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黃山作文

黃山遊作文通用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山遊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黃山遊作文通用10篇

黃山遊作文1

一提起黃山,大概大家立刻就會聯想起徐霞客的那句詩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確,黃山也是令我神往的地方。而今年的夏天,我終於有幸登上了黃山。去黃山的一路上,我彷彿穿行在一幅幅水墨畫中間,徽州,不愧是我夢縈魂牽的故鄉,那典雅的徽派建築,那秀麗的山水,是那樣的親切,那樣的迷人,然而這一切只是一個序曲,壯麗的音符還在那黃山上。

我們到黃山的第一站是北海,這裏風光旖旎,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就拿夢筆生花來說吧!它是一個紫黑色的小山峯, 很象英文字母中倒寫的V字,不知是大自然的妙筆佳作,還是天意巧合,一株峻秀挺拔的小松樹恰恰長在那峯尖上,相傳詩仙李白來到黃山,因看不盡黃山勝景,而詩性大發。寫完詩之後,將手中之筆一扔,恰恰落在北海,因此成了這夢筆生花。 這時,黃山的雲霧上來了。霎時間,雲涌山高,剛纔還甚是蔥籠的山峯被雲霧披上了薄紗,景色變幻莫測。就是以這石峯爲筆,藍天爲紙,也寫不完黃山詩,描不盡黃山圖!

辭別了夢筆生花,我來到了猴子觀太平這一景這,那是一個石猴端坐在一個石頭的平臺上,俯看這太平盛世.聽人說, 這隻石猴本是天上的仙猴。因有一次來到黃山,在這塊平臺上看到人間圖景美不勝收便十分留戀,就在這裏坐了下來,而旦一坐就坐了千萬年。不信你看,這石猴現在依然是凝神而專注,不知是什麼吸引了它。

人家說黃山集中了各大名山的優點,這話一點不假。始信峯一帶的石筍就集中了華山的“險”和廬山的“秀”。剛一看到石筍,我簡直嚇了一跳,因爲它們幾手都已成了 90度,我幾手是手腳並用的登上的峯頂,看到腳下一團團地白雲飄過,我深信自己站在天上,此時中華的陽剛之氣和陰柔之美盡收眼底〃 黃山人有句俗語,“不到天都峯,黃山一場空”,在這句話的鼓平下,我決定一定要登上天都峯。路上,我們登上了百步梯,經過了試膽石,穿過了一線天,也看到了馳名中外的、好客的百年古鬆“迎客鬆”,也領略了歷代文人墨客刻在石頭上的題詞^。總之,可以說我們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吧,我們終子來到了天都峯的最險處鯽魚背。這鯽魚背其實只是僅僅只是容一人走過的,拱形的山脊罷了,兩邊都是萬丈深淵,兩旁只有一根鐵鏈,供抉手之用。看到這種情況,我可以說是幾乎是把心都摁到了手上,但想起我的誓言,我還是堅定地踏出了第一步…… “無限風光在險蜂”,這話有理。在天都峯的頂上,只見峯巒疊聚,雲霧迷離,袓國母親的嬌容的確是豔冠羣芳.在峯頂逗留片刻之後,我巳是身披夕霞,雖然遊興未盡,但也不得不踏上歸途,漸漸地,天都峯已完全融進了晚霞之中,看着這美得讓人驚歎的景色,我決定還要二登黃山。

黃山遊作文2

一直很想去黃山去看一次,但是由於我是學生黨,爸爸媽媽暑假又不放假,所以一直沒有機會去看一下,不過今年爸爸對我說,國慶節放假的時候帶我去看一看。我高興壞了。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國慶節,爸爸帶着我和媽媽去黃山遊玩。

我們第一站去的是黃山市宏村,村裏的景色非常美。有荷塘月色,歷史悠久的學校,還有老舊的郵局和古老的傳說等等。

第二天,我們一家人一大早就起牀坐纜車,到黃山去看美麗的風景。我和爸爸媽媽走了好久才走到始信峯站。在上面看下去,好像自己站在了天空中,白茫茫的什麼都看不清。到了下午,我們吃了飯就開始爬天都峯,蓮都峯,還有最有名的迎客鬆。我們好不容易走到迎客鬆前面,那裏已經人山人海了。媽媽好不容易幫我拍了張照片,天色就慢慢地暗下來了。

嗨,真是急急忙忙的過完了這一天的行程!黃山的美不是隻用言語就能來表達的.

