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中考素材

2015年關於壓歲錢的來歷

關於壓歲錢,有一在民間廣爲流傳的傳說。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裏出來專害小孩兒。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銅錢就放到了枕頭邊。夫妻倆不敢閤眼,挨着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裏崇果然來嚇唬孩子,卻不小心碰到了紅紙包,紙包竟發出一道亮光,嚇得祟急忙縮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着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着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爲了“壓歲錢”。

2015年關於壓歲錢的來歷

然而傳說終究是傳說,過年給壓歲錢的習俗實則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壓歲錢”的原型在漢代被稱作“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錢幣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時至唐代,立春之日皇帝會給內宮的嬪妃們發一些小錢供她們遊戲、賭錢。王建的《宮詞》一詩便言:“寒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可見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而民間並無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還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這一風俗逐漸影響到民間,至宋代“洗兒錢”蔚然成風,但並無類似今日的給“壓歲錢”的.風俗。

直到明代,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爲春節。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才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清人所作竹枝詞中留下不少關於壓歲錢的詩作,現在讀來亦十分有趣。映雪老人《除夕竹枝詞》言:“孩子相爭壓歲錢,紅頭繩結掛胸前。囑他莫作頑皮事,明年須知大一年。”

可見,無論在傳說還是真實的歷史演變中,壓歲錢一類的事物始終是用來辟邪、祈祥的,重點不在於錢數的多少,而是其在特殊時刻的象徵寓意。如今,早已悄悄變味的壓歲錢絕不該進一步成爲家庭的負擔、攀比的工具,而應單純的保持爲長輩對孩子最真摯的祝福。

標籤:壓歲錢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