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合作作文

關於融合作文彙編15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融合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融合作文彙編15篇

關於融合作文1

葉的離去,是風的追求,還是樹的不挽留?或許兩者皆非,在我眼中,葉的離去是葉的追求,它追求與大地的融合,追求融合後的再次新生。

任何事物都無法脫離外物而存在,雖然我們可以保持行爲的獨立、思想的獨立,但我們也該懂得與外物融合。融合有時是一種絕佳的境界,看似混沌一片,實則孕育新生。注入力量,劈開一片新天地。

就像文化,永遠不與外界交流的文化是無法發展的,我們不斷追求的“中西結合”,便是追求文化的融合。舒婷,在我們眼中,她吸收了西方文化而成爲朦朧詩的代表,而在外國漢學家的眼中她的文字飽含了中國深厚的文化。融合,造就了文字的新生。貝聿銘先生在設計他的封刀之作——蘇博新館時,外形是青瓦白牆,注入江南獨有的古典韻味,而在內部又加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也是文化發展值得追求的。文化,對每個民族都意義重大,它的不斷融合發展,都會讓整個民族煥發新生的力量。

常說:“夢想照進現實。”夢想這樣一個極其迷人的詞彙更需要與現實融合。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曾發表了一篇極爲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想》,如今,一個黑人成爲了美國的總統,遙遠的夢想不顧時間的輪迴照進了現實,這樣的融合讓人感動。在中國落後貧窮的時候,多少人夢想着中國的崛起,如漢武盛世,如開元盛世。如今,“天宮一號”升空了,中國已升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仍有差距,但現實與夢想不斷逼近、不斷融合,當他們完美融合的那一天到來,該有多少人驕傲地落淚的!海子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凍,路遠馬亡。是的,即使再艱難,我們都該有一個夢想,民族都該有夢想,都該追求夢想與現實的融合。

在迴歸到每個人,我們都該追求 “小我”與“大我”的融合,史鐵生先生雖雙腿癱瘓,但他並沒有固執與小我,他寫下對生的體悟,對死的豁達,爲整個社會添加生命的重量。“小我”與“大我”的融合,是生命的昇華,是生命的新生!

葉年復一年的與土地融合,文化的融合、夢想與現實的融合也在各地上演,還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展示“大我”與“小我”的融合。有太多我們知道的抑或不知道的,在追求融合的境界。

追求融合,追求新生!

關於融合作文2

融合很多人認爲,比薩餅已經成爲了當今最流行的一種食物。它融合豐富的食材,風味,甚至可以將不同國家的美食特色融於其中,形成醇厚的口感。比起其他食物單一的口味而言,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在我看來,比薩所體現的便是一種“融合”的思想。善於接納,相容幷包。正是這些爲它提供了最終豐富的滋味,獲得世界的青昧。融合是一種胸懷,海納百川的精神。想象你的眼前有一汪清澈的潭水,它明靜,柔婉,少女般可人讓你愛憐。

而過了幾天,幾個月,幾年……你再來到它的面前,還未走近便聞到一股腐臭之氣……原來,這是一個死潭。因爲不與外界的水源融合,僅沉醉於自己的世界而自我消亡。而大海何以令人如此敬仰?因爲,它善於融合。傾聽每一顆水滴的故事,接納每一條哪怕微不足道的支流……最終呈於世人面前的,便是寬廣的深沉,博大的氣韻。清末時期的中國,正是一個死潭。沉浸於天朝上國的迷夢,深陷在自己狂妄自大的心態中,從而閉關鎖國。將自己封鎖,也將那時期中國的發展之路死死封閉。因不懂融合而扼住了自己的命脈。而同時期的日本,早已融合了西方先進的思想,完成明治維新。以一股新崛起的洶涌之勢,打敗了中國,自己曾經的老師。屈辱的歷史給我們以警醒。融合,何止是一種胸懷?它更表明了一種敏銳的眼界,一種有着對未來發展長遠而毒辣的目光,是睿智的一種體現。

幸運的是,在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後。中國又像雄獅般地漸漸甦醒。從“師夷長技以制夷”觀點的提出,中國不斷地學會融合,從而漸漸前行,飛躍甚至蛻變。縱觀當今,“和諧”的思想越發頻繁地被提及。何爲和諧?在我眼中,和諧即是一種融合。社會以包容心態融合雜而繁複的階層,使它們如同每一種必要的食材存於比薩餅中,存在並散發自己獨特的風味。這是一種理想而趨於平衡的狀態。需要社會的融合,也需我們每個人心生的包容。融合是胸懷,是眼界,是趨於平衡大境的必由之路……它是智水生存及生活的必然選擇,更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一顆星星,因形單影隻而只散發微弱的光芒。

而一個銀河系,融合了衆星之光而魅力非凡。如果有一天,世界能夠成爲一隻超級大比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在此佔據一席之地,各民族的文化,技術,特色都在此融合,我想沒有人會不期待這道世界大餐。

