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水作文

如皋水繪園導遊詞作文

水作文2.91W

水繪園是如皋市的重要景點,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如皋水繪園導遊詞作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如皋水繪園導遊詞作文

篇一:水繪園導遊詞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舟車奔波,大家勞累;聽我解說,消除疲憊;選擇南通,我一定讓您不會後悔。大家好,我就是此行南通之旅的地陪導遊周榮華。您可以叫我“周導”。我也會名副其實,給大家送去周到的服務。歡迎大家來到近代第一城南通。真心希望南通能給您留下一個深刻而又美好的回憶!

來南通,追江趕海;登狼山,頂禮膜拜;遊濠河,風情萬種;看長壽大仙,笑口常開。在南通,這些都是城市亮麗的風景線。不過今天呢,小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南通最浪漫最雅緻的地方,這裏先賣個關子??

說到愛情,大家會饒有興趣的談起梁山伯祝英臺,化身蝴蝶翩翩飛;焦仲卿劉蘭芝,孔雀東南各自飛;還有羅密歐朱麗葉。情人節即將來臨,來南通您是選對了,因爲我要帶大家領略一段悽美的愛情——明末四公子冒闢疆和秦淮八豔董小宛。先說說冒闢疆。冒闢疆原名冒襄,字闢疆,明清時期,如皋城裏的冒氏家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也是一個文化世家,所以冒闢疆是一位負氣節而又風流自喜的高名才子。董小宛,本名董白,字小宛,明末“秦淮八豔”(亦稱“金陵八絕”)之一。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爲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這兩個人一南一北,是怎麼走到一起的呢?故事還得從明末清初說起。當時的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而江浙一帶的士大夫依然過着歌舞昇平、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的生活。秦淮河畔,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鴛鴦與書生的烏巾紫裘相交錯,文采風流,盛於一時。冒闢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貴子弟的浪漫風習。一方面,他年少氣盛,喜談經世大務,懷抱着報效國家的壯志;另一方面,又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遊,過着腦滿腸肥的公子哥兒的生活。就這樣董小宛沒有懸念、順理成章地走進了他的世界??

說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對水繪園的主人公有了一個簡單直接的.認識,我們也抵達目的地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水繪園,走進冒闢疆和董小宛的世界,揭開那段悽美愛情的神祕面紗??

一進門,我們看到的是水池和門牆。這門牆如城牆一般,上面排列着六七個牆垛,門額上有冒闢疆自題“水繪庵”橫匾。門牆左邊遍栽翠竹,名曰"妙隱香林"。這林指的就是竹林,話說“居無竹,令人俗”,成竹在胸、勢如破竹、胸有成竹,竹子是硬骨,虛心。裏面是空的,一節節表示貞潔,外表是青的,裏面是白的,清清白白。這裏很值得拍照留念,因爲大家都是清清白白之人。

過橋往北,我們來到了壹默齋。這壹默齋是冒闢疆接待雅士、切磋詩書技藝的場所。“壹”爲數之始,取其最大之意。“默”是靜默,“齋”是書齋、學舍。懷感古今壹默齋之“壹”爲專一,穩定之意,“默”有緘默、靜觀之味,爲什麼這齋要取這麼個奇怪的堂名呢?這與一段歷史有關:當年園主人遭受殘酷的迫害之後,他們的後人前仆後繼在蘇州的虎丘成立了“復社”,復社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大的文人政治組織,有會員一萬多人,他們欲擔負起天下的興亡。後來,復社受挫,冒闢疆險遭迫害。不久,清兵南下南明王朝鶯花一笑頃刻消亡,屢經坎坷的一介書生冒闢疆空懷報國之心,只得仿效阮籍陶淵明歸隱於此,並且更園爲庵,從此寄情于山水。毛澤東對冒闢疆曾有評價:“所謂的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清兵入關後,他就隱逸山林,不事清朝,全節而終。”冒闢疆從此

過着穩定清淨的生活,故給這齋取名“壹默”。冒闢疆和董小宛兩人文采卓越都,都喜歡靜坐香閣,細品名香,舞文弄墨,所以在壹默齋中有大量冒董書畫作品陳列,大家可以駐足欣賞。

