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自然作文 > 春天作文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精選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天裏的野菜作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精選5篇)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1

春天是吃野菜的好季節。週六上午,媽媽帶我去前面的小樹林裏找野菜。

我和媽媽進入小樹林裏,看到遍地都是一叢叢綠油油的小草,仔細一看品種還是不同的,到底哪些是野菜呢?我看到了一種有點像小青菜的草,興奮地問媽媽:“媽媽,這是野菜嗎?”“不是的!”媽媽過來看了下答道。我一下子泄了氣。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媽媽叫我:“彤彤,我找到了,你快過來看!”我馬上跑過去,媽媽指着一棵小草說:“看,這就是野菜。”我問道:“這是什麼野菜呢?”“這叫馬蘭頭,你看它的根部有點發紫,而且葉子的邊是鋸齒形的。”我一看果然如此。媽媽摘了一小棵馬蘭頭對我說:“你聞一下,是不是有一股野菜的清香?”“啊,真的好香!”我叫道。媽媽又指着另一種小草說:“這也是野菜,名字叫薺菜。你看,薺菜的特徵就是開小白花,花苞是三角形的。”“好可愛啊!”我說道。“我現在已經會辨認兩種野菜了!”我對媽媽說。

因爲小樹林裏的野菜太少了,媽媽就帶我去菜場買了一斤馬蘭頭。回到家後,媽媽把馬蘭頭洗乾淨,放入開水鍋裏煮了下,再撈出來用涼水沖涼後揉成了一團。原來一大包的馬蘭頭只有飯碗大小的一團了。媽媽把馬蘭頭切碎,又拿一根春筍和一塊豆腐乾,同樣切成碎末。然後,媽媽起了油鍋,炒起了馬蘭頭。炒了一會兒,馬蘭頭的香味就出來了,我不由地在旁邊咽起了口水。不一會兒,馬蘭頭炒好了,媽媽把它盛到盤子裏。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起一點放入口中,“啊,真好吃!”我開心地叫道。

今天,我過得可真滿足啊,既長了見識,又飽了口福。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2

當互相拜年的祝賀聲還剛剛遠去,當飄香悠長的年味還剛剛散去,春天的使者——春風,就以它婀娜的步伐悄然而來。

和着春風的步伐,樹們花們草們卸下寒冬裏的裝束,開始賣弄自己的風情。河邊的柳樹飄逸着枝條,開始搖曳自己的新衣;牆邊的迎春花舒展着身姿,也慢慢探出燦爛的笑臉;村前屋後,桃李爭奇鬥豔,梨樹一夜白了頭,而舶來品櫻花以它最妖嬈的姿態,怒放在路邊、在湖畔、在公園裏。

不負春光的人們,走出戶外,踏春賞花。

而鄉間裏,農夫們沒有這份閒情去踏春賞花。“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古語,是農夫們最深切的體會。

蘿蔔已經在泥土裏開裂,要趕緊拔出來,主婦們把吃剩下的蘿蔔洗淨,切成條,或烘或曬成幹蘿蔔條;青菜瘋長,趁着嫩,趕緊拔下菜葉,或淹浸酸菜,或搓揉撒鹽做成乾菜。大蒜慢慢抽薹,頭開始肥壯,農夫們要及時整理周邊的野草,別讓野草擋住了蒜箭和頭的長勢。菠菜、冬蒿、茼蒿,在春風的吹拂下,在菜畦裏試比高低。這初春裏的蔬菜,嫩嫩的,綠綠的,要有盡有。

拔出了蘿蔔,摘掉了白菜,整土,施肥,準備春播。田間裏,一些草籽花慢慢盛開,田埂上,春草們卻在野蠻生長。此刻,油菜田地裏正在密謀一場盛大的花事。

春風不解油菜花的風情,任性地掀開了蓋在油菜花頭上的綠衣,於是,油菜花不再羞答答,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它張揚的姿態:一片一片的泛黃、一丘一丘的盛開,一壟一壟的怒放。和着任性的春風,油菜花以它的強勢,佔據了田間、山頭,甚至佔據了路邊、屋檐下。

