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錦集7篇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爲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同樣的形式一併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爲“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裏稱爲“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爲“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爲“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爲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兒童唱主角

隨着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玩具大戰”使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今年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裏,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嚐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着各種燈籠,成羣結隊地盡情嬉鬧。

隨着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裏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瞭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閤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遊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xx年中秋節,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製作的祥雲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着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裏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爲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佳節。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華僑華人聚居區的主要商業街道張燈結綵,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祝活動包括舞龍遊行、民族服裝遊行、燈籠遊行和花車車遊行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衆,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日氣氛。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爲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爲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爲象徵,稱中秋爲團圓節。又因爲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爲月夕。至於什麼時候纔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爲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爲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爲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繫。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爲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衆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裏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着紙,紙上寫着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爲"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峯。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爲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日非常多,而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中秋節還有八月半、團圓節、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爲中秋節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爲中秋節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且以圓月爲象徵,稱中秋爲團圓節。又因爲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遊月宮,便稱中秋爲月夕。至於什麼時候纔開始有中秋節,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於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於“中秋節”的文字。

關於中秋節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爲中秋與秋社有關。周雲錦、何湘妃合撰的《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爲我國是個農業國家,家事和季節有很大的關係,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後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後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爲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傑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繫。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繫在一起了。到宋朝,節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爲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遊人, 婆娑於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粘貼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衆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裏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着紙,紙上寫着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爲"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峯。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爲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盪鞦韆、遊“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

盪鞦韆,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鞦韆和“十”字鞦韆。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着節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鞦韆前。按這裏的風俗,女的不能盪鞦韆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夥子們了。他們爭着盪鞦韆,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鞦韆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鞦韆騰空飛旋箍着一個個花環。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着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於是到了中秋節,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紮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裏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遊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着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遊“月娘”。

這天晚飯後,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紮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牀裙,把洗乾淨的水果、雲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後,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後,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琅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又被人們稱爲“水果節”、“齋節”。

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朥餅以潮州市郊意溪鎮烤制的爲上乘。意溪鎮又以“範合盛”號的朥餅爲

最著名。範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說要盛於陶製大水缸埋於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朥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鉢盛 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朥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朥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裏盛的、袋裏裝的差不多都有朥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牀之後,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後擡着、挑着、抱着送到長輩指定的曬穀場上集中,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餘,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後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裏。月上中天,當村裏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爲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裏撒食鹽,爆發出一陣闢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衝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光的金塔。至於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裏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都是這裏古老的傳統活動。據說它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後,爲了鞏固其統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只准養胖不準養瘦。還規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准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餅底下墊着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消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齊端起燭臺、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爲村落分散,爲了便於統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爲號。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直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還耍拜朥餅、芋頭;有些農村,各家各戶也還有自願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煙堆和燒瓦塔的習俗。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9月26號,中秋的前一天。我買了去往奎屯的火車票,但目的地不是奎屯,而是烏蘇的一個小鎮。火車換出租,出租換大巴,終於在天黑之前到達了甘河子鎮。中秋時節,這裏已經很冷了,或許別的地方還是短袖襯衫,而這裏已經是棉衣棉褲了。來接我的人都穿着厚厚的大棉襖但是還冷得彎着腰。他們三個人,一個畢業於某師範院校,一個畢業於某技術學校,一個輟學於初中。

他們在烏蘇市的小鎮甘河子靠給別人撿棉花掙錢,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我因爲中秋國慶放假無事可做,纔想到去找他們體驗一把生活,嘗一下打工的滋味。

在來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但實際上等待我的苦遠遠超出了我的準備範圍。

他們住的房子是新疆特有的土平房,下雨時不用出去就可以知道外面雨的大小。我一直是在外面租房子上學,房子不咋的,但據說牀是房東三十年前結婚時用的.雙人牀。在他們的房子裏,把木板放在地上鋪上一牀薄薄的褥子就算是牀了。