國慶節黃山旅遊

我早聞黃山乃是中國一大名山,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去看,在這個國慶假裏我和媽媽終於享受了一番黃山旅遊。

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了山頂。啊!山頂這麼高,好像在雲彩上面似的。黃山到處都是堅硬的岩石,而在這些堅硬的岩石縫隙中居然還能長出松樹來,真是神奇!這些松樹形態各異,有的聳立挺拔,有的枝葉舒展,有的矯健威武,說這些松樹有神韻,真是名副其實。

黃山可真險峻啊!危峯兀立,怪石嶙峋。黃山上的怪石,星羅棋佈,點綴在波瀾壯闊的黃山之中。這些石頭,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別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獸,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媽媽站在鰲魚峯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動好像就會從山崖上跌落下去。

到了高處,周圍一片雲海,彷彿走入了仙境。黃山上的雲變化莫測,有時白得像一匹錦緞,有時像一條龍似的,在天空中騰雲駕霧,好像在與同伴們嬉戲。黃山上的怪石和青松在雲海中時隱時現,更增加了黃山的美感。

我和媽媽在黃山上大飽眼福後,便去黃山溫泉那裏看一看。我早就聽說黃山的溫泉清澈見底,但一直沒有機會去看,今天我終於可以親眼目睹了。果真跟大家說的一樣,真是清澈見底,其清澈可與灕江、西湖相媲美。我和媽媽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便在這裏繼續遊覽。

我和媽媽在黃山和黃山溫泉玩兒了一天,到了晚上,夜幕降臨,我們的這次黃山旅遊就結束了,一羣歸鳥和一路月色伴着我們回家了,但黃山上的青松、怪石、清澈的溫泉我決不會忘,真是天下美景歸黃山!

黃山遊作文3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新年來臨,我懷着對黃山的崇拜來到了黃山,終於可以一覽黃山之險、黃山之奇、黃山之美了,我的心情異常激動!

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雲谷寺索道。坐在索道車裏,我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飛了起來,腳下是青山翠竹,兩旁是奇鬆怪石。我的眼睛有些應接不暇了,看清楚了這個,又錯過了那個,看見了那個,另一個又被某個怪石擋住了。看,這一塊像手掌,那一塊像巨蛇,後邊的一塊像巨人……

我們首先來到了白鵝嶺。一下索道,我便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瞧,那塊奇石從正面看像棵竹子,從側面像蛇頭,從反面看又像一把劍……我像在夢境一般,無論怎麼看,也看不清她的真面目。這就是我魂牽夢縈的黃山嗎?真是“不識‘黃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走在花崗石鋪成的山路上,一路美景層出不窮。“快看,是飛來石!”表姐驚喜地說。只見一塊巨大的石頭,坐立在另一塊巨石上。我搖搖頭說:“不是飛來石,飛來石上的旁邊有欄杆的,應該會有許多遊客的,不信我們再往前去看看。”我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它的側面,此時它卻變成了一個大仙桃,原來這就是仙桃峯啊,真是“橫看成林側成峯,遠近高低個不同”!

不知不覺,我們爬上了黃山第二高峯——光明頂。站在光明頂上,環顧四周,黃山美景盡收眼底。神奇的雲霧,把山上的每一個奇鬆怪石點綴得更加美麗。山上的風很大,這一大塊雲霧被吹走了,峯頂剛露出來,另一塊大霧又將她遮住了。忽然,在雲霧間,我隱約地看見山峯上有一隻大烏龜。還沒看仔細,這座山峯又被有無遮住了。等了好一會兒,它纔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慢吞吞地露出來。果然像一隻大烏龜,大山峯突起的部分就像一個大魚嘴。原來這就是著名的“鰲魚馱金龜”。我把目光轉向另一邊,一朵巨大的“蓮花”出現在眼前,山峯四周,自然形成朵朵“花瓣”,栩栩如生,這就是黃山第一高峯——蓮花峯,太神奇了!

