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三字經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

三字經1.74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

榜樣,指激勵大家學習的人或事物。在我身邊有許多榜樣,比如我的語文老師周老師,她一手工整的字,值得我學習;比如我的同學徐冠硯,他作業又快又好……但我最喜歡的榜樣是我讀的《三字經》。

《三字經》收集了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和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讀起來琅琅上口,裏面有教我們爲人處世的,有教我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等。

這些故事蘊含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以及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長篇故事被濃縮爲12個字,不僅十分適合我這個年紀的孩子,還告訴我學習既要有好的方法,還要有好的環境,最重要的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三字經》裏這樣短小,又蘊含哲學故事又許許多多,給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2

我相信《三字經》大家肯定都知道吧!可是你們又真正瞭解這裏面的含義了嗎?如果沒懂,那就讓我給你們講講吧!

你們知道《孟母擇鄰》的故事嗎?”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困住在墓地附近,他就常常模仿那些辦喪事的人哭泣。孟母就把家遷到了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着商人吆喝着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邊,孟子終於看到了禮儀和知識。這說明環境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環境,自身努力也非常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個小學生猶如一塊玉,不經過雕琢,怎麼能成大器呢?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勇攀高峯,長大要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使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果你沒讀過,建議你去讀一讀,他一定會帶給你無窮的收穫。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3

透過讀《三字經》這本書,我瞭解到了很多知識,也爲以後的生活學習有了打算。

從這本書,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好習慣,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我還懂得了:年少時不好好學習,長大了就不會有作爲。我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習如何待人的禮儀和做人的原則。看了黃香和孔融的故事,我非常的感動,我要向他們學習孝順長輩敬愛兄長。在這裏我還了解了一些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故事。我以後要向祖逖那樣勤奮學習。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啓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三字經》這本書,書中一共有六個篇章,分別是:教育篇、行孝篇、常識篇、典籍篇、歷史篇、和聖賢篇。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

行孝篇中的黃香九歲就知道給父親暖和被窩。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啓發,我要向黃香學習,多孝敬爸爸媽媽,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聖賢篇裏印象最深刻的是講的古代的孩子捉螢火蟲照明讀書、藉着雪反射的光讀書、讀書防止打瞌睡把頭髮吊在樑上、用錐子扎大腿……等等一些讓我感動的故事。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好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我要跟更多的好朋友分享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5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說《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裏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說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爲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爲。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6

我讀了《三子經》上的這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鬥燕山,有義方。教五子明句楊。“後有啓發。這些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壞境曾三次搬家學習。義次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用刀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孩子。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 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他所教育的五個兒子後來都成了進士。美名遠揚的樣子。可見父母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時不學習長大後能有什麼作爲呢?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我的父母從小教育我,只要對我有益的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讓我學習舞蹈。繪畫。父母就就是想讓我長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認真地學,長大後報答我的父母。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7

小時候,媽媽就讓我讀三字經,一開始我沒什麼興趣,但經過媽媽一句我一句地讀,並且媽媽每讀一句都給我講一個故事,我越來越感興趣了。

比如我讀的“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是寫一個叫黃香的小女孩孝順父親的事,令我十分感動。想想自己多不孝順,再看看人家黃香,跟她比起來,我差得遠了。現在我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有時,作業都不完成,每天都讓父母操心。爲什麼同樣年齡的黃香做得那麼好,而我們卻不行,我們有什麼理由做不到?看看我們現在生活多好,煮飯,有電飯鍋;熱菜,有微波爐;熱了,有空調、有冰箱。冷了,有暖氣。想玩了,父母帶我們去旅遊。想到這裏我感到非常慚愧,我決心以後有空的時候多多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爲父母洗洗衣服、做飯、捶背、洗腳。學習上不再讓父母爲我操心,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主動完成作業。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會讓父母開心不已。

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是多麼深厚,我們應該體會到,更應該珍惜,所以說我們要學會愛別人,首先愛父母!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8

新學期,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同學們喜歡並熱衷於背誦《三字經》的內容。透過自己背誦和老師講解使孩子們對《三字經》有了認識,收穫頗多。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爲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9

讀完《三字經》裏的第四十段讓我記憶猶新。我深深地理解到了:”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的含義。

《三字經》上有一段譯文是這樣寫的:晉代有個叫車胤的,他家裏很窮,自己想讀書但買不起燈油,他就到田地裏捉來許多螢火蟲,把螢火蟲放在紗布縫成的袋子裏,借螢火蟲發出的光讀書。孫康也藉着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個家裏雖然很貧困,但仍然想盡一切辦法來讀書。

古人勤奮好學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現在我們再也不用爲生活擔憂,學習條件非常好,我們更應該珍惜時間,努力學習,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0

我以前就讀過《三字經》這本書,我覺得這書很令人深思。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段話的意思是:小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才能爲國家出力。人就好比就是一塊玉,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進行雕琢,也就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不能成爲一件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也就不能成爲有用的人了。

讀第二遍《三字經》的時候,我想到了我有時做作業的時候很專心,但也有的時候腦子就不想動了,不願意做作業,這是不對的。

我覺得人的腦子也像是一塊玉,你不去動它,它就不會給你帶來收穫。

但如果你開動它,就會得到許多奇思妙想。

我覺得少年的時候應該很好的學習科學知識、明白一些道理,長大以後才能明事理,成爲一個睿智、正直的人。我覺的現在付出努力都是應該的,這樣才能做一個聰明、正直的人呀!

我的學校是很好的學校,我的班級是很溫暖的'班級,我沒有道理不去努力學習,實現我的願望。我的願望是能考上杭外,長大後做浙江省省長。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1

從小爺爺就交我背誦《三字經》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的知識;

這本書裏有原文欣賞、精彩解說、舉例講故事。例如第一句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每個人生下來,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天性人人都相近,差別不多。但是隨着年齡的長大,每個人受所處環境的不同影響,接受教育的不同程度,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之分,形成了有善有惡的分別。就如孟母三遷的道理是一樣的。孟子家第一次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學下葬祭祀人的樣子,孟母就把家搬到了街市旁,可孟子又學小商販的叫賣聲,孟母又把家搬到校舍旁,孟子這纔開始認真學習了。

《三字經》這本書讀起來朗朗上口,我非常喜歡這本書。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2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以前比較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出名”,可其中也蘊含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3

我讀了《三子經》上的這句話:”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鬥燕山,有義方。教五子明句楊。“後有啓發。這些故事講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爲了讓孟子有個好的學習壞境曾三次搬家學習。義次孟子不努力學習,孟母就用刀割斷織布機上的布來教育孩子。五代時,有一個人叫竇禹鈞 的人很懂得教育孩子的方式。他所教育的五個兒子後來都成了進士。美名遠揚的樣子。可見父母孩子的的教育要重性。年幼時不學習長大後能有什麼作爲呢?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我的父母從小教育我,只要對我有益的事,總是不惜一切代價地讓我學習舞蹈。繪畫。父母就就是想讓我長大成一位有用的人。所以我要認真地學,長大後報答我的父母。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4

《三字經》中蘊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讓後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日記大全

《三字經》中還有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讓我們明白做人的道理、學習的重要!

讀三字經有感250字_小學生作文15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着問爸爸“爸爸,你是怎麼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祕地笑着說:"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着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託!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爲我什麼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裏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