解、支援與信任!

從《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我懂得了:愛,是彼此的相互關愛,愛是付出,愛是奉獻!愛,能使我們心靈相通,愛能使世界變得更加溫暖……讓我們向周圍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讓生活處處開滿真、善、美的鮮花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暑假期間,我讀了《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這本書大致講得是:瑪麗阿姨迎着東風來到了班克斯家,班克斯家主要成員有:簡、邁克爾、約翰和巴巴拉,還有班克斯先生和班克斯太太。瑪麗阿姨來到他門家以後,就發生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笑氣這一段:瑪麗阿姨帶着四個孩子去賈透法先生家。他們一進門,屋裏沒有人,卻傳出一陣洪亮的聲音,他們都特別奇怪,只有瑪麗阿姨不奇怪。他們一擡頭,卻看見一個禿頂大胖子懸在半空中。賈透法先生向他們解釋說,他得了笑氣。一會兒,瑪麗阿姨、簡和邁克爾也得了笑氣,懸在半空中,他們在半空中玩耍、吃飯。多滑稽呀!

瑪麗阿姨是個心地善良的保姆,當邁克爾遇到危險時,瑪麗阿姨救了他;還有當簡在另一個神奇的世界裏迷了路,瑪麗阿姨帶他飛了出去。這本書讓我收穫這麼多,感受也很多。我真喜歡這本書啊!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5月12日14時28分,這是個記憶永恆的日子,也是讓全中國人民悲哀的日子。無情的地震襲來,瞬間地動山搖、山崩地裂,把我們美麗的校園、可愛的家園給摧毀了。誰曾想在地動山搖中,在一樁樁、一件件驚心動魄的事件中,那小小稚嫩的脊樑扛起了堅定、責任。堅定給了他們生的'希望,責任讓他們不回頭。在這次的抗震救災中,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知道了無數個英雄事蹟。

他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的故事是動人心魄的。地震中,勇敢的少年們,他們在災難面前臨危不懼,用小小雙手托起了生命的希望,他們的無私無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他們有一顆善良的心和赤子之心。

天災無情人有情,雖然我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災後,我們在少先隊大隊部的倡議下,我捐出了我的所有零花錢。珍愛生命,珍惜親情。不拋棄,不放棄。這些,都是英雄們教給我的。得。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讀一本好書,如同在飢餓時的一頓盛宴;讀一本好書,就像在沙漠中的一滴水;讀一本好書,好似在你無助時的一雙援手。讀書不但可以讓你忘了生活、工作、學習中的煩惱與不快,還會舒展你的身心,陶冶你的情操。

去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時代廣場的蟋蟀》的書。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這本書漂亮的封面所吸引。隨後,我就慢慢地開始去閱讀這本書。這本書的主人公名叫柴斯特,是一隻,具有音樂天賦的蟋蟀,它住在康涅狄格洲鄉下的草場,可卻因爲貪吃跳進了一個野餐籃。然後就被帶到了紐約最繁華的地方——時代廣場的地鐵站。在人情冷漠的紐約,它卻遇到了聰明的富翁塔克老鼠,優雅忠誠的亨利貓,同時還遇到了它的主人——男孩瑪利歐。柴斯特用它美妙的音樂回報了貧窮的瑪利歐一家,讓幸運之神籠罩着瑪利歐家的報攤。可當柴斯特的事業剛剛達到頂峯的時候,它卻滿心失落,想念起鄉下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朋友們的理解和幫助下,它終於回到了自己深愛的故鄉。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被柴斯特、亨利貓、塔克老鼠它們三人的友情深深的震撼了。同時也爲柴斯特感到高興,因爲它有一個深深地愛它、關心它的主人瑪利歐。有時,我也會想:在故鄉晴和的秋夜星空下,把歌兒唱給土拔鼠、雉雞、鴨子、野兔和牛蛙聽,還要用歌聲止住狐狸追殺兔子的腳步。對一隻蟋蟀來說,這應該比在紐約這座大城市的地鐵站唱歌出名更加幸福吧。

在這本書中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的老師,我的朋友們。她們不是一直也帶給我快樂嗎?記得四年級,我剛轉來這個學校的時候,很難融入這個班級裏,整天腦子裏只想着放學。所以,在期中考試時,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考了全班第二十八名。天哪!我看着那鮮紅的二十八,自己嚇了一跳。我這是怎麼了?我不斷地問自己。此後我更加的自卑。班主任王老師把一切都看在了心裏,耐心的找我談心,還有意的經常提問我問題,慢慢地幫我尋找自信。而且有一天,我又交到了一個叫陳妍的好朋友,我倆無話不談。回家吃飯時,我的嘴裏從新學校怎麼怎麼不好,變成了新的班級怎麼好,老師怎麼好,陳妍怎麼樣。然而,命運弄人,上六年級的時候,也就是今年,校長要在學校裏重新組織一個小班,是想從我們三個班裏選四十名好學生進入那個班。聽到這個消息,我的腦袋轟的一聲,今年我的成績依然不錯肯定能進那個小班。不過,陳妍今年卻失手了,考的非常一般,終究沒有進那個重點班,在分手的那一天,我哭了,我懷念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懷念陳妍。不過,事實並沒有那麼壞,偶爾我們還能見到我們敬愛的王老師,見到原來的老同學,我和陳妍還是能偶爾見上幾面。而且萬分有幸的我在新的班級裏又遇到了像王老師那般慈母式而又不失嚴厲的好老師,交到了像陳妍那樣的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時代廣場的蟋蟀》讓我懂得了“朋友”看似平常的字眼,可裏面卻蘊含着情和義。我相信只要我們人人都能成爲朋友,那我們這個地球村就會變成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園。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暑假裏,我讀了楊紅櫻的《永遠的西瓜小丑》,我被感動了。

故事主要講了:翠湖公園的楠木林,已經成了西瓜小丑與孩子的樂園,可確是馬戲團裏的心頭刺。因爲那些人覺得西瓜小丑搶了他們的生意。於是抓走了西瓜小丑的綠鸚鵡。西瓜小丑心急如焚,他衝出楠木林,對馬戲團的人說,他願意用自己的自由換取綠鸚鵡的自由。於是西瓜小丑被馬戲團告上了法庭。馬戲團的人爲了百分之百地把西瓜小丑趕走,他們又用錢收買了律師、法官等人。把西瓜小丑關到了與世隔絕的孤島上,但這也正好是綠毛龜看好的一個孩子的新的樂園——翡翠島。它用無邊的法力從一棵老樹根上開了一條通向島的隧道,可以讓動物們又可以一起與西瓜小丑訓練了。當孩子們進入到了楠木林,綠毛龜又用法力把他們轉移到了這座島上,孩子們又可以看西瓜小丑的表演了。馬戲團裏的人看見還是沒有孩子去馬戲團,只能灰心地離開了翠湖公園。

我們要幫助別人,因爲有句老話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像下面的盲人一樣: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裏。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着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爲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永遠的西瓜小丑》這個故事讀完後,我有許多的感受:我們在世界上要有朋友,這樣你無論在哪裏都不會感到孤單、感到無聊。你把快樂分享給別人,你也會得到別人分享給你的快樂,那些傷害過你的壞人,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標籤:讀後感 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