關於融合作文3

還記得那些弄堂裏的故事嗎?上海的弄堂也是上海的一大特色,但隨着一座座高樓大廈的建立,真正能稱之爲弄堂的事物也漸漸消失。只是曾經住在弄堂裏的人還在,那些人也搬進了高樓將那些文化融進了鋼筋水泥的世界。

我還記得住在桃源坊的那段時日。“桃源坊”是一條弄堂,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那時間,整條弄堂里門對門,窗對窗哪家裏住着哪些人都清楚的很。晚上時,一棟樓裏,一家人起了油鍋,上下樓層的都能聞見。又是兩家人家在一個廚房裏燒飯,許多瓶瓶罐罐的混淆着放在一起,不必區分這瓶醋是哪家的,那瓶油又是哪家的。或許因爲一條弄堂的人都像一家人。沒有血緣的羈絆,也拉不開坦誠相見的鄰里情。

至今想起來,仍是對那種時光想念的很。它被我放在記憶中,然而卻彷彿不能再現了。後來我們搬離了那裏。在離開的那天,我看着來來往往的陌生面孔,看着慢慢關上的窗戶,揮了揮手。我一位再也看不見它們了。

搬進了高樓間,心間那一塊空地似乎不能彌補。我曾認爲或許永遠的。它將空在那兒。

直到那一天,我在家中練習着鋼琴,門卻忘了關,叮咚的聲音傳了開去,在風中輕輕的飄揚,着陸在鄰家一位小妹妹的耳朵裏。等我一曲奏罷,稀拉的掌聲引得我回過頭去看。那妹妹瞪着一雙善良的眼睛從門外望着我,一會兒眼骨碌一轉有看向鋼琴。那興趣盎然的樣子讓我毫不猶豫的開啟了門請她進來。那一個下午。她和我玩了很長時間,離開時,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要學琴,也是那一天我的心被填滿了。隔了兩日,她帶着她爸爸來到我家,和我媽媽聊了許多關於鋼琴的事兒。再後來?在又來我和她們家便熟絡了起來。

原來要讓曾經美好的鄰里情回來是如此的容易,只要開啟了那扇門,就有的時光就會融入新的時光,人在心在,文化間就會滲透打破那層冰冷的玻璃。

因爲這件事,我開始放眼觀察那曾經一位再也不會有的細節。每次看見那對父女,我都要揮一揮手,笑一笑,彷彿是在慶祝與它的重逢。那一扇們便再也斬不斷那些鄰里情。

其實融合已然成爲一種驅使,但它仍是離不開人,脫離了人又談何融合,沒有了記憶,沒有生機的文化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只要人在,即使時過境遷,那些舊文化,包括弄堂文化,亦或是那種鄰里情就會改變它的模樣,融入新的文化, 然後在跟隨着人類的步伐進前,等待下一次的改變。

關於融合作文4

筆觸長卷,色如墨開。筆尖如魚遊走宣紙,彩墨留痕由內而外。一滴兩筆,相似相溶,合爲一體,濃淡各色,別有風韻。

最美的融合莫過於“畫”。思想如畫,世界如畫。

成長,就是汲取思想,產生思想,傳播思想的過程。從他人之處獲取,經過濾和滌盪,附之個人感悟,轉換爲自己的寶藏。在交流溝通之中,思想得以積累、更新與補充,亦如畫卷中的色彩,逐漸融合多姿起來。我的血液裏流淌着各種元素,我的人生之畫中留有繽紛色彩。“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都有兩種思想。”

這便是思想的融合。從個體到整體,從小我到大我,人類是在不斷思考和交流中,在汲取和融合中進步的。

從遙遠的過去,百家爭鳴的思想盛宴餘韻猶存,儒道法墨名各執一詞,有碰撞亦有認同,有爭鳴亦有融合。儒家尚“仁”,墨家“兼愛非攻”,道家“清靜無爲”,法家以法爲先。百家如百色,匯成那個紛亂社會最精彩的畫卷。

隨着人類社會不斷髮展,科技進步,思想堆積與迸發,產生傳媒業、網絡通訊等新興產業,它們推動着思想交流,加速思想的融合,世界在衆多思想的描繪之下異常絢麗。

思想的範圍甚廣,它的身影涉及世界發展的各種領域。作爲一名中學生,怎樣與世界對話,與各種思想“融合”呢?

