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自然的智慧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7篇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1

曾經有很多次,我獨自一個人跑到山林之間,不爲別的,只爲聆聽一下那些大自然的聲音,聽那空靈的鳥語,聽那琤淙的山泉,聽山風掠過樹梢,聽遍山野花怎樣在柔風多情的撫弄下無聲地綻放……然後感受心靈上的一種別緻的寧靜,記取那些讓我怦然心動的點點滴滴,讓之成爲我創作的靈感和源泉。然而,我失望了,每一次我的感覺幾乎都是一片空白,甚至還惹來了我心靈無邊的煩躁,讓我迷惘!這才知道,當自己很刻意的走進大自然時,就已經很不經意的從大自然中走了出來。

大自然是一種境界,刻意的去領略,得到的只是膚淺!大自然無所不在,一棵樹、一朵花、一根草、一道山泉,甚至是空氣裏的一顆微塵,只要你用心的去發覺、去感受,你就能看到整個大自然的絕美風景!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獨特的神祕和美麗,等待着世人去發現去發掘,然而,真正的的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卻很不容易!弄懂一根草,並不僅限於把草放到嘴裏爵爵,嚐嚐味道;弄懂一朵花,並不僅限於置身於花叢中,聞聞它的香氣,看看它的顏色;弄懂一棵樹,並不僅限於把自己埋進坑裏,感受泥土擠壓的氣息;弄懂一道山泉,並不僅限於把自己浸入其中,領略泉水的清涼和甜美……大自然的一切,總讓人來不及凝神細想,總是散亂而又細緻、輕快而又緩慢的悄然而來,又悄然而去,讓人無法捉摸。

今年十一,我駕車經過一片小樹林,車輪輾過滿地的黃葉,輾過斑駁的樹影,也輾過了我薄薄的寂寞與落寞。這時候,當一陣微風把幾片金黃的葉子輕輕吹落,當我的耳中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鳥鳴,我的心也忽然感受到了一種以前從沒有感受到過的明淨與寧靜,幾許雲淡風輕的思緒悄然滑過心頭,又悠然而去,只留下些許淡淡的領悟和我嘴邊的一絲淡淡的微笑,讓我沉浸其中。不是麼?面對這樣靜謐的山林,和不經意進入心頭的那一點明悟以及那種讓你淡泊、讓你深思的境界,又有誰,能不由衷地感到輕鬆坦然,感到愉悅溫馨呢?畢竟,誰都曾有過像大自然一樣明淨無暇的時光,雖然少年時的美好時光總是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只是那段稍縱即逝的時光裏我們剎那間得到的一些領悟,便可以讓我們的青春再無遺憾,便足以讓我們品味一生一世了。這時我才明白,真正的領悟,總是在不經意間進駐我們的心田的!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2

不知不覺間,你已離我遠去!真空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沒有你的日子裏,污濁肆意地侵蝕着,蔓延着我的生命年華。

如今的我,流連在都市無光十色的絢麗中,醉心於日光下晶瑩地反射陽光的玻璃窗,迷戀着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儘管我沒有改姓更名,卻愈加覺得:我已不是我了!每每這時,我愈加地想你,愈加地覺得你走得不覺而匆忙!在我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時,你天天和我在一起,如影隨形,那時的我,見慣了你。芳草萋萋,你用蘸滿濃墨的大手筆揮灑了一陣綠色的雨,啊!這綠色的雨呀!它染綠了空地、田壟、屋角和塘岸,一切,竟是如此的舒心,如此的舒心!大到成片成片的青碧,小到細處的抽芽吐綠,或濃濃的綠意洋溢其間,令人賞心悅目;或淡淡的一小抹,也令人頓感生機一片!感覺處處都有你的智慧,帶着細草微風,你揉散了,抹淡了的芬芳,你在吐納之間,教我一番隨性!如今,遺棄了你的隨性,我學會了強顏,學會了吞聲嚥氣在都市的喧囂中,在虛榮和名利場上,泯滅了個性。醉心於都市,時常被塵埃迷了眼,被喧囂昏了耳,被物質亂了心,直到塵埃落定,喧囂散盡,才依稀再現你的音容。二月春風,你用它裁着絲絲綠絛的河畔垂柳,有長有短,黃綠相間,縷縷的絛帶拂着粗壯的樹幹,那般飄逸,靈動,真不知,是絲絛在梳着春風,還是你在裁着絲絛?垂柳絲還在飄拂、挽留,你卻已在水中暢遊,銀白的、黑的、紅的、青的魚,在你的懷抱中嬉戲。

