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700字九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700字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一陣驟雨,帶來初夏溼熱紛亂的躁動。農曆的五月,雨後潮溼沉悶的空氣裏,總是帶着薄薄的竹葉香氣。端午節的糉子在異鄉的街頭重又出現,一種許久不經觸碰的感傷,默默涌上心頭。祖母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在腦海中的印記依然清晰,她小而輕健的身影卻彷彿隔着五月的雨霧,朦朧而遙遠。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個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鄉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溫柔的疼愛裏,稚嫩而單純。

我總是在初五這一天清晨,挽着祖母爬滿皺紋的手,踏着雨後的溼泥,來到村邊那片翠翠的竹林,採摘鮮嫩的竹葉。青草溼了裙裾,衣袖沾滿雨滴,我心裏有一股香甜的氣息暈染開來,和着微雨和泥土的溼氣。採回一籃子沾滿雨水的嫩葉,放在井臺旁邊。祖母搬來年代久遠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葉洗得青豔欲滴。那滴水的屋檐,清涼的井水,竹葉泛着的微綠的光,以及祖母在井臺旁邊輕輕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後的今天想起,總以爲是一場夢,一場溫情而生動的夢。

祖母說,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溪水是“龍鬚水”,正午時分到溪邊清洗便可洗去晦氣。我在曠野中的小溪旁,把腳輕輕探入水中,似乎有許多小魚在腳指頭上輕輕咬動,麻麻的,癢癢的。一把烏黑的長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輕輕遊動,祖母柔柔地幫我搓着,那時的我總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隨着溪水的遊走而流向遠方。少女滿懷的夢與甜蜜在這種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鮮活。

五月的午後總會有陽光,葡萄架上的蛛網不時地反射幾縷,映着祖母的銀絲髮線以及額頭上皺紋縫隙裏滲出的汗水。她將一把鹹草系在窗欄上,把那些泛青的竹葉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個個精巧玲瓏的小糉子,再用鹹草繫牢。一串串棱角分明的小糉子吊在窗欄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藝術品,可愛而誘人。我坐在祖母旁邊,學着她用鹹草纏繞着小糉球,學了許多個年頭卻總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糉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當老屋裏的大竈上冒出騰騰的蒸氣,竹葉香、糯米香便瀰漫在空氣中。自她離開以後,這種香味我便再沒有感受過,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與做法,那種香味也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祖母離開時也是將近農曆五月,也是那樣驟雨驟晴的天氣。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在空蕩蕩的老屋裏猛然間發現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離了老屋,住進了城裏,那曾經的一切,只剩下記憶,在一些不經意間的觸碰之中閃出些許傷感而又甜蜜的感覺。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隨着時間的流逝,端午節在我的腦海中變得越來越模糊了。記得小時候,我經常纏着媽媽講那個熟悉卻又百聽不厭的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的危運,而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便悲痛欲絕懷抱着沙石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人們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許多人都划着船去追趕拯救,四處尋找着他們愛戴的屈原,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入了汨羅江裏……每當我聽完這個故事後,總在想,屈原真的投向那波濤滾滾的汨羅江裏了嗎?屈原真的化作天上的一顆星星了嗎?魚兒真的會吃掉那些糉子嗎?……

現在,我漸漸長大了。這些疑問也在我腦海裏淡忘了,再也不會纏着父母講屈原的故事。而是,玩着電腦,看着電視,做着手工DIY,讀着漫畫故事。再也不會想那些對我來說很遙遠的話題了。

又是一年糉葉飄香,雖然屋裏瀰漫着糉子的香味,但大部分都是從超市裏買來的。很少有人再會談論起屈原,洗着那翠綠的艾草,會包糉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還有些人家,就把端午節當成一場夢似的,過的極其簡單,連糉影都看不見了。現在的人類只顧瘋狂開採,拼命的擴建。讓這美麗的地球村遭盡了塗炭。工業廢水流入了江河湖海,成羣的魚兒慘死在沙灘。濫砍亂伐無休止,泥石流、山洪、地震時常出現。水土在流失,江河斷流湖泊乾涸。那美麗的“賽龍舟”我何時再能看見?看到身邊發生的一切,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一定要加強環保意識。愛護環境要從小事來着眼,不浪費水,不浪費電,不浪費食物,不隨地吐痰。只有我們愛護環境,保護資源,生存的環境才能得到改變。等到再過幾十年,我們的地球母親才能依然美好,以後的孩子們才能看到清清的水,藍藍的天,綠綠的蘆葦蕩,再過端午時,才能吃到那自家包的手工糉子,觀看到那激動人心的“賽龍舟”。