從書裏,我獲取教養,穿越古今,在腦海裏繪成人類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顏容;在溝通中,我暢談人生,聯結社會,聆聽我與他人心跳中相似相異的律動。我更有許多外出交流的經歷,在活動中讓思想一起舞動。

在澳大利亞,我看到自然與人類和諧共存,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臺灣,我與臺灣中學生交流,感受他們的大方禮貌,品學兼優,學識廣泛;在新加坡,我在街道上找不到一張紙屑,把對“花園城市”的讚歎化爲一陣反思;在日本,我從文明與素質的思考中感受着不足與差距。

我努力地與這個世界相融,千千萬萬人亦然。

社會在發展,融合成必然。它應該是自然和平的。思想不應該是有些人的武器,應該作爲心靈與道德的良藥,是溝通的載體,是畫卷中的明亮色彩。

思想的融合擴展到文化、經濟、科學等各種領域,它是基礎、是本質、是源頭活水。奧運會開幕式一個“和”字、一曲《我和你》,這是中國的思想,是理想的畫卷,更是無數人的心願。從“合”到“和”,我們從未停下腳步。要立志學習,使自己也成爲巨幅長卷之中的一抹亮色!

關於融合作文5

自新航路開闢後,世界就不再是由相互獨立分散的板塊拼湊而成,而是透過各種暴力的或非暴力的手段開始發生思想、經濟、文化等等方面的激烈碰撞。在一番驚天動地後化爲一種平衡的調和呈現在世人們的眼前。就如同太極一般,陰陽看似界限分明,實則早已互相深深滲透,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即融合的狀態。這種融合已或隱或明地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是一個必然且先進的趨勢。

聯合國便是一個多方力量融合的產物。世界各國拿出各自的力量,在和諧發展的大背景下遵從一定的原則來維護國際局勢,遏制某些突兀的力量爲害世界這個整體。多方力量並非獨立,它們相互以和平之理念交融影響,達到一種外在的協調統一性,發揮巨大力量。一根筷子或許易被折斷,但幾十根被捆綁在一起成爲整體的筷子卻難以被折斷。這便是融合的力量,體現於一個和諧的整體,而非一個強大的個體。不知從何時起,在街頭總能輕易地遇到外國友人,他們來自不同國家,說着不同的母語,卻總是帶着相同友善的笑容,口音濃重地說句:“你好。”這樣的相遇總令人會心一笑。

中西文化的融合在他們身上的體現總是有種不可思議的溫暖力量。而這種親厚的力量正以一種友善的方式改變着我們的社會。現在街上已鮮少看見插隊、亂穿馬路的現象。因爲國外濃郁的人文主義氛圍正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追求那種地震後仍能擁有井然秩序的社會,仰慕那種隨意在街上行走,偶遇陌生人便隨手拍拍對方的肩膀互相問候一句:“你好嗎?”的友好。而我們也在向這種美好發展着。微博的“隨手拍照解救走失兒童”、“寵物愛心收留”等等行動都是我們渴求爲這個社會做出點什麼的體現。

並不是我們以前就缺失這樣的情懷,而是由於西方開放的文化影響,我們將這種內心深埋着的美好外化顯露出來罷了。融合是一種先進新穎的狀態,由過去的種種經驗累積而成,在現世中發揮着穩定統一的作用。融合是良性的、美好的,將人們心中的善呼喚出來,令人們互相學習引導,終將促就一個美好社會的形成,達到和諧的總目標。那種平和的力量終會使天地驚動,使世界的發展達到一個新的境界。也讓我們展望未來,將融合的精神存入我們的思想吧!

關於融合作文6

拉開窗簾,看陽光靜靜灑向樹梢,如同她沐浴在他的溫暖之中;雨後的花園滿是梔子花的芬芳,如同她沐浴在他的溫柔之中。這是生活,靜悄悄的生活,融合了浪漫的感情;這是作品,清爽爽的作品,融合了視他們爲珍寶的人的柔情。

生命不偏不倚正在某處發生,只有融合了愛,那發生纔會變得幸福起來。而幸福就像是灑在膠捲上的淺淺光斑,宛如夢境般讓人於眩暈之中盪漾着歡喜。

那是臺30多年前從日本帶回來的相機,袖珍、可愛、獨特,金屬的外殼,方正玲瓏的身軀,正面鐫刻着一行小字“Rollei35s”,它可愛得讓人心疼。他是一個視拍照爲生命的老人,不——一直都是,從青年到中年,即使是老年,他的生命中註定與它相遇、相伴和相愛。

那是一種獨特的現象,稱爲“玉響”,它是照片裏如同水滴一般的細小光斑,由於光線折射在鏡上,造成局部高曝光而殘留在膠片上的效果。儘管是種光學現象,但卻是種幸福折射。那小小的,乳白色的,如同蒲公英一般的光斑,它一直被人們說成是:拍照人對幸福的嚮往。它的存在正是融合了他與它。

瞭解他們的人都知道,那一張張的照片中隱藏着很多的不可思議——拍照一瞬間化平凡爲特別的不可思議,還有在心靈輕舞飛揚時,偶爾映照出那些可愛的光斑,僅僅是注視着,就會有種幸福的感覺。