最後我們來到了玉屏樓。大人們都有點累了,他們在迎客鬆前合影留念後,就坐在地上休息了。但我一點也不感覺到累,看到眼前神奇的“松鼠跳天都”景象。我很想去爬一下黃山第一險峯——天都峯。但是因爲天都峯、蓮花峯現在都已關閉,只能遠觀了!

帶着些許遺憾,更帶着依戀不捨,我們離開了黃山。坐在車上,我默默的念道:“再見,黃山,我還會回來的!”

黃山遊作文4

剛放寒假,我和家人、親戚一同來到黃山市湯口縣,準備開始這次黃山之旅!

根據計劃,我們首先來到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皖南古村落——宏村,而宏村則坐落於中國徽州文化的長廊——黟縣。黃山古代時被稱爲“黟山”,黟縣因爲在“黟山”南麓,所以因此得名。黟縣從公元前221年開始建造,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了!儘管經受過了20xx多年的風吹雨打,但是黟縣依然是風景秀麗,連綿起伏的峯巒與黃山連爲一體,如果將高聳入雲的黃山比成一部氣勢雄偉的交響樂,那麼黟縣則是這部交響樂中一節動人心絃的樂章!

既然黟縣如此美麗,那麼宏村就更是青出於藍!

先說宏村的建築。由於宏村始建於南宋,所以宏村的建築全部都是粉牆青瓦,遠遠望去,連綿起伏的峯巒之間是灰白色的天地。可是,宏村當時居住這腰纏萬貫的土豪、富商,可他們爲什麼不把錢花在房屋的外牆色彩上呢?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對於色彩的運用,有着十分嚴格的等級區分,一般的平民百姓的住宅外牆上是絕對不能使用金碧輝煌的色彩與裝飾的,尤其是金色。金色是皇家、貴族專用的。因此,在建造時,聰明的建造師們設計了這種灰白色的顏色,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產生了一種寧靜與祥和。然而,經過幾千年的日曬雨淋,牆面上的白色粉末早已斑斑駁駁的脫落,儘管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單調甚至單純,卻又因此而增添了一種濃厚的歷史感。

看完宏村的建築,再讓我們來看看宏村的大體樣貌。由於古代的人都比較講風水,所以宏村的規劃很有講究。在風水學中有大量的對山形的評判,如:“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秀,山濁人迷”等。而宏村背有雷崗山雄聳,且有碣溪環帶,形勢較勝,所以山勢方面不必過多操心。然而宏村的'兩條溪流不匯於西而繞南而過是一大缺陷。所以,在明水永樂年間,宏村76世祖汪辛夫婦,三次聘請了號稱爲“國師”的風水先生——何可達察形望勢,按照牛形改造村落。於是村民們鑿水數百丈,作爲牛腸;開採了天然泉水,作爲牛胃;架四座木橋,當做牛腳;栽了兩顆參天大樹成爲牛角;而山則作爲牛頭,屋子則作爲牛身。

瞭解了這些我不禁感嘆: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博大精深!絕不能丟!無論是從建築的顏色,建築的構造,建築大體的佈局以及關於風水的認知,還是古人的賞識,似乎我們現代人都較爲遜色!中華民族還有許多文化期待我們去了解,這些文化充滿了知識與真理,讓我們進一步的瞭解它們,對它們進行深入的探討,進行“解剖”遊不完的宏村,說不完的話。

黃山遊作文5

五一長假期間,我們全家乘着長途車奔波了一天,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旅遊聖地—安徽黃山。

導遊提前向我們介紹了黃山四絕:一是奇鬆,二是怪石,三是雲海,四是溫泉。

第二天一大早,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黃山腳下。啊!人好多呀!等待和我們一起坐索道上山的人早已排滿了上山的石階路。我們足足等了漫長的三小時。從索道車裏向下看,十分驚恐,但看到松樹可真有意思,有的像從石縫裏鑽出來,經過風吹雨打仍巍然傲立於山石間,十分壯觀,這就是松樹堅忍不拔的精神。看着看着,不覺我們到達了目的地——玉屏站。