如果說,江南的初春,就是踏春賞花的樂事,你就大錯特錯了。在我看來。江南初春最美妙之處莫過於享受春風帶來的口福。

春風吹醒了村前屋後的椿樹,椿樹懶慵慵地伸出椿芽,眼尖的農婦們,趕緊摘下那些椿芽,椿芽煎雞蛋,俗名爲“椿葉煎蛋卷”,是初春的時新菜。古詩裏有說:“嫩芽味美鬱椿香”,把椿芽用鹽醃製,曬乾,待到以後煎着吃,或炒菜時候做佐料,又是巧婦們的心思。

春風吹醒了田間路邊的野胡蔥,野胡蔥還剛剛伸出自己的雙臂,眼尖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摘下那些嫩嫩的野胡蔥,帶回家裏,洗淨,切成米粒狀,敲入雞蛋,和着野胡蔥搗碎,加鹽,加醬油,攪拌以後,就着熱油,倒入鍋底,慢火慢煎,翻轉再煎,雞蛋味道和着野胡蔥的清香,飄散在整個廚房裏。

春風吹醒了山野的蕨根,蕨根“嫩芽初長小兒拳”,於是,在初春裏,摘一把“小兒拳”,帶回家裏,或素炒,或用蕨菜炒肉等等,又是一番美味在心頭。

吃了椿葉,吃了野胡蔥,吃了蕨菜,薺菜又以它玲瓏的身姿展示在田野,於是挖薺菜,又讓人們回到童年的時光裏。《詩經》有云“甘之如薺”,薺菜素炒,盡享野菜的風味。而如今,薺菜雖然不怎麼上餐桌,但是,“三月三,薺菜煮雞蛋”的習俗,在我們這裏一直沿襲下來。

雨後春筍。初春,也有急性子的春筍冒出頭,春筍炒臘菜,春筍炒肉,各種吃法,因人而異,隨心所欲。

初春裏,在江南,幾種用野草野菜做的小吃,更是別具風味。

我最喜歡吃的是一種粑粑的小吃。在我的家鄉,有一種野菜叫做“薔”,春風一吹,田埂、山坡到處都冒出新芽。這種野草書名就是鼠麴草,摘下鼠麴草的嫩芽,洗淨用熱水淖好,糯米、健米按照各自的口感摻和好,然後把鼠麴草糅和在米粉裏,做成餈粑,我們叫做“薔粑粑”,是非常獨特的小吃,色澤嫩綠,鄉野的清香,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查閱資料,鼠麴草,別名很多,功效很好:爲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藥,內服還有降血壓療效。可見,鄉野流行的東西有它的理由和生命力,這是先祖積累的財富。

還有一種“苧麻粑粑”。初春裏,是野苧麻返青的時節,如今很少種苧麻,然而,山間、路邊、屋前,到處都有野苧麻。隨手摘下野苧麻的嫩葉,洗淨熱水焯好,搗碎,摻和在米粉裏,做成餈粑,這是兒時經常吃到的小吃。色澤與“薔粑粑”一樣,口感稍有區別。用苧麻做粑粑,既是享受春天賜予的口福,也是人們利用大自然給予的恩惠而勤儉持家的一種智慧。試想,在那缺糧少吃的年代,利用苧麻做餈粑,既改善了生活,又節約了糧食。

如果哪家孩子上火感冒了,巧婦們會用田間的一種“臭草”,做成“臭草粑粑”吃,據說能清熱解毒去風寒。

這些小吃,都是兒時初春經常要吃的。如今,我們還會在春光旖旎的時候,與親朋結伴,到山野到田間採摘野菜野草,一起做着粑粑吃,既享受了美味,更享受了濃濃的親情。

是的,在初春的江南,遠近都是油畫;在初春的江南,隨處都是美味。試想吧:起伏的遠山,安靜的民居,悠然的農夫,金黃的田野,或許讓你流連忘返;而眼前一樹一樹的花開,一畦一畦的菜綠,或許讓你詩情大發。那麼,江南春天的小吃呢?你該不會看了就垂涎三尺吧?