他所拍的一張照片上,“玉響”特別多:樹蔭下、池塘邊、草地上,一個短髮男孩——他的兒子。光鮮的背景,略顯黯淡的身軀,相得益彰。而最美的不是這些,而是甜甜包圍在他身邊的“玉響”。不是每個專業的攝影家都可以做到,不是每個昂貴的相機都可以製造出這樣的效果。不管是平淡的人物,還是隨處可見的場景,不論是轟轟烈烈,還是普普通通,融合愛的一張薄薄相片都能長久活在人們心中————淡淡存在,輕輕叫囂,喚起密封在心中很久的記憶。最初的清晨,小小的花蕾,稍稍升高的櫻花樹,緩緩進站的電車,花園裏老奶奶懷中懶散的小貓,裝有鮮花的大車籃,馬路邊幾個倚欄歡笑的女孩,自己的孫女回眸一笑的瞬間,一切的一切都留在他銀色的膠片上,所有的所有都有淡淡光斑不離不棄。

這是他的故事,不需要知道他是誰,他只是個將自己的柔情融合入他作品的平凡的人——他用他那滿是溫柔的雙手按下了世間他看得見的所有美好。

融合了愛的事物,那纔是活着的“生命”,纔可以通往未來光幕,穿越時光也給人幸福。這種偉大的力量,很美好。

關於融合作文7

當我們呼吸的空氣愈加沉重,當我們生活的土地愈加荒涼,當我們飲用的淡水愈加稀缺時,倍感無力的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怎麼辦!或許此刻的我們該聆聽來自自然、來自內心的聲音。

春日的某天,我第一次這麼親近大自然。

踱步於樹木花草之間,彷彿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就這麼靜靜地走着,淡淡地笑着。

清風拂過,身後傳來一陣樹葉的聲響。我回過頭。這是一副何其美的景緻呀!伴隨着風的吹拂而灑下一地花瓣的那棵不知名的小樹,如同一個驕傲的舞蹈家,站在偌大的舞臺上翩翩起舞,一支舞罷,昂起頭接受着所有人的掌聲。莫因那滿地的花瓣而惋惜,孰不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亦是另一番超然之美。這風與樹如同琴與琴手,唯有互相配合融爲一體才能彈奏出華美的樂章。多麼浪漫的大自然呀!竟鬼斧神工地在不經意間創造出這般浪漫的景緻。

再往前走些,便聽到孩子們細細的笑聲。路旁的古稀老人正用毛筆在地上的小方格中寫字。這毛筆生的不同,筆頭是用一般毛筆的頭所制,只是稍大幾周,筆身則是一隻礦泉水瓶,裏面盛滿了水。老人彎腰順着地面上的格子流暢地揮動着手中的“毛筆”,不經意間,一列漂亮的行數躍然地上。老人寫了幾列,太陽便不解風情地蒸發了之前的勞動。幾個圍觀的孩子又“咯咯”地笑了起來。老人像是沒有聽見,淡然地不倦繼續着。或許老人已化爲一個得道高僧,看着萬物內心紋絲不動,這是份灑脫,彷彿外界的一切都無法改變其內心的目標。孩子們有些無知,老人卻“我笑他人看不穿”。那地面與老者如同棋局與棋手,唯有置身其間,纔可決勝於彈指之間。多麼聰明的人類呀!不經意間的這般灑脫如同一首歌曲那麼動人。

站在頗有些高度的小丘上,俯視着大地、小樹、小河還有人。我突感世界的渺小。彷彿我便是當初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猛然間深吸一口氣,連空氣裏都瀰漫了青草的清新。彷彿我是一棵樹,峭壁之上依然挺立;彷彿我是株小草,野火不止卻生生不息,我感到無窮的力量涌入了我的內心。我想至少在那刻,大自然與我已融爲一體。多麼迷人的畫卷!

我們是一體。大自然這麼告訴我。我這麼告訴我自己。

這是來自大自然的呼喚。這是來自我們內心的呼喚。當大自然與內心律動起同樣動人的節奏而相融合時,便會勃發出響徹天際的力量!這副迷人的畫卷需要我們共同完成。

關於融合作文8

融合人與人的交往,異質文明之間的碰撞,國家民族間的衝突與合作,這都是從古至今一直未間斷過的事件。其中難免夾雜着矛盾和衝突甚至是戰爭,可世界卻在這樣的過程中,進步發展。這樣的過程,叫做融合。

這也就是哲學中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過程是曲折的,但未來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是向前的。在世界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中,融合的力量不容小覷。

早在我國第一部詩歌曲集《詩經》中就有民族衝突的記載。如《采薇》中就唱到“曰歸,曰歸”卻胡不歸,是獫狁之故“,這是一首駐邊小兵關於思念和愛國的情懷相交雜的小詩,可見那時,人們對外族是仇恨的。到秦統一六國,秦始皇更是派人修築長城,鞏固邊防。