在玉屏峯東側有黃山最有名的迎客鬆,它屹立於山岩上已有八百多年了,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釐米,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遊覽。此鬆爲黃山鬆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禮,形象可愛。有詩讚曰:“奇鬆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現在迎客鬆已蜚聲中外,成爲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徵。迎客鬆作爲國之瑰寶,是當之無愧的。來的客人都要去那裏照幾張好看的照片,我們也不例外,我興奮地在迎客鬆前照了一張又一張。導遊介紹說這棵迎客鬆就是安徽臺的標誌。此時此刻我心情十分愉快,因爲我見到了課本上學過的世界上最美的景觀之一的黃山。

我們從玉屏峯上的迎客鬆下來就爬上了光明頂,當時是憑怎樣的勇氣,透過一線天到達光明頂的!因爲從一線天向下看,是筆直的!現在想起來真有些害怕。光明頂上設有氣象站,房子上頂着一個圓圓的大白球,從遠處看也很清靜,恬雅。光明頂的海拔1804米,但一點也不氣悶。我們從光明頂的觀景臺上看到了巍峨的天都峯、蓮花峯等著名山峯。上面有好多奇形怪石!其中有一塊石頭像一條鰲魚張着大嘴,上面馱着一塊像烏龜的石頭,因此叫鰲魚馱金龜。在鰲魚旁邊,有一塊像大拇指一樣的石頭挺立在那兒,好像在說:“你好棒呀!”這是黃山有上名的“拇指石”。

我們從光明頂拖着疲憊的身體來到坐索車道下山的地方—白峨嶺站,這條索道叫雲谷索道,因爲下站的地方是雲谷寺而得名。這條索道和別的索道迥然不同,一次能坐51人,我們坐着索道下山,欣賞着太陽即將下山時的黃山景象,另有一番景緻,別有一段情趣,十分惹人喜愛。

啊!黃山,好似夢中的黃山,多麼美麗的景色,多麼壯觀的松濤,多麼稀奇的山石,多麼險峻的山路,永遠銘記在我心中。

我愛你,美麗的黃山!

黃山遊作文6

黃山,有“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譽,它爲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還被譽爲中華十大名山之一。

寒假初,我和叔叔、姐姐一起去了黃山,1月21日晚我和姐姐、叔叔登上了前往黃山的火車。

第二天我們抵達了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我們找了一間酒店就睡下了。第二天我們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了黃山,在入口處,一塊大石頭上刻着“國家地質公園。‘中國黃山’”。我們買了票後就進山了,等了半小時後,終於到我們了。我懷着萬分激動的心情坐上了纜車,我坐在纜車上時看見了黃山危峯兀立,陡峭的山壁上長着國寶“迎客鬆”,又過了10分鐘左右,我說了一句:終於到了,左看看右瞧瞧,不對,在後面接了一句:額……半山腰。我們只好往上爬,爬了五百米左右,我們到了“好漢坡”,可這時,我已經體力透支了。只好走一步喘一口氣的一步一步往上爬,因爲當天是大霧天,我從樓梯上往下看,底下是茫茫雲海,“深”不見底。又往前走了一會到了“百步雲梯”我聽叔叔說,這百步雲梯剛好有200階,我邊走邊數1 2 3 4……200果然是兩百步,我們又走了很久叔叔讓我往左看,我往左看,叔叔告訴我,這個叫猴子觀海,我看見一個蹲在地上,上彎在頭上,望着茫茫雲海。那個叫老僧採藥,我看見一個胖胖的身體,身後揹着一個竹樓,叔叔又告訴我這個叫:仙人指路,那個叫十八羅漢朝海南,這個又叫仙人踩高蹺……這都是黃山奇石。還有一塊最特別地,叔叔告訴我:那個是黃山飛來石,也叫“仙桃石”,傳說是女媧補天多的兩塊神石當中的一顆,另外一顆兄弟石變化成了一塊寶玉,據說是《紅樓夢》中賈寶玉出生的時候嘴裏所含的那塊“通靈寶玉”。在《紅樓夢》前幾章所看到的那塊石頭,就是黃山的飛來石,因此《紅樓夢》還有個別名叫《石頭記》。我們又走了好久,我連走一步的力氣都沒有了,叔叔又告訴我,看見沒,前面那棟房子,到了那裏可以吃中飯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以每秒600英里的速度,猛衝過去,終於到了。我一頓大吃後就繼續上山了,走了不一會我就看到了一個通往雲海中的樓梯,我想:我不是到天堂了吧?叔叔告訴我那叫一線天,上去後再走一會就到山頂了。我發現那一線天上面竟然排滿了人,我和姐姐瘋狂的插隊,終於走完了一線天,我們走了一會到了黃山山頂“光明頂”。我發現上面有一個房子,房子上面有一個大足球,叔叔告訴我:那是一個氣象臺。叔叔還告訴我:之所以這叫“光明頂”是因爲這裏的日照時間最長,而且在這看日出,和在家截然不同。

