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900字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彙總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彙總九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南靖人民一年一度的元宵焰火晚會。我們來到中山橋,只見那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等待着焰火晚會的開始,有的小朋友手裏還提着花燈。

到了八點整,"嗖嗖嗖……"煙火噴上大堤,讓大堤上顯示出了"東南海渡假村"六個大字。"啪"的一聲,一個火點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上天空,綻開了燦爛的笑容。好漂亮,多像小天使頭上的光環啊!又是"啪啪啪"的幾聲,煙花接連不斷地奔上天空:有的煙花起初裏面是黃色,到最後卻變成紫色了;有的噴上天空,綻開了銀白色的花朵,箭雨沖天,隨後像流星似的落到了人羣和屋檐上;有的煙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紛飛……

夜空中,百"花"爭豔,爭奇鬥豔的火樹銀花像一個個調色盤,把漆黑的夜空描繪成一幅色彩繽紛的元宵喜樂畫。你瞧,那煙花:紅的如火,黃的如金,綠的如草,白的如銀,紫的如茄……人羣立刻沸騰起來,以往只能在電視裏看到的"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壯麗景象,今天在這裏讓觀看的男女老少大開眼界,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喝彩起來。

水上芭蕾,猶如一羣穿着金色長裙的仙女在荊江河上翩翩起舞。水上芙蓉更是讓人拍手叫絕,猶如小星星的火花向四面噴射,時而高時而低。河邊又出現的一隻正在展翅開屏的孔雀,你瞧它的羽毛,這變是紫色,那邊卻變成了檸檬黃,我心裏暗暗想:"這孔雀挺臭美嘛!"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有的把嘴巴張得大大的,有的眼睛瞪得像銅鈴,有的指指點點讚不絕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只見大堤上又一次呈現出一幅令人擊節讚美的圖畫--一排煙火像瀑布似的從天而降,"嘩嘩譁"那響聲也如瀑布一般。忽然,我眼前一亮,我看見幾個叔叔拿着手機和照相機正拍照。我一拍腦門,小聲嘀咕着:"哎呀,瞧我這記性,出門時幹嗎那麼急,把照相機都擱在家裏。"

最後,"啪"的一聲巨響,這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要被震得顫動起來似的。伴隨着巨響,好像有什麼亮點從天而降。我仔細一瞧,原來是一盞盞紅燈籠如仙女散花,播滿夜空,悠然下降。"紅燈照,照出了全家福。紅燭搖,搖來了好消息……"不錯,這五彩繽紛的煙花不正象徵着南靖人民的生活正蓬勃向上嗎?

今夜多麼的迷人啊!絢麗的煙花、火紅的燈籠,林立的樓房、如潮的人流,把節日裏的南靖裝點得分外妖嬈,更充分展現了南靖人民心中豐收的喜悅和美好的祝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年寒假的一個下午,我們盛家社區又要舉行一年一次的慶元宵猜燈謎活動。我一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得一蹦三尺高,拉起媽媽連忙朝社區的活動場地奔赴而去。

社區的活動場地上早已熱鬧非凡,人頭攢動。瞧,到處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和密密麻麻的燈謎紙條。年老的,年少的,喧譁一片,濟濟一堂,像是在逛集市。

猜燈謎可是我的拿手絕活,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了。如果猜中了還可以換取獎品呢!我今天可是有備而來的呢!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這樣一個謎面,“好像馬不是馬,如果要成藥,要得海里抓。”(打一動物)我稍加思索後就想到了“海馬”這個謎底。於是,媽媽馬上來到服務檯,順利換到了一份獎品。我信心倍增,接二連三地

又猜中了三個謎語,隨之,我們得到的獎品也越來越多,可把周圍的爺爺奶奶們羨慕壞了。

正當我樂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身旁有位頭髮蒼白的老奶奶,正在拽着一條謎面而冥思苦想,看着老奶奶兩手空空又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心想:一定是老奶奶猜不出了吧!

