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哲理故事

【精】經典哲理故事

經典哲理故事1

20xx年一個寒冷的上午,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一個地鐵站裏,有位男子用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鐘左右。那段時間內,大約有20xx人從這個地鐵站經過,他們中大部分人是趕着去上班。

演奏進行大約3分鐘後,一位中年男子注意到了這位音樂家。他放慢了腳步,甚至停了幾秒鐘,然後急匆匆地繼續趕路了。

又過了大約1分鐘,小提琴手收到了他的第一塊美元。一位女士把錢丟到他的帽子裏,她沒有停留,繼續往前走。第6分鐘時,一位小夥子倚靠在牆上傾聽他演奏,然後看看手錶,走開了。

10分鐘時,一位3歲左右的小男孩停了下來,但他媽媽使勁拉扯着他匆忙離去。其他幾個孩子也是這樣,所有父母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離開。

到了45分鐘時,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大約有20人給了錢就繼續以平常的步伐離開。這位男子總共收到了32美元。當他結束演奏,地鐵站裏又恢復了寂靜。沒有人注意到,也沒有人給他鼓掌。根本就沒有人表示認可他。

沒有人知道,這位小提琴手是約夏·貝爾,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演奏的那些曲子是世上最複雜的作品,他用的是一把價值350萬美元的小提琴。

前些日子,約夏·貝爾在波士頓一家劇院演出,所有門票售罄,而要坐在劇院裏聆聽他演奏同樣的那些樂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是《華盛頓郵報》主辦的關於感知、品位和人的優先選擇的社會實驗的一部分。這個實驗提出了幾個問題:

在一個普通的環境下,在一段不適當的時間內,我們能感知到美嗎?如果能夠感知,我們會停下來欣賞嗎?我們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認可天才嗎?

這個實驗有可能得到的一個結論是:如果我們連停留一會兒,傾聽世界上最好的音樂家之一,用世上最美的樂器之一,演奏世上最優秀的音樂都做不到的話,那麼在我們匆匆而過的人生中,又錯過了多少東西呢?

經典哲理故事2

有一次,一頭狗熊與一隻老虎爭鬥,它被老虎打得頭破血流。狗熊逃到一棵大樹下,它躺在地上喃喃細語。一隻蜻蜓看見了這情景,它便詢問狗熊在做什麼。狗熊告訴蜻蜓——自己在這樹下發誓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打敗老虎。

過了一段時間,這頭狗熊與一隻大象爭鬥,它又被大象打得頭破血流。狗熊又逃到那棵大樹下,它躺在地上微微經語。恰巧那隻蜻蜓又看見這情景,它詢問狗熊又在做什麼。狗熊告訴蜻蜓——自己在這樹下發誓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打敗大象。

蜻蜓說道:“你常常立志有何用呢?你就是天天在這兒立志,自己不發奮努力,也無法如願以償,你永遠也只能是一頭無能爲力的狗熊。”

常立志,往往志難成!

經典哲理故事3

曾任美國副總統的亨利·威爾遜,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當他還在搖籃中牙牙學語的時候,貧窮就威脅到了他的生存。從10歲開始,小亨利就離開家,在外面當了學徒工。在這段長達11年的學徒生涯中,他每年只能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

11年的艱辛工作之後,亨利終於得到了1頭牛和6只綿羊作爲報酬。他把它們換成了84個美元,然後精心算計着怎麼花銷,當然大部分他都用在了學習上。因此他成了學識豐富的人。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是一個非常善於在“閒暇時光”裏尋找學習機會的人,比如在21歲離開農場之前,他已經讀了上千本書。

辭去學徒工工作後,亨利徒步到了100英里之外的馬薩諸塞州,在內蒂克市,他開始學習皮匠手藝。在此期間,他曾經風塵僕僕地走到過波士頓,參觀了邦克希爾紀念碑和其他歷史名勝,但整個旅行他只花費了1美元6美分。以這種方式度過自己21歲的生日後,亨利帶着一隊人馬進入了人跡罕至的大森林,在那裏採伐圓木。每天,他都會在天際第一抹曙光出現之前起牀勞作,一直到星星出來時才休息。這樣夜以繼日地辛苦勞作了一個月後,亨利獲得了6美元的報酬。

