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大學生誠信教育論文2500字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高校作爲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擔負着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的重要任務。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大學生誠信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檢視。

《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

摘要:當代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整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是有部分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誠信缺失的現象,這和學生本人以及教育體制都有直接的關係。高校應把 “誠信爲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出新一代具有誠信品質的高素質大學生。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原因 途徑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高校作爲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擔負着對學生的誠信教育的重要任務。做好新時期大學生誠信教育,是爲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和諧進步發展的需要。

一、大學生誠信現狀

當代大學生誠信品質總體上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不容忽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有部分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誠信缺失。主要表現有:

1、考試不誠信。

高校考試作弊行爲屢禁不止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儘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考試製度以及相應的獎懲措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學生的作弊手段是防不勝防。

2、論文剽竊。

部分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以及畢業課程設計只是簡單地運用所謂“拿來主義”,於是嚴謹的學術創作變成了在網絡上的隨意拼湊。

3、惡意拖欠學費。

各高校秉承國家的不讓任何一個學生因爲沒有學費而輟學的宗旨,提出了緩交學費以及減免部分學費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負擔。但這其中,不乏有貧困生身份值得質疑的學生。他們想盡辦法開具所謂的經濟困難證明等材料,進而向學校申請資助,使學校的貧困生資助工作不能有效開展。

4、拖欠國家助學貸款。

爲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國家出臺了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助學貸款政策,但部分貸款的學生在畢業後不知去向,毫無音訊,銀行更是無處追討貸款。這種誠信缺失的做法嚴重損傷了貸款生個人以及學校的貸款信譽度,大部分銀行不願意承擔所謂信貸風險。因而,國家的貧困生貸款政策在銀行難以得到充分地支援。

5、求職簡歷造假。

一方面高校招生規模在不斷擴大,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加;另一方面,金融危機風靡全球,企業用工不斷縮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部分高校畢業生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進而提升就業能力,而是對求職簡歷誇大其詞,虛構簡歷,塗改成績甚至僞造各類證書,以至於在某高校招聘會上同一班級出現幾十個班長的笑談。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探析

1、社會的不良影響。

社會上廣泛存在爲了眼前利益不擇手段、信用缺失的現象,加上我國的信用約束體系不健全,約束效應不顯着,使那些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在社會競爭中攫取了不當利益卻未受到相應的譴責和懲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學生放棄了自己的誠信品質,影響導致這部分大學生的知行不一,信譽缺失。

2、高校誠信教育的滯後。

我國大學生誠信現狀不同程度地折射出高校誠信教育的滯後,主要表現爲高校誠信教育機制的不完善和誠信理論教育滯後。首先,在誠信教育機制方面:高校誠信評價體系不完善,所以他的導向作用以及管理措施作用不明顯,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學生誠信意識薄弱;其次,在誠信理論教育方面:重智輕德是高校普遍現象,專業課成績往往是學生評優、評先等的主要依據,再加之思想道德教育過於理論化和形式化,缺乏多樣性的有效性載體,大學生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不感興趣。學校對違反考試作弊等行爲規範的學生的約束措施也不夠完備有力。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在不斷升學的壓力下,學校和家長往往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卻忽略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有的學生家長沒有能夠以身作則,相反家長的不誠信行爲,對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立足社會是許多大學生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拿到一些證書被認爲是必須的顯性“籌碼”,錯誤的認爲手握的“籌碼”越多,競爭力就越強,而誠信品德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內在軟件。雖然大學生有時也意識到誠信品德的重要性,但迫於社會上各種不良价值觀的影響,再加之就業激烈競爭的壓力,使道德困惑的大學生感到無所是從。

三、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高校應把以“誠信爲本”的思想放在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首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全體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書育人作用,深入開展誠信道德意識教育,使大學生養成良好誠信品德,提高大學生的誠信道德水平。

1、深入開展誠信道德意識教育。

高校的每一位教師都要高度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將人文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努力爲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發展,創造良好條件。與此同時,以爲人師表的榜樣效應在教書的同時把育人貫穿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環節之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大學生誠信意識的塑造,着重培養他們的良好的誠信行爲習慣。

2、完善高校誠信評價體系。

制訂將大學生誠信表現量化打分的評級制度,以其作爲學校各項評優以及學雜費減免等的依據之一,相應設立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罰機制。值得注意的是失信懲罰機制雖然着重於防患於未然,但對於失信者的懲罰也應落到實處,獎懲平衡才能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進而更有效的解決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3、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

依據高校大學生行爲規範中各項誠信行爲要求,爲在校大學生建立“信用身份”檔案,主要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履行相關責任義務和兌現承諾的情況。誠信檔案分爲兩項內容:(1)誠信承諾書的簽署,由學院組織學生與所在組別、班級範圍簽訂誠信考試等誠信做事、誠信做人的承諾;(2)電子誠信記錄,即對學生個人資料的說明以及個人品德鑑定等,督促學生時刻謹記“誠信爲本”。

4、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載體作用。

廣泛開展誠信道德實踐活動育人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廣泛的、多層次的。

首先,學校要充分利用宣傳陣地如設定誠信教育專欄,在公共場所適當設定誠信格言警句牌等,大力宣傳誠信教育的社會意義。其次,廣泛開展以誠實守信爲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如演講、徵文比賽、主題班會等,充分發揮校園媒體的輿論作用引導學生,表揚誠實守信的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以誠信爲榮,以失信爲恥”的良好風氣。再者,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都應以誠信爲本,以強制性和導向性,促進良好地誠信氛圍的形成。

作爲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大學生誠信品德的培養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誠信教育,爲培養出新一代具有誠信品質的高素質大學生而努力。

參考文獻:

賴肖曼.大學生誠信倫理道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陳平.大學生誠信培育的體系失缺與構建[D].中南大學.2007年

胡章記.和諧校園的構建路徑:鑄造誠信人格[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