我轉身問她:“奶奶,讓我來看看,我知道的話就告訴你答案。”老奶奶一聽,可開心了,連聲說“謝謝”。這個謎語的謎面這樣寫道,“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駝什麼?車水馬龍。”(打一物)這個謎語還真是有點難,我絞盡腦汁,想了好一會兒,在媽媽的啓發下,我終於想到“橋”這個謎底。老奶奶根據我提供的答案,也歡歡喜喜地領到了獎品(一塊肥皂),她還一個勁兒地感謝我,站在那裏還誇我即聰明又心地善良,說得我羞紅了臉。

參加猜燈謎活動,是我在今年寒假裏經歷的一件既快樂又有意義的事情。我之所以快樂,不單是因爲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換來的獎品,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助人爲樂更快樂。

元宵節 逛燈會,猜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娛樂方式。昨天就是元宵節,晚上6:30,牛通社組織部分小記者去工人文化宮看花燈,猜燈謎。

一到工人文化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花燈了。其中就有我們牛通社小記者們親手製作的低碳花燈和有趣燈謎。這些花燈有玉兔燈,吉祥燈,福字燈,剪紙燈,應有盡有,雖然說不上巧奪天工,卻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凝聚着牛通社小記者們的心血,傳遞着小記者們的祝福。我還看到了童涵初哥哥製作的花燈,別看他人胖乎乎的,這雙手卻也是十分靈巧,做出來的花燈也是別有風味,讓我們非常驚訝。

我們還猜了燈謎。這些燈謎彙集了各方面的知識,還真有點難呢。大人們孩子們齊心協力,有的在獨自思考,有的在背誦唐詩,有的發短信詢問,有的上網查詢,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這時候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可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經過努力,我們終於猜出了一個又一個燈謎,蓋到了一些圖章,大家看着這些來之不易的圖章,高興極了。

活動結束了,擡頭望天空,一輪圓月若隱若現,大人們忍不住拿起相機按下快門,留下精彩畫面。元宵之夜,快樂無比。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今年的寒假和元宵節連在一起過,我想:應該是讓學生多與家人團聚一下吧。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經歷了漫長的等待,我們全家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讓我格外難忘。

元宵節這天早晨,我還像往常一樣按時起牀、洗臉,刷牙、晨跑。吃早餐時,我特別提醒了今天這個好日子,滿懷希望地看着爸媽,等待他們回答。可看到的是急匆匆吃飯,然後拿上提包,在門口撇下一句:“今晚我們要加班,不能回來過元宵節了”。我呆呆地吃飯。節日的喜慶絲毫沒有在我家出現。

我鬱悶的回到老家,到了下午四點,我拎着從老家帶來的東西坐車回來。因爲我家樓層高,東西有非常沉,所以我打算把它先寄存在一樓一位鄰居家裏。因爲我向那家的姐姐借過書,所以便結識了。

到了姐姐家門口,我把東西放在地上,輕輕敲門。這時姐姐把門開啟,一見是我,趕忙讓我進屋,還幫我提東西。我進了屋,便對姐姐說了自己的請求,姐姐聽後說:“沒問題,誰讓咱們是鄰居呢?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並說:“晚上我來取,謝謝姐姐”。說完便出了門,姐姐把我叫住,說:“小妹,元宵節快樂。”聽了這話,心裏非常不是滋味,但我不想讓姐姐擔心,隨便迴應了一句,便快步走出她家門。一路上,我在想;“爲什麼別家在元宵節都能團聚,我們一家卻不能?想着想着,便不禁落下淚來。

等我的事情辦完後回來,已經七點多了。我走到姐姐家門前,心想:這個時候,人家都在吃飯呢,還是不打擾的好。我等了有十幾分鐘敲開了門,開門的是姐姐的母親,便趕緊叫了聲:“阿姨好”,阿姨慈善地拉着我的手讓我進來,這時屋裏充滿了熟湯圓的香氣,讓我有些沉醉,我道明瞭來由,還未說完呢,姐姐便提來東西交給我,我連忙接下,道謝。細心地姐姐看到我的眼圈紅紅的,便關心的問:“小妹,是不是沒人陪你過節呀?”這麼一說,便說到了我的心坎裏,我感覺到,自己心口悶悶地,哽咽地說:“纔不是呢,我爸媽……在家或許已經煮好湯圓等我回去吃呢。祝姐姐全家元宵節快樂”說完,便跑出了房門,因爲我怕再呆下去,會哭出來。

回家,裏面黑漆漆的,我也不想開燈,便摸索着走到沙發前坐下,面對冰冷的屋子,我再也掩飾不住失聲哭了起來。過了十幾分鍾,我隱約聽見有敲門聲,便趕緊拭乾了淚去開門。令我驚訝的是,竟是姐姐她們一家!

阿姨一看見我哭紅的雙眼,便心疼的說:“你這孩子,真是倔強!家裏明明沒有人,還說有人。走,去我家吃湯圓,我們幫你過元宵節。”聽了阿姨的話,我的心中暖暖的,“小妹,不要哭,今天是個好日子,應該高興!走,吃湯圓去!”我強不過,最後只得跟他們去吃湯圓。那晚的湯圓格外香甜,我想是因爲阿姨一家把對我的關心全包在了湯圓了吧。

這個元宵節,令我終生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的時候,人們都出來看煙花,鑼鼓隊也出來了好幾只,準備大鬧元宵呢!!