在那樣的窮途困境中,亨利從來不讓任何一個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機會悄悄溜走,他像抓住黃金一樣緊緊地抓住零星的時間,不讓哪怕一分一秒無所作爲。他的朋友們說: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深刻理解閒暇時光的價值。

又經過12年的努力,亨利到了政界,並很快脫穎而出進入國會。

小故事大道理:機會的本質不是等待,而是在等待之中不斷進取。記住:真正懂得把握機會的人,即便在閒暇時光也是能夠發展自我的。

經典哲理故事4

她是一位游泳健將,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成爲世界上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人。爲了實現這一理想,在許多年裏,她都堅持天天練習,爲這重要的一刻做了最好的準備。

極具歷史意義的一天終於來臨了,在衆多媒體、觀衆的關注下,信心十足的女選手躍入海中,開始朝對岸的英國游去。

天氣很好,氣溫適宜,女選手愉快地前進着,不像是在挑戰自己,而像是在享受生命。但當她就快接近海峽對岸時,海上突然起了濃霧,而且越來越濃,最後達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因爲身處茫茫大海而失去方向的她一下子恐慌起來,她不曉得還要遊多遠才能到達對岸,所以她越來越心虛,越來越感覺筋疲力盡。最後,她終於宣佈放棄了。

可是你知道當時她距對岸還有多遠嗎?不到一百米!

當知道這一結果時,遺憾和惋惜一下子把她擊倒了,她說:“如果我知道距離目標只有這麼近時,我一定會堅持到底、完成挑戰的,不管多辛苦!”但是一切都過去了,“如果”是不存在的。

想一想,現實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游泳健將”,都是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候放棄的,因爲那個時候,同時也是當局者最疲憊、最沉重、最迷茫的時候。

看來,“否極泰來”的確是一個真理,成功往往會在我們最苦、最累、最艱難的時候現身。既然如此,當墜入“谷底”時,我們就應該多徘徊一會兒。對,哪怕是“徘徊”,我們也要比別人多堅持一會兒,因爲成敗之間,差的往往就是這麼一點。

最艱苦、最沉重的時刻,往往就是最接近目標的時刻。大多數失敗者,都是因爲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放棄;而大多數成功者,則是因爲在這個時候多堅持了一會兒。

經典哲理故事5

蘋果快要成熟之時,一隻老狐狸每天晚上都要來到一棵蘋果樹下張望注視那可愛的蘋果。一連數日,這隻老狐豬都極有耐心地仰望着那美妙可愛的蘋果饞得垂涎欲滴。

蘋果樹爲此極爲困惑地問道:“你在這兒等什麼呢?”

老狐狸回答道:“我在等待你樹上的蘋果掉下來。”

蘋果樹說道:“你這不是做夢吧!你這樣苦苦地等待有什麼用呢?不久你就會後悔的。”

老狐狸說道:“我有目的地等待,我並非在做夢;我從不做無用的事,我知道只要你的果子成熟了,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掉下來,所以我要一直耐心地等待着你的果子掉落下來;我既然決定在這裏耐心地等待,我就不會後悔的。”

蘋果樹聽了老狐狸的話,它感到極爲好笑,它笑到禁不住全身都晃動起來,它樹上的一些熟透了的蘋果便掉到了地上,老狐狸輕而易舉地得到了那美妙可愛的蘋果。

老狐狸隨後對蘋果樹說道:“你瞧,我老謀深算,這樣執著地等待,我現在不是如願以償地得到你樹上的那些美妙的果子了嗎?”

正確地耐心等待,必然會有美好的收穫!

經典哲理故事6

有一種鳥叫不死鳥,它不管寒冬臘月、冰天雪日,每天都要在天空上飛翔。

有一種草叫不死草,它不論烈日炎炎、嚴寒霜雪,無時無望都呈現出一派翠綠。

有一天,一隻不死鳥飛到一株不死草面前問道:“朋友,你難道真的不會死亡嗎?”

