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論文

大學生誠信教育淺議論文

論文1.36W

摘 要:誠信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隨着當前大學生誠信危機的日益嚴重,在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方面,高校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和培養勢在必行,深入研究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文歸納了當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表現,分析了誠信缺失產生的原因,聯繫實際提出了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應對措施。

大學生誠信教育淺議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教育 培養策略

誠信,即誠實守信。是個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處事之道,也是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進步的源泉。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的祖先一直將“誠信”作爲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關係的信條之一,幾千年來,正是因爲倡導誠信,才使我國成爲了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誠信之國。當今社會,誠信更是作爲人才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和標誌。爲此,國家在頒佈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不僅把誠信作爲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明確提出,而且把它視作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社會主義“四有”公民的重要途徑。

一、當前大學生誠信缺關鍵詞失的主要表現

應該說,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大學生能夠做到真誠善良、言行一致。但是,由於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許多大學生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誠信缺失問題:

一是表現在學習方面的學風不正。一些高校大學生學習動機不端正,學習不夠刻苦,複印他人筆記、抄襲作業、參加考試夾帶相關資、人爲地杜撰實驗數據、寫論文“移花接木”等情況時有發生,個別甚至發展到參加考試、撰寫論文等找“”替代的現象。一些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到考試臨近時,爲了能夠矇混“過關”,在考場作弊就成爲這部分學生的唯一選擇,導致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甚至有的學生在考試過後還採取請客、送禮等方式,要求老師提分、加分,或者要求老師爲其隱瞞違紀作弊事實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利於大學生誠信觀念的培養,影響了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學風的形成。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是表現在生活方面大學生存在着許多信用不足的情況。一些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不強,無視誠信爲本、恪守信譽等做人的基本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言而無信、違背社會公德等現象。國家爲了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千方百計向困難學生提供助學貸款,自1999年開始又在全國推行了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政府貼息無擔保信用貸款,使在校就讀的貧困大學生們僅憑個人信用,按一定的申辦程序即可獲得國家的助學貸款。但是,一些大學生不珍惜自己的個人信譽,辜負了政府對他的信任,在透過相關程序獲得助學貸款後,不僅不積極償還利息,到期也不償還貸款本金,甚至於少數大學生在畢業後即無影無蹤,使助學貸款成爲呆賬。還有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惡意拖欠學費,編造出各種各樣理由來獲得政府貼息貸款,在取得了助學貸款後,沒有按照借款協議要求使用貸款,而是將貸款用於吃喝玩樂,貪圖享受,根本談不上誠信二字。

三是表現在畢業求職擇業時弄虛作假現象嚴重。一些大學生在畢業時爲了給自己的求職增加亮點,同時也給有關用人單位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採取僞造學習成績、學校評語,僞造各種獲獎證書、僞造培訓經歷等方式,進行明目張膽的弄虛作假。在畢業生就業招聘會上出現了人人都是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個個都有一疊榮譽證書、都有一流的外語和計算機水平等情況,甚至於還出現過一個班級裏出現十幾個“班長”的咄咄怪事。還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後,往往事後不履行就業協議書、合同規定的義務,更不願意按章繳納違約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畢業生人才市場的正常秩序和健康發展。這些現象的發生,都與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有着直接的關係。

二、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探究

首先,從歷史上看,我國有着上千年的封建社會發展史,長期的封建專制使人們的誠信意識發生了一定的扭曲,“投其所好”、“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等俗語古訓,使人們潛意識中對誠信的可靠性產生了懷疑,這直接衝擊着誠信這一道德保護線,不可避免地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健康誠信觀的建立。

其次,現實的社會環境在許多方面對於誠信都有着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生活中的“假冒僞劣”現象。市場經濟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但另一方面也誘發了人們的求利心理,使一部分人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良知,假冒僞劣的泛濫已經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二是企業失信。由於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成熟完善,致使一些企業商業信用不高,合同履約率低,債權債務糾紛多等情況發生,還有的企業製假售假,以卑劣的手段搶佔市場,侵害名優產品,坑害消費者;三是政治上的。少數黨員幹部,大搞權錢交易,。在工作中缺乏公開性,跑官買官等失信行爲嚴重地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四是學術上的失範。當學術研究成爲了一種職業和一種謀生的手段後,整個學術界的假冒僞劣現象也就蔓延成風,假數據、假論文、、假職稱等層出不窮;五是宣傳上的偏頗。例如當前在對一些所謂的改革者、企業家等人物進行宣傳時,往往“以成敗論英雄”,或者是“只問結果,不問過程”,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提法”也能夠大行其道,並且被罩上了“改革”的光環加以渲染和提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們思想上和認識上的混亂。這些都對在校大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第三,教育體制的因素對大學生誠信問題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從教育者看,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偏差。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和高分,使教育者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智輕德、重教輕育的情況,而忽視了爲人處事等基本道理的教育。道德教育只管“知”、不管“行”,重視知識教育,放鬆情感教育,這就導致了道德認知與實現價值的背離,認識與信念的背離,知與行的背離。加之當前高校普遍存在着缺乏有效評價大學生誠信品質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些教師家長在誠信問題上不能以身作則,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了負面的效應,必然會影響到當代大學生誠信品格的形成。

