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600字作文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通用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通用10篇)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1

端午節即將來臨了,糉子也隨着端午節來臨的腳步進入各家各戶,糉子是美味的,尤其是那種清純的味道,我就非常喜歡吃,但媽媽不會包,往年都是少買幾個嚐嚐鮮,不過那根本不足於解我的饞,今年媽媽見我像個饞蟲一樣於是就提議我們自己也試着包一回。而且這要比買便宜得多,於是這個建議於是就馬上被採納了,幾天前媽媽便買來了材料。

今天下午我們便準備開工了,但畢竟是第一次包我們心裏還是直髮慌的,我們先照着買的糉子的樣子觀察了一遍,然後便開始動工了,首先我們將糉子葉一片一片的排好,還要讓它有一點重疊,這樣就可以保證不會漏米了,然後再將排好的葉子卷折一下使其底部象一個圓錐形來盛放米。

但是決不能有縫隙,否則米會露出來的,接下來將米放進去再包起來,放米雖不難,但包米就不那麼容易了,本來放好的葉子再一換手就散了,而且底部就會漏出一個大洞,於是我們就兩人一起對付一個糉子,媽媽拿着,我就慢慢的一點一點的用葉子把米包起來。

看着馬上就包好的糉子也許是因爲太高興啦,我和媽媽一不小心“嘩啦”一聲,然後低頭一看,米撒了一地……終於第一個糉子在我和媽媽的努力下“安全”的誕生了,這才發現外行的媽媽竟然忘了買系糉子的那種葉子,只得用細細的線來代替了,唉,吃個糉子真難啊!足足一下午的時間我們就包了一小盆了。

最後一項也是比較輕鬆的一項就是煮了……不一會兒香噴噴、黏糊糊、冒着熱氣的糉子就出鍋了

嘗着自己做的糉子就是不一樣,比買的好吃多了!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2

每逢端午,大街小巷都飄溢着甜絲絲的糉子清香。我的饞蟲也被勾出來。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來到姥姥家,讓姥姥教我包糉子。姥姥首先準備好包糉子的材料。開始包了,一個個糉子在姥姥手中誕生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我不禁躍躍欲試。因爲我在姥姥身旁耳染目睹,一直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纔剛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首先,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姥姥的樣子對疊在一起,然而握成漏斗形,再向裏面放入已浸泡好的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幾顆又大又甜的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然而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下,包出了一個既不漏米又像糉子的“醜八怪”。本以爲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鍋中去煮,可是還沒等放入鍋中,只聽得“嘩啦”一聲,糉子葉散開了,然而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不甘心,各式各樣的糉子在姥姥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不禁有些泄氣,可我怎麼可以做事半途而廢呢?我又重新包了起開,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地包出了幾個糉子,它們別看形狀不好看,但那也是糉子,還是親手做的,相當有成就感。吃着自己做的可愛的糉子,我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

生活中處處有學問,學會生活的技能,是一件多快樂的一件事。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3

宅家期間,妹妹學習了一篇課文——《端午糉》。上完課,妹妹意猶未盡,對媽媽說:“我想吃糉子!”媽媽聽了便開始着手準備材料,我們一起來學包糉子。

包糉子的蘆葉和糯米絕不能少。媽媽在網上購買了100片蘆葉和一大袋糯米,外加兩包蜜棗和豆沙,由於我們是第一次包糉子未免有些緊張。我們觀看了許多遍包糉子的視頻,又經過多次嘗試,首先媽媽終於掌握了包糉子的訣竅。看着媽媽十分輕鬆的包着糉子,我也躍躍欲試,學着媽媽的樣子準備包糉子。媽媽拿出蘆葉給我做示範,她先把一張蘆葉捲成圓錐形。再往裏面添加糯米,放一顆紅棗,加糯米蓋住蜜棗,然後把多出來的蘆葉部分向下折,最後用長細線捆住一個挺着將軍肚的糉子,有棱有角的大糉子就出現在我眼前。