不死草回答道:“生死是自然的規律,我有生有死,生命衰老時也會死亡。”

不死鳥問道:“人們爲何叫你不死草呢?”

不死草回答道:“我生時,無時無刻都呈現出一派翠綠,死時也表現出翠綠的形象,我的子子孫孫都永遠保持着翠綠的形象,所以人們叫我不死草。”

不死鳥讚歎道:“原來你總是永葆着翠綠的美好形象,不死的是美好的形象呀!你真不愧爲一株美麗的不死草呀!”

隨後不死草對不死鳥問道:“朋友,你難道真的不會死亡嗎?”

不死鳥回答道:“生列旨必然的規律,我也有生有死,生命衰老時也會死亡。”

不死草問道:“人們爲何叫你不死草呢?”

不死鳥回答道:“我生時,無論何時何處,無論怎樣的惡劣環境,每天都要向着天空飛翔,快要死時也在天空上飛翔,我的子子孫孫都永遠保持着飛翔的精神,所以人們叫我不死鳥。”

不死草讚美道:“原來你總是永荷着飛翔的美好精神,不死的是美好的精神呀!你真愧爲一隻可愛的不死鳥呀!”

不死的常常是形象,不配的往往是精神!

經典哲理故事7

豹子向獅子說道:“朋友,我驚憾你才智超羣的本領,堅韌不拔的毅力,無所畏懼的勇氣,你永遠值得我崇拜與學習呀!”

獅子說道:“朋友,我也驚歎你出類拔萃的速度,沉着穩重的耐心,無畏一切的勇氣,你也永遠值得我崇敬與學習呀!”

豹子說道:“可是我在力量與智慧上都不如你呀!你是我學習的榜樣。”

獅子說道:“可是我在力量與耐心上都不如你呀!你是我學習的楷模。”

豹子讚歎道:“其實你各方面都比我完美,然而你還是這樣謙遜好學、自強不息,怪不得你能成爲獸中之王呀!”

獅子說道:“其實你各方面都比我出色,然而你還是這樣謙遜好學、自強不止,怪不得你能成爲奔跑之王呀!”

謙遜才受益!好學才完美!自強才強盛!

經典哲理故事8

有一個盲人過一條幹涸的河流。從橋上失足掉下,兩隻手抓住欄杆,恐懼地握得很牢,心想放手一定會掉下深淵的。路過的人告訴他說:“你不要害怕,只要放開手,下面就是實地。”盲人不相信,抓住欄杆大喊。過了很長時間,力氣疲乏了,失手掉在地上。於是自我嘲笑說:“嘻嘻!早知道下面是實地,何必那麼長時間辛苦自己呢?”真理的道路本來是很平坦的,但有些人卻陷在空想中,抓住某一點而矜持自負,看看這個盲人的兒童經典哲理故事大概會醒悟了吧!

經典哲理故事9

最快樂的叫花子

皮克是地球上最快樂的叫花子。

“我爲什麼不快樂呢?我每天都能討到填飽肚子的食物,有時甚至還能討到一截香腸;我每天還有這座破廟可以擋風遮雨;我不爲其他的人做工,我是自己的上帝。我爲什麼不快樂呢?”皮克這樣回答那些羨慕他的人。

可是有一天,皮克臉上的快樂突然丟失了。

那是因爲,一天,皮克在回破廟的路上撿到一袋金幣,準確地說是99塊金幣。

其實撿到金幣的那個晚上,皮克是最最快樂的了。“我可以不做叫花子了,我有了99塊金幣!這夠我吃一輩子啊!99塊,哈!我得再數數。”皮克怕這是一個夢,皮克不敢睡覺。直到第二天太陽出來時他才相信這是真的。

第二天,皮克很晚也沒有走出破廟,他要把這99塊金幣藏好,這真的需要費一番工夫。“這錢不能花,我得攢着。我要是擁有100塊金幣就好了。我要有100塊金幣。”從來沒有什麼理想的皮克現在開始有了理想。他還需要一塊金幣,這對一個叫花子來說,絕對是一個非常遠大的理想。

