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800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編九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編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還有什麼比全家人一起郊遊更讓孩子興奮的呢,有山有水的小天地,幽靜的山裏人家就在公路盡頭,有不知名的野花開滿山坡,還可以和松鼠、野兔做鄰居……還可以吃上農家飯,不過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野餐。

週末,一個很不錯的日子 某年某月某日 端午節,天氣不錯心情也不錯。我們全家約上她的xx同學一家一起來到懷柔九渡河,老公開車領先開道,一路的美景無限,美不勝收。我們到了目的地,這裏有山、有水、有白鴨、還有一排排高高的白楊樹。真是山下看山,山勢更奇,藍天白雲竄天楊,涓涓甘甜細流,白鴨點點,煞是美觀。立馬有了 美的震撼和刺激。它震撼着心靈,刺激着血脈,刺激着囿於城市的眼界,刺激着尋求刺激的大腦。

我們走到路的盡頭,來到了鄉間山野,這裏有一座別墅式的農家樂。後邊有一片小樹林,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孩子們去到河邊和白鴨追逐。這裏沒有了城市焦慮、煩躁,只有一片天涯無際,只有團團林中淨氣。

一會孩子們玩累了,她們來到了小樹林裏,輪流坐在吊牀上休息,那種幸福和美充滿了她們臉龐,使心情格外舒暢。她們在小樹林裏打鬧、練習爬樹。你看她的舅舅已爬到了樹上,像猴子一樣在樹上盪來盪去。這可把孩子給樂壞了……,這時有孩子在喊“我餓了”,我們的野外就餐就這樣開始了。

把布往地上一鋪,食物立刻堆的像小山一樣。我們大家都坐地圍成一圈,剛纔的累意頓消,立馬來了食慾,開涮背囊糧草。十足一個天然大食堂,每人都分享着所有的食物。麪包、水果、香腸、罐頭……,吃完一抹嘴,數不清嚐了多少美味佳餚。

這時xx媽媽提意想去鳥島。在這大自然中呆久了,感覺胸中肺泡全部更新輸入了全氧血紅蛋清,腦細胞每個溝回都灌滿了負氧蟲子。渾身動靜脈絡舒展通透,舒坦極了。大家都來了興致,我們出發!殺回紅螺湖。一路上觀賞着回程美景,一點睏意都沒有。

到鳥島已是下午2點鐘左右。這時的天氣有點熱辣辣的啦,不過孩子顧不得這個,觀賞過火烈鳥及澳洲豬後,孩子們來到兒童遊樂區,就走不動了,她們在這裏玩沙、攀登、壓翹翹板、盪鞦韆……, 玩得可開心,忘記自己來的是鳥島了。被我們吆喝着往前觀賞。然後又路過一個釣魚塘,她們又走不動了,就去租了兩個釣魚竿,她們激動着、緊張着釣起了金魚。這些魚呀整個就是逗她們玩,光吃不上鉤呀!加上元元媽釣的一條和別人給的一共五條,結果分了杉杉兩條,元元兩條,翌同一條。最後她們兩個女生就被翌同帶去 看猴子和駝鳥了。孩子們和動物們來了一場親密接觸。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裹蒸在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糉子,所以又叫裹蒸糉。

逢年過節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習。肇慶裹蒸系糉子中的一種。用料包制特別。一般的糉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隻重約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爲主,或加以冬菇,臘腸、鹹蛋等做餡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益撲鼻,入口鬆化爽滑甘香。

具體做法:包糉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淨去皮,分別切成小方塊,調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淨,浸過夜,然後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乾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淨,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鹹蛋黃一個切開兩件。燒肉、燒鴨、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淨,用水浸發,取出瀝乾水分。蝦米洗淨,浸軟。栗子肉洗淨,煲“爛”,取出備用。

裹蒸糉是選用乾的荷葉包裹的(即幹蓮葉,要先用水洗淨,再用溫水浸軟,塗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後放入豬肉、火腿、燒肉、燒鴨、冬菇、蝦米、栗子和半邊鹹蛋黃等;最後,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紮,即可放進蒸籠鍋內,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糉,蒸熟後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肇慶裹蒸糉三大特點:第一,一般糉子,用竹葉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慶裹蒸糉用肇慶特產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爲10:6:4。包制好,未經蒸煮的裹蒸一般一隻約0.5千克。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於大瓶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