26號下了點雨,地裏不能進人,我們纔有機會在一起過這個異鄉的令我很難忘的中秋節。以前過中秋節總是在家裏,雅趣襲來之時還不乏有望月作詩之舉,或者給親愛的同學們打電話發短信,給志同道合的未曾見過面的網友空間留言。然而此時,我們沒有月亮觀看,沒有網絡留言。沒有機會團圓。我們的中秋節過得還是很好的,把塑料泡沫當作椅子,把大碗雞當作大盤雞,把小聚當作團圓,把異鄉當作家鄉。雞肉是在市場上買回來的早就殺好的,伴着辣椒,伴着土豆,熱騰騰的香氣瞬間瀰漫在整個小小的屋內,我們吃了一頓香噴噴的晚飯。在開吃之前我拍了照,我很少是在吃飯前拍照片的,這次我不假思索的拍了好幾張。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讓別人看到我的照片,因爲我怕有人擔心我。

飯吃完,便無事可做。坐在牀上聊着瑣碎的事情,風從門中不講情面的吹進來,穿最多的衣服仍會有一絲的冷意。他們把錢裝在一種特製的錢包裏,那是一種有着很長鬆緊布的錢包,可以套在腰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爲了防止血汗錢被偷走。每晚上他們都會數幾次當天掙的錢,然後安心地套在腰上。上廁所的人要早點去,因爲廁所在大街上十分鐘路程處。我去過幾次,那要比學校廁所髒幾百倍,據說全鎮所有外來打工的人都用這最原始的廁所。

差不多下十點鐘的時候,我們開始睡覺。睡木板牀痕接地氣,甚至有點接溼氣。夜裏寒風入戶,單薄的被子抵擋不寒風的問候,會被凍醒好幾回,然而他們翻着身子,鼾聲呼呼的響,睡得很香的樣子。凌晨五點,他們就開始叮叮咣咣地做早飯。我有萬個不願,然而只被他們給了十分鐘的起牀時間。

27號,也就是中秋節的早上,我半睡半醒的吃完了早飯。把自己裹的像個糉子一樣嚴實,可仍覺冷。甘河子的早晨真的很冷。

一會的功夫,小鎮上就聚滿了拾棉工。都在等着棉花老闆來,和老闆談好價錢就可以坐着四輪車去棉花地裏了,要是無人問津就得一直等着。我穿着喬丹運動鞋,但我還是需要靠到處走動來增加腳的溫度。而他/她們都穿着自己做的布鞋。他們厚厚的的有點破舊的棉衣在凜冽的寒風中有些孤單無助,身後不知背了多少年還不捨得扔的包裏裝的是自己準備的水和一些吃的東西。天還是七分黑,我們聚在一起都等待着老闆,要是開來一輛四輪車,一大羣人會衝上前去掙着和老闆講價錢,不幸的是當講好價錢準備上車時,河南人已經坐在了車廂裏。因爲棉花的價格不是太好,所以選擇權在棉花老闆的手裏,再加上拾棉工特別多,就必須低三下四地主動問老闆,需要多少人,我們速度特別快。有時候爲了一毛錢,都會講價還價好久,但最終還是會向老闆妥協,你不去還有很多人搶着要去。

費了很大的力氣找到今天要的工作,被塞進四輪車的後車廂裏,搖搖晃晃的車廂有種要從車上掉下去的錯覺,但它還是堅持到了棉花地裏。刺骨的寒風無情地划着車廂內的一張張粗糙的臉,抓着車的手被凍的和車廂一樣冰,可還是不敢鬆開手。車內人很多,但是都不說話,他們一定是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家裏還好嗎,孩子有沒多穿衣服,幹完今年把債還上明年再也不來這個鬼地方受罪。然而,年年有這樣的人不遠千里萬里來新疆。

我雖不認識他們,但我知道他們有共同的名字,父親,母親,兒子,女兒。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爲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爲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爲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爲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爲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爲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爲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爲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爲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爲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爲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爲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爲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爲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爲中秋雨爲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爲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爲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xx的偷月亮菜、xx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篇一:中秋佳節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月亮又圓又大,正是人們一家團聚的好日子。今天晚上九時左右,我們一家在陽臺賞月。賞月時一定要準備好凌角、栗子、月餅等等......各種各樣的食品。我往天上一看,情不自禁地說:“哇!今天的月亮真美呀”!再往樓下一看,一個個小朋友提着燈籠一嘣一跳在舞臺上歡天喜地的跳舞。我真羨慕他們可以自由的玩耍!突然,媽媽說:“XX,快點來給月亮公公燒枝香吧。“我說:“好”!我對月亮公公說,我真想和這些小朋友一起開心的分享這愉快的中秋節,行嗎?月亮公公悄悄地託風姐姐對我說:“孩子,只有在家裏才能感覺到真正快樂的呀!”