晌午皮克纔出去討飯,不!他開始討錢,一分一分的。中午他很餓,他只討了一點兒剩飯。下午,他很早就“收工”了,他得用更多的時間守着他的金幣。

“還差97分。”晚上他反覆地數着他的金幣,他開始忘記了飢餓。

一連幾天,皮克都這樣地度過。這樣過日子的皮克就再也沒有吃飽過,同時也再沒有快樂過。

討飯越來越難。難的原因一是別人願給剩飯而不願給錢,還因爲皮克用來討錢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當然也因爲他不快樂了,別人也不願再施捨給他了。

“皮克,你爲什麼不快樂了?”

“咱是叫花子,快樂個啥!”

皮克越來越憂鬱,越來越苦悶,也越來越瘦弱了。終於有一天,皮克病倒了。這一病皮克就幾天也沒有起來。這幾天裏皮克就想着一件事:還差16分就100塊金幣了。

“皮克,你沒有收到我的金幣!”突然,一個富商找到破廟裏的生命垂危的皮克。

“什麼?”皮克驚問。

“皮克,你的快樂,是你的快樂救過我。三年前,我在一次買賣中賠盡了家產。我正準備自殺,我見到了快樂的你,我明白了身無分文的人也能快樂地生活。後來,我就東山再起了,賺了很多錢。那一次,我帶着99塊金幣出來遊玩,見到你,就把錢丟到了你要走的路上。可是你現在爲什麼還做叫花子呢?爲什麼不快樂呢?生了病爲什麼不拿錢去看醫生呢?”

“我想擁有100塊金幣。還差16分,就差16分。”

富商從腰裏取出一塊金幣給他。皮克接過錢,把錢裝進袋子裏,然後又全部倒出來,很細心地數——他終於有100塊金幣了,對了還有84分。

皮克笑了,然後就昏倒了。

這時一個遊僧路過這裏,見到昏倒的皮克,向富商問明瞭情況,便說:

“這下,完了!”

“怎麼了?”

“因爲他有了99塊金幣的時候,就會希望有100塊金幣。這就是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貪慾,貪慾趕走了他的快樂。你要救他,你得向他索回那99塊金幣,這樣他或許有救。現在,你反倒滿足了他的慾望,重病的他就失去了支撐下去的動力了。你開始時給他99塊金幣,你使世界上少了一個天使;你又給他一塊金幣,這就使世界上少了一個生命。”

富商試了試皮克的鼻子,皮克果然什麼時候都不會快樂了。

人不能沒有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但人卻不能有貪慾,因爲,貪慾是無底洞,你永遠也填不滿。對付貪慾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知足常樂。

【精彩哲思】

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你應該明白: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這是人生思悟後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鬆,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裏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物質上永不知足是一種病態,其病因多是權力、地位、金錢之類引發的。這種病態如果發展下去,就是貪得無厭,其結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毀滅。

托爾斯泰說:“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話,蘊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是針對慾望越大,人越貪婪,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古往今來,被難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貪婪者,多得不可計數。

托爾斯泰還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裏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杆,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杆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麼大。”

這個死者,正像《伊索寓言》裏一個故事所說:“有些人因爲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子……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爲身外之物。

卡耐基曾說:“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且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羅馬政治學家及哲學家塞尼加也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那麼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也會覺得傷心。’且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牀,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身外物,不奢戀”,是思悟後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胸懷。誰能做到這一點,誰就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遇事想得開,放得下。

【慧語箴語】

根據古希臘哲學家艾皮科蒂塔的說法,哲學的精華就是:一個人生活上的快樂,應該來自盡可能減少對外來事物的依賴。

經典哲理故事10

在蘇俄有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叫巴甫洛夫。他在動物身上做了一些實驗而得到了一種令人訝異的結論。他在貓與狗身上做實驗。他把食物給貓然後他經由X—光線的機器觀察貓來看在牠吃完食物之後在牠的胃發生了什麼事。當食物進入胃的時候,胃馬上就釋放出消化液。在同時一隻狗被帶到貓所在的房間的窗戶。當狗叫的時候貓變得很害怕,而X—光線的機器顯示出在牠體內消化液的分泌已經停止了。胃關閉了、收縮了。然後狗被拿開,但是牠的胃有六個小時都停留在同樣的狀況中。食物的消化過程並沒有再度開始而食物在胃中保持未消化有六個小時的時間。在六個小時之後,當消化液開始再次流動的時候,食物並不處在一種可消化的狀態中:它已經變得堅硬而且很難消化。當這隻貓的頭腦變得擔心這隻狗的出現的時候胃就停止了它的工作了。