我們三人在光明頂上呆了一會就下山了。

黃山的美景說也說不盡,寫也寫不完,希望你能自己去細細遊賞。

黃山遊作文7

我的家鄉在安徽,那裏有被譽爲“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它已被列爲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黃山素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由於從小在外上學,我至今還沒有好好欣賞過家鄉門口的美景,於是,趁着這個寒假,我和爸爸來到黃山,一睹黃山的風采!

那天清晨,我和爸爸便乘車前往黃山,經過漫長的車程後,我終於來到了黃山的身邊!空氣中瀰漫着絲絲甜味,我的心也隨之舒展開來。

我聽導遊說黃山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所以黃山的四個方向被稱爲東海,西海,北海,南海。也有人說所謂的海其實就是雲海。

大約8點的時候,我們坐上纜車,擡頭看遠處雲霧籠罩的山峯,我心裏想,今天來這麼早,一定要看到雲海呀!不知不覺中,霧濛濛的漫了下來,黃山似乎退到幕後,稍遠一點的景象已經看不清,我知道我們正在雲海中漂泊,不由得興奮不已!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索道的終點——白鵝嶺。雖然出了纜車,可是我還是什麼也看不清,我緊緊地拉住爸爸的手,生怕走丟了!認清方向後,我們朝着使信峯前進,我聽爸爸說:”到了始信峯,方信黃山天下奇。”爸爸邊走邊向我介紹沿路的各種松樹:黑虎鬆、連理鬆、豎琴鬆、探海松……每棵松樹都形態各異。峯迴路轉,很快就來到了黃山的第二高峯——光明頂。霧氣漸漸散去,對面的奇石慢慢露出了它們的面容。這些石頭,每個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名字,而每個名字都有自己的形象和寓意。從不同的角度看去,更是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下山後,我們先去了鳳凰源。相傳軒轅帝的妻子在這裏養過鳳凰,這裏是鳳凰的故鄉,所以叫鳳凰源。沿着臺階沒走幾步遠,就看到一池碧水,泛着波光,看到這水光盪漾的情景,頓時洗去了我們舟車的勞頓!從鳳凰源出來,我們又來到了翡翠谷,翡翠谷裏大大小小的水潭有十幾個,有的水潭邊上會註明該水潭的名字,比如綠珠池,花鏡池等,不過每一個水潭裏的水都會在陽光下泛着五彩光韻。我們走過“愛”字石沿着石階繼續向上,仍能不斷看到錯落有致的無名水潭,我們來到一個人較少的水潭旁邊,捧一點山泉喝,嘿,真甜!爲了不耽誤我們的行程,我們立即坐車來到東海的最後一個景點——九龍瀑。爸爸帶着我爬上了近千級臺階,不一會就看到了九龍飛瀑,這裏的瀑布瀑瀑相連,遠遠看去相當壯觀。由於長時間沒有下雨,瀑布水量十分的小。

回家的路上,我回想着這一路看到的美景,竟情不自禁地發出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由衷讚歎!