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繁盛,民族交往又有了不同的進程,三徵匈奴雖然是戰爭,但對胡漢文化的交流融合卻起到了促進作用。更不用說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中西方物質文明的交換由此開始。這條聞名中外的商貿之路在唐時更是達到鼎盛,粟特人、大食人、漢人等活躍其間,唐都長安更是成爲了世界聞名的大都會,胡人、洋人穿梭於東西兩市,說着流利漢語;漢家女子着胡服於馬上騎射;美麗熱情的胡女在酒壚跳起胡旋舞,她鮮豔華麗的裙襬爲這繁華的盛世更潑上了一層絢爛的色彩。

除次之外,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我國民族融合的重要階段,三國時期少數民族與漢人共同開發經濟;北朝更是由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民族掌權,其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更是使民族文化融合邁進一大步。胡人受漢文化的儒雅薰陶,漢人也爲胡文化的大膽熱情所打動,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直到今日,漢族與少數民族能和諧相處,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得不說是民族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

有過沖突,有過戰爭;也有過合作,有過互相學習,有過幫助,在彼此的摩擦間撞出火花,也會溫暖彼此。

融合,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融合,是擦乾眼淚,綻開笑顏。融合,是冰雪消融,合二爲一。

世界在融合中發展,民族在交流中融合,文明在融合中迸發出絢爛的光彩。

關於融合作文9

融合人,融入社會這個大染缸裏,總免不了被浸泡,被染色,被打磨,被滲透,到底該以何種面目才能在這個紛擾不斷的社會中立足,與社會萬物融合。

有些人圓滑世故,老練精明,在上司面前謙卑有禮,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昂,它可以和所有人在飯局中稱兄道弟,談天說地,可以和同事在樓梯間說三道四,指桑罵槐,他可以和所有人都很好,又彷彿和所有人都隔了一層紗,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無疑這種人就是我們俗稱的“牆頭草”,他已經被社會染上了千種顏色,萬種姿態。他,衣冠楚楚,學貫古今。可以從絲綢之路講到利比亞最新戰局,從儒家思想講到米蘭時裝週。從外表上看他什麼都有了,可是他卻失去了人最重要的東西---本色,那一抹心靈的裸色,乾乾淨淨,沒有一絲雜質,最爲真我的顏色。可惜,他已經喪失了,因爲他已經被社會融合的不留一點縫隙,完完全全的融合進社會中。

有圓滑世故,就有愛曾分明,就這又有了社會中的另外一種人。

這種人個性張揚,說一不二,愛逞強,愛鑽牛角尖,看不順眼就到處嚷嚷,反正年輕,有的是本錢。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初生牛犢不怕虎”。想起我爸爸朋友的兒子,就是這樣,從國外回來,生氣了就甩幾句英文,一副我爸是李剛的樣子,工作不好好做,難道成天呆在家裏,做一輩子的啃老族嗎?通常這種人都是剛出校園,出入社會的年輕人。說的好聽點叫做血氣方剛,年輕氣盛,難聽點就叫做不識時務,自以爲是。他們可以花去大半個月的工資去買最新的蘋果機,可以夜夜笙歌,吃喝玩樂,即使明天有早會。相較於那些過分融合於社會的,這種人就是絲毫不與社會融合的。他們有棱有角,個性分明,對於他們來說,人情世故算什麼,當下享樂纔是最重要。等他們過了愛做夢的年紀,就會明白轟轟烈烈不如融入社會。

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有人過分融合,有人絲毫不融合,有人不斷往上爬,有人不斷受打擊,有人已經喪失了本性,有人張揚了個性。其實無論怎麼樣,融合進入這個社會是正確的,但是融合進多少很重要,我們應該在融合進社會的同時,保留真我,保留內心深處的一抹裸色。

關於融合作文10

當我們在音樂廳欣賞管絃樂的動聽曲譜之時,也許跨過一塊陸地,白麪板高鼻樑的外國紳士正在體會中國京劇的魅力;當我們走在南京路上試穿新款西裝時,也許越過一片海洋,金髮碧眼的女郎正在唐人街購置中國旗袍;當我們在醫院拍X光片、照CT時,也許穿到地球的另一邊,西裝革履的異國朋友正在靜靜的讓老中醫把脈診斷……

縱觀世界,我們不難看出各國的文化理念均以其本身爲中心畫圓,將其文化擴散至海外。而隨着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各圓的半徑不斷增大,所及範圍愈來愈廣,各圓的面積從相離至相切,再從相切至相交,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會重合融合成一個世界的大圓。

從古時孝文帝改革時期的名族大融合,近代清朝末期的洋務運動的爆發,直至如今我們向國外學習和借鑑科學技術,可見在各國文化互相融合和滲透中,我國有了較好的發展進步。現在再走到繁華的紐約大街上,街中的大屏幕中會播放中國的形象宣傳片,在異國之路中能尋捕到中國的身影,文化的融合可以說是以世界爲平臺,讓各國在互相瞭解的同時也促進各國不斷進步,搭建友誼的橋樑。