據研究,當人處於嫉妒、怨恨、生氣、不滿、緊張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即使吃進去的是再好的食物,對身體也會是負擔,當人的情緒很飽滿的時候,即使吃進去的是毒藥,可能都不會危害身體。

所以,好好對待跟你吃飯的.另一半兒,更好好對待自己 。

經典哲理故事11

要飯的意義

大多數以上的工人、員工退休以後退休金不多,如果完全靠退休金養老,一個人(他本人)

還能養活,但養子孫就養不起了(大多數工人、員工的退休金只夠養活他自己,不夠養活全家或養不活子孫,也供不起子孫上學、辦婚宴喪宴等酒席)。大多數工人、員工退休以後又陷於貧困了。就算大多數工人、員工65歲退休,但他們65歲退休以後靠退休金只能養活他自己,退休金不夠養子孫,不夠辦婚宴喪宴等酒席。就算大多數工人、員工70歲退休,但他們70歲退休以後靠退休金只能養活他自己,退休金不夠養子孫,不夠辦婚宴喪宴等酒席。而很多人60歲以後就幹不動活了。大多數工人、員工60歲以後便幹不動活了。

很多家庭養豬養羊或養牛能有錢生存和生活,但還有很多家庭不養豬不養羊不養牛,沒錢生活。而很多家庭種植值錢的、賣的掉的農產品、農作物也收入很有限,錢不夠用。

那怎麼辦呢?

所以我建議:以後國家要宣傳請那些退休金不夠養活全家不夠辦婚宴喪宴十二週記估的家庭和那些錢不夠的家庭去要飯吧,要飯養活自己和全家,靠要飯養活自己和全家。但可能很多人怕要飯沒面子,怕受歧視,所以我還建議:國家要宣傳要飯不丟臉,還要想辦法用宣傳的方式使人們不歧視要飯的人,尊重要飯的人,尊敬要飯的人。大多數工人、員工退休以後無力再幹活(老了沒力氣再幹活了),無力工作,無力再工作,無力再養活全家,就只能靠要飯養活自己或全家。只有要飯才能養活自己養活全家,要飯是唯一的能繼續養活自己養活全家的方法。沒有別的辦法。

我還建議:以後每年(一定要每年,一定要以後每年都要宣傳,不要有任何一年停止這樣的宣傳,如果以後停止宣傳也要儘快恢復這樣的宣傳)國家要宣傳要飯不丟臉,還要想辦法用宣傳的方式使人們不歧視要飯的人,尊重要飯的人,尊敬要飯的人。那麼人們肯要飯而心裏不痛苦不自卑了。

可能家裏只有一個人兩個人要飯只能養活他們自己,沒有多餘的錢養活家裏所有人,或者就算養的起家裏所有人但沒有多餘的錢支付生活中的其它開銷,所以我建議:請每一個家裏錢不夠的家庭要全家好幾個人或全家所有人一起要飯,那麼這些家庭就能有足夠的錢養活家裏所有人,並且能有多餘的錢用於全家的其他開銷。

每個人都要看得起所有乞丐,尊重所有乞丐,尊敬所有乞丐,善待所有乞丐。連佛祖都要飯,連菩薩都要飯。要飯是最省力、最不苦、最輕鬆、圓滿、合理的生存方法。

經典哲理故事12

加利利海與死海的區別

以色列有兩個內海——加利利海和死海。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處,它的周圍是一片無垠的沙漠,對岸則是約旦的領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鹽分,鹽的比重很大,當人們掉進去時,身體會自然浮起而不會淹死。死海的水中無魚,也沒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個淡水湖,裏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穌基督曾在此地漁獵,而享有盛名。海中盛產一種“聖彼得魚”,這種魚雖然外觀醜陋,可是肉味鮮美,已成該地名產。加利利海邊餐廳林立,都以售聖彼得魚爲主,來遊覽的旅客們常常因此大飽口福。

