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名人人生哲理小故事精選

苦難與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經歷了生活的坎坷,定會倍懂珍惜,下面這些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幾篇名人人生哲理故事精選。

名人人生哲理小故事精選

 名人人生哲理小故事精選1:妥協是把好傘,但卻是個可憐的屋檐

第一次見到盧斯卡教授,還是在1993年。當時,我正在重慶攻讀碩士,由於一箇中法合作的科研項目,在那一年的秋天,盧斯卡教授——法國圖盧茲大學城市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終身教授,來到中國,就有關技術問題與中方課題組進行交流、討論。

應該說,20世紀90年代的中外科技合作,絕大多數是由外方提供關鍵技術,中方則組織力量消化和吸收,我們那個項目同樣採取的是這種模式。也正有鑑於此,加之盧斯卡教授本人崇高的學術地位,全體中方成員都不可避免地對他懷有一種很強的敬畏心理,而我這個資歷最淺的學生,更是暗自抱定了這樣的初衷:只做一個認真的聽衆,絕不開口參與問題討論。

大家都抱着與我類似的心態,因此註定學術交流從一開始便呈現出了明顯的不均衡態勢——向盧斯卡教授提出問題,中方課題組事先要做精心的準備,被推舉的代表發言時更是小心翼翼,唯恐言語有失貽笑大方;而盧斯卡教授感興趣主動提出的問題,中方課題組又無人肯出頭做全面闡述,被“點將”不得不發言的,也往往三言兩語稍作闡述,接着便以“仍需我們進一步研究”畫了句號。結果,一場學術交流很快演變成了盧斯卡教授單方面“答疑”的獨角戲。坐在會議室的一角,我發現,面對這種令人難堪的默契,盧斯卡教授幾次搖頭苦笑,臉上也露出了深深的無奈與失望。

爲打破這種頗爲尷尬的氛圍,學院科研部的領導陪在一旁,立即顯出國人好客的一面。他滿臉堆出笑意,建議盧斯卡教授抽出一點時間,前往重慶的大足石刻、縉雲山等名勝古蹟瀏覽參觀。翻譯將這番美意譯作法語的過程中,盧斯卡教授卻開始聳動肩膀,並幾次將雙手攤在胸前,嘴裏也在小聲嘀咕什麼。

會議室沉寂了好一會兒,盧斯卡教授的臉上才重又浮現出一絲笑意,客氣謝絕主人好意之後,他清清嗓子說道:“其實,透過剛纔的交流,我發現各位同行對流化牀工藝還是頗有研究的,而我們的討論之所以不夠深入,恕我直言,是因爲大家在交流過程中選擇了太多的`妥協,這不由讓我想起一句法國諺語來。”說到這裏,他略作停頓,接着緩緩提高了聲量,“在我的國家,這句諺語是:妥協是把好傘,但卻是個可憐的屋檐。”

“妥協是把好傘,但卻是個可憐的屋檐。”盧斯卡教授把這句諺語說了兩遍,也特意請翻譯加以重複。待翻譯的話音第二次落下,會議室裏頓時陷入了更深的沉寂,大家不約而同將頭低下,有的人甚至臉上漲得通紅。

又過去難捱的幾分鐘,我不知哪裏來的膽量,竟然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個主動站了起來:“盧斯卡教授,我想就反應器的進水方向,談點兒自己的看法……”

時間到了第二年夏季,由於中法雙方的精誠合作,那個項目順利透過驗收並投入到了實踐應用,而我作爲課題組一員,也沾上項目的光,在一項“新型斜螺旋沉澱裝置”的國際專利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正是這項專利,它對我畢業後的求職幫助多多,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我一生的軌跡。

“妥協是把好傘,但卻是個可憐的屋檐。”這句短小精煉的諺語,讓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生活中於人於事的交鋒,適當的妥協固然必要,但開誠佈公的溝通與交流,更應作爲雙方最初的選擇。

 名人人生哲理小故事精選2:他找到了上帝的祕密

斯科特上校是世界上第二個到達南極的人,我想,再也沒有比他的故事更動人、更悲慘的了。斯科特上校和他的兩個同伴在南極羅斯冰川的慘死,至今還令人痛惜不已。

1913年2月一個晴朗的下午,蕃紅花正在皇家花園裏熱烈地開放,斯科特上校的死訊傳到了英國。這個消息震驚了整個英國。在此之際,只有納爾遜海軍大將在特拉法加海戰中陣亡的消息,讓英國人如此震驚過。

在斯科特上校死後22年,英國人爲他建了一個永久的紀念館———極地博物館,這也是全球第一家極地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開幕的時候,全世界的極地探險家們都趕來了。在這個建築的頂端,有一幅獻給羅伯特·斯科特的題詞,是用拉丁文寫成的:“他去探尋南極的祕密,找到的卻是上帝的祕密。”