可是世界萬物都是相對的,有融合必然會存在矛盾。在各國理念一絲一縷的融合之時也會存在民族分歧,就像美國人和中國人同樣買房,美國人不懂中國人爲何要花大筆青春年華去拼命工作賺足錢再去買房享受,而中國人卻不理解爲何美國人會先貸款買房享受等享受夠了再去賺錢還貸款。

各國固有的生活傳統模式讓有些理念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會讓各國融合之時會出現矛盾點。

近日美國的“佔領華爾街”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其中一則報道其新聞時一位外國人手裏拿着“China Daily”的報刊,並指着這張報紙說“我們要這樣的國家,看看中國每年GDP增長近10%”。面對這則採訪之時,我反而有些哭笑不得,現如今中國每一位高中生的政治課本中都詳細解剖了中國國情,深知中國現實發展的我們要怎麼去和一位外國人解釋這增漲得10%GDP分攤在每一位中國人身上時還剩下多少呢?況且這10%的GDP是增長在貧富差距如此之大的中國。

雖然融合已經成爲了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並已經逐步滲透至各個領域,可是要做到真正的融合,必定先要做到互相理解和感觸,而不是僅存於表面之上,往小了說,如果同學,同事,家庭之間遇到分歧不能做到互相體諒,互相包容,那麼在世界文明的融合之時,我們又怎麼能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呢?又如何去成長成爲一個多元化,國際化的強國!

關於融合作文11

當英國詩人西格夫裏?薩鬆寫下:“我內心有一隻猛虎正細嗅薔薇”的詩句,這便是他內心剛性與柔性的一次融合。中國的繪畫講究筆墨參亭、錯落有致,用那一支畫筆描出來的寫實與寫意,便是虛與實的浪漫融合。

融合不僅是兩個對立面的統一,也是兩種智慧的碰撞。一百多年前,當SINCERE公司第一次來到中國時,一位中國老人建議他們將名字定爲“先施”,不僅暗含了“SINCERE”的音譯,而且“先施以誠”也正符合了公司名稱“誠心”的意思。這樣的翻譯讓人不得不由衷歎服,誰能想到兩千多年前的一句古語竟能和遠渡重洋的一家公司名稱不謀而合?除了感嘆這位老人的獨具匠心,也不能不爲這文化融合中的奇妙火花感到驚喜。

當哥倫布航海發現新大陸,當人們發現地球是圓的之後,世界融合的大趨勢便緩緩拉開了帷幕。也許最初都是以侵略、佔領爲手段的“強制融合”,許多民族、文化、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被同化,但當歷史的車輪向前滾去,人們越發發現融合的重要,融合是對彼此價值體系的接納,對彼此優勢的相互補充,所以融合逐漸開始變得主動起來。從先施到百樂門,從世界觀到人生觀,從阿迪達斯到蘋果,這些年,我們接受了異域文化的輸入,我們也曾輸出過孔子、宮保雞丁、功夫、豆腐,還有前不久剛登上《時代週刊》的“給力”,甚至這個詞本身就是多元文化鑄就的,在這些文化符號的一來一往之間,便是文化的一次次融合。

記得當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談到爲什麼要將書院制與西方教育相結合時,他說:“這是中國傳統教育與西方教育的融合,是一種優勢互補。”書院制管德育,而西方教育教授知識。融合中包含了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只有當一個人、一所學校、一個民族真正有了自信時,纔可能有這樣的胸懷去接納外來事物。相反,若他抗拒外來事物與其自身的融合,那隻能說明他的不自信,擔心在融合的過程中被單方面同化。

一個人的強大不在於他的體格、言語,而在於他的思想和內心,對於一個民族來說亦是如此。沒有人能抵抗世界融合這個不可逆行的大趨勢。只有用海納百川的氣度,勇於接納,去其糟粕,取其精髓,才能精進自身而不是被甩在時代的步伐之後。

融合是剛柔並濟,是虛實相生,是智慧的碰撞,是文化的.交叉,是東學西用的並重……在融合中體現的不僅是對立面的統一,智慧的火花,文化的繁盛,更是一種自信的體現,這便是融合之美。

關於融合作文12

融合,它不僅是一種文明,更是一種精神。

我們都知道在四大古國中,中國是唯一沒有被歷史的河流沖走的國家,屹立千年不倒,靠的是什麼?有容乃大。五十六個風格迥異的民族在這片生他們養他們的土地完美的融合,用一顆顆火熱赤誠的心包容他人,熱愛祖國。一個典型的例子便是二戰時期耳熟能知的猶太族,猶太族一向以他們的孤僻,獨特的嗜好被人不理解,排斥。他們流浪在世界各國的每個角落,然後又遷移,奔波。直到他們來到了中國,他們被這裏的和諧,友好征服——人們的笑容是那樣友好,人們的內心是那樣善良……漸漸地,猶太人民被我們所同化,有了同樣的信仰,同樣的文明。