加利利海的岸邊的老樹枝葉茂密,樹上百鳥雲集,啼聲悅耳,真是一個充滿生趣的美麗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沒有這麼活躍。死海沒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圍也沒有半棵樹,更聽不到鳥兒的歌聲,連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氣,都讓人覺得沉重而透不過來,從來沒有一隻住在沙漠上的動物,到岸邊去喝水,因爲如此,人們纔會名之爲“死海”吧。

兩者爲什麼形成如此差別呢?

先哲們的解釋是:加利利海不像死海——只知收,而不知出。

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後,又流了出來,最後到歸之死海。

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東西,也會給別人多少東西,所以它經常是活生生的。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後,都要被佔有。死海把所有的東西都佔爲己有,只知進而不知出,所以生物都不願意住在其中,成爲死氣沉沉的景象。

經典哲理故事13

從前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王后末利夫人生了一個女兒,名叫金剛,長相很醜,面板粗糙,好像蛇皮,頭髮粗硬,好像馬尾。王看了很不喜歡,命令讓她住在深宮之中,不準出去。

後來女子漸漸長人、應當結婚了。國王就派人臣,尋找一位本是富家而現在貧窮的人,如果找到了,就帶他來見國王。人臣找到後就帶他來,國王領他到隱蔽的地方,私下對他說:聽說你原是富豪,現在貧窮了。我有一個女兒,面貌很醜,你如果接受,我會供給你錢財。當時這位窮人跪下對王說:就算大王賜狗給我,我也不敢違抗,何況是國王的女兒,王后親生的呢!國王就把女兒許配給他,併爲他造房子,門戶共有七層,國王囑咐他自己帶著鑰匙,出入要關緊門戶,不要讓人看見。國王拿了不少財物供給女婿,而且派作大臣。

後來這人常和富貴人家相聚,人家約定帶着妻子同去,其地的人都帶着妻子,只有這位大臣單獨前去。人家覺得奇怪,心想:他的妻子可能是很端正,也許很醜,所以不能露面。

又有一次聚會,人家祕密決定一起勸酒,使他喝醉,然後拿了鑰匙,派五人到他家去看,到家中正開門時,妻子懷疑可能不是自己的丈夫,心裏責備自己,又懊惱地說:我從前造了什麼罪?被丈夫幽禁家中,不能見天日。就誠心禮拜世尊,願佛慈悲到我面前,暫時解救我的災難。佛知道了,就在女子面前,從地中涌現出來、青發顯現,這女子擡頭,看到佛的青發相,恭敬歡喜,自己的頭髮也自然像青色;佛漸現出臉來,女子心裏更歡喜,面容又端正了,醜相粗皮自然消滅;佛身完全顯現,讓他都看見,更加歡喜;身體端正好像仙女,佛就爲他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

當佛去了之後,五人進來見了讚歎:端正少有。看完了,又關了門戶,把鑰匙放在原處。那人回家,看到妻子面貌端正,很高興地問說:妳是什麼人?妻子回答:我是你的妻子。丈夫就說:妳以前很醜,爲什麼變成這樣端正?妻子便把經過情形告訴他,又向他的丈夫說:我要見國王,你去爲我通報。丈夫去報告國王:您女兒要來見您。國王說:不要說這事,應該把門關緊,不要讓他出來。那丈夫說:您女兒現在得佛威神力,面容端莊,和天女沒有不同。王聽完,就派人去接,看女兒端正,很是歡喜,就到佛那裏,對佛說:不知道我女兒,以前種什麼因?竟然生在富貴家中,而面貌又醜陋?

