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總九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彙總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每當糉子的清香開始在小村莊裏瀰漫時,兒時的我就知道端午節快要到了。

如今,有關端午點點滴滴的記憶,時常涌現在我的腦海,聞着糉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那時,鄉下特別重視端午節,當時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兒時腦海中雖然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而所謂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傳說,我卻一無所知。小時候過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農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陽還沒有出來之前,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

一進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簍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乾的蘆葦葉放在水裏浸透做棕葉,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一直是這樣做。

端午前一天,媽媽和姐姐就一起動手把糉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裏備着。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她們的樣子,左手拿着糉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裏放米,把米壓緊抹平後把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糉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你可別小看了這手頭功夫,因爲我多次失誤過,也曾被媽媽數落了多次。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說,小孩子吃棗糉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有關端午節的記憶,充滿了我的童年,雖然清貧卻讓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節是快樂的,那種幸福開心的感覺好像離我很遠很遠,也許是好多年沒有那麼開心隨意地在家過節的緣故吧!

而現在遠離家鄉的我,每逢端午會依然早起,雖然尋不到艾蒿的蹤影,卻只能觸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覺一下端午的氛圍。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具有偉大紀念意義的懷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節。

一大早,爸爸就帶我們回奶奶家了,還沒進門就聞着奶奶家不時傳出的清香,我趕忙三步並作兩步邁進屋,我的口水差點就“飛落三千尺”了,一會奶奶端來了清香四溢,熱氣騰騰的糉子,只間有菱形的,橢圓形的,三角形的,爲了好區分糉子餡,有的用桑皮纏的,有的用玉米繩纏的,還有的用線繩纏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個大大糉子,三下五除二就剝開棕皮,看着鮮紅的大棗,粘滑的糯米,飛揚的熱氣,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藝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絕妙無雙,我狼吞虎嚥的吃完一個,又順手拿起一個。

“加油!加油!”聽見門外的叫喊,我詫異的探出頭,原來是小孩子們在小河邊賽“龍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只見一個個紙做的精巧別緻的小船漂在水中,每個小船都被畫得五顏六色,還起上了好聽的名字,看着一個個名字浮在水上,“神龍號”,“白虎號”……,甚至還有一些時髦的名字,如“潮人號”,“神馬浮雲號”……一個個小船順着水而下,又接連着被浪給打翻,激起了一陣陣水花,嘩嘩聲,嘻嘻聲,吆喝聲接連不斷,此起彼伏,熱鬧極了。

一些老人將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順江而下,聽奶奶說,這叫“避水”,讓水裏的妖魔鬼怪吃飽,以後就不會纏着我們,不傷害人們了。

不一會,奶奶有約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見奶奶用艾蒿、麥穗、豬埡槽等五種珍奇異草熬成的湯,再放上紅糖,吃完蛋,再喝湯,喝了能治頭暈,我其實肚子早已撐得鼓鼓的,沒胃口再吃了,可迫於奶奶熱情和諄諄教誨,還是勉強喝了點。不一會,鄰居傢伙伴都來找我玩,奶奶讓他們吃糉子,荷包蛋,他們都說自己家有,吃過了。

以前我記得每年端午節,農村很少有包糉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鍋糉子,光送親朋好友和鄰居就送去一大半,現在新農村變化可大了,不光是體現在街道、樓房,家電、生活物質上,農村的鄉村文化大院也體現着農村的精神文明,也體現着農村天翻地覆的變化,也體現着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節,是古代人民勤勞與智慧,勞動與品質的象徵,是中國的自豪凝成的寶貴鑽石,看着農村人家也如此重視這個紀念故人的節日,由此可見,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必定會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端午節的粉蒸肉 在我國每年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中算端午節最爲特別了,據說人們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要在端午節這天包糉子表示對他的懷念。