肇慶的土特產很多,有端硯、花席、鼎湖山茶餅、七星劍花、星巖雞蛋花、肇實、紫背天葵等,還有著名的肇慶裹蒸糉。肇慶裹蒸糉,是糉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麴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製作而成。肇慶裹蒸糉的獨有特點就是用大冬葉包裹,冬葉不僅清香,還能保鮮。冬葉性寒,有清熱解毒、降火的作用。新鮮出爐的裹蒸糉,久經煲煮的冬葉已變爲深綠色,糯米表層吸收了冬葉的葉綠素,呈現一層通透的淺綠,冬葉與糯米、綠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甘香,口感軟滑,吃後齒頰留香,因此是大受,到肇慶來的人,要離開肇慶,總會買些肇慶裹蒸糉回家。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今年開始,端午節那天要放一天的假,這是讓很多過“洋節”的人返璞歸真過傳統節日的一種方式。端午節是星期天,是公曆6月8日,城裏會有很多鄉下人把艾和菖蒲背來賣給城裏崇尚端午節習俗的人們。到城裏生活後,以往的端午節,都要按照“端午”的習俗,一早到街上買艾和菖蒲回家懸掛或者插於門楣和中堂,以驅魔驅鬼,吃點早飯後,一家人找個地方去爬山遊百病,把一身的'病遊掉,讓自己身體健康、快樂平安。

小時候過端午節,父母還要按照最傳統的習俗,兌雄黃酒來飲,之前就要購買一些獨圓蒜,在端午節的這一天晚上,晚飯之後,用飲剩的雄黃酒來灌獨圓蒜,把灌了雄黃酒的獨圓蒜,用布包裹好,讓每個人都有一個,揣在上衣的荷包裏,以避邪驅瘟。這些都是小時候的記憶了,成年後回老家過端午節,父母會給我灌雄黃酒獨圓蒜的,我會放在上衣的荷包裏,揣到噴香乾癟也捨不得丟,那是父母給我的護身符啊。

端午節是忙碌的,因爲這個節日正是插秧的季節,小時候,我們不懂忙緊,還沒有到端午節,就要提前琢磨節日那天到哪裏去遊百病,實際是就是藉口不做事情,藉口出去玩,父母早知道我們的心事,對我們出去遊百病,從來沒有責怪。

農村的端午節,在我們老家沙家馬場那裏,既沒有賽龍舟的活動,也沒有其他慶典活動開展,而遊百病是傳統,應該說絕大部分都出去遊百病。當然,在城裏要懸掛和插的艾、菖蒲是到街上去買,去晚了還不一定買得到,而在老家,滿田坎都是,去挖幾兜,折幾株就行了,不像城裏顯得緊缺和珍貴。而城裏的端午節雖然熱烈,但和老家那裏的比,就是不熱鬧,氛圍也特別淡。因爲端午節要吃的糉子,老家那裏喊叫棕巴,這些都不用自己做,去買就行,吃的鹹蛋也一樣。至於喝雄黃酒,很多知識人士在各種媒體上說那會有損身體的健康,所以,就很少有喝雄黃酒的習俗了。到了城裏生活的父母是比較頑固的,所以依然堅持他們對端午節過的習俗,一絲也不改。

父母的固守,有他們的理由,該不該固守呢?

也許就是我們不像父母那樣頑固而去固守那些本來就是健康而又是有紀念意義的節日習俗,甚至忘記了,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洋節”風尚,所以韓國人才把本來就是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爲他們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是抱石跳的汨羅江,以身殉職的,那汨羅江沒有在韓國啊,這麼多年弔祭屈原的習俗,怎麼就成了韓國人的了呢?這不能說不丟我們的臉啊,自己的東西,不珍惜,變成了別人的,我們如今要開展類似的活動沒有的專利,能怪韓國人嗎?