佛告訴國王說:在過去世,波羅奈國有一位富貴、有智慧,德行的老人,經常供養一辟支佛,他身體醜陋,那人家中有一小女兒,見辟支佛,惡口罵說:面貌醜陋,面板粗糙,怎麼這樣討厭?當時辟支佛要入涅槃(通稱圓寂),便顯神通,作十八變,那女子見了,立刻自己責備,求佛哀憐,懺悔業障。由於過去罵辟支佛的緣故,出生常醜陋,又由於迴心懺悔,現在能夠端正,因爲供養佛,所以出生的地方豪富尊貴,快樂無窮。

波斯匿王的女兒,原來面貌醜陋,卻變成面貌端正,如果不是佛說出過去因緣,凡夫必然不能明白。其實佛經上也說得很清楚。佛爲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復有十業能命衆生得醜陋報…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九者見醜陋毀諮輕賤。…得端正報…四者尊直賢聖…九者見醜陋者不生輕賤起恭敬心。分別善惡業報應經:云何業獲報醜陋…五毀諮聖賢。何業得豪族富貴…七懺悔業障。由此可知因果絲毫不爽。

修持佛法全在三業清淨,而其中口業更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不謹慎嗎?

經典哲理故事14

給自己一面反省的鏡子

兔子本來爲自己的膽小而痛不欲生,當見比自己還膽小的綿羊時,卻忘了自己的弱點,而失去大聲嘲笑綿羊,看來不僅是兔子,還有我們其他人是否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永遠爲自己留一面鏡子,不要只照別人,而對自己正在犯着同樣的錯誤卻渾然不覺。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愚蠢,並不失時機地譏笑別人,殊不知,自己卻正在犯着同樣愚蠢的錯誤。

反省自己?少來這一套!你一定會有這種反應吧!

要你每天反省自己,這聽起來實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事實上,這句話的確價值連城。你若認真去實踐的話,一定會獲益匪淺。

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爲什麼要反省?因爲人不是完美的,總存在着個性上的缺陷、智慧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磨鍊。因此,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你所做的一切,有時候旁人會提醒你,但絕大部分人到你做錯事、說錯話、得罪人時會袖手旁觀,因此,你必須透過反省才能瞭解自己的所作所爲。

那麼,該反省什麼呢?

——人際關係。你今天有沒有做不利於人際關係的事?在與某人的爭執中你是否也存在不對的地方?對某人說的那句話是否得體?某人對你不友善是否有什麼特殊意義?

——做事的方法。今天所做的事,處理是否恰當,是否有不妥之處,怎樣做纔會更好,有沒有補救措施?

——生命的進程。反省到目前爲止,你做了些什麼事,有無進步?時間有無浪費?目標完成了多少?

反省的好處在於:

——可以修正自己的言行和方向。

——借修正言行來使自己進步。

每日反省能糾正你做人處事的方法,讓你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我希望你能養成反省的習慣,反省你每日的行動和思想,避免在人生道路上偏離了方向。

經典哲理故事15

來番禺潭州整整兩個月了,在我的印象中,這裏沒有連綿不絕的山,沒有廣袤蒼翠的草原,甚至沒有百花爭豔的春天,有的只是每天無數工人來來回回,匆匆的腳步聲揚起的漫天飛塵,來裝飾我在異地他鄉的第一個春天。

不知不覺的,我的腦海就開始搜尋這六十個日出日落中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毫無疑問的,我的思緒就定在了那座橋,那條河上。

可能是見得太多,就習以爲常,也就有了所謂的深刻。我的腳步聲無數次在那座橋上響起,眼光無數次從那片河面掠過,兩個月來,天天如此。粗略一算,已是不下百餘次了。

其實,就算只在橋上走過一次,從河面瞟過一眼,也應該足以讓我銘記於心了。那座橋是一座很普通的石拱橋,拱形弧度不大,卻也能看得分明。橋上沒有路燈,柵欄似的欄杆剛好沒到腰間,只是這欄太髒,稍碰一下手上就黑黑一團。橋面是枯灰的顏色,這樣的橋勾不起我任何的美感。這也倒是無所謂的了,橋畢竟是橋,它不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能供人把玩一番就行了,橋能安安全全讓人過河就功德圓滿了。