走出壹默齋,北邊亭臺樓牆映入眼簾。首先要給大家介紹的是立於水涯的枕煙亭。這枕煙二字何解?枕煙亭立於水中,雲雨霧氣,每每升騰,團團圍繞,通俗用“裹”形容這樣的景象,這裏取“枕”之名,表達“裹”之意,“絕”啊!這“煙”更有來頭。冒闢疆攜董小宛遊煙玉樓後說:“鴛鴦湖上,煙玉樓高。遊人一登煙玉樓,遂謂已盡其勝,不知浩瀚幽渺之致,正不在此。”大體意思是站在高高額煙雨樓上,面臨着鴛鴦湖,以爲所有美景盡收眼底,卻不知道浩瀚幽眇的意境、景緻其實這裏並沒有。原來,才子、佳人、鴛鴦、煙雨、披雲攜秀有飄飄欲仙的感覺,所以冒闢疆鍾情於“煙”字,這也就是水繪園中亭臺樓閣喜用“煙”的原因。誰說枕煙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待會大家可遠觀,感受煙亭的秀麗、亦幻亦真,也可親自登亭,或撫琴吟詩或追古懷今??

很多遊客已經被亭對岸的城牆和懸霤吸引住了。好眼力!先說說這懸霤峯,它可有“疊嶂數十丈,園景最勝處”的美稱!被稱爲園中景緻最好的地方可不是浪得虛名,虛有其表。你看它峯頂平坦,可以擺酒,可以下棋。四面望去,整個水繪園盡收眼底。再有懸霤峯自東邊穿水而出,山腳是懸霤山房,每逢“山”中一夜雨,可聽雨聲,可聞泉水叮咚;山腰是湘中閣,可小坐品茗、對弈彈琴;對面還有鏡閣,秀美雋逸;北邊波煙玉亭、小三吾亭點綴成趣,真可謂“移步換景,四路風光皆不同”。今天陽光明媚,您如果注意下日照下懸霤峯的山石,還會發現它黃一塊,紫一塊,如同被丹青妙筆渲染過似的非常誘人。因此,整個懸霤峯就是一幅畫,就是一個微縮的美世界!當年冒闢疆和董小宛常常信步於此、徜徉其間,愛情裏有美人、有美景,有美麗心情,珠聯璧合,強強聯手,哪裏還有不幸福的道理呢??遊客朋友們待會大家登上懸霤峯,有情人的終成眷屬,沒情人的近期找到歸屬,相信我,心誠則靈!

到這裏,我們的腳步要停留的久一點,因爲“心誠才靈”嘛。所以接下來的半小時是大家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記得一定要抓住機會、把握幸福哦~~朋友們,水繪園非常歡迎您的到來,所以希望您在遊玩的過程中能跟它和諧相處,現在是10:00,最後囉嗦一句,園子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要注意兒童。更重要的是10:30我們一個也不能少!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篇二:如皋水繪園導遊詞

各位團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2001年元月25日被國家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水繪園。園林巨匠陳從周教授讚譽此園爲“天下名園”。提到天下名園,大家會立刻想到南京瞻園、北京頤和園、上海豫園、蘇州拙政園、揚州個園??大家也許會覺得稱呼如皋水繪園爲天下名園有些言過其實。那麼水繪園究竟有什麼特色以至於讓園林巨擘陳從周教授都讚歎不已的呢?!

水繪園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原是如皋人冒一貫的別業,至其第四代冒闢疆時將舊園重整完善。冒闢疆是明末四大才子(另爲侯方域、陳貞慧、方以智)之一,明亡清興,冒闢疆不願爲官,攜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隱居與此,寄情與園。毛主席曾予以高度評價:“所謂明末四大才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冒闢疆是比較着重實際的,清兵入關後,他就隱居山林,不奉清朝、全節而終。”水繪園,有人說這個名字好生雅趣。“水繪”是我們這個園子的一個獨特風格,一般園林都會用各種各樣風格各異的牆壁來隔景造景,而水繪園中不設垣墉,以水繪景,將各個方向的水道連接,彙集到園子裏,憑藉水流隔景繪景。亭臺樓閣、粉牆黛瓦、翠竹煙柳??倒映在水中,活脫脫就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我“畫中游”。