呵,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這可是我沒想到的。我拿起蘆葉照貓畫虎把它捲成圓錐型,然後有模有樣的往裏面放糯米和蜜棗。我心裏一陣得意呢,突然我手心一涼,低頭一看,剛纔的興奮勁蕩然無存。原來糯米從圓錐狹小的洞裏跑了出來,手裏給抓了一大把。沒法,我只好把蘆葉裏面的糯米和紅棗隨之全倒進盆裏。我又不斷嘗試努力讓圓錐形不鬆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成功的彎折蘆葉讓糯米不再鑽出來了,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又沮喪起來。剛剛只顧抓緊糉子,卻不知怎麼封口了。我用求助的眼神望着媽媽,媽媽心領神會,接過我的糉子做了一次示範,我很快記牢了封口和捆線的要點,包出了一個扁扁的小糉子。

我學會了包糉子,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但是捧着這個四不像。心裏卻有說不出的'甜蜜。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4

星期天中午,我跟着奶奶學包糉子,開心極了!

我們包糉子的材料有:糉葉、糯米、繩、肉、綠豆和豆沙。準備好一切材料後,就動手包糉子了。

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邊看邊做,可捲來捲去手中的糉葉怎麼也卷不好,我自言自語:“笨手笨腳的小公主,怎麼才能學會呢?”奶奶和藹可親地說:“小公主,看奶奶怎麼做。”只見奶奶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奶奶將一根筷子放在漏斗形的糉葉中間,然後裝入糯米、綠豆和豆沙,再用筷子均勻地轉動起來。最後,奶奶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肉放進綠豆的中間,再蓋上一些糯米,把糉葉尾部回折蓋住,用線綁住,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我學着奶奶的樣子,認真地拿起糉葉,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可是我太用力了,糉葉被我戳了一個洞,奶奶忍不住笑起來:“小公主,糉葉漏了。”我又再選了兩張糉葉捲起來,裝入糯米,再用筷子均勻地轉動起來,中間放進綠豆,再蓋上一些糯米,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一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終於在我手中出現了,我興奮不已。奶奶也高興地說:“我孫女學會包糉子啦。”後來,奶奶又告訴我糉子的形狀和味道有好多種,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又包了好幾個。

包好糉子後,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煮熟的糉子香噴噴的!一大籃子的大糉子被媽媽端到桌子上。我開了一個糉子,咬了一口,那肉軟綿綿,糯米香香的,綠豆金黃金黃的,吃了還想再吃呢!

今天,我學會了包糉子,真高興!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5

一天清早,我聽到廚房裏有聲音,我便從暖和的被窩裏爬了起來。悄悄地走到廚房的門前,輕輕地推開了門。哦,原來是奶奶在包糉子。

我立馬跑到奶奶旁邊,看着她聚精會神的包着糉子。奶奶包糉子可真有套本領,只見——她用手把糉葉卷好;接着把糯米放進糉葉裏;再放新鮮的豬肉;然後用糯米把肉蓋住;最後將美味的糉子用線纏緊,就完成啦!

我看着奶奶熟練而輕鬆的樣子,暗暗的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呀!奶奶竟然能那麼熟練的包糉子,我一定也能包的很好。“奶奶,我會包糉子啦!”我自告奮勇的對奶奶說道。“真的嗎?”奶奶奶半信半疑,“原來我家霏霏也會包糉子呀!”

我拿起糉葉,腦子裏還想着奶奶剛剛包糉子時的動作,有模有樣地包了起來。但是包糉子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我先把糯米放進糉葉裏,哎呀,糟糕!糯米放得太多了,我連忙幫糉葉減輕負擔。我再次拿起糉葉,準備再試一次,但是還是失敗了。這次糯米又放太少了,糉葉裏面空蕩蕩的。我火冒三丈,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奶奶耐心地手把手教我包糉子。

“這放糯米也是有講究的,”奶奶用手指了指,“看!大概這麼多就夠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原來是這樣呀!”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後來我包出來的“糉子寶寶”一個長得比一個好看,看着我的“大作”,我心裏美滋滋的。

夜幕初垂,到吃我們包的糉子的時候了,那一刻我覺得我包的糉子格外美味。

我每一次想到這件事,都會很開心。因爲我成功的學會了包糉子,也嚐到了我辛苦努力之後的美味。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6

端午節快到了,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或者我告訴你!