在我們的家鄉過端午節時,大人們多比較忙,也不可能像春節那樣隆重,提前準備各種過節的食物,可即便是再忙,大人們也要擠出半天時間來準備一些端午節的特別食物,其中家鄉人特製的粉蒸肉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下午,大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晚上要吃的食物。每次奶奶先將一小碗大米放在鍋裏反覆的翻炒,直到大米發黃並散發出陣陣香味時,將其盛出,放在石磨中碾壓成粉,然後將新鮮的豬肉洗乾淨拌好各種調料,最後,均勻的裹上準備好的米粉,將裹好米粉的肉塊放在盤中,全都裹完後,就可以放在鍋裏蒸了。我們便垂涎欲滴地等待美味的誕生,我有些迫不及待,老是跑到竈前問奶奶有沒有做好,奶奶說:“粉蒸肉一般要蒸4到5個小時,當有一股特有的香味撲鼻時,才能讓你品位到粉蒸肉的絕佳味道。”我也一直在想,要想吃到很好的美味,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緻的技藝。終於要到吃晚飯的時間了了,我爭先恐後的擺放完餐具,等到大人們落座開來,我就開始狼吞虎嚥的品嚐着我期盼已久“粉蒸肉”了。奶奶說:“乖孫,慢點吃,別噎着,奶奶做了好多呢!”真好吃,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還不停的夾起一塊粉蒸肉往嘴裏放,一直吃到肚子感覺很脹時我才戀戀不捨的放下筷子。

晚飯後我依然興致很高的向奶奶盤問着關於粉蒸肉的故事,據說清末明初時崇禎皇帝微服南巡,到了一個叫鄭韓的地方停留了一段時日,在一天郊遊時,來到了封后嶺,天色已晚,崇禎皇帝感到又飢又渴,這是離他們住的店又很遠,一時無法回去,於是便投宿在附近的一戶農夫小店,善良的農村夫婦非常好客,把家中準備過節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來,經過加工送給崇禎皇帝食用。崇禎吃後大悅,當村夫告訴他這是他們祖傳的粉蒸肉是,崇禎更是留戀剛纔的味道,甜中帶鹹,肥而不膩。於是第二天崇禎離開時將農村夫婦帶進王宮中,於是粉蒸肉這樣的美食就一直流傳至今。

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不用手碾米粉了,到超市就可以買到現成的,雖說現在也可以經常吃到粉蒸肉,可我還是感覺家鄉的粉蒸肉是我吃過最好的人間美味,讓我久久回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

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糉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糉子了。在永昌吃糉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糉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爲止。媽媽做的糉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糉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爲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

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糉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糉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傳統佳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爲呀!這個端午傳統佳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傳統佳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傳統佳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從此把端午傳統佳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糉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繫在一起。隨着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傳統佳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爲什麼端午傳統佳節要吃糉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爲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着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着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裏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爲糉子,劃的小船改爲賽龍船。

關於端午傳統佳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傳統佳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啊!端午傳統佳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傳統佳節的美、喜歡端午傳統佳節的熱鬧、喜歡端午傳統佳節的糉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傳統佳節嗎?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糉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爲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糉和涼糉。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爲糉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爲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爲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爲後世典範。

如今,糉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爲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糉,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端午節佩戴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節佩戴香荷包源於公元前278年,楚國民以“簡棕”(即竹簡貯米)投入汨羅江祭奠屈原,使魚不損傷其遺體;又據《初學記》中記載:漢光武年間,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名)對他妻子託夢說:“你們祭祀的東西,被江中蛟龍偷走了,以後可以用艾葉包住,五色線捆好,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於是其妻就用竹簡制糉,並纏上五色絲線投入江中。後來世代相傳,發展爲端午節食品及五色絲線纏糉子的民風民俗。到後來,人們又用五色彩線纏、繡各種各樣的香荷包,這種古俗愈演愈烈,據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描寫:“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又如:《紅樓夢》書中寫道:“(寶玉)因忙把衣解了,從裏面衣襟上將所繫的荷包解了下來。”這裏的香囊、荷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端午節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義辟邪、薰香、定情物不免也夾雜在其中。元代雜劇就提到這種香荷包,讓馳聘疆場的武士佩戴在身邊,是用來裝針線的,大的像錢包,小的似手袋。

我國古俗佩戴香荷包歷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縱拂髦、忽角衿纓,皆佩容臭。”這裏所說的“衿纓”是編結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這段文字記載說明周代年輕人在父母與舅姑處時,隨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禮儀,也說出了那時的香荷包尚無裝飾意義。