黃山遊作文8

暑假來了,爸爸媽媽說要帶我去黃山遊玩。我早已聽說了黃山的奇石,真想親眼去看看,現在我能去黃山了!真令人興奮。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一出門,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而來。迎着朝陽,我們坐景區的交通車來到黃山腳下,要坐纜車上山去。我們坐上了纜車,纜車徐徐的前進。拐彎……直線……終於要升起來了。當纜車脫離軌道,騰空而起的那一瞬間,我有種失重的感覺,就像坐飛機的感覺。纜車越升越高,本來在地上看起來參天的樹木現在已經在我們腳下了,彷彿伸伸手就可以觸摸到潔白的雲朵,居高臨下的感覺簡直太棒了!第一次坐纜車,我顯得很不安分,一會兒摸摸這,一會看看那兒,興奮極了。不一會我們就下了纜車,開始爬山了。

當天山上到處是濃霧,一棵棵粗壯的黃山鬆在霧中若隱若現,霎是好看!只是這樣的感覺僅僅過了半小時我就厭倦了,因爲到處是霧,既看不到美景,還渾身發涼。早上的黃山真冷呀。

我們來到了有巨大的迎客鬆的的地方,那還有一個玉屏樓,樓前懸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鬆。迎客鬆姿態優美,雖然飽經風箱,卻仍然鬱鬱蔥蔥,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來到。可有趣了。在玉屏樓的上方,有一個自然形成的石頭建築,名叫“睡佛”。旁邊還有還有個烏龜一樣的石頭,好像在哪裏拜佛,所以名稱“烏龜拜佛”。

走着走着,我們就來到了一線天。我看了這狹窄的一線天,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就第一個衝上前,要去玩一玩這一線天。剛開始,我爬得還算順利。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了中間,我得意洋洋,心想:“哈!這麼簡單呀!”誰知,越往上越難走。那階梯只有我半個腳大,踩上去真不容易。我有點膽怯了,生怕從那裏摔下去。我打起精神,小心翼翼地攀登着。路漸漸寬了,也不陡了,我便一口氣爬上了頂峯。然後到喊着:“我爬上來了”。走完一線天,它旁邊還有百步雲梯,我們順着它,又回到了平地上。

我們還爬上了光明頂,這裏海拔有1860米。站在上面往下看,看見了一片茫茫的“大海”,那就是雲海!當時我感覺自己就像身處西遊記中的天宮中一樣,低頭竟然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腳和

路,而是一團團的霧氣,好似神仙一般。看着那些山峯被雲霧纏繞,在太陽的照耀下,一座座青山只露出一個個山尖,

彷彿是大海里的小島,時隱時現在雲霧之中,真的是一副美麗壯觀的風景畫!

一天的黃山之旅結束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黃山,以後有機會我還想再去黃山!

黃山遊作文9

今天我去了黃山。

第一天早晨,由於爲了趕時間,我三點鐘就起牀了。在車上,導遊給我們講了今天的行程:先坐索道上半山腰,然後爬上光明頂,吃完飯,再去北海景區,最後下山,路程二十多公里。一聽要走這麼多路,我差點就臨陣脫逃了。雖然我起得很早,但索道前已排成長龍,等了一個多小時才輪到。在吊艙裏,我可以俯視黃山。有時,吊艙從一個山谷上穿過,山谷裏墨綠色的樹木看得一清二楚;有時,吊艙擦過黃山鬆的樹頂,讓我感到黃山觸手可及;有時,吊艙緊挨着山峯,稍稍一斜便可能撞上山石,弄得我心驚膽戰。幾十分鐘的索道,讓我感受了不同的心情,也讓我感到餘興未盡,真想再坐一遍。

午飯後,我來到北海景區,這裏是由一座座險峯組成的世界。其中有一座山的頂端分成五份,像人的手掌,又像一個筆架,旁邊,有一塊尖筍形的巨石,像一隻鋼筆,在筆尖上,還有一株酷似花朵的黃山鬆,聽導遊說,這就是黃山着名景點夢筆生花。接下來,我又看到了猴子觀海:在一塊懸崖上,有一塊十分像猴子的石頭立在那,好像在望着下面茫茫無際的雲海……真難以相信,以前在電視上知道的黃山着名景點現在都呈現在我的眼前!短短的時間,我就折服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

開始下山了。下山的路是最長的,有十幾公里。“上山容易下山難”,我想:走這麼長的路,還不如坐索道呢!但我還是決定走下山,我想檢驗一下自己的毅力和耐力。下山的路上,包裏的食品吃完了,我開始在路邊的小賣鋪買黃瓜吃,一路上竟吃了五根!這些黃瓜從五元一根到五元兩根,再到兩元一根。我發現,山越高,黃瓜價格就越高,反之亦然。不知道吐魯番的黃瓜價格是否也是這樣呢?那到了盆地的最低處,賣黃瓜的人還要給我錢呢,呵呵!