我們踏上“逸橋”四周觀望,腳下是碧波如煙,身後是粉牆黛瓦,前面是遍栽花草樹木的土坡障景。這裏是“畫中游”的入口處。“逸”顧名思義是文人逸士隱居於此,我想還應該有閒逸灑脫之意吧。古園林就是一個夢,它將文人雅士無法實現的志向、將心中夢想的美好,都藉助園林表現出來。大家請看這粉牆黛瓦,這個屋頂是不是很特別很熟悉?這就是徽派建築的“馬頭牆”,又叫“封火牆”。其實古時封火牆並不是徽派建築特徵。大家都知道,古代建築主要是木質結構,火災發生後蔓延迅速,因此古代對防火特別重視。明清時期,封火牆作爲一種新型的防火分隔設施在民居建築中被廣泛使用,而將封火牆推廣至民間的是明朝弘治年間的徽州知府何歆。當時徽州府城火患頻繁,木製結構蔓延快,連帶損失嚴重,何歆提出每五戶人家共同出資,用磚砌成“火牆”,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強制推行。後來人們看到封火牆真的能有效遏制火燒連片的大問題,就每家每戶都獨立建造起封火牆,徽州的建築工匠們對封火牆又進行了美化,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馬頭,於是“粉牆黛瓦”的“馬頭牆”便成爲徽派建築的重要特徵之一。前面這土坡障景還沒有取名字哦,大家可以根據意境發揮自己的想像,給它取個名字吧!原先水繪園是從西大門進,那裏的土坡障景是個絕妙佳境,待會兒帶大家去感受。前面這條鳥語花香的石板路,曲徑通幽處就是園中精華。一般園林中的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這是造景必不可少的手法,它的妙處在於製造“移步換景”的驚喜。“路因景曲,境因曲深”。大家可試着閉上雙眼,聞着空氣中的清香,往前慢慢跨出三大步,睜開眼,是不是景色的奇妙與方纔不同了呢?選景拍照的人感受應該更明顯一些吧!古人造園,道路和庭院地面用石塊鋪設,很是華麗整潔。花木間的小道、池水岸邊是用鵝卵石或是瓦片,日久生出苔蘚,或是在縫隙裏種上一些花草,自然天成,古色古香。我們這條路兩邊是瓦片,中間是石板,是既考慮到了園中游人的安全,又達到古樸雅緻的場境。前面這四個

蒼勁有力的大字就是陳從周教授爲園中題寫的,拓印在這大石上倒是渾然天成,只可惜這顏色用得媚俗了,不知蒼綠是否更恰當呢?

眼前這個小橋小、低、簡,看上去沒有任何特色,但結合橋下的流水,卻是和諧古樸,有“凌波”之感。園林造橋大多低矮,拱橋除外,爲的就是這“凌波”的意境。小橋左邊是“洗鉢池”。“洗鉢池”原是唐代建造的中禪寺的放生池。宋代著名文學家曾鞏的三弟曾肇,幼年隨父親來如皋,在此讀書,常在池中洗鉢,因得名“洗鉢池”。後曾肇考中進士,做了泰州知府,懷念在如皋讀書的時光,特鐫刻“隱玉齋”三字石碑置於此。大家請看小橋的正前方,是一座疊石假山,山腰處伸出一蒼勁扶芳藤,蜿蜒纏繞至山頂,形成山抱藤、藤纏山的畫面。園林造景,疊石假山,好比創作寫意的立體山水畫,山不能寫真,只能寫意,過於寫真便無韻味可言。假山源於自然,它使植物、水與建築羣巧妙結合,於人工中現自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使人在喧囂的城市裏,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寧靜。小型假山選石,當以米芾說的“美在瘦、皺、漏、透的太湖石爲首選”,但大家都首推太湖石,以至現今太湖石几乎絕跡。宜興石、散兵石(也叫巢湖石,是張良“四面楚歌”散兵之地。現散兵石作廣義的太湖石)因其形狀和太湖石相近,所以近代多用此兩種石。我們面前的是散兵石疊造,山抱藤、藤纏山,渾然天成的一幅濃縮山水畫。