你是透明清靈的,不然,該會驚動它們了吧!水中的藻荇,柔柔地攪着水波圈圈滑開,呵呵!可是你的剪刀,又在裁着它們?我問,你沒有回答,甚至於你的身影,也在我的面前模糊開來!恐懼與無奈,終於壓倒了我,是我徹底地迷失在潮水般襲來的黑暗之中。終於明白,沒有你,我已無法暢然呼吸。一直以來都醉心迷離的霓虹,也在你遠去的身影中黯然。有棱有角的很整齊的鋼筋水泥,會是那樣冰涼堅硬,沒有人情,沒有你的柔軟呼吸,我也會徹夜難眠!

啊!大自然充滿着智慧,就讓我們在你的懷裏盡情地吐納自然吧!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3

曾經有很多次,我獨自一個人跑到山林之間,不爲別的,只爲聆聽一下那些大自然的聲音,聽那空靈的鳥語,聽那琤淙的山泉,聽山風掠過樹梢,聽遍山野花怎樣在柔風多情的撫弄下無聲地綻放……然後感受心靈上的一種別緻的寧靜,記取那些讓我怦然心動的點點滴滴,讓之成爲我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然而,我失望了,每一次我的感覺幾乎都是一片空白,甚至還惹來了我心靈無邊的煩躁,讓我迷惘!這才知道,當自己很刻意的走進大自然時,就已經很不經意的從大自然中走了出來。大自然是一種境界,刻意的去領略,得到的只是膚淺!

大自然無所不在,一棵樹、一朵花、一根草、一道山泉,甚至是空氣裏的一顆微塵,只要你用心的去發覺、去感受,你就能看到整個大自然的絕美風景!

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獨特的神祕和美麗,等待着世人去發現去發掘,然而,真正的的走進大自然、瞭解大自然,卻很不容易!弄懂一根草,並不僅限於把草放到嘴裏爵爵,嚐嚐味道;弄懂一朵花,並不僅限於置身於花叢中,聞聞它的香氣,看看它的顏色;弄懂一棵樹,並不僅限於把自己埋進坑裏,感受泥土擠壓的氣息;弄懂一道山泉,並不僅限於把自己浸入其中,領略泉水的清涼和甜美……大自然的一切,總讓人來不及凝神細想,總是散亂而又細緻、輕快而又緩慢的悄然而來,又悄然而去,讓人無法捉摸。

今年十一,我駕車經過一片小樹林,車輪輾過滿地的黃葉,輾過斑駁的樹影,也輾過了我薄薄的寂寞與落寞。這時候,當一陣微風把幾片金黃的葉子輕輕吹落,當我的耳中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鳥鳴,我的心也忽然感受到了一種以前從沒有感受到過的明淨與寧靜,幾許雲淡風輕的思緒悄然滑過心頭,又悠然而去,只留下些許淡淡的領悟和我嘴邊的一絲淡淡的微笑,讓我沉浸其中。

面對這樣靜謐的山林,和不經意進入心頭的那一點明悟以及那種讓你淡泊、讓你深思的境界,又有誰,能不由衷地感到輕鬆坦然,感到愉悅溫馨呢?畢竟,誰都曾有過像大自然一樣明淨無暇的時光,雖然少年時的美好時光總是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只是那段稍縱即逝的時光裏我們剎那間得到的一些領悟,便可以讓我們的青春再無遺憾,便足以讓我們品味一生一世了。

這時我才明白,真正的領悟,總是在不經意間進駐我們的心田的!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4

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無論是令人厭惡的蒼蠅蚊子,還是美麗可人的鮮花綠草;無論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還是不值一提的灰塵,都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質創造出了這樣豐富多采的生命,而人類卻不能製造出一個哪怕是最簡單的生物。

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體現,是她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人體共有一萬億多個細胞,這麼多的細胞不僅能夠相互協調,而且每個細胞都有着與衆不同的特殊分工,每個細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絕對不會混淆,從而使整個人體處於高度有序的狀態。在近百年的時間中,人體細胞儘管替換許多次,但這種秩序並不會改變。

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還能夠思維,能夠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學原則,在創造每個事物以及我們身體的時候運用了各種美的規律,比如對稱性、協調性等等,使人體、花朵等表現出難以形容的美。用盡人類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難以造出這樣的一個人來,讓那一萬億個細胞協調工作,是人類的智慧所不能勝任的。