此外,信用機制的不健全也是影響大學生誠信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市場經濟是契約經濟,也是信用經濟,成熟的市場依賴於普遍信任關係的建立,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經濟就是誠信經濟。在我國,信用觀念與信用制度對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而言是相對滯後的,特別是缺少與誠信直接相關的專門立法,這樣就出現了講誠信得不到相應獎勵,而不講誠信也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甚至於反而能夠獲利,這就使得不講誠信的思想、行爲有了生存的空間,難以得到有效遏制,這也是導致大學生信用危機的原因。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和培養策略

1、不斷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營造有利於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氛圍

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了民族的精神,同時影響着人的思想意識,引導着人的社會行爲,對人的成長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可謂“潤物細無聲”。文化作爲一種精神產品和精神現象,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良好的黨風、民風和社會風氣可以優化育人環境。今天,以胡錦濤爲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帶領着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打造信用政府形象,建立誠信社會。因此,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我們必須深入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不斷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民族精神,用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去佔領思想文化陣地,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鼓舞大學生積極向上,加強品德修養,追求真善美。

2、進一步確立誠信教育在學生德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公民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誌。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規範和完善,誠信已不僅僅是一個基本道德的問題,它同時還是一種財富、一種資源、一種競爭力。人們可以用它來進行融資、理財和配置資源,因此,誠信必將日漸成爲人們內在、本質的需要。在不講誠信已經成爲社會公害之一的今天,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當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突破口和切入點。爲此,我們必須進一步確立誠信教育在高校德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從大力提倡誠實守信入手,逐步豐富德育內容,深化德育教育,着力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格,努力健全大學生人格,爲不斷深化大學生素質教育打好堅實的基礎。

3、不斷加大實踐教育力度,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

誠信品質的最終養成必須是在認知的基礎上付諸於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學生誠信教育過程中,要堅持主體性和實踐性原則,不斷啓發大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在實踐過程中去體會誠信、理解誠信,並自覺運用誠信,幫助他們把外在的教育要求內化爲自身的需要。因此,要把誠信教育納入“兩課”教學的相關課程中,開設專門的誠信教育課程和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涵及社會意義與價值,強化誠信是職業生命的觀念,使大學生將“誠信爲本”的理念內化爲自己的職業操守。同時,還要實現第一課堂教育與第二課堂活動的有機結合。誠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知與行的統一。第二課堂活動是大學生實踐誠信道德品質、實現知行統一的重要途徑。可以採取組織大學生深入廠礦、企業特別是信用好的.單位進行調研和參觀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誠信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提高實踐誠信的自覺性。此外,還要實現行爲規範教育與誠信信仰教育的結合。誠信自律源於一個人對誠信的信仰,誠信信仰的培養必須從理論的高度解決誠信的真理和價值兩個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從社會發展和社會關係中去分析誠信的本質特徵,進一步把對誠信的正確認識上升到信念和信仰的層次。

4、努力營造誠信校園文化,爲大學生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的影響對大學生身心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讓大學生處在一個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當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校園作爲大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學習環境,校園文化是否健康、校園環境是否有利於大學生的發展直接影響着當代大學生誠信品質的培養。因此,切實加強校園道德氛圍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誠信教育活動,才能使大學生在思想上受到啓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誠信品質得到昇華。高校要把誠信教育與校風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基礎文明建設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在各項評優選先活動中強化誠信要求,把誠信教育的實效作爲考覈各項創建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校報、各類校園刊物及網絡、宣傳櫥窗等載體,採取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誠信教育主題活動。透過這些積極有效的措施,在院系、各職能部門、學生團體組織、班級中培養濃厚的誠信意識,大興誠信之風,使大學生們能夠在誠信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爲大學生誠信教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5、積極探索,逐步建立大學生誠信品質培養的長效機制

首先,要不斷加強師德建設。作爲施教者的高校教師,其誠信度對大學生的影響不言而喻,在誠信教育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的基本原則首先是培養誠實、守信的人。其次,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當前,對個人的信用評價已經成爲個人社會資源中最爲重要的一部分。而社會之所以看重誠信問題,正是因爲普遍化的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是社會良性執行的基本保證。因此,爲了確保當代大學生這一羣體的公信力,有必要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該檔案應包括大學生的學術信用和生活信用兩部分。其內容可以細化到作業、考試等與學習有關的誠信狀況以及貸款信用度、與他人交往信用度、求職信用度等生活的相關內容。它應採取某種方式予以公開,以便在必要時向相關部門證實大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可信度。最後,還要建立誠信的獎懲機制,不斷完善高校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高校誠信評價體系,對大學生誠信思想的培育和誠信行爲的養成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要把大學生的德育測評同誠信狀況緊密結合起來,使誠信作爲對大學生的考覈標準之一,從而促使大學生們積極行動起來,自覺恪守誠信。

誠信是當代大學生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處事之道,是大學生能夠成才,能夠立足於中國,能夠融於整個國際社會的最基本的素質。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