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作文素材 > 時事論據

關於臘八節微信文章

臘八節,即每年農曆十二月八日,又稱爲“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爲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爲民間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臘八節微信文章的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臘八節微信文章

臘八節的介紹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爲“佛成道節”。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

關於臘八節吃臘八粥這一風俗的來歷,傳說很多,有傳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他給財主家放牛的時候,常常遭到財主的虐待。一次財主把他關在柴房裏不給他飯吃,他餓極了的時候,忽然在柴房裏發現了一個老鼠洞。他扒開老鼠洞,發現老鼠洞裏有各種雜糧,但都非常少。朱元璋就把所有的雜糧放在一起煮了一鍋粥,他吃起來覺得十分香甜可口。後來他當了皇帝,美味佳餚吃膩了,忽然想吃小時候從鼠洞挖出雜糧煮的粥。他讓御廚給他做了一餐各種雜糧放在一起熬成的粥,吃粥的那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滿朝文武百官見皇帝吃臘八粥,便紛紛效仿,漸漸傳到民間,便成了風俗。

也有傳說,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和佛教有關。據說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他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他遇到一個牧女,牧女送粥給他食用。他吃了粥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臘八這天成道。佛教傳入我國後,興建寺廟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效彷彿成道前牧女獻粥的傳說故事,用各種雜糧和果實熬成粥供佛,此粥便叫臘八粥。後來寺院將臘八粥也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漸漸地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因爲釋迦牟尼成佛前是古印度人,這個傳說,讓臘八節這個傳統的節日,沾染了些“洋氣”。

不論臘八粥的來歷是什麼,在寒冷的臘月,精心熬一鍋美粥,爲家人帶去溫暖和關愛,真的是一件溫馨的事情。將粳米、香米、薏米、紅豆、花生、核桃、蓮子,栗子淘洗乾淨,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燉成香甜臘八粥。若是喜歡吃鹹味的粥,則可以加些食鹽和碎豬肉末。正是:臘八粥香驅寒意,香甜鮮鹹總相宜!臘八粥熬好後,要先祭祀神靈祖先、贈親送友,然後纔是全家食用。爲了圖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到最後臘八粥總會剩下很多。臘八粥顏色繽紛多彩,口味鮮香誘人。因爲臘八粥原料多、熬製時間長,臘八粥營養價值很高且容易被人體吸收。

關於臘八節的`傳說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爲“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爲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又稱“佛成道節”。

臘八節飲食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的一年裏都不會肚子疼。

臘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據老人講,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爲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纔算熬好了。更爲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

故事傳說

傳說一

傳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爲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裏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爲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爲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爲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爲臘八粥。

傳說三

傳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衆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爲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四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裏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裏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爲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五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爲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