端午的兒歌彷彿又迴盪在耳邊:“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中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不要讓端午節離我們越來越遠,不要讓端午成爲我心中的夢想。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爲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爲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他到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到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的小船改爲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糉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我國有很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是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糉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糉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糉子,今天爲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糉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糉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糉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說:“誰還沒吃糉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糉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糉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糉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時,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糉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說不出的甜。糉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糉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歲月蹉跎,時間不等人,一晃中秋節就過去了。歲月不管你喜歡與否,每天太陽都會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無人可以脫離這地球軌道而違背它。社會繼續向前發展,人們照常天天棲息於這個星球上,每天都爲他們的生計奔波,爲了他們吃喝拉撒住行忙碌,他們與其它動植物一樣,總是避免不了更新換代、生老病死的規律。正如前段時間還熱烈奔放的驕陽,經過時間老人磨礪已經變成了溫順、乖巧。

夏天就象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熱烈奔放富有激情之餘,有時來還會使人頓感變幻莫測,剛剛還情緒高漲轉瞬驟然雷聲轟鳴,大雨滂沱,令人摸不着頭腦。而秋天似一位婷婷玉立的女人,窈窕婀娜,向你嫋嫋而來,會使你充滿活力而自信。那一抹抹的秋陽,似你的戀人輕輕把你攬入懷,摩挲着你的.頭髮、臉頰,撫摸遍佈你的全身。清晨,我家北面的陽臺正好能瞻仰到冉冉升起的太陽,從遠遠的山那邊,剛剛冒出頭的一輪太陽,就象經過了一晚養精蓄銳後,在簡單梳妝之後,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位富有青春氣息待嫁的素顏女人,英姿颯爽,出淤泥而不豔,清麗而不脫俗,從她的身上嗅出濃濃成熟女人的韻味,同時,在你的周遭還會洋溢着絲絲閒情逸致又情意甚濃的氣息。

南方的天氣沒有秋風掃落葉那一派傷感的景象,那嘯瑟習習的涼風,輕輕地搖曳着公園的喬灌木枝葉,觸起人們那一根懨懨慵懶的神經。由於南方天氣溫差大,植物會顯得更加翠綠,公園鬱鬱蔥蔥的綠地會更加持久,只有漸入冬天冰冷的時候,它們才揠旗息鼓地停止生長,很不情願地進入冬眠,纔會露出枯萎滄桑的神色。花壇上的美人蕉,雖然沒有了那炙熱陽光與高溫催發它五彩繽紛的花朵,不過,在這閒逸的環境裏,還是努力抽穗出一枝枝花芽,加入到這個靜謐、舒適、祥和的大自然懷抱裏。蜻蜓總是在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在公園空闊草地上空盤旋,它就在緊接着人頭頂的上層空間盤旋,不高不低,人越多的地方,頭頂上盤旋的蜻蜓就越多,好象它已生既來就與人類就脫不了關係。它們盡情地上下翻飛、嬉戲,它們不僅眷戀着這清爽的秋色,還對有人類這種高等動物情有獨鍾,擺出高姿態,渾身使出各種戲謔與挑逗的身體語言……

我踏着幽雅青綠的小草,沐浴着溫馨的縷縷陽光,迎面吹拂清爽的涼風,張大雙臂敞開胸襟迎接那秋天的到來。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6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糉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爲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糉和涼糉。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爲糉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爲後世典範。

如今,糉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爲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糉,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7

糉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糉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着糉子,是否能吃出糉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着籠罩着的濛濛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着人們太多的慾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糉子,而糉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8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小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

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

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

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開啟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透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9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後,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他不知道爲什麼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後,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於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

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糉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

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糉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

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

端午節是中國人民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起設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是一種提示。依水悟清廉,依山悟崇高,借生之樂悟慈,借死之祭悟悲,從而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萬物有情。端午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人格,炎黃子孫的人格。端午文化遺產儘管小國富邦可以搶先從聯合國註冊,但她永遠屬於華夏兒女。

中華民族傳承了端午!炎黃子孫記住了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