大街上禮炮轟鳴,人山人海,擠的水泄不通。路旁邊燈光閃閃的,那是小販拿着閃光的頭飾在叫賣。我們早早的開着車來到了四路的小公園裏觀看煙花。小公園裏佈滿了各種各樣的彩燈,又威風凌凌的龍大哥、有雄偉壯麗的天安門、還有兇狠勇猛的獅子……平時小孩子玩的娛樂設施也都圍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人來人往的人們手中都拿着各式各樣的小花燈,或是興奮地搖擺着頭上可愛閃光的小耳朵。整個博山成了燈的世界!!

在整七點鐘的時候,天空竟然照得如白晝一般,哦,原來是博山公園放起了絢麗多彩的煙花。過路的人們都停下了腳步,昂着頭觀賞着美麗的煙花,就連在路旁邊維持秩序的交警也忍不住的拍照留念了!!

煙花綻放出可愛的圖案,有紅彤彤的小兔子,在空中停留了一剎那,接着就慢慢的消失了。有的是像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大繡球,一個剛剛綻放出來,另一個緊接着又開起了五彩繽紛的花朵,一個接一個,一個放完了,在另一個的響聲中慢慢的消失了。整個上空“繁星點點”。還有像椰子樹一樣的煙花,中間有紅色的“花蕊”,他在空中綻放之後,立刻又像流星滑向地上,落入河中不見了。還有的煙花綻放出來像一個個小糉子或者是漂亮的花燈,停留在空中,慢慢的慢慢的伴着其他“急性子”的煙花,慢慢落下。還有的煙花像一棵棵晶瑩剔透的鑽石,長久的停留在天空中,給正在急速綻放的花球加一個美麗的裝飾。當這些鑽石降落的時候,就像天女散花一樣,到處紛紛揚揚!!還有的煙花像一朵朵的菊花,米黃色的精細花瓣,襯托着大紅色的花蕊,飛快的在空中展開,又像小魚一般飛快的謝落了下來。這種美是人間語言難以描述出來的!!最後煙花進入最高潮,幾乎流星般的煙花同時飛上天空,像沒有梳理好的一頭亂頭髮,稍作停留後,慢慢的降落了!!在放煙花的同時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雖然煙花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好像就近在咫尺,伸手就能摸到一樣!!

欣賞完煙花的神奇之後,我們有去聽鬧元宵的鑼鼓聲。兩隻鑼鼓隊的每一位隊員們都全神貫注的注重到這個表演上,神情很自然很放鬆也很陶醉。第一支鑼鼓隊,他們打出的鼓點非常的有力,聽起來非常的壯觀,他們是以大鼓爲重點,其餘的那些鑼只是起個輔助作用,讓整個鼓聲聽起來不幹枯無味。而第二隻鑼鼓隊恰恰相反,他們把銅鑼當成主要的,而鼓只是起到壯觀的作用。這樣聽起來聲音很大,震耳欲聾的感覺,我今天終於真切的感受到了!

鬧元宵就這樣結束了!!我感受到了今年比往年的煙花和鑼鼓要比往年的科學一點,也更讓我體會到了“人羣與彩燈輝映,煙花伴鼓聲起飛,人民公園沸騰起來了!!”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後,晚上就到姑奶奶家吃了湯圓,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後,我們和姑奶奶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羣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裏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着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着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

今年的元宵節真的讓人難忘!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今天是元宵節,是與往年不同的元宵節。

“請在晚修的班級,聽廣播指揮去食堂吃湯圓……”“嘭!”從廣播裏出來校長的聲音,但隨即很快被猶如打雷般的響聲蓋住了,原來是外面放煙花的聲音。同學們很快的把注意力從廣播轉移到了窗外,“嘭!”是那樣的振奮人心,在上晚修的同學們一個個都向窗外探出了小腦袋。但很遺憾,以我們教室窗戶所在的方向,只能看到一點點菸花的邊沿,所以同學們又一個個聳拉着腦袋回到自己的座位。

“嘭!嘭!嘭!”那振奮人心的聲音再次響起,似乎要把地都震破了才甘心。我期待着,期待着吃完湯圓去看煙花,我看見同學們似乎也和我一樣期待。“請七年級十五班的班主任帶領本班同學去食堂吃湯圓……”終於等到這個時刻了,同學們像脫了繮的野馬飛一般的跑出去排隊。打雷般的聲音不斷響起,這使我們更加興奮了!快要到食堂時,只見空中“嘭!”的一聲像被炸開似的,隨即便看到一個猶如蘑菇樣的煙花印在了天空中,接着有很多蘑菇樣的也炸開來了。是那麼的響亮,那麼的輝煌燦爛,巨大得像要把整個天空吃下去,引得同學們的尖叫聲不斷響起。我們不禁呆在原地欣賞起來。我看見老師也有一瞬間呆住了,但很快的反應過來喊道:“十五班的同學們快跟上來!”我不禁笑道,老師真可愛。