自然之所以創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在我看來,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爲了”進行自我認識,“爲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人是自然發展的進階階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進階形態,其進階之處僅在於他會思維、能夠進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識。人的智慧與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階段。宇宙或者說自然借我的眼睛來觀看她自己,借我的嘴來表達她自己,說出她億萬年來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

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對宇宙的認識即是宇宙對自己的認識,我思維即是宇宙在思維,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歡笑即是宇宙在歡笑。所以,人僅有的一點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並不屬於他自己所有,他只不過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因此,人對自然的種種誤解,也許是自然對她自己的誤解吧。

這樣看來,我就只是宇宙機體上的一個部分,一個器官,就如同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個器官一樣,人與宇宙本來就是一體的。宇宙是一個大生命,而我只是這個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讓我們愛護自然就像愛護我們的身體一樣吧。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5

在盤古還未將人們從混沌迷茫解救出來時,自然,就已經靜靜佇立在那裏,不悲不喜,好似在靜靜等待着這羣無知無助的兒女們。踏過沉靜的山,山無言;涉過深沉的水,水不語;走過樸素的花,花靜然;拂過安然的葉,葉肅默……這山水花葉,這日月星辰,這千億年來亙古不變的大地山川,究竟隱藏着多少奧祕等待人們去探索,又究竟包含着多少智慧等待人們去汲取。

大自然的智慧,人類社會發展的根基。從電閃雷鳴而致的大火中撿拾到熟食,人類由此走出茹毛飲血的時代,從青苗野黍的隨風沐雨生長中悟到播種收穫之道,人類由此走向豐足穩定……現代人從夜空中翱翔的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超聲波裝置,又由大海中暢遊的海豚得到啓發,發明了雷達。如此之例不勝枚舉,人類社會由此而欣欣向榮。

大自然的智慧,人類靈魂的洗滌劑。王安石與友人遊歷褒禪山,幽深險峻的山讓他發出“盡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的感嘆,由此他更盡心於爲自己的改革而奮鬥,結果雖不如他意,但於他而言終究無悔,相信他於九泉之下亦可以無憾了;大洋彼岸的梭羅,每日執槳劃於那清幽秀麗的瓦爾登湖之上,與山爲鄰,以水爲伴,聽蜂鳴鳥唱,看雲霞流轉,每日用他那摯愛的筆一點點記錄下他逐漸聖潔,逐漸寧和的生活。在瓦爾登湖畔,沒有了喧囂浮華,只有那萬年不變的湖水在靜靜流淌。這神奇的一滴,這使人生命得以神奇過濾的自然。

大自然的智慧,人類生命輪迴的所在。生若夏花,燦爛絢美;死如秋葉,靜然肅默,生死輪迴,樹高千丈依然歸根,靜坐林中,感嘆世事。春夏秋冬,正如人之一生,春的生機,似幼兒的希冀;夏的熱烈,似青年的奔放;秋的成熟,似中年的豐碩;冬的靜謐,似那華髮叢生的老年。與萬物同歸於寂,然人的一生不同於蟲魚鳥獸,不應只在進食與死亡間徘徊,人類生命需要透過奮鬥留給後世以精神財富,花草透過綻放尚得一世美麗,作爲萬物靈長之人類,焉能使這一生碌碌無爲,苟且虛度?大自然的智慧,着實無窮無盡。人類未到之前,他就已經精精彩彩,複復雜雜存在了千億年,人類數百萬年的生存史,與之相比,不過滄海一粟而已,況且還需依附自然而生存,如此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向大自然虔誠俯首,大自然的智慧,依舊需人們不斷去汲取,去領悟……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6

駐足山頂,俯視,只見萬物盡收眼底;漫步海邊,遠望,只見寬廣沒有邊際;倚靠門窗,仰看,只見月亮陽晴圓缺……審視這個世界,我們同宇宙萬物相應相和,在大自然的智慧中穿梭。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便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被貶黃州,蘇東坡只剩落寞的心靈,但此時,是大自然的智慧令他恍然大悟,令他明白“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從而使他曠達樂觀,盡享自然美景。