端午節真的來了,還有一天假期,我們該怎麼過呢?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端午,家裏又稱五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生日的前一天。也是一個蟬聲如織的季節,炎熱的天氣炙烤着大地,令人難耐。話說端午是爲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殉國。而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鄉里鄉親製作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糉子,有三角形、長方形、正四角形,鹹、甜、辣等,讓人垂涎欲滴。

思及此,倍增了一份思鄉之情,爸爸那令人拍板叫好的廚藝、想念媽媽準備的嘮叨、思念家鄉風土人情的味道,在種種情感的推動下,我跟公司申請了下月五天的連休假日(15、16、17、18、19)。準備回家探望雙親,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與享受。在這快節湊的現代社會,不是人人都可以有一場說走就走的雙程。想想,我是今年二月初才離家,距今也不過才4個月之久,但不知爲何,越長大越發的懂得珍惜親情、把握當下。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除工作、吃喝拉撒睡外,所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陪伴父母的時間就更稀少了。哪怕一個電話、一條關心的短信、一句輕聲的問候,都足以讓父母感動歡顏。父母就是這麼簡單得容易滿足,他們沒有別的奢求只願子女安好,便是晴天。

曾不知在哪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成功的人都是與家人笑到最後的人。道出了一個怎樣的哲理啊,事業成功的背後是來自於家庭穩定和諧、其樂融融。想說,只有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才能領略鮮花的芬芳。父母的愛,就如晚風中的精靈舞動,搖曳生姿。感恩有你們,這是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恩賜、上帝的眷顧,感恩爸媽,有您們,我很幸福!

公司因端午將至,給不同工齡的員工分發禮品,我收到的是整箱二十四件的蒙牛優酸乳和五香鹹肉糉。以酸奶爲基調,半年的加發金龍魚牌的食用調和油,一年的就是淨含量大10kg的孟乍隆泰國茉莉香米。俗話說: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而且人本就是以羣居爲主的進階靈長類動物。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首先感謝公司的這一舉措,讓人有與民同樂的感覺、人性化管理得意味,這不失爲公司企業文化中的一個亮點。那員工心靈的歸屬何在?企業文化的形成是公司爲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樹立的,我個人覺得應以人爲本做核心,就像老話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再看看今年的新聞報道、小道消息,以及社會流行趨勢,用人單位流動性高,導致用人緊缺現象滋生不止,而人員流動性強又會限制公司的發展,長遠以往損害公司的經濟效益。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暢談企業文化的若何如何,我一介俗子就不多說,以免大衆的遭受唾沫橫飛。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糉子表達緬懷之情,隨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爲“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糉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糉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爲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纔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糉子。

說起包糉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糉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他和媽媽抱起糉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竈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贛南農村過端午節除了吃糉子、划龍舟、門懸艾葉等等之外,那“逢青就是藥”的藥草也是蠻吸引人的。

大家曉得,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並且從20xx年起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了。按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爲端午節起源是紀念古代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也稱“毒日”)的禁忌。因爲時值農曆五月,正是仲夏疫病流行的時節,俗稱“惡月”(也稱“毒月”),端午節這一天俗稱“惡日”,正是“諸蟲百毒盡消滅”的傳統節日。針對五月惡月,在民間就會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直到現在,還可以從端午節許多的習俗中,找出驅邪避毒的痕跡。在我們贛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在端午前幾個圩日,各鄉鎮集市中就草藥成行成市了:有菖蒲、大葉艾、柴胡、小山楂、葛藤、七葉一枝花、活血藤、半夏、魚腥草、左蘇、鉤藤等,各家各戶都成捆地購置作家常用。還有不少人家也趁此時機購置些山藥、小活蛇、蜈蚣、狗魚,再配以人蔘、枸杞、杜仲、五加皮等中成藥,用高度白酒浸製成獨特的家用藥酒,對風溼、跌打有奇效。到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在房屋門口用葛藤沿大門懸掛,把艾葉、菖蒲、桃枝或草棘刺插在大門兩邊,意寓祛病除邪。許多農戶家裏均自配雄黃酒,全家大小輪流嘬飲少許。然後,由家中年長者將剩餘的雄黃酒沿房屋周遭噴灑,重點是雞舍、豬圈、茅側等地,目的是防蛇豸。傳說端午這天的午時,不論您在什麼地方,只要隨手摘一片草葉,用意念想象着它可以治什麼病,絕對奇效。過端午節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洗藥水澡:將菖蒲、大葉艾、柴胡、小山楂、葛藤、楓樹挎、石板藤等熬成醬色的水,趁熱洗浴,洗後也不能用清水沖洗,意欲洗除晦氣、卻病健體。端午節洗盆藥水澡,洗盆藥水澡,這既是一種客家人的風俗,也是一種節日固有的享受,更是一種客家文化的傳承和薰陶。