吃湯圓時,我們有的狼吞虎嚥,有的細細品嚐,那場景像個大家庭一樣溫暖。我吃了很多,都快撐了!這時,老師見大家都吃飽了,笑道說:“都吃飽了,那就走吧!別的班級也還要吃哦!”於是我們陸陸續續的走到食堂外,剛走出去,“嘭!”煙花巨大的響聲再次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一羣人趕緊跑到食堂旁邊看。

煙花很漂亮,很大很大,顏色也很多。形狀各異,有像菊花的,楊柳的,蘑菇的,最漂亮的要屬“星星”的了。這種煙花首先一個點,然後炸開一朵一絲絲的花,最後像星星似得閃幾下就消失了。“嘭!嘭!嘭!”煙花隨着聲音出現在了漆黑的天空中,是那麼的明亮,把原本漆黑的天空一瞬間照得亮彤彤,也照亮了我的眼睛,照亮了我的心靈。

我心裏有着說不出的激動,我的眼睛睜得很大,嘴微微張開,想說些什麼,卻又說不出來。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我的家人,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呢?吃湯圓了嗎?看見煙花了嗎?想我了嗎?我很想你們……眼睛不禁溼潤了,我昂起頭來,避免眼淚流下來,因爲我覺得在歡慶的氣氛裏哭很丟臉。我是第一次離開家人在學校過元宵,所以思家之情是很正常的。這就是我說與往年不同的元宵節的原因。

“嘭!”煙花的響聲把我從思緒中帶了回來。轉眼之間,“叮鈴鈴”的上課鈴把同學們戀戀不捨的帶回了教室,但很明顯同學們都還處在興奮狀態,都還想去看煙花,但很快就恢復到了晚修安靜嚴肅的狀態。這天晚上我久久難以入眠,我不僅想念我的家人,我還停留在看煙花中,窗外的天空紅彤彤的,也把我的思緒帶到了那邊……

我想,我一定會記住今年的元宵,因爲這是和往年不一樣的元宵節。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雪打花燈好年景。”兒時是唱着這首歌謠、打着燈籠尋來每年的正月十五的。

盼過十五、盼打燈籠、盼正月十五鬧花燈。兒時對正月十五的嚮往,不亞於對春節的`企盼。那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鬧花燈情景,令人心馳神往。

單說十五的燈籠,就有十幾種,像龍燈、蛇燈、猴燈、飛燈、牛蛋燈、走馬燈等等,形狀各異,各具特色。在這些燈籠中,數最多的是牛蛋燈,因爲這種燈籠製作起來簡單,買起來便宜,玩起來痛快。那燈的架子是用颳去內瓤的高粱稈的外皮扎制的,中間圓圓的,兩頭收口,因爲形如牛蛋,故稱爲牛蛋燈。剛過初五,那些做燈籠生意的人就用大大的竹筐裝上上百隻這樣的燈籠,走街串巷,吆喝叫賣,那時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這樣的燈。

最華麗的要算走馬燈了,燈的架子也是高粱稈紮起來的,只是用的部分不一樣。走馬燈用的是高粱稈最上端的細細圓圓的那一段,根據燈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尺寸。這種燈做起來頗費功夫,且技術含量高。村裏的相爺是扎這種燈的高手,他扎出來的燈形如古代的鐘樓,古樸典雅。燈紮好之後,相爺還會在燈上做上很多的裝飾。比如用顏色豔麗的紙做成各種花朵,裝飾在燈籠上。最稱奇的是,燈的內芯裝有用紙剪成的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燈內的蠟燭點燃,這些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就會在燈內旋轉,看相爺的走馬燈,如同觀看一場有趣的皮影戲。

正月十五鬧花燈,十四就開始了。在我的家鄉,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打燈籠叫試燈,就是看看這燈籠有沒有問題,爲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鬧花燈做好準備。正月十五的晚上則是正式的鬧花燈了,那天晚上,孩子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天剛擦黑,便按捺不住地點起了自己心愛的燈籠,一個個從自己家興高采烈地走出來,頓時,整個村子星星點點,紅火熱鬧起來。我們這幫孩子,也便在村頭瘋鬧嬉戲,比試誰的燈籠最美。有好事者,常常做出些惡作劇,指着別人的燈籠大呼,燈下有隻大蠍子!打燈籠者不知是計,慌忙提燈細看,哪裏知道,燈籠歪倒,蠟燭點燃了燈籠。正月裏哪來的蠍子?等醒悟過來時,一盞漂亮的燈籠早已化爲烏有。

