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我的啓蒙老師1500字優秀作文

我的啓蒙老師——王廷英大爺於今年清明後不久去逝了。我回想起王老師從前教我們時的音容笑貌,不知不覺中生髮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總想拿起筆寫出來,以表達我的哀思。

我的啓蒙老師1500字優秀作文

王老師和我們同一個村子,而且是同姓。按輩份我應稱呼其爲大伯,但我們這裏把大伯呼作大爺。在我入學前並沒有見過,因爲他那時是公辦教師,家裏沒有自留地,一直住在學校。學校離我們村不足二里路。兩排房子,多是草房。那時王老師住着兩小間草房,當門一間隔作南北兩半,近門靠西牆是泥巴壘的竈臺,靠東牆則放着一張案板;而那北面的半間大約是其兒子的臥室。裏面一間是王老師的臥室兼辦公室。聽大人說,師母早年去世,留下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孩,已送親戚;小的是男孩兒正在上學。

我應該是71年初入學。剛過正月十五,春寒料峭。我穿着一件紅色灑花小大衣,和同村的孩子一起,隨着一位家長去報名了。出村向南約一里地,翻過一道水灣溝,再走上半里多路,就到學校了。我們走過學校圍牆東側一棵異常高大的柳樹下,來到了校園南面的正門。

同來的家長領着我們去報名了。其時我是第一次見到王廷英大爺,他那時大約四十歲,坐在那裏,偏梳的頭髮,圍着一條淺灰色的圍巾。人很高大。一邊鬢角之下,有一塊很顯眼的瘡疤。他的門牙挺長,見到人總是一副和善微笑的樣子。那位家長和王老師說着話,一一給我們報了名。

從此我便跟隨王老師上學了。那時學生的學名皆由老師來起的,這樣,一位語文老師就要爲幾十個學生起名字。開學前幾天,老師是要一一點名的,這樣便於老師把名字與學生對上號。可是一連幾天,王老師也沒有爲我取好名兒。直到一週後,他才爲我選定了現在的名字。可想那時他是很費了一番腦筋的。

那時的學生是沒有課桌的,學生趴在木板上。那木板約半寸厚,兩頭釘上小木條作橫樑,以防裂開。兩端用泥墩支起,人若坐在木板中間竟可一顛一顛地上下簸動,甚是好玩。這木板叫號板。那時我們趴的是較短的一種,排在兩邊,中間是走道。每一張號板趴四人或五人。

王老師是教語文的。當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王老師便一手端着木製方形粉筆盒,一手拿着課本和教鞭走來了。當走近教室時他就會緊走幾步蹬上講臺,步伐矯健有力,顯得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把教具放下,然後面向黑板上方的毛主席畫像站定,口裏嚴肅而大聲地說:“起立!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致敬!”說着自已深深地鞠上一躬,我們也跟着彎腰鞠躬。然後坐下開始學習。

我記憶最清的.是王老師教我們漢語拼音。他把字母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然後用教鞭指着一遍又一遍地領讀。他的聲音柔緩而洪亮,那樣專注,臉上完全沒有了平日的微笑。我們揹着小手,挺直地坐着,一遍遍地齊聲跟讀。

王老師是四鄉公認的好老師,他的態度是那樣和藹,面容是那樣慈祥,對學生是那樣關心。在那時,我們寫作業用的鉛筆都是由王老師削好的。每次寫字前,他把事先削好的鉛筆一一發給我們,下課時再一一收回;他利用課餘時間一支支地爲我們削好,下次再發。就這樣他每天都要花上好長時間爲我們削筆。

那一年的冬天,下了大雪,天氣非常寒冷。有一次,臨上學時,父親告訴我放學時他來學校接我,於是到中午放學時,我就真的在教室裏等父親了。王老師看到我和一個學生沒有走,就把我們領到他的家裏,說天氣冷,做麪條給我們吃。他放下手裏的教具,馬上挽起袖子開始和麪了——和了挺大的一塊麪。和好後就用擀杖擀了起來。他本來身材高大,案板又矮,所以他擀麪時必須深深地彎下腰去。他先把麪糰擀成麪餅,再一次次地把麪餅卷在擀杖上,滾動,展開,然後再捲起,再滾動,再展開,就這樣在一次次地重複中麪皮越來越大,最後覆蓋了整個案板。這時他才直了直腰,露出了一臉的輕鬆。

恰在此時,我的父親來到學校接我了。王老師執意要我住下,說:“你看我擀這麼多面條,我自己一個人幾天才能吃完?”但父親不願叨擾王老師,硬是把我帶走了。

現在王老師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我們師生共處的那些日子卻永遠保留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