在我省許多城鄉,尤其是西峽,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天,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並舉辦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耐人尋味的民俗活動。特別是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絲綢,精工製作成的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香囊戴於身上、腰間,娃娃們都要帶上布制的肚兜,人們認爲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靈氣,都具有保護子孫平安成長的特性,因此,在端午節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們喜愛和,香荷包都是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着丁香、山艾、細辛、甘鬆、白芷等中藥粉,再用綵綢扎繡而成。它們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再穿上銀珠光片之類,看上去珠光寶氣,誘人喜愛。有些巧手把許多小香包串起來,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過海”、“魚兒鑽蓮”、“老鼠啃葡萄”、“獅子滾繡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驅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節早晨,大人要把這些香荷包給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裏的香味和小動物可以祛病除惡,祈福降壽。隨着歷史的演變,祛病求福的觀念漸漸淡化,而這製作精湛的藝術品的風俗卻儲存了下來,成爲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願。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爲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糉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糉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國家已將端午調整爲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樣有利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因爲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出色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將這些傳統節日增設爲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我國出色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有利於人民羣衆開展各種與節日主題內容相符的活動,如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端午節的賽龍舟、嘗糉子,中秋節人相聚、賞明月、品月餅等。

希望大家也能牢記傳統節日,勿忘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得到發揚!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9

還有什麼比全家人一起郊遊更讓孩子興奮的呢,有山有水的小天地,幽靜的山裏人家就在公路盡頭,有不知名的野花開滿山坡,還可以和松鼠、野兔做鄰居……還可以吃上農家飯,不過孩子最喜歡的還是野餐。

週末,一個很不錯的日子 某年某月某日 端午節,天氣不錯心情也不錯。我們全家約上她的xx同學一家一起來到懷柔九渡河,老公開車領先開道,一路的美景無限,美不勝收。我們到了目的地,這裏有山、有水、有白鴨、還有一排排高高的白楊樹。真是山下看山,山勢更奇,藍天白雲竄天楊,涓涓甘甜細流,白鴨點點,煞是美觀。立馬有了 美的震撼和刺激。它震撼着心靈,刺激着血脈,刺激着囿於城市的眼界,刺激着尋求刺激的大腦。

我們走到路的盡頭,來到了鄉間山野,這裏有一座別墅式的農家樂。後邊有一片小樹林,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孩子們去到河邊和白鴨追逐。這裏沒有了城市焦慮、煩躁,只有一片天涯無際,只有團團林中淨氣。

一會孩子們玩累了,她們來到了小樹林裏,輪流坐在吊牀上休息,那種幸福和美充滿了她們臉龐,使心情格外舒暢。她們在小樹林裏打鬧、練習爬樹。你看她的舅舅已爬到了樹上,像猴子一樣在樹上盪來盪去。這可把孩子給樂壞了……,這時有孩子在喊“我餓了”,我們的野外就餐就這樣開始了。

把布往地上一鋪,食物立刻堆的像小山一樣。我們大家都坐地圍成一圈,剛纔的累意頓消,立馬來了食慾,開涮背囊糧草。十足一個天然大食堂,每人都分享着所有的食物。麪包、水果、香腸、罐頭……,吃完一抹嘴,數不清嚐了多少美味佳餚。

這時xx媽媽提意想去鳥島。在這大自然中呆久了,感覺胸中肺泡全部更新輸入了全氧血紅蛋清,腦細胞每個溝回都灌滿了負氧蟲子。渾身動靜脈絡舒展通透,舒坦極了。大家都來了興致,我們出發!殺回紅螺湖。一路上觀賞着回程美景,一點睏意都沒有。

到鳥島已是下午2點鐘左右。這時的天氣有點熱辣辣的啦,不過孩子顧不得這個,觀賞過火烈鳥及澳洲豬後,孩子們來到兒童遊樂區,就走不動了,她們在這裏玩沙、攀登、壓翹翹板、盪鞦韆……, 玩得可開心,忘記自己來的是鳥島了。被我們吆喝着往前觀賞。然後又路過一個釣魚塘,她們又走不動了,就去租了兩個釣魚竿,她們激動着、緊張着釣起了金魚。這些魚呀整個就是逗她們玩,光吃不上鉤呀!加上元元媽釣的一條和別人給的一共五條,結果分了杉杉兩條,元元兩條,翌同一條。最後她們兩個女生就被翌同帶去 看猴子和駝鳥了。孩子們和動物們來了一場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