橋的右後方是古澹園,原是冒闢疆好友佘儀曾的“壺嶺園”。清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路過,他尊冒闢疆“澹泊明志”之情操,遂題字改園名爲“古澹園”。古澹園內珍藏着宋代以來大量的如派盆景代表作和不少珍貴的古盆。如皋盆景在國內外盆景藝術大賽中屢屢奪魁,蜚聲海內外。

盆景起源於中國唐代,明清時極爲興盛,後來使入日本,又由日本流入西方,從而帶動全世界的盆景文化。大家看看這盆景的造型非常講究,其實藝術是相通的,書法家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豁然開朗,書法一下子精進。盆景藝術屬於繪畫藝術範疇,盆景是“無聲詩,立體的畫”,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可抒胸臆。盆即畫紙,樹即筆墨。古人論畫有“計白當黑”之說,那麼這樹就是筆墨,盆中虛空處就是留白。大枝與小枝間互相呼應,左右前後伸縮挪讓,均和諧統一,而又在和諧中變化,這樣盆景才生機勃勃、壯不肥、瘦而清、宛若天成。所以做盆景之前,盆景藝術家心中會構出一幅畫,然後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這培育的過程可不簡單,盆景藝術家心中會構出一幅畫,然後按照心中所想慢慢用心培育,這培育的過程可不簡單,如果是樹樁盆景,有的得培育幾十年才能成一盆呢!在盆景藝術家的精心培育下,盆景不但“形似”,且“神似”,“形神兼備、風姿天然”。箇中的艱辛與喜悅那是常人所無法體會的。

如派盆景以蟠扎爲主,輔以修剪,工藝精細,造型多爲“兩彎半”,可組成“雲頭、雨足、美人腰”的姿態。所以有“左顧右盼兩彎半,雲頭雨足美人腰”的說法。

出了古澹園,過長廊,便來到壹默齋。壹默齋旁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西大門進來的土坡障景。當年冒闢疆挖土將園中水道相通,仿唐代詩人元結的“築三吾亭於溪上”情趣,取名“小浯溪”,並在溪上仿建“小三吾亭”。挖出的土就近堆積成土坡,遍栽翠竹,既護坡,

又成障景,取名“妙隱香林”,禪意無限。妙隱香林往北爲“澀浪坡”,坡之延伸,餘脈未盡,餘情末了,故爲“澀”。冒闢疆曾多次聚集當時的文人雅士於此,仿晉書法家王羲之在蘭亭的“曲水流觴”之風流。吟詩作賦,談古論今。

壹默齋的壹爲專一之意,默有緘默之義。明末,有志之士在蘇州虎丘成立“復社”。復社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文人政治組織,有會員一萬多人,他們和閹黨餘孽阮大鋮之流作鬥爭,義正詞嚴,浩氣凜然,嚇得佞臣不敢出門。後來阮大鋮之流死灰復燃,復社被查封,冒闢疆險遭迫害。不久清兵南下,明王朝消亡。冒闢疆不肯爲清人之官,仿效陶淵明歸隱水繪園,寄情于山水。齋中有一軸“儼成高士宅,半作老僧居。竹徑通禪梵,花窗枕道書。龍蛇忽變幻,煙水定如何。苦憶來年事,飛沙卷白魚”。將空有一腔報國之心卻無奈隱居的悲憤之情抒發無餘。一旁的寒碧堂,背林面池,因爲堂後多種植白皮松,故名寒碧。西北角有“碧廬”。冒闢疆的.好友戴敬夫,號碧落道人,曾想在水繪園內建廬。明朝滅亡他在浙江絕食而死。冒闢疆敬仰他的氣節,完成他未了的心願,在園中建“碧廬”以紀念戴敬夫。

賞景最佳處是壹默齋後面的月臺,這裏視野開闊,一覽無餘:懸溜峯自東穿水而出,峯底是懸留山房,峯腰處有湘中閣。北部有波煙玉亭、小三吾亭,西邊有鏡閣。遠處的古城牆將這幅生動的山水畫定格成永恆。

