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4篇

如果說人類的智慧無窮大,那麼大自然的智慧則是至高無尚的,因爲人類的智慧來源於自然,一切的靈感都來自自然。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4篇

篇一:大自然的智慧

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成千上萬種動植物,每一種生物都擁有它們的智慧,而這些智慧,遠遠爲人類所不能及。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螞蟻的文章:一片森林中突然起了大火,在熊熊烈火中,動物們都驚慌失措,而螞蟻並沒有慌亂,並沒有自顧自得匆忙而逃,而是迅速抱成團,滾下了山坡。雖然有犧牲者,但卻不至於全軍覆沒,螞蟻的智慧,延續了家族的生命,使這個物種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人類,擁有這種智慧嗎?

變色龍在危險來臨時,迅速變化爲與周圍環境相近的顏色,它們善於變化,致使敵人無法辨別它們的處所。枯葉蝶在敵人迫近時,立刻變爲枯葉的樣子,從個人逃避過敵人的眼睛。人類,擁有這種智慧嗎?

豬籠草能夠分泌出一種香甜的的汁液,引誘食物到達自己的"口"中。蜘蛛織一張具有粘性的大網,等待害蟲的飛入。正因爲它們擁有智慧,能夠找到對方的弱點,才得以讓自己豐衣足食。人類,擁有這種智慧嗎?

壁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吧。當敵人抓住自己時,它們能夠自動切斷自己的尾巴。它們懂得放棄,才得以保全生命。人類,擁有這種智慧嗎?

蜜蜂,是最常見不過的生物了。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採集花蜜。它們雖不能說話,卻懂得用舞蹈來傳遞資訊,因爲它們擁有智慧;它們雖然渺小,卻能靠自己的雙手釀造出幸福的花蜜,因爲它們知道勤勞;它們雖然忙碌,卻生活的井井有條,因爲它們懂得分工與合作。人類,擁有這種智慧嗎?

豐富的大自然,無奇不有,它的智慧爲人類所歎服。

板塊的智慧,造就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峯;風的智慧,形成了聞名的黃土高原;雨的智慧,衝出了著名的"地上河"--黃河;河流的智慧,滋潤着兩岸的兒女;樹的智慧,防止了水土流失,淨化了被人類污染的空氣;花的智慧,美化了人類污濁的心靈;鳥的智慧,清潔了城市中嘈雜的噪音;魚的智慧,給大自然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蘇軾歎服月的變化無窮,寫下了"月有陰晴圓缺";李白歎服黃河的奔騰,作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白居易歎服小草的頑強,留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無窮無盡的智慧,足以讓人類歎服!

篇二:大自然的智慧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出了這樣豐富多采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製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人體共有一萬億多個細胞,這麼多的細胞不僅能夠相互協調,而且每個細胞都有着與衆不同的特殊分工,每個細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絕對不會混淆,從而使整個人體處於高度有序的狀態。在近百年的時間中,人體細胞儘管替換許多次,但這種秩序並不會改變。

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還能夠思維,能夠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學原則,在創造每個事物以及我們身體的時候運用了各種美的規律,比如對稱性、協調性等等,使人體、花朵等表現出難以形容的美。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自然之所以創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在我看來,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爲了"進行自我認識,"爲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是自然發展的進階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進階形態,其進階之處僅在於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

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所以,人僅有的一點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並不屬於他自己所有,他只不過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因此,人對自然的種種誤解,也許是自然對她自己的誤解吧。

這樣看來,我就只是宇宙機體上的一個部分,一個器官,就如同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人與宇宙本來就是一體的。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而我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的身體一樣吧。

篇三:大自然的智慧

駐足山頂,俯視,只見萬物盡收眼底;漫步海邊,遠望,只見寬廣沒有邊際;倚靠門窗,仰看,只見月亮陽晴圓缺......審視這個世界,我們同宇宙萬物相應相和,在大自然的智慧中穿梭。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被貶黃州,蘇東坡只剩落寞的心靈,但此時,是大自然的智慧令他恍然大悟,令他明白"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從而使他曠達樂觀,盡享自然美景。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個浪漫的人,他愛散步,總是駐足林間,沿着彎曲小路去體驗"曲徑通幽處"之感。因此大自然是他的好朋友,大自然給了他生命的啓迪,是大自然讓他通向哲學殿堂。在他的墓誌銘上寫到:"有兩樣東西愈是思考愈是引發我深深的驚歎和敬畏--一是頭頂上繁星密佈的天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大自然的智慧不得不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當梭羅划船在瓦爾登湖上游戈時,他被四周濃密的松樹和橡樹圍着,他被愜意的清風拂動着浮躁的心,他被清澈純淨的湖水盪滌着......在瓦爾登湖上,可以洗淨現代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心如止水,讓人在這"神的一滴"上得到慰藉。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他不僅令梭羅認爲與瓦爾登湖相遇是一種莊嚴、激動的事,更令我們爲這美好的邂逅倍感光榮。

