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名人哲理故事

故事一:《馮玉祥買肉敬父的故事》

名人哲理故事

國將領馮玉祥出身貧寒,十二歲就入伍當了兵。

那時,部隊裏一般逢三、五日領餉,五、十日打靶。打靶可是件苦事,不管嚴冬酷暑,颳風下雨,在地上一伏就是半天。馮玉祥的父親馮有茂心疼玉祥年齡小,身板差,每逢打靶的日子,總要給他幾個小錢,讓他買兩個燒餅補補身子。

玉祥雖說接過了錢,可心裏老是犯嘀咕:家中的日子本來就不好過,何況前些天父親又墜馬摔傷了右腿,正需改善飲食,好好調養。這錢,怎能自己享用呢?於是,他把父親給的錢都攢了起來,再加上省吃儉用節餘下來的一點餉金,湊足二十四個錢,到肉鋪買了二斤豬肉,送回家中。

晚上,父親收工回來,發現鍋裏燉着香噴噴的豬肉,十分奇怪,就問站在鍋竈前的玉祥:“孩子,這肉是從哪兒來的?”

玉祥笑着說:“一不是偷的,二不是搶的,你就放心大膽地吃吧!”

可正直憨厚的有茂老漢硬要打破砂鍋問到底,沒辦法,玉祥只好如實講了。

馮有茂聽罷,頓時一陣心酸,眼淚奪眶而出。

這事發生在1897年,那年馮玉祥剛滿十五歲。二十年後,他仍沒忘記此事,還專門寫了一首有趣的打油詩呢!

“肥肉二斤買回家,手自燉熟奉吾父。家貧得肉良非易,老父食之兒蹈舞。”

哲理】:不論處在怎麼樣的環境下,都不能忘記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以孝爲道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

 故事二:《把訂單分給對手》

郭臺銘今天能夠成爲臺灣地區首富,和他這種顧全大局的思維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個普通的商人只會關心賺錢多少,而一個商業大家考慮的則會是方方面面的收益,這就是成功和偉大之間的差距。

郭臺銘就將自己的鴻海精密集團辦成了首屈一指的大企業。經過艱辛的打拼,他的企業終於走上正軌,各地的訂單如同雪花一樣飛來,企業利潤迅速增長。這年年初,郭臺銘接到一筆大訂單,企業的高層爲這個訂單興奮不已。一旦完成這個訂單,集團將迅速擴大,傲視羣雄。就在集團上下摩拳擦掌,所有人都鉚足了力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郭臺銘突然做出了一個讓大家意想不到的決定:他已經向幾個關係不錯的同行發出邀請,希望大家能和他一起完成這筆訂單。

幾年後,郭臺銘的經營遭遇到危機。當企業陷入困境時,當初郭臺銘幫助過的同行們紛紛伸出援手。有很多根本不認識郭臺銘的人,也竭盡所能地給予幫助。那次的危機讓郭臺銘的企業再次成了萬衆矚目的焦點。人們驚奇地發現,這個商人的人緣和魅力,居然可以使他得到那麼多人的幫助。一個和郭臺銘有多年生意往來的朋友,在接受採訪時說道:“像郭臺銘這樣重情重義的人,如果不幫他,我的良心都會不安。”

【哲理】:分享是一座天平,你給予他人多少,他人便回報你多少。相反,如果你是一個自私的人,那麼你就永遠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永遠交不到知心的朋友!

故事三:《屈原放逐沅、澧的故事》

屈原出身於楚國沒落的貴族。曾任楚國左徒、三閭大夫等職。主張對內改善政治,對外連齊抗秦,可由於懷王昏聵,小人當權,因而不斷遭到誹謗、打擊,後被放逐漢北。而後繼位的頃襄王更爲昏庸,親秦賣國的小人更加猖狂,—腔愛國熱血的'屈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最後投汨羅江而死。

按當今史家流行的說法,屈原流放江南,主要指湖南沅湘一帶,忽略了涉足澧水的可能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屈原在他的着作中,多次頌

揚澧水風光,試舉例:

“捐餘袂兮江中,遺餘佩兮澧浦。”(《湘君》)

屈原爲何不把佩玉丟在沅江、湘江,而偏偏丟在他所不熟悉的澧水?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按理,屈原把隨身穿的衣服丟在澧水,以表達他決絕的意志,這個地方應該是他所熟悉或所喜愛的,如果他連澧水的面都沒見過,又怎能輕率地作出這種莊重的抉擇?