其實,正月十五鬧花燈不只僅僅十五那天晚上,正月十六還要熬燈,也就是看看誰的燈籠裏的蠟燭還沒有燃完,那一夜都要盡情地熬下去。這還不算,這鬧花燈的日子大概要持續到陰曆二月初二龍擡頭。這期間,晚上你都會看到一撥接一撥的民間雜耍,有玩旱船的,有玩“豬八戒背媳婦”的,還有踩高蹺的。這一撥一撥的人,穿上古裝,臉上塗滿了顏料。每一撥玩雜耍的,前面總有兩個高高挑着燈籠的人,遠遠地吸引你的視線。等到了近前,他們賣力地表演,總做出幾個滑稽動作,逗得看熱鬧的人前仰後合。他們不圖別的,只是圖個喜興。

聽老人說,正月十五那天要是下雪了,就會出現好年景。盼望今年家鄉的正月十五是個雪打燈的夜晚,風調雨順,我默默地祝福我的家鄉,“雪打花燈好年景”。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8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新年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新年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

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9

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山山麓,地屬襄樊管轄,是個版土面積三千八百五十七平方公里,總人口六十萬人的小縣城。原名思安,因境內有漳河,故改思安縣爲南漳縣。

小學時有篇課文叫《西門豹》,講的是西門豹治河投巫的故事。課文裏西門豹治的那河叫漳河,那時年紀小,以爲這漳河便是這打從家鄉門前流過的小河,竟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才曉得此漳河非彼漳河,那漳河在河南安陽,比南漳縣城都有名。

南漳這小縣也終於沒負了“思安”這名諱,絕不樹大招風,恐怕出了湖北就再沒人知曉襄樊有個南漳了。但又何必天下皆知呢?這畢竟絲毫不影響這小縣城的和樂。淳樸的家鄉人,就如此安定地在這塊山清水秀的土地上,一代一代生活着。老人們三兩聚在樹下閒聊,大人們起着自行車在不太寬敞的馬路上來回穿梭,孩子們專心地坐在講堂聽老師講解。街道或許並不繁華,沒有繁弦急管,也沒有火樹銀花和燈紅酒綠,卻安詳而端莊。歲月就在小巷厚厚的落葉上慢慢流淌。

滿月象徵着團圓、美滿。正月十五之夜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自然被這個一心祈求平安的小縣所看重。

提起元宵佳節,除了湯圓,我想更多人會想起賞燈。而在我的家鄉,正月十五上午的遊街“鬧元宵”卻更被人們看重。

清早五點多鐘,便有大批人馬在水鏡廣場聚集。老人,小孩,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都在隊伍裏滿面春風。打腰鼓、劃旱船、扭秧歌,無人不迫切地表達着自己的歡喜。遊行隊伍從大街小巷走過,路邊觀看的人摩肩接踵。調皮的小孩,拿出過年沒放完的鞭炮,“刺啦”一聲擦燃往人羣裏一丟,吐吐舌頭跑掉了。只剩下母親無奈的苦笑、抱歉的賠罪及衆人寬容的笑聲。獅子在街上上躥下跳,長龍在人海中上下翻騰。夾雜着震天撼地的鑼鼓聲,歡樂的氣氛沸騰到了極點。

元宵是團圓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頓豐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點開始,萬家鞭炮齊鳴,當滿城的地面都被喜慶的紅色鋪滿時,人們便開始吃飯了。湯圓當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湯圓最令我掛念——奶奶不會夾餡,所以總是把湯圓揉成一個個小團。但這一點都不影響它的味道:煮好後盛起來,一人面前一碗湯,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絕不亞於蔣雯麗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湯圓”。

南漳不是個富裕的小城,沒有太多的財力來舉辦燈會。可這並不影響家鄉人賞燈的情趣。小巷裏,小販擺弄着各式各樣的花燈,牢牢拽着媽媽衣角的孩子睜大眼睛望着花花綠綠的閃光物,央求着。大人無奈地望着孩子,掏出錢交給滿臉笑容的小販。孩子得了心愛的玩具,高興得手舞足蹈。

每看到這些,我都會想起自己那如夢般乾淨淳樸的童年——

提着哥哥的舊燈籠,在家裏各個角落晃悠,唱着奶奶教的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