天空中不時飄來一陳陳歡快的笑聲!中秋節真是快樂極了。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篇二:有意義的中秋節

早晨,我剛剛起牀,人就異常興奮。因爲今天是八月十五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來了。今天一大清早,爸爸媽媽還有我就一起到超市買菜,月餅等食物。

下午爸爸媽媽都在廚房裏忙着殺雞,殺魚,切肉,切菜,忙的真是不亦樂乎。

吃晚飯的時候,我埋頭吃飯,簡直有點狼吞虎嚥似的。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吧!

篇三: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今天,我邀請了奶奶來我家過中秋節,媽媽燒了豐盛的晚餐,慶祝中秋節。雖然沒有月亮,沒有辦法賞到圓圓的月亮,但是,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桌上放滿了水果、月餅、飲料……大家一起開心地吃着。後來奶奶提議,每個人唱一首關於月亮的歌。我們拍着手,唱着歌,開心地過了一個沒有月亮的中秋節。

篇四:中秋節,回淮北老家過節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從山東老家回淮北。從下午三點十五分出發,到晚上九點十五分纔回到了家中。在高速公路上,我看見圓圓的月亮慢慢地爬上了天空,它是那樣圓,那樣明亮。回到家中,大家一起吃團圓飯,我看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容,我覺得這個中秋節過得非常開心。

篇五:中秋

今天過中秋了,好開心啊

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一家人吃了一頓團圓飯。

我想吃蛋黃月餅,但是家裏有蓮蓉月餅,椰蓉月餅,芝麻月餅,水果月餅就是沒有蛋黃月餅,所以我不開心了。

但是後來我又開心了,因爲爺爺奶奶的身體很健康,爸爸媽媽很恩愛,我的成績也還可以。

雖然這次中秋沒吃到蛋黃月餅,但是我會好好學習,明年吃蛋黃月餅。

今年的中秋的月亮也很圓很亮,上面的嫦娥和月兔不知道是不是在看着我呢。

我想有一天我要登上月球,給嫦娥做月餅吃,哈哈。

篇六:團圓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人月團圓”的中秋節。人們都喜歡在今天一家人一起吃個晚飯一起賞月。

我們家每年中秋節都去伯伯家裏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他們一起吃飯糰聚。吃過豐富的晚飯後月亮已經爬上了天空中。它又大又圓好像一個大“明鏡”照向夜晚的大地特別明亮。大人在賞月吃月餅水果;品着茶;談着家事趣事笑聲連連。而我和哥哥姐姐們也玩得很高興。

我們家裏每年都有一個歡樂“團圓的中秋節”!

篇七:中秋節日記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媽媽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菜餚,還有水果和飲料,都是我喜歡吃的。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着團圓飯,聽着爺爺說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吃完飯,我們一家人到陽臺上賞月,這時,月亮已經高高地掛在了天空,像皮球、像玉盤、又像一面鏡子,突然,我想到了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媽媽還說了嫦娥姐姐的傳說,我彷彿看見了美麗的嫦娥姐姐就在月亮裏翩翩起舞。

我們一邊吃着香甜的水果和月餅,一邊欣賞這美麗的夜景。啊,今天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篇八:中秋節日記

中秋佳節,是人們團圓的節日!

每到中秋節,大家都非常開心!因爲中秋節都會吃月餅和觀賞月亮。

月餅有甜的、有原味的,有蘋果、草莓、葡萄、西瓜、香蕉等各種口味。

我非常好奇每年中秋節爲什麼要賞月呢?媽媽對我說:“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嫦娥的仙女,自從她吃了不死丸後,才變成了仙女,離開了后羿,直奔月亮裏的月宮而去。嫦娥離開後,后羿非常傷心,爲了紀念嫦娥,就把每年訂一箇中秋節,到了中秋節,就要吃月餅,觀賞月亮。後來后羿立了大功,王母娘娘批准后羿每年中秋節可以和嫦娥團圓一天。后羿升成大官以後,人間就有了中秋賞月的習俗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我終於知道爲什麼中秋有吃月餅和賞月的習俗了。

標籤:字錦集 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