那條河就更特別了,是醜得特別,讓人一見到它都有一種點措手不及的感覺。整個並不寬闊的河道里盛滿了黑黑的水,像是從墨缸裏抽來的一樣,完全沒有平日印象中河水生氣靈動的樣子。水面上還不時漂出一些菜葉、塑料袋,河水幾乎每天都有明顯的漲落,特別是到下雨天,水漲得不少,黑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像泥漿一樣的濃濃的渾色。這河水幾乎無時無刻都是以醜陋的姿態出現在人們面前,讓人不屑一顧。說實話,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見到這麼醜陋,這麼不招人待見的河流!

這麼些天來,儘管我總是見到這條河流的身影,但我從不向任何人打聽它的名字,因爲我怕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如是這樣,我會更加痛心,甚至於覺得我的發問成了一種罪過,這感覺無異於一個如花容顏的少女站在我眼前,卻突然的一下子被毀容至面目全非,然後血淋淋的面對着那般慘烈。所以,我乾脆緘默不言,不聞不問,讓它始終以一種醜陋的形象定格在我的腦海中,這總好過那種殘忍突兀的變化,也省了我不少的遐想與不安。

就讓那條河醜陋地在我心裏根深蒂固吧!

今天晚上,天氣有些悶熱難當,我又百無聊賴,便一個人出了門,漫無目的地四處閒逛。

從文體中心熱鬧的人羣中穿行而過,折回宿舍的途中,我尋着一股清涼的風向前走。也許是白天對着電腦的時間太過長久,頭有些發悶,我竟忘了走過哪些路。當我站在一片習習的風中,感到全身涼爽痛快時,才猛然間發現,我是站在了那座橋上!

多麼熟悉的景象,我竟毫無知覺的一路前行到此。換做白天,我是肯定不會作任何停留的,但現在的境況卻完全不同了。從河面吹來的陣陣涼風讓我清醒了不少,河面的遠處,幾家稀疏燈火的倒影被拉得老長。月亮掉在了水裏,在風的推搡下神奇的分分合合,金燦燦的光在河面跳起了優美的華爾茲,還有一股清新的泥土香氣撲面而來……

再看橋的另一邊,建在水裏的白牆灰瓦房子夾着河流,顯得那樣的安寧祥和,像是母親的兩條胳膊摟着剛剛入睡的嬰兒。不遠處,一棵大樹傾斜着身子親吻着水面,水面上泊着幾艘破舊的小木船,河面上點點星光閃爍,這時已經看不清河水是怎樣一種顏色了,這影像,竟像極了水墨的江南!

雖然我從未到過江南,但聽得太多,圖片見得太多,也便熟悉了江南。沒想到,這朦朧溫婉的江南水墨畫竟活生生的擺在了我的面前,而且還是在白天如此醜陋,被我萬般唾棄的河流之中!

是我的幻覺嗎?不是!這水,這房,船,這月,這夜,這迷人的江南水鄉就實實在在的擺在我的眼前,我又如何能反駁呢?我心中充滿了詫異,白天那無比醜陋的河流,怎麼會在夜晚脫生孕育出如此絕美的風景呢?

橋上不時有行人駐足,聊天的,打電話的,有的人還乾脆搬來小凳子一屁股坐下乘涼。這要是在白天,誰要是敢站在橋上說欣賞風景,估計都會被當做是十足的瘋子,可此時卻完全是另一種境況了。

等風涼過了燥熱,我便下了橋,朝宿舍走去。

路上我就在想,或許這本也無應詫異。很多時候,一個東西或事物就踏踏實實的擺在那,美與醜只是在我們欣賞與否的一念之間。當我們只看到它醜的一面時,便習慣性的認定它就是醜的,而從沒有留意,在另一個時刻,我們是否有用心的去欣賞它的美。

醜還是美,美還是醜?沒有絕對的醜,也沒有絕對的美。就像我眼前的這條河流一樣,一直都是這條河,只是白天卻從來都沒有懂得它夜裏的美。

或許,這也正好應了羅丹說的那句名言:“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吧!

標籤: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