還記得去年的世博會麼?上海吸引了數百萬的遊客前來參展,國外的旅客更是絡繹不絕,對此有關部門便頒佈了一項新指令,世博家庭。電視臺專程採訪的片段剪輯成一部小短片,我們看見那些黃頭髮藍眼睛的老外與頭髮白花花的老太學包餛飩。他們的雙手佔滿了麪粉,笨手笨腳的用筷子挑起餡放在麪皮上,眼神專注又認真。老太太一手操作着,眼睛彎成了可愛的小縫,笑眯眯的看着他們。末了,老外與老太太同坐一桌,對着鏡頭豎起了大拇指,用他們不太字正腔圓的發音:“中國,真可愛!”那一瞬間,我看到了人與人之間的融合,文明的融合……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昨天的一起新聞便徹底震撼了我,少女被車撞倒在地,十八名路人走過熟視無睹!這是爲什麼?爲什麼他們這樣冷漠?!爲什麼他們這樣自私?!他們就忍心看正值花季的少女這樣無助的臥倒在馬路,看一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離去!何其殘忍。冷漠,無情,自私矇蔽了他們的雙眼,他們的內心硬如石塊,毫無溫度,只有麻木。這樣的人要怎樣才能被感動,怎樣才能融合?融合是一種精神,它是樂於助人的精神,心存善念摒棄浮躁我們才能更好地融合。它也是心與心的貼近,是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交融。是的,融合,它是一種至高無比的精神。

唯有融合,人們纔會由心而發的感到幸福;唯有融合,社會纔會溫暖,纔會有人情味,纔會發展;唯有融合,才能使國泰民安,社會安定。是的,唯有融合!

關於融合作文13

融合是各類事物相容,集並的過程,亦有程度加深的效果。企業間的融合叫合資,共同處事的融合叫合作,有甚於歌曲裏的融合是合唱……融合已在各個領域之中發揮着微妙、獨一無二的能效。融合創造出了這個世界的美。自古至今,對自然讚歎敬仰的哲人、文學家不在少數,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李白之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無不是感受品悟了自然之奇,而這些難道不都是人的才思與大自然融合創造出來的美嗎?

萬物由元素組成,縱是無形的空氣,風,光那也微觀粒子所成,在元素經歷時間的流轉,就變成了由碳、磷、氧、氮等元素所融合而形成的蛋白質,脂質,這些都是生命的必需的物質,由此鋪寫了這個世界的傳奇。融合成爲這個時代的科學核心。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諾貝爾獲獎得主在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紛紛出現了合作完成科學探索的現象。無可厚菲,他們思想的融合確實加快了這一前進的步伐,許多獲獎者也指出沒有夥伴在工作上的融合,他們也許研究兩倍的時間也未必成果。

連這個時代的精英,專心潛習的人都以融合爲重,更何況我們呢?回眸現今,電視里耳熟能詳的便總有那些中西合璧的醫藥廣告,在中國的現代醫學中,中西之間的相融也已成爲主流意識,集中醫藥之功效於西方之科學之中。更有在中國的另一邊,橫渡太平洋的美國硅谷,在這方科技發展的熱土,中、印、美三國的人才,智者彙集於此,在演算實驗與創新思維裏,各自分工又相併學習從而造就了微軟,甲骨文等許多世界知名軟件公司的輝煌。歷史上的各民族大融合,在許多人眼裏,融合成爲了發展前進的助推劑,然而這助推劑又是否給予我們難以預料的後果呢?

融合違背前進路途的根本目的。融合往往是不同層次,和而不同的交匯,它往往成就一方,敗壞一方有甚多方。前期發生的高鐵事件與上海地鐵相撞事故,一部份原因還是中國鐵路技術與德國發達成熟的科技融合,但卻產生了這樣多起事故。中國企業的不斷合資,甚至收購,這樣的融合只能讓本有的燦爛化作一種空虛。同樣的,還有惡與惡的融合,官與匪的融合,奴與隸的融合卻阻礙了中國曾經走出封建主義社會的腳步,這樣的融合又予我們帶來了什麼?融合也有善惡,不論集並之中的“同而不和”或是“和而不同”,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利弊。在現今社會發展的路途上,讓融合真正成爲造福與美好的理念乘載,才能讓世界自然彰顯它的氣魄、它的皓美!