懸溜峯本是湖南衡嶽七十二峯之一,冒闢疆非常喜愛,就請來造山名師張南垣仿其形而堆之。這個懸溜峯是黃石堆砌成的,黃石質地堅硬,紋理古拙,中間可以挖洞,洞中空出少許地方,在裏面貯上水,並且故意鑿出漏隙,讓涓涓滴水的聲音從上而下叮咚作響,如音樂般空靈迴響。溜,爲水滴下之意。小假山容易造得精巧,大山卻難造好。所以懸溜峯用土混雜在堆砌處,種上樹木花草,樹大葉茂,渾然一色,全然不見拼湊的痕跡。懸溜峯堆疊自然,氣象雄渾,呈現自然真山水的神韻。懸溜峯洞中採光柔和,石凳石桌有仙人居之感。洞的製造採光過量會一覽無餘,失去趣味,太黑了又令人恐怖,懸溜峯則恰到好處。綠樹、奇峯、妙閣、山房,整個懸溜峯就是一幅絕妙的畫卷。

現在我們來到園中絕佳處“水明樓”。清乾隆二十三年,安徽鹽運使汪之珩因敬仰冒闢疆的人品氣節,建樓以紀念。樓成之後,他夜間登樓賞景,見月光倒映於洗鉢池,想起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殘夜水明樓”,逐定名爲“水明樓”。後如皋知縣何廷模爲之題匾額。如畫般的水明樓讓陳從周教授歎爲觀止:“水明樓之妙,實爲海內孤本”。大家看到水明樓臨水而建,自身又雕樑畫棟,是不是像一畫舫盪漾在水面呢!水明樓南北長約42米,寬約5米,樓內九曲十八彎,用迴廊相連接,信步進入,你會有一下子成爲畫中人的美妙感覺。我們先從一排的臨池漏窗往前走。李漁在《閒情偶寄》中就有憑窗借景之法,隔窗望去,小橋流水、碧波煙柳、亭臺樓閣、來來往往的醉翁遊女,連人帶馬,全都收進畫框中,令人心曠神怡,讓人感覺“人在畫中,畫在水中”。不知細心的朋友有無發現,臨池處都是迴廊,賞景之處都設在距離窗戶稍遠的地方。這是因爲坐在窗邊,勢必把倚窗作爲欄杆,身體能探出窗外,這樣就會只見山見人卻不見畫。離窗戶遠點兒,窗戶的輪廓就成了畫框,窗外的風

景就盡收畫中,難分彼此。這樣漏窗的設計纔有了意義。往前走有一很小的庭院,倚窗處栽着芭蕉,雨夜在室內聽雨打芭蕉是一種非凡的享受呢!風水學中有“角衝犯煞”,所以芭蕉在這裏也起着“鑲隅化煞”的作用。眼前這紅木竹罩最是引人注目,它是以四塊紅木板雕刻鑲成的立體竹石圖,其葉片清晰分明,細枝鏤空剔透,形態非常逼真,據說當年雕匠花了一千多個工作日才完成。前軒中懸掛着冒闢疆與董小宛的畫像,遊人至此,不禁神往他們當年才子佳人的浪漫情懷。

樓西有隱玉齋,是宋代曾肇幼年讀書之處,曾肇任泰州知府後,題“隱玉齋”三字石碑於此。庭院內有古檜一株,相傳爲曾肇與其父親親手所植,距今已有990多年,仍枝盛葉茂。隱玉齋西側牆面上有一關羽像,冒襄父親親筆題跋。

歷盡滄桑,水繪園幾興幾落,修建後的水繪園再現當年風華。上海復旦大學喻蘅教授遊園後賦詩:“三白追憶畫水村,迦陵雅記剩朝墩;時賢能續文明史,再現風流水繪園”。 :壹默齋是因爲錢謙一是壹默老人得名,實是誤傳。錢謙益號牧齋,東林黨領袖之一,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附之,爲禮部尚書,後降清,仍爲禮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