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500字作文

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相傳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歡迎閱讀,僅供大家參考。

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

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1】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爲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爲上元,七月十五日爲中元,十月十五日爲下元。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爲中心信仰。

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爲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衆,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2】

中元節還是一個佛教節日,稱爲“盂蘭盆節”,也稱“盂蘭盆會”、“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節緣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

盂蘭,梵語音譯,意爲“倒懸”,盆意爲“救器”。目蓮是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裏吃苦,卻無力救贖。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迴心向善才行。

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裏,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一切苦難衆生。佛爲目蓮唸誦《盂蘭盆經》,並囑咐他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備百味飲食,以祭其母,並供養十方僧衆,以此可解脫母難。佛教徒便據此神話傳說興起盂蘭盆會,並逐漸傳爲追薦祖先的常例。

近代民間在七月十五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這不能不說是佛教盂蘭盆祭的遺風。據《佛祖統記》載,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齋”開始於南朝梁武帝時期。

唐宋時期,此日已經成爲民間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了。

中元節的來歷500字作文【3】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國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稱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賜福日,中元爲地官赦罪日,下元爲水官解厄日。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中元節——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在南方,亦稱“鬼節”。也有說法中元節是在農曆7月14日。節日這天,人們帶上祭品,到墳上去祭奠祖先,與清明節上墳相似。在封建時代,地方官府還命令寺廟的和尚道士設孤魂道場,以祭奠陣亡的軍士,中元節時,人們要焚燒大量的紙錢。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爲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爲中元節,佛教稱爲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稱謂,相對於中秋爲八月半)。節日的慶祝活動從農曆七月初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佛教強調孝道;道教則着重於爲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爲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爲,"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衆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爲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標籤:中元節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