關於融合作文14

又一場傾盆大雨,雨滴與大海不期而遇了。

雨滴悲憤地對大海說:“我在九宵之上,白雲之間,散可爲汽,聚可成滴,自由自在,不亦樂乎?這世外桃園般的仙境,不也快哉?可恨我的那些好‘夥伴’們,硬是與我融合,才從這天堂上跌下來,唉,可悲啊!”海平靜地說:“你又何必如此苦惱?我這匯聚了五湖四海之水,極其廣闊浩淼,喜則風平浪靜,悲則巨浪滔天,變幻莫測,令人畏懼。況且,哪怕四極廢,九洲裂,我依然存在;哪怕烈日炎炎,或是風雪漫天,我依舊不滅。若天地不亡,我便與世常存,而你看那些河水、湖泊,卻常有斷流的,就更別提你們雨水了。爲什麼呢?這便是我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不斷融合,便有了自己的本源,便可以不幹涸。”

雨滴嘆了口氣,無奈道:“爲什麼一定要融合?我不甘啊!誰說不融合就不能真正逍遙自在?況且難道融合了就一定能永生嗎?也不能吧?可嘆,可嘆!”海語重心長地說:“萬物皆不可永生,那不過是虛妄罷了。水中的蜉蝣看岸上的馬彷彿一直存在,便認爲馬是永生的;馬看地上的樹彷彿一直存在,便認爲樹是永生的;樹看這星空一直存在,那這宇宙可是永生的嗎?但‘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便是道的境界中的‘天人合一’,而這‘天人合一’,便是融合之道。況且萬物都不能脫離宇宙而獨立存在的。論浩瀚,你可能夠與我相比麼,不能吧;那麼我可能與宇宙比麼,不能吧;那麼宇宙能與道相比麼,不能吧;既是如此,那爲何能如此浩瀚呢?我匯聚天下之水而融合之,宇宙匯聚諸天星辰而融合之,道匯聚周天萬物而融合之,故一個比一個浩瀚。”

水滴若有所悟道:“那如何才能融合呢?你又爲何不能融合諸天星辰甚至周天萬物呢?”海微微一笑,說:“韓非子說過‘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故心有多廣,天地便有多廣,胸襟有多博大,就能融合多少物。當你能將天地相容幷包之日,便是你真正自在、逍遙之時了。”

水滴兩眼彷彿放出精光,道:“融合之後又當如何?”海笑了一聲:“好好體悟那些意境吧。這天下的冰、水、汽都是相似的,其本質便是水,當你能體悟這份意境時,便可與我論道了。”

金山區上師大二附中高二8班王旻敏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浪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潮……”海如是唱道。

我笑了,其實單一的道是不存在的,各種道的融合才成了真正的大道。這便是融合之道啊。

關於融合作文15

融合,似乎是這個世界發展的潮流與大趨勢。其實,融合並非我們所想象的那麼遙遠與龐大,每一天,當我們與不同的人交流,溝通時,實際上,已是最簡單的、最直接的一次融合。所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我們每人依然只有一個蘋果;而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交換一下,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思想的碰撞,即是一次融合。

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王室衰徽,列國紛爭,諸侯混戰,然而,請允許我借用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所說的這句話來描述一段複雜的歲月: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個大動盪的時代,更是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代。正是在這個不安定的環境中,中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文化奇觀。儒、法、墨、道……哪一個不想用自己的理論來扛杆天下?然而正是這種思想上的矛盾與碰撞,纔有了其後的融合與統一。無論是後來西漢時黃老之術的盛行,還是更其後儒家思想的一統天下,隨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勢,思想的融合與統一必然是來自先前的矛盾與碰撞。有“不和”,纔會有“融合”。

然而,融合必是趨勢,必是潮流,我想,這更體現在人們“天下大同”思想觀念上。從新航路開闢開始,分散的古代世界就漸漸演變爲融合、整體的現代世界。在菲律賓,至今仍可看到一面雙面碑,記載着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碑的一面,清楚地記載着,島上的人民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如何經歷了侵略與屠殺;然後,碑的另一面,卻是這樣的文字:偉大的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來到此島,不幸遇害身亡,其船員繼承着他的精神,繼續完成了環球航行的壯舉。這一塊雙面碑,無疑是站在世界平等、融合的角度上,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如若這個民族沒有足夠的包容心,與世界一體的融合心,又怎能兼顧到民族與世界,立下如此震撼人心的一塊碑?

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在一首小詩中寫過這樣一段:失去了一個島嶼,歐洲就失去了它的一角;不論誰離開了,都是我們的一部分失去了;我從不問喪鐘爲誰而鳴,它爲我,也爲你。這是何等的一種大包容、大融合的心態?人類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敗俱敗,只有擁有了這樣大悲憫的融合心態,我們,纔是一個完整的人。沒有民族與宗教的任何束縛,世界、人類就是一個大融合的存在。

先有“不和”,纔會有和;融合,必是大潮流,大趨勢。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無窮的遠方,無盡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人類、世界、自然永是一個融合的集體。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標籤: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