每年都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爲中五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童謠。“5月5日是丹陽。插上艾葉,戴上香囊。吃糉子撒糖龍船下水,充滿了喜悅。”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傳,龍州慶州是爲拯救打撈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往河裏扔糉子是爲了不讓蝦蟹吃屈原的屍體。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漢、趙、魏、晉、七國爲雄,爲了在各國之間爭奪土地,中原大地戰爭連日持續。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道館。他勸楚懷王不要聽小人的誹謗,但灰王不但不聽,還以真言罷黜了屈原。傷心心痛的屈原寫了不朽的詩篇3354《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淪陷晉國,屈原精神受到沉重打擊,國家滅亡,面對老百姓的苦難,自己卻做不到。因此,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抱着石頭投入長江以東的吉拉河。聽到消息後趕來的楚國老百姓紛紛划船,在河裏打撈屈原的屍體,糉子投入河裏養魚,喂蝦蟹,不要啃噬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詩人屈原的形象仍然留在人們的心中。今天,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要划龍舟,吃糉子。

當然各地的習俗不同,但要吃糉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除了這裏詳述的以外,還有送禮物綠豆糕和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因爲可以吃糉子年糕和綠豆糕,還因爲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思念。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7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節日。按規矩,在端午節那天,要包糉子,吃糉子。我特別喜歡吃糉子,但是我最想吃自己親手包的糉子。於是,在去年端午節我便學會了包糉子。

媽媽倒是包糉子的一把好手,包出來的糉子比在小攤上買的更好吃。於是,我便想向媽媽請教包糉子的方法。首先,我先站在一旁看媽媽如何包糉子。只見,她將兩片糉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一隻手拿着糉葉,另一隻手下料,第一層是大米,第二層是紅棗,最後一層還是大米。最後一部是:綁糉子。看着媽媽如此麻利地幹活,我手也癢癢的,很想試一試。

於是,我也拿起兩片糉葉,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樣子,裝模作樣地學着媽媽。這時,問題出現了,我下的料總是從底部漏下去,試了好多次都是這樣。最後,我很不耐煩地將糉子一丟,說:“我不學了,現在這時代,什麼東西買不到?還用得着學這些東西嗎?”媽媽說:“學東西,就要學徹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幹,這樣半途而廢是學不到任何知識的。”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就請教媽媽。媽媽說:“疊糉葉時,折成三角形的形狀後,還要按同樣的方向,往裏面折,雖然剩下的口更小,卻不用擔心料會從下面漏出來。”我試了試,果然如此。最後,綁糉子時,我卻不小心將糉子打散了,我還是沒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覺得其樂無窮。經過多遍的練習我終於學會了。

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爲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一種啓示。這種啓示告訴了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8

端午節到了,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利用假期時間讓家裏的人教一教自己包糉子。一開始,我對這個任務不怎麼看重,覺得很簡單,可包糉子時,我就“黔驢技窮”了。

上午,因爲沒挑到合適的糉子葉,所以奶奶只給我用沙子包了一個樣品演示給我看看,我看着奶奶包糉子,覺得包糉子沒什麼難度,十分簡單,我想當然了,就沒有自己動手試試。下午,一切準備就緒,當我真正自己動手時才發現,我無從下手,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看着面前的糉葉,我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儘管我招式百出:用壓、用擠、用纏、用卷,但仍做不出糉子的形狀,這令我暴跳如雷。

我把包糉子分爲四個步驟(四道防線):做槽、裝米、成型、裹線。這不,我連第一道防線都還沒攻破呢,奶奶早已包了一個又一個,哎,這就是差距呀,令我哭笑不得,我媽媽擔心我糟蹋材料,就讓我先用沙子練練手,不過,我剛剛纔攻克第一、二道防線,可第三防線再次令我傷透腦筋,看吧,我已經失敗了好幾次了,第三道防線最可恨的就是它的套路太深,一不留神就會被它所設計的陷阱給困住了,無論我怎麼纏怎麼繞,沙子還是一會就漏了,後來我堅持不懈在奶奶的指導下攻克了它。可第四道防線簡直就是迷宮,只要走錯一步就會被失敗帶回第一道。幸好奶奶又幫助了我,用她那粗糙的手——神奇的手帶我度過這道難關。

接下來,我又自己試了幾次,最終我成功的用沙子包成了幾個糉子。後來我用米包了一個糉子,雖然形狀不是太好看,但是我還是很欣喜,我居然會自己包糉子了!