斯科特上校去南極探險,乘坐的是“特拉諾瓦”號船。這艘船進入南極圈的冰洋後,他就屢屢遭遇厄運。巨浪怒吼着,不知疲倦地擊打着船身,將船上的貨物掃蕩一空,冰冷的海水涌進了船艙,鍋爐裏的火被澆滅了,抽水機停止了轉動,但這艘無助又無畏的船還是在咆哮的大海中航行了許多天。其實,斯科特的厄運才只是剛剛開始。

他曾帶了幾匹能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裏奔跑的強壯小馬,但它們到了極地卻受到了極大的折磨。它們的腿踏進冰窟中折斷了,它們在大雪中徒勞地掙扎着,無奈之下他們只好用子彈結束了它們的痛苦。斯科特上校從愛斯基摩人那裏帶來的能拖雪橇的狗,也在冰川的裂縫裏跑散了。

斯科特和他的四個同伴只好丟下馬和狗,拖着一輛約1000磅的雪橇,繼續向南極前進。一天又一天,他們拉着雪橇,在海拔9000尺的稀薄、嚴寒的空氣裏,在堅硬的冰地上掙扎着前行,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凍得喉頭梗塞。然而,誰也沒有抱怨,因爲他們相信在最艱難的行程盡頭,南極的祕密正在等着他們。從創世紀以來,那裏就沒有被人打攪過。那裏沒有任何會呼吸的東西,連一隻海鷗也沒有,到處是一片死寂。

14天后,他們終於到達了南極———但是等待着他們的只有震驚和失望。在離他們不遠處的冰天雪地裏,立着一根木杆,上邊有一塊破布在呼嘯的寒風中飄搖。是國旗!挪威的國旗!原來挪威探險家阿蒙森比他們早了一步———他們沒想到自己經過多年的精心籌劃,數月的拼死掙扎,歷經了千辛萬苦,卻被阿蒙森捷足先登了———他僅比他們早到五個星期。

這對他們的打擊太大了,他們懷着失落的心情踏上了歸途。實際上,他們在返回文明世界時,才真正經歷了奧德賽式的巨大磨難。凜冽的寒風在他們身上裹上了一層冰,甚至連鬍子都凍住了。一行人跌跌撞撞地向死神走去。

最先遇難的是強壯的軍官埃文思,他不小心腳下一滑,頭在冰塊上撞碎了。接着是隊長奧茨,他的腳凍壞了,一步也不能再走。他知道這會連累他的同伴,因此在一個夜晚,他做了一件神聖而悲壯的事———爲了保全他的同伴,他從帳篷裏爬出來,在漫天風雪裏凍死了。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動人的表演,他只是平靜地說;“我想到外邊走走,過一會兒就回來。”然而,他卻永遠沒有回來。人們始終沒有找到他的屍體,現在,人們在他失蹤的地方豎起了一個紀念碑,上邊寫着“一位無畏的紳士死在附近”。

斯科特和剩下的兩個同伴繼續掙扎着往回走。他們已經被凍得面目全非了。鼻子、手指、腳都凍得一碰即碎。1912年2月19日,他們在離開南極後的第20天,最後一次支起了帳篷,他們的糧食只夠吃兩天了,剩下的燃料也只夠煮兩杯茶。他們以爲自己肯定有救了———他們距來時埋藏糧食和其他物品的地方只有11英里了。只要拼盡最後一點力氣,他們應該可以到達那個地方。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就在這最後的時刻悲劇發生了。他們遭遇了猛烈的狂風,這場風暴竟然能把冰塊砍碎,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能夠抵擋這種颶風的襲擊。斯科特和兩個同伴在帳篷中被困了11天,但狂風仍在怒吼,絲毫沒有要停的意思。這時,他們已經彈盡糧絕了。他們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一條很好走的路。他們出發時帶了不少,是爲這樣的危急關頭準備的。他們只須多吃一些,就可以安然入睡,永遠不再醒來。但是,他們不想走這條路,他們決心以英國人的尚武精神和命運抗爭到底。

斯科特在臨死前一個小時,給著名作家巴里爵士寫了一封信,講述了他們臨終前的情形。他們的食物已經全部吃光。死神馬上就要降臨到他們頭上。然而,在這樣的時刻,斯科特卻寫道: “如果你能聽到我們在帳篷裏唱着愉快的歌兒,你心裏也許會好受一些。”

8個月後,溫暖的陽光又重新普照着南極大地,一支搜尋隊找到了他們凍僵的屍體。隊員們就地埋葬了他們的屍體,並用兩根雪橇板做了一個十字架。在他們的墓碑上,寫着英國詩人丁尼生的長詩《尤利西斯》中的名句:

幾顆英勇的心,

雖然被時間和命運摧毀,

但堅強的意志仍在前進,

永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