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創新與夢想科技徵文徵文2000字

導語:科學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人類社會;人文像一顆明星,指引人類前進的方向;人類在探索世界奧祕的道路上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只有把人文與科學二者相結合,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科技的作文

創新與夢想科技徵文徵文2000字

【科學探索作文1】

科學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整個人類社會;人文像一顆明星,指引人類前進的方向;沒有了明燈,整個社會將處於一片黑暗之中,沒有了明星,人類在探索世界奧祕的道路上就會迷失方向。因此,只有把人文與科學二者相結合,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人文,主張以人爲本,重視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關懷人的現實生活,是人類發展的方向;科學,反映了自然、社會、思維等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是物質求真的探索。材料中瑪麗·尤肯達修女的質問代表了一種關注當下的悲天憫人、同情弱者的人文情懷 ,恩斯特·施圖林格的回答則代表了一種關注未來的開拓創新、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而這兩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都不可或缺,人文需要科學,科學同樣也需要人文,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我想,對於個人以至全人類的幸福生活而言,總離不開悲天憫人、關注當下的人文情懷,更離不開務實求真、開拓進取的科學探索。

人文情懷是科學探索的不竭動力。在人類發展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科學家所具有的崇高獻身精神、頑強求真精神、不懈探索精神、以及開拓進取精神,正是來源於他們博大寬闊的人文情懷和人生態度,而這種情懷,則會驅使他們從事科學探究,在各個領域上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爲人類社會的發展盡他們自己的綿薄之力,比如伽利略,愛因斯坦,牛頓等偉大的科學家就是最好的見證,他們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不能一概否認,因爲,正是他們對科學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才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和幸福。

科學探索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吃的、穿的、住的……無不包含着科學在裏面。沒有科學,怎會產生袁隆平的雜交秈型水稻;沒有科學,怎會有愛迪生髮明的電燈,照亮整個人類社會;沒有科學,怎麼會有便利的交通、高大的房子……這些都離不開科學,它們都是利用科學技術被髮明創造出來的,可見,沒有科學我們談何而來的幸福生活呢!

但是,隨着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它在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賦予了人類以可怕的毀滅性的災難。二十世紀是科技發展快速的一個世紀,但同時也是災難最爲嚴重的一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奪去了多少條生命,毀掉了多少美好家園,科技的軍事化、生物武

器的製造等等,把整個地球家園置於戰火煙雲之中;如今,隨着科技的發達,現代的科技更爲可怕,看那蘑菇狀的原子彈爆炸,足以將一個大城市予以毀滅,假如把現在的科技手段綜合加起來,原子彈、氫彈、核武器等,足以能夠將人類以往歷史積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及人類本身毀於一旦,這是多麼可怕的啊!然而出現該其原因,其一就是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專業化了,人文也專業化了,有人還甚至把它們割裂開來,這是不對的,我們要提倡科學與人文相結合,唯有人文指引科學走向正軌,我們的家園纔會更加完整,生活更美滿、幸福。

人文情懷給我們精神上的滿足,推動科學思想的進步;科學探索給我們物質上的需求,推動人文思想的發展;兩者比翼齊飛,共鑄幸福生活。

【傳承與創新作文2】

“板橋體”看似單個字形歪歪斜斜,但總體感覺錯落有致,別有韻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羨慕鄭板橋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風格來出名,那麼他必定會走入一條死衚衕。因爲有人說,這種作品“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說“不可無一”,是肯定了“板橋體”獨特的藝術價值和不朽的藝術地位;說“不可有二”,則揭示了藝術創作中的真理。正如賈平凹在信中對小妹所說:“對於大師,你只能學習,不能效仿。 ”

“板橋體”與“揚州八怪”的其他藝術風格的誕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那個壓制人才發展、摧殘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揚州八怪”用一種不合乎世俗審美標準的藝術風格,表達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對自由的追求,也是對於權貴的蔑視和抗爭。可以說,“板橋體”的“非隸非楷,非古非今”是掙脫束縛,思想和心靈獲得自由的象徵,這也便是鄭板橋作品的韻味所在。後人如果模仿“板橋體”,只能有其形而無其神。這樣的作品,當然“不可有二”。然而,許多人並不信奉這個原則。當文學與時尚產生了關聯,似乎文學創作也能產業化發展,作家也能按一個模子批量生產了。書店裏,佔據“暢銷書架”的一會兒是懸疑小說,一會兒又是通俗哲理。花樣總在翻新,卻大都千篇一律。那些書雖暢銷一時,不久卻被遺忘在角落,蒙上塵垢,掛上蛛網。馬克思說過:“所有的價值最終都只剩下時間。時間會濾去所有跟風的作品,最終只留下一部或幾部體現時代精神,關注人類和人生的作品。 ”

這麼說,我們是否就不要學習他人的作品了呢?當然不是。那些膚淺的跟風之作,正是因爲對文化藝術傳承、研究不夠,纔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落於俗套。因此,傳承是文化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創新則爲之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不僅藝術創作如此,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許多方面,都要傳承與創新並重。改革開放後,我國與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頻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經驗,嚐到了甜頭。但是現在,我國的創新實力卻比較薄弱。前幾日的《文匯報》上說,上海的服務業管理照搬製造業管理模式,阻礙了服務業起舞。在此,製造業管理模式也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的吧。有變通與創新,纔有突破。

不論從事什麼行業,我們都要廣泛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並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勇於創新。傳承與創新並重,是科技和文藝等發展的根源。

標籤:徵文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