萬事開頭難,只怕有心人!所以我們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勇往直前!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9

這堂作文課,我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你們知道是什麼嗎?看了下面的介紹,你就知道了。

老師一開始用一段視頻向我們展示了包糉子的步驟。然後,拿來了糯米,大棗和棉繩,還有一盆糉葉。糉葉長長的、綠綠的,遠遠望去,如同一條條小船。糯米小小的、白白的,它們擠在一起,宛如白白的雪山。

開始,我信心滿滿,心想:包糉子很簡單嘛!這回我該大顯身手了。我拿起糉葉,輕而易舉地捲了一個漏斗。然後,我拿着漏斗小心翼翼地往裏放米,“咦?怎麼越放越少呢?”原來,我的漏斗漏米呀,漏斗果然“漏”呀!我只好再卷一次,然後把米放進去,嘿,這回沒事了。接着,我走到前面,仔細挑選大棗。接下來,我又拿了些米給它們蓋上了“被子”。下面是最難的一項,也是我最着急的一項了——捆糉子。我把糉葉的上面順勢折了下去,沒想到裏面的糯米竟像一個個淘氣的孩子,一點兒也不聽話,直往外冒,我只好請人幫忙。最後一步了,勝利在望,我順利的把糉子給五花大綁起來。“嘿,你個糉子,我終於把你降服了,你等着被我吃吧!我自豪地說。”

開始煮糉子啦!剛放進去的時候,糉子靜靜地躺着,安然無恙。過了一會兒,水沸騰了,糉子們不停地打滾,好像在說:“哎呀!燙死我了,我馬上就要死了!”大約煮了1個小時,糉子終於熟了,我十分激動,迫不及待地咬上了一大口,自豪地說道:“自己包的糉子就是香!”

包糉子看似簡單,但做到不漏米,形狀好,還真不容易。人們常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我這也算經歷風雨,看到彩虹啦!

我學會了包糉子優秀作文600字10

六月的天空是湛藍深遠的,六月的小夥伴是活潑開朗的,六月是炎熱的。端五節坐着龍舟,脖子上掛着香包,頭上扎着艾葉辮子,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向我們駛來。

端午節的前夕,媽媽就開始包糉子了。吃糉子可是端午節習俗裏不可缺少的。它的味道可佳了,讓人吃了還想吃。媽媽包的糉子可是天堂美食,跟商店裏買的沒什麼兩樣。新鮮的糉葉,大盆用醬油調好的糯米,還有香噴噴的肉餡都準備好了,就要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糉葉折成漏斗形,抓了一些糯米均勻地鋪在底下,然後夾了一塊肉餡,放在中間。接着又鋪上一層糯米。疊上糉葉的尾巴,把糉葉的頭折成尖角。最後,把繩子紮好,一個小巧玲瓏的糉子就包好了。我見媽媽麻利地包糉子,我的手也癢癢的,想試一試。別看我說說簡單,做起來難多了。我包的糉子一會兒“喂”得太多了,糯米都從糉葉縫裏“逃”出來;一會兒“喂”太少了,還沒“吃”飽;一會兒糉葉被我折得亂七八糟的,糉子包得奇形怪狀……我灰心喪氣,乾脆不幹了。媽媽見了,鼓舞我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氣餒,我們一步步來,總有一次會成功。”聽了媽媽的話,我的心情好多了。在媽媽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接二連三地包出了一個個有模有樣的糉子。

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鑽進我的鼻孔,我饞得直流口水。媽媽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着自己親手包得糉子,我明白了:做事要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越急越做不好事,就像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標籤:通用 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