端午節裏藥草貴。這裏的“貴”並不是指價格,而是金貴、看重、珍視、寶貴的意思。村婦們上山採藥草到圩上賣,也不是單爲了那幾塊錢。你看那5塊錢就可以買一籮筐的斬短曬制好了的金銀花藤,採製者就連“臨工錢”也是沒有的,淳樸的人們將藥草辛苦的從山上溪邊採來,爲的是讓那些沒有時間上山採藥草的人能透過她們的勞動請得“藥神”進家門而祛病除痛達到那種修善積德的境界,因此端午節在圩場岸口的藥草交易賣方大都不會開很大的虛價,買者也無需使勁壓價的,畢竟在端午節裏藥草貴,賣的是一種約定,買的也是一種虔誠。另外,客家人淳樸的藥草圖騰中還有一種說法,藥草不能送人,沒有出錢買的,就說明你心不誠,會沒有藥效的。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

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糉子的小販,我們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領先了,因爲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同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故鄉糉子,看着精彩的故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啦!

這天一大早,我便與爸爸、媽媽收拾好行禮,採購好水果、糖、還買了一些乾菜,準備回老家過端午節,我也想回去找二哥玩呢!我們一路有說有笑,班車行了大約五十分鐘就到了老家——子午街。

剛一下車,叔叔、嬸嬸和二哥就着迎了過來,我激動得與二哥擁抱在一起,叔叔、嬸嬸叫了爸爸、媽媽一聲,並趕快幫助提水果和行李。哇!哇!我禁不住大聲感嘆,老家的端午節可真熱鬧耶!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街市上賣着各式各樣的工藝品,如:燈籠、紙紮的龍、虎、狗等等。

一回到老宅,就見大姑媽拿着一盤餃皮從四樓下來,正準備與大姑爹一起包餃子。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圍攏坐了過來,我和二哥也不約而同地參與到了包餃子的隊伍中。二哥嘛,包得不算太熟練,可我一點也不會包,剛開始,我只能看着他們其樂融融的包着餃子,不過,我可不想眼巴巴的看着,硬是吵着要爸爸教我包餃子,爸爸欣然同意。爸爸叫我跟他一起包,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包。“先拿一張餃皮,擺在左手手掌上”爸爸嘴裏一邊說一邊拿起了一張餃皮,我也學着爸爸拿起了一張餃皮。“然後用小勺舀三分之一勺餃餡,放在餃皮末尾”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包着,還沒等爸爸說完,沒想到因爲第一次包餃子,我心一急手一抖,把那勺餃餡給抖掉了,二哥差點兒沒有笑破肚皮。爸爸卻鼓勵我說:“雙喜,別灰心,失敗乃成功之母,我有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會包呢!”聽了爸爸鼓勵的話語,我又舀了一小勺餃餡,小心翼翼的放在餃皮上。“用餃皮包住餃餡,折一折,再折一折,把餃餡包住,包嚴實”爸爸一邊說一邊包着,我便一步一步的按爸爸教的方法包。幾秒鐘後,“咳,注意了,這是最要害的一步,也是最後一步了”爸爸說:“把餃皮翻個身,繞食指圍一圈,兩頭包回來,用麪粉水一粘,就大功告成了”爸爸認真的說着,只聽“譁”的一聲,餃皮連着餃餡被我給扯爛了,這次二哥可真是笑得拍桌子了。這時,爸爸又鼓勵我說:“沒事兒,小喜其實你很聰明,我學包時,還浪費了七八張餃皮呢!”“別灰心,再包一回嘛!”大姑爹也在一旁鼓勵我說。就這樣,我又拿起一張餃皮,呀!這次是粉面水弄少了,再來一張,哇!我成功啦!“啪!啪!啪!”全家人都不禁爲我鼓起了掌,爸爸會心的衝我點點頭,我也露出微笑。

嬸嬸已經把餃子煮好了,我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心裏樂滋滋的。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9

昨天夜裏第一次在這裏看到了--北斗七星。

而今天就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一提到端午節,人們都會馬上想到糉子。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西晉周處《岳陽風土記》中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黍。”可見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糉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糉子已極爲有名,市場上常有糉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糉子。糉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糉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爲糉子的餡心。小小的糉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着一定的位置。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