今天門山下、武陵源景區內流傳着不少有關屈原的古老傳說。而天子山著名的“屈子行吟”景點簡直就是屈原的化身。

【哲理】: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許多障礙物阻擋着我前進,我必須歷盡萬難,來體現我的價值和意義的高尚。

故事四:《李玉剛把握機會的成功故事》

李玉剛1978年7月出生在貧困農家,18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吉林省藝術學院戲劇系。但家裏承擔不起昂貴的費用,只得忍痛放棄學業。倔犟的李玉剛打起揹包走出家門,開始了追尋藝術夢想的闖蕩。

爲了尋找登臺的機會,他來到長春一家歌舞廳當服務員。歌手演出完了,他就給他們捶背、按摩。幾個月後終於贏得了一次登臺的機會。可他兩隻腳就像踩在電門上,雙腿“突、突、突”抖得厲害,演唱結果可想而知。李玉剛並不氣餒,繼續尋找再登臺的機會。

顛沛流離了近一年,起色不大,收入寥寥無幾,最困難時,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只得逃票乘車。1997年,他聽一個朋友說西安一家大型歌舞廳找替補演員,立即覺得是機會,馬上央求朋友介紹他去。結果,他憑着較好的嗓音被留了下來,但規定,沒演出時打掃衛生,每天40塊錢。這樣苛刻的條件,李玉剛並不介意,心裏想:“只要能讓我上臺就行!”近一年的苦苦等待,他終於捕捉到了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

1998年夏天,歌曲《爲了誰》風靡全國,歌舞廳就安排李玉剛陪一位女歌手演唱,演出效果非常好,成了歌廳的保留曲目。誰知有一天演出就要開始了,女歌手卻不知去向,李玉剛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正當藝術總監請老闆拍板換節目時,李玉剛鼓足勇氣向老闆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男女聲由我一個人唱。”老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兩眼直盯盯地看着李玉剛,似乎在想着什麼,幾秒鐘的沉默後老闆開口說:“看你平時唱得還行,那就試試吧!”在場的所有人都替李玉剛捏一把汗:他能行嗎?

然而令人吃驚的是,李玉剛竟然聲情並茂地把這首男女聲的歌唱了下來,而且女聲部分演唱得陰柔細膩、圓潤高亢,活脫脫甜美的女人聲音,觀衆席中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反響十分強烈。

無名小子李玉剛一下子在歌舞廳火了起來,他的演唱成了歌舞廳的經典節目,他成了歌廳的“臺柱子”。

這次意外中的勇敢一試,使李玉剛在捕捉到機會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小嗓演唱的潛力,於是萌生了男扮女裝演出的想法。從此李玉剛開始了夢想的追求,耗盡積蓄四處拜師學藝,歷盡千辛萬苦,先後得到了著名聲樂教授鄒文琴、知名舞蹈家沈培藝、京劇男旦表演藝術家胡文閣、化妝大師毛戈平等名家大師的指導和教誨,經過5年的刻苦學習、訓練,最終在央視《星光大道》節目中一舉成名。如今他已經成爲央視和國內一些大型演出活動中的常客。

【哲理】:機會就像一隻頑皮的蜻蜓,決不會在我們的等待中翩然而至。只有那些善於捕捉機會,把握住機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故事五:《關於牛頓忘我工作的故事》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鍊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裏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着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癡呆。突然,鍋裏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裏煮的卻是一塊懷錶。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錶當做雞蛋放在鍋裏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牀上擺着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着飯菜,以爲是給他準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準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裏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爲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哲理】: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着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標籤:哲理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