德國哲學家康德是個浪漫的人,他愛散步,總是駐足林間,沿着彎曲小路去體驗“曲徑通幽處”之感。因此大自然是他的好朋友,大自然給了他生命的啓迪,是大自然讓他通向哲學殿堂。在他的墓誌銘上寫到:“有兩樣東西愈是思考愈是引發我深深的驚歎和敬畏——一是頭頂上繁星密佈的天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大自然的智慧不得不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當梭羅划船在瓦爾登湖上游戈時,他被四周濃密的松樹和橡樹圍着,他被愜意的清風拂動着浮躁的心,他被清澈純淨的湖水盪滌着……在瓦爾登湖上,可以洗淨現代繁華大街上的污濁和引擎上的油膩,心如止水,讓人在這“神的一滴”上得到慰藉。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他不僅令梭羅認爲與瓦爾登湖相遇是一種莊嚴、激動的事,更令我們爲這美好的邂逅倍感光榮。

受到大自然啓發的還有很多人,是大自然令在狂妄年歲斷掉雙腿的史鐵生明白了生與死的本質;是大自然令患盲聾症的海倫·凱勒重拾生命的希望;是大自然令歐·亨利筆下的瓊珊擺脫病痛;是大自然令勞倫斯像鳥兒一樣樹立向死而生的生死觀……大自然鑄就了他們的智慧,也同樣給了我們深深的啓迪。

面對成功,湖水告訴我們要心如止水;面對失敗,牡丹告訴我們要豔壓羣芳;面對工作學習,蜜蜂告訴我們要勤勞致富;面對名利,菊花告訴我們要淡泊以明志;面對代溝,雄鷹讓我們理解父母的苦楚;面對隔閡,巨杉讓我們明白只有團結才足以抵禦風吹雨打……

如果說人類的智慧無窮大,那麼大自然的智慧則是至高無尚的,因爲人類的智慧來源於自然,一切的靈感都來自自然,亙古千年的智慧,皆爲一體,便是大自然的智慧。

大自然的智慧作文7

錯亂了時間與空間,我們站在辛格韋德利火山旁,觀望人類文明的極點熾烈地噴發智慧的火焰。那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與復興的究竟是誰?是混沌中的人類,還是賜予他們力量的自然?寬廣而肅穆的大地上凝聚了人類對睿智的自然投出的虔誠的目光。這種充滿了敬畏之情的目光投影出古老文字,它說,是自然給予我們智慧與品格,這便是自然的智慧,啓迪了無數文明的智慧。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蘇東坡在黃州,在赤壁之下,面對自然。自然偉大的智慧叩擊着他落寞的心靈,蘇氏從而恍然大悟,從而嘆出人生的大智慧。似是佛家倫理,又何嘗不能理解成自然的智慧呢!這正如史鐵生在地壇,那個彷彿等了他幾百年的地壇,無論是星空、牆縫或小蟲都給了他無窮的啓示,讓這個在最狂妄的年歲斷了雙腿的人明白了生與死的本質。這是自然告訴他的,自然的智慧在生命的海洋中給我們引航。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誌銘上有這樣一段話:有兩樣東西愈是思考愈是引發我深深的驚歎與敬畏——一是頭頂上繁星密佈的天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自然的智慧是需要我們敬畏的,如同敬畏自己的生命一樣。康德喜歡散步,喜歡在大地上行走,因爲真正的哲學是走出來的,是與自然相擁出來的。我們沒有任何驕傲的資本,因爲我們瞻仰的偉人,我們經歷的種種偉大,都不過是在大自然的智慧中來回地穿梭。

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地棲居。然而,同樣是棲居在自然中,而且是同一個自然,獲得的智慧卻不同。拿東西方文化來說,中國從古至今突出的是政治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而西方則是一代代堅守的科學智慧。資中筠女士在她的《方孝孺與布魯諾論》一文中曾點評過由兩個典型延伸出的東西方差異:方孝孺的死爲的是皇帝,而布魯諾爲的是科學精神。無需驚訝,如今的西方文化顯然已成爲一種強勢文化,單向衝擊着我們的文化。自然的智慧是公平的,你索取它纔會給予。但無論東西方,現今日益尖銳的問題是對自然的失禮而導致的危險處境。失去對自然的敬畏的民族都是極其危險的。海洋沒有界限,天空沒有界限,自然的智慧沒有界限。東西方的文化應該是相互補充促進的,帶着敬畏將這邊的倫理與那邊的科學融爲一體。一路走過,體察他方智慧,無形中已將自然的智慧貫穿。

自然的恩惠無以償還,它用智慧賜予我們生命的力量。當每個人都明白大自然的智慧照射着人類成長的每一個腳印,充滿敬畏的心如此透明,大地脈搏跳動之聲如此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