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水會園的導遊詞

導遊詞1.06W

水會園導遊詞1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水繪園參觀遊覽,我是講解員小X,希望我的講解能讓各位對水繪園有一個美好的印象。

水繪園,坐落在古如皋城東北隅的內、外護城河交匯之處。南北東西皆水繪其中,故名水繪園。她已經走過了400多年的風雨歷程,是我國古典私家園林的經典佳作。水繪園之所的知名度,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闢疆與金陵名姬董小宛富有傳奇色彩的戀情給這座古樸而又充滿神韻的園林增添了幾分神祕的浪漫色彩;其二,這裏是全國唯一依古城牆而建的私家園林;其三,水繪園曾是明清易代之際天下文士會集之所,他們在這裏交流詩話,暢談國事、寄託了天下文士情懷,這無疑是如皋歷史文化濃墨重彩的一部分。難怪古典園林巨擘(bo),同濟大學老教授陳從周先生在《重遊水繪園記》中開門見山的讚譽道“水繪園乃天下名園”。

現在我們到的這一部分就是以水明樓爲主體的'古建築羣。

從南門進入大廳,松柏蒼勁,綠竹成林,滿目青翠,四季如春,這裏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爲流水潺潺與風吹竹搖;靜爲古樸典雅的清幽、肅穆的亭臺樓宇,前人曾有詩句寫出了水繪的意境:“香林客隱花猶笑,水繪無聲月自閒”。

大廳東側是水明樓,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爲安徽鹽商汪之珩爲憑弔冒氏緬懷水繪園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殘夜水明樓”句。陳從周教授稱之爲“徽派建築海內弧本”。它東西寬不足5

米,南北長約42米,分前軒、中軒和樓閣。運用小中見大,虛實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種不同的造園手法,配植多種花木,呈現出四季景色。在咫尺之間,濃縮了中國古典園林造園之精華,這在私家園林中實屬罕見,

水明樓總體佈局十分嚴謹,前軒內懸掛着冒闢疆與董小宛的畫像。中軒安置着紅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紅木雕刻而成的,逼真傳神,細枝分明,若真的竹子,是難得的古代木雕藝術精品。登上閣樓,推窗而望,視線豁然開朗,遊人穿行其間,彷彿置身畫舫,小橋流水,池面波光粼粼輕風拂柳、令人遐思邇想,心蕩神搖.

水明樓西側是雨香庵,舊時爲尼姑庵.庵前植有一株蒼老的古黃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庵內自成天地,異常幽靜,漫步其問,似有超乎物外之感。由過道向西而行,可以直入隱玉齋。隱玉齋曾經宋代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弟弟曾肇讀書處,其父曾易佔在北宋時任如皋知縣,遂將小兒子曾肇安置在隱玉齋讀書。齋內古檜相傳爲曾肇與其父親手所植,至今已有900多年曆史,蒼勁挺拔,枝葉茂盛, 隱玉齋的後院是博物館展廳。展廳內存有如皋歷代名人簡介、如皋通史、木偶戲等多種有關如皋的文獻資料.

各位遊客,到這裏也就結束了這次水繪園景區的遊覽。但願蘇中平原上這顆璀璨的明珠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水會園導遊詞2

此。”大體意思是:站在高高的煙玉樓上,面臨着鴛鴦湖,以爲所有的美景已盡收眼底,卻不知道浩瀚幽渺的意境其實並沒有在這裏。原來,才子佳人,鴛鴦煙雨,披雲攜秀,鍾情於“煙”字,這也就是水繪園中亭臺樓閣喜用“煙”字的原因。誰說枕煙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待會兒大家可遠觀,感受“枕煙”的亦真亦幻;也可以親自登臨,追古懷今67

很多遊客已經被亭對岸的城牆和懸溜吸引住了。好眼力!先說說着懸溜峯,它可有“跌漲數十張,遠景最勝處”的美稱,被稱爲園中景緻最好的地方可不是浪得虛名。你看它峯頂平坦,可以擺酒下棋,四面望去,整個水繪園盡收眼底。再有懸溜峯自東邊穿水而出,山腳是懸溜山房,每逢山中一夜雨,可以聽雨,可聞泉水叮咚;山腰是湘中閣,可小坐、品茗、對弈、彈琴;對面還有鏡閣,秀美雋逸;北邊波煙玉亭,小三吳亭點綴成趣,可謂是“移步換景,四路風光皆不同”。今天陽光明媚,您如果注意下日照下懸溜峯的山石還會發現它黃一塊紫一塊,如同被丹青妙筆渲染過的一樣。因此整個懸溜峯就是一幅畫!當年冒闢疆和董小宛常常信步於此,徜徉其間,在美景下的愛情,哪有不幸福的道理呢67

穿過壹默齋大廳,我們來到了月臺。這裏是水繪園最佳賞景處。向北望去,一幅立體的畫便盡收眼底,懸溜峯,湘中閣,懸溜山屋,鏡閣,小三吾亭,碧落廬,波煙玉亭等十多處佳景彙集在這裏,讓人流連往返,興趣盎然。

出月臺向北折,便可到達古城牆腳下的碧落廬。是冒闢疆爲紀念好友——戴敬夫所建。明朝滅亡後,愛國志士戴敬夫在家鄉絕食而死。冒闢疆深感欽佩,於是用此方式來表示敬仰與紀念。沿着碧落廬向東,再南折就到了“澹園”。澹園原名餘氏壺領園,以寄託淡泊寧靜之意。因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到園中玩賞,將其更名爲澹園。現在此園被開闢爲盆景博物館,是研究如派盆景起源與發展的珍貴資料庫。

沿着盆景園外的這座古石橋,向右轉我們便來到了一座巨型的山石盆景之前。它由形態各異的太湖石堆砌而成,細細觀賞會看到整個山石盆景好像九隻獅子追逐嬉戲,因此命名九獅圖。西邊這裏便是水繪園景區最古老的見證——洗鉢池。因宋代文人曾肇洗鉢於此而得名。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到的這一部分是以水明樓爲主體的古建築羣。

水明樓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其名取自杜甫“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詩句。它東西寬不足5米,南北長約42米,分前軒、中軒和樓閣。此樓在咫尺間濃縮了中國古典園林造園之精華,在私家園林中,這實屬罕見。中軒設定着紅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紅木雕刻而成的,逼真傳神,細枝分明,若真的竹子,是難得的古代木雕藝術精品。登上閣樓,推窗而望,豁然開朗。遊人人穿行其間,彷彿置身畫舫,小橋流水,池面波光粼粼清風拂柳,令人心神盪漾。

水明樓西側是雨香庵,庵前植有一株古黃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庵內自成天地,異常幽靜,漫步其間,有超乎物外之感。由過道向西行可以直入隱玉齋。而隱玉齋的後院是博物館的展廳。

各位遊客,到這裏也就結束了這次水繪園的遊覽。剩下的時間留給大家回過頭去細細回味整個水繪園,原蘇中平原上這顆璀璨的明珠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大家!

標籤:導遊詞 水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