聽導遊說,黃山腳下是一片竹林。我在心裏千萬次呼喚:“竹林啊,你快點出現吧!”一個小時過去,我看不見竹林,又一個小時過去,仍見不到竹林。足足兩個半小時過去了,我終於看到了竹林。手撫着痠痛的腰腿,我回頭望望,雄偉的黃山隱沒在雲海之中,我都不敢相信我是從那走下來的。

在黃山的條條山道上,你經常能看到這樣一些人:一根扁擔橫在肩膀上,挑起逾百斤的貨物,一步一步蹣跚地往上走。雖然四周的風景很美,但他們從不爲此駐足停留,當遊客們還在留連山色時,他們已從旁邊悄悄地超過,險峻的山路在他們腳下變得尋常,偶爾的歇憩,不僅僅是恢復體力,看他們怡然自得的神情,你能感覺到他們很享受自己的勞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山挑山工!我想:做任何事都能像這些挑山工一樣堅持不懈,不半途而廢,還有多少事不能成功?

遊覽黃山,不僅能看到美麗的景色,也能陶冶人的情操啊!

黃山遊作文10

大家一定知道擁有“四奇”景物的黃山吧!這個寒假,我就和爸媽一起來到了黃山,觀賞它的奇景。

第一天,我們坐着雲谷索道上山了。因爲這幾天霧氣太濃,所以在行駛途中我們並沒有看到多少風景。下了索道,一條曲折蜿蜒的山道便延伸在我們腳下。看來,攀登黃山是絕非易事啊!我們稍作休整,便走上了山道。

走在山道上,我不禁有些納悶:爲什麼這山道一會兒上一會兒下的,既然是登山路,那直接造上坡路不就行了嘛!既節省材料又方便遊客快速上山。幾秒鐘後,我從媽媽那裏找到了緣由。原來,黃山地形凹凸不平,山體此起彼伏,如果不符合地形造路的話,不僅要耗費更多的人力和財力,築成的路面也極不安全,容易塌方。看來無論怎樣,人類都得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和其給予的條件啊!

黃山不是很高,但是每一塊石頭的造型都非常奇特。黃山的風雨就像一把巧奪天工的刻刀,把一塊塊石頭雕成了形態萬千的物種:石海豚、石猴、石牛、石象……其中,有一塊石頭最富盛名,那便是“飛來石”。這塊石頭是山風創作出來的最神奇的一件藝術品。整塊石頭高約10米,寬約5米,重量估摸着有50噸,可令人驚歎的是,它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只有5平方米,乍看就好像是從天外飛來的隕石。

黃山的鬆也是奇景之一。黃山上的松樹都挺立在懸崖峭壁上,好多都是從石縫中鑽出來的,所以樹根堅韌,形態彎曲,松枝都朝着沒有巖壁的方向生長,儼然成了哈腰之勢,彷彿在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形態非常優美生動。這些松樹牢固地嵌長在岩石縫中,頂多也就一薄層毫無養分的松針覆蓋在根上,它們不向堅硬的巨石屈服,頑強地伸出根系,尋找着石縫中的泥土和養分。那份堅強和毅力,令我不禁敬佩萬分。

黃山還 有猴子呢!我們來到一個平臺,發現那裏有很多遊客在爭相拍照、投食。我擠過去一看,原來有三隻猴子攀附在懸崖坡壁上,它們非常乖巧,沒有亂竄哄搶遊客手機。(呵呵,我印象中猴子是這樣的)每隻猴子都肥壯結實,慢條斯理地吃着遊客給的食物。大概是因爲遊客給的食物營養豐富,更或者是黃山的松石鍛鍊了它們的體魄,猴子們身上的毛都油光水滑、蓬鬆順溜的。

因爲天氣和時間的原因,我們沒有去泡黃山溫泉,真是遺憾。等到時間充足、天氣晴朗的暑假,我一定要重遊黃山,彌補之前的不足。

標籤:通用 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