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收穫作文

高中議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收穫得好,必須耕耘得好。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高中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高中議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

高中議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一)

一位憨厚勤勞的主人,秉着“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的信念,每天在蘋果樹下細心耕作.每當他除草,澆水,施肥的時候,總是會想到果實累累,果香撲鼻的情景.春來秋去,收穫的季節轉眼就到了.可惜結果卻在他的意料之外.小而青澀的蘋果怎麼也長不飽滿。

時間不留人,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弱小的蘋果經不起深秋寒風的吹襲,重重的摔落在乾巴巴的地面上.正想把蘋果收入籮筐的主人發現了在地上快要奄奄一息的青黃色的蘋果,心痛地將它捧了起來,想者,可憐的小蘋果,難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是不科學的嗎?如果是正確的,那爲什麼它無法實現在你身上;若是錯誤的,那又爲什麼有這麼多人爲它流傳,以它爲座右銘?主人搔首踟躇,似乎感覺到青蘋果想說卻沒力氣說的情景……

有耕耘,就一定會有相應的收穫嗎?這就像是南方香甜可口的柿子,到了北方,卻成了又澀又生的柿子的道理一樣.要想得到理想的結果,必須像醫生一樣, “對症下藥”才行.只有向着正確的方向,在客觀事物的規律屬性的前提下,創造有利的條件,相信就可以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了.就如主人與蘋果的故事一樣,或許蘋果最後要說的是,在主人的關照之下,我有充足的水,有充足的陽光,沒有害蟲的騷擾,可是我需要的是北方的泥土,在它的不足下無法實現你的願望.

一份耕耘,只能得到一份收穫嗎?適時適地的耕耘,可能不止得到一份的收穫.就如種花,在開花的時候需要甲離子較多,而平常需要的較少.則在有花蕾時施加含甲離子豐富的肥料.這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可以使花開得更加燦爛.這不是省下一部分 “耕耘”, 得到同樣的 “收穫”嗎?周愈借東風火燒曹船,不費一兵一卒就打贏了曹軍.曹植巧用石頭稱象,減低了稱象的難度.這不是也表明,只要動動腦筋, 一份耕耘是可以得到兩倍或三倍以上的收穫?

這種例子不僅僅在中國古代有,現代社會我們身邊也常有出現.就如網上發送e-mail一樣,短段幾分鐘時間,就可以將剛出爐的幾千字文章發送出去或收到.不用買郵票,不用每天四處奔波的郵遞員就可以安全達到.美國世界第一首富的電腦總裁,有位好奇地問他, “若你看見地上有十多萬的鈔票,你會把它揀起來 嗎?”可是他卻說 “不”.原因是, “我會利用揀鈔票的幾秒鐘時間,去創造比它高几十倍的鈔票回來”.他的一份耕耘可得的收穫真是大家心中的海市蜃樓----一樣遙不可及.當然,要是在技術的前提下.

可是,有時一份耕耘,無法得到一份收穫,事倍功半.要想得到理想的效果,卻花費比別人多一倍,或一倍以上的力氣.就如學習.同樣是好學生,同樣優秀,可是可以一個是戴着幾百度的厚眼鏡,每天 “猶抱厚書遮過臉”;而另一個則快快樂樂,輕輕鬆鬆.爲什麼?這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抱着厚書,字斟句酌的看,記,是全面,可是長時期地看,腦的疲憊卻比抓注重點,領會主旨大意的輸上一大截.中國古時候有這麼一個詞 “不違農時”.這可是幾千年人們辛勞耕作的精髓總結.不根據歷時耕作的人明顯做得更吃力,收成少.或許青蘋果要對主人說的也就是這些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並不是伸手可得,也不是遙不可及.可是它卻永遠跟在真理的背後。

高中議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二)

朋友,你有過收穫嗎?你品嚐過收穫的滋味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祝賀你,你一定收穫了不少;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請不要灰心,因爲你還不瞭解收穫的真諦。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在這裏我要說“收穫等於播種加上耕耘。”

一 周總理從小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他便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種子,從此,他便向着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奮鬥,勤奮耕耘。他憑着自己的努力和堅持,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爲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受到世人的敬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勤奮一生的寫照。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贏得了收穫。

播種+耕耘=收穫,只要你有理想,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有所收穫。

二 張海迪,一位身殘志堅的女作家。

命運帶給了她太多的不幸與苦難,胸部以下完全癱瘓,讓她只能在牀上和輪椅上度過自己的一生。然而她選擇了堅強,她在自己的心中播下了堅強的種子,併爲之不懈地努力,辛勤地耕耘。她自學多門課程,精通多國外語,終於她成爲一名著名的作家,成爲億萬青少年心目中學習的榜樣。她收穫了成功,收穫了快樂。

播種+耕耘=收穫,選擇堅強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考驗,不懈拼搏,努力,奮鬥,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三 黃舸,一位不幸的花樣少年。

病魔殘酷地折磨着他的身心,當他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感動了數萬羣衆。人們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在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和父親行程1.3萬公里,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好心人。他的感恩之心讓無數人爲之動容,感動中國人物他當之無愧。他收穫了榮譽,也讓自己的生命因感恩而綻放光彩。

播種+耕耘=收穫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等式,只要我們心中有所期盼,有所希望,併爲之不懈努力,勤奮拼搏,收穫的腳步一定會向你邁進!

高中議論文作文:耕耘與收穫(三)

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是一種精神,一種專心於事業,不求回報,不問榮利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擁有了這種精神,所以在發現鐳後將其提煉方法公佈於世,促進了人類科技的進步。鄧稼先擁有了這種精神,所以才能在當時科學技術尚處落後的祖國排除萬難,成爲兩彈元勳。司馬遷擁有了這種精神,所以才能忍受社會給予他的歧視和痛苦,頑強地完成了流傳千古的《史記》。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具備的精神,其必定會促使社會更加高速發展。

政府官員有了它,才能抵制榮利的誘惑,專心爲民,清正廉潔,成爲一個爲人民的好官,科研人員有了它,才排除功利之心,專心致志地研究,才能儘自己的才智取得成果,促進人類科技的發展。中學生有了它,才能專心學習勤奮努力,不斷進取,實現康有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的願望。

作爲當代青年,偉大科學家錢學森無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錢老建國初年排除萬難,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國,除了一顆愛國心外其中也包含了一種“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的精神,正因爲有這種精神,錢老才能在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科研成果,他做爲中國航天的先行者,在治學做人方面爲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國家也正需要錢老這樣的人,也需要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的精神。

回望人類歷史,人類社會每一次飛躍,科技每一次進步,都與“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本關。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個人,若想進一步發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須具備這種精神。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若沒有這種精神,怎能造就出排除萬難,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呢?沒有意志力怎能成爲人才?沒有吃苦耐勞、優秀堅忍的人才又怎能做事業做強做大?商業經濟不發展個人力量又怎能取得進步?

所以,“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既是一種精神又可是一種促使社會乃至企業發展強大推動力。

因此,我們必須培養自己“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