受到大自然啓發的還有很多人,是大自然令在狂妄年歲斷掉雙腿的史鐵生明白了生與死的本質;是大自然令患盲聾症的海倫.凱勒重拾生命的希望;是大自然令歐.亨利筆下的瓊珊擺脫病痛;是大自然令勞倫斯像鳥兒一樣樹立向死而生的生死觀......大自然鑄就了他們的智慧,也同樣給了我們深深的啓迪。

面對成功,湖水告訴我們要心如止水;面對失敗,牡丹告訴我們要豔壓羣芳;面對工作學習,蜜蜂告訴我們要勤勞致富;面對名利,菊花告訴我們要淡泊以明志;面對代溝,雄鷹讓我們理解父母的苦楚;面對隔閡,巨杉讓我們明白只有團結才足以抵禦風吹雨打......

如果說人類的智慧無窮大,那麼大自然的智慧則是至高無尚的,因爲人類的智慧來源於自然,一切的靈感都來自自然,亙古千年的智慧,皆爲一體,便是大自然的智慧。

篇四:大自然的智慧

錯亂了時間與空間,我們站在辛格韋德利火山旁,觀望人類文明的極點熾烈地噴發智慧的火焰。那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復興的究竟是誰?是混沌中的人類,還是賜予他們力量的自然?寬廣而肅穆的大地上凝聚了人類對睿智的自然投出的虔誠的目光。這種充滿了敬畏之情的目光投影出古老文字,它說,是自然給予我們智慧與品格,這便是自然的智慧,啓迪了無數文明的智慧。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東坡在黃州,在赤壁之下,面對自然。自然偉大的智慧叩擊着他落寞的心靈,蘇氏從而恍然大悟,從而嘆出人生的大智慧。似是佛家倫理,又何嘗不能理解成自然的智慧呢!這正如史鐵生在地壇,那個彷彿等了他幾百年的地壇,無論是星空、牆縫或小蟲都給了他無窮的啓示,讓這個在最狂妄的`年歲斷了雙腿的人明白了生與死的本質。這是自然告訴他的,自然的智慧在生命的海洋中給我們引航。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上有這樣一段話:有兩樣東西愈是思考愈是引發我深深的驚歎與敬畏--一是頭頂上繁星密佈的天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自然的智慧是需要我們敬畏的,如同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樣。康德喜歡散步,喜歡在大地上行走,因爲真正的哲學是走出來的,是與自然相擁出來的。我們沒有任何驕傲的資本,因爲我們瞻仰的偉人,我們經歷的種種偉大,都不過是在大自然的智慧中來回地穿梭。

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地棲居。然而,同樣是棲居在自然中,而且是同一個自然,獲得的智慧卻不同。拿東西方文化來說,中國從古至今突出的是政治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而西方則是一代代堅守的科學智慧。資中筠女士在她的《方孝孺與布魯諾論》一文中曾點評過由兩個典型延伸出的東西方差異:方孝孺的死爲的是皇帝,而布魯諾爲的是科學精神。無需驚訝,如今的西方文化顯然已成爲一種強勢文化,單向衝擊着我們的文化。自然的智慧是公平的,你索取它纔會給予。但無論東西方,現今日益尖銳的問題是對自然的失禮而導致的危險處境。失去對自然的敬畏的民族都是極其危險的。海洋沒有界限,天空沒有界限,自然的智慧沒有界限。東西方的文化應該是相互補充促進的,帶着敬畏將這邊的倫理與那邊的科學融爲一體。一路走過,體察他方智慧,無形中已將自然的智慧貫穿。

自然的恩惠無以償還,它用智慧賜予我們生命的力量。當每個人都明白大自然的智慧照射着人類成長的每一個腳印,充滿敬畏的心如此透明,大地脈搏跳動之聲如此清晰!

標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