還是白居易說得好——“能不憶江南?”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3

三月,休息天,春日遲遲,天朗氣清。小孩子拿着風箏出門,他們用尖叫聲和歡呼聲去追趕藍天上那輕盈的白雲。

年輕人攜着帳篷甜點出門。他們在草地上相擁,在陽光下喁喁情話。旁邊的小河就奇怪了:他們的甜言蜜語怎麼那麼多?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從日出到日落,永不疲倦。

有經驗的吃貨們帶着小鐮刀布袋子也出門了。田地中、溝渠邊、河灘上,在她們看來,滿眼的都是美味啊!溝渠裏的水芹,綠綠的,輕輕地一提,雪白脆嫩的長莖就從淤泥中拽出來,就着渠水洗淨。田野裏的苜蓿,鋪成一大片一大片的新綠,還沒來得及開出紫雲狀的花絮,嫩嫩的,割上兩把就夠了。貼着地皮的馬蘭葉也長得又肥又大了,一大蓬一大蓬的蒿子,需要拿鐮刀貼着泥土割。薺菜到處是,一朵連一朵,又大又嫩。荊棘叢中,枸杞抽出了新嫩的頭,綠中微紅的葉,軟得像少女臉頰的絨毛,一掐就斷,有淡綠的汁液留在指間,嗅一嗅,手指也殘留着清香。水溝裏,螺螄在軟泥上輕輕劃出一個個小圈圈,真淘氣。河灘上,懶洋洋的河蚌在悠閒地曬太陽,把肥肥的蚌肉伸出了殼……

吃貨們呼嘯而來,滿載而歸。小孩子瘋跑跑累了,年輕人說話說餓了,該輪到吃貨們露一手了。

先端涼菜:馬蘭葉拌臭乾子,野香四溢;枸杞頭配花生米,紅綠醒目。

再上熱菜:水芹炒肉絲,雪白翠綠;清炒苜蓿苗,嫩脆爽口。

最後是紅燒螺螄肉,又辣又有嚼勁;河蚌煨火腿片,再放上幾片脆生生的冬筍,湯汁釅濃肉片水滑。再就着自家釀的紅葡萄酒,真是美啊!那叫個綠色,那叫個健康。滿座喧譁,大家紅光滿面,齒頰生香,大快朵頤。風捲殘雲之後,真的不知今夕何夕了。

吃貨還有後手哪,她宣佈明天吃薺菜餃子,衆人歡呼起來;她又指着用草木灰捂着的草根說,等到後天,蒿子根捂得又白又嫩,擇淨了炒鹹肉絲。只聽到身邊人的喉嚨裏有輕微的“咕咚”聲,原來是在悄悄地吞嚥口水呢。

一桌子野菜,有脆脆滑滑的'香,有清爽甘甜的香,甚至還有夾着青澀微苦的香。風格新奇又別緻,豐富而不雷同。你只要親口嘗過便絕不會忘記:各種野草都是高明的魔術師,它們各顯神通,把春日的清風雨露和陽光明月釀成了一道道風味獨特的佳餚。

嚼過春天的野菜,哇,夢中都有綠草的清甜和太陽的芳香。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4

春天來了,校園裏的迎春花開了,田野裏的小草變綠了,路邊的柳樹發芽了,小河裏的水變清了,魚兒在河裏歡快地游來游去,樹上的小鳥多起來了,唧唧喳喳地叫個不停,好像在用歌聲歡迎春姑娘的到來。呼吸着春天新鮮的空氣,爸爸媽媽帶着我去挖野菜。 到了馬蓮臺,我和爸爸媽媽很快就找到了野菜很多的地方,於是我們就開始挖了。可是一開始我不太知道苦菜長得什麼樣,後來經過媽媽的指導我終於知道了,於是我就開始自己到處找,不一會兒,我們就挖了一大包。然後我們就開始往回走,沒想到一路上又挖到了很多薺菜和白蒿,今天我們的運氣可真好,收穫特別大。

最後我有點兒累了,擡起頭伸了個懶腰,突然發現天空藍湛湛的,多麼迷人啊!這時因爲該到吃中午飯的時間了,我只好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春天裏的野菜作文5

每年春天,總趁雙休日回老家幾趟。早幾年,走在通往老家的壩頂,遠遠就看見老屋上冒着炊煙,那一定是母親在燒飯呢。現今,村莊房屋已經拆遷,在那上面,已然屹立一座現代化的“鹽化之都”。母親與大哥一家也被安置在像城裏人住的樓房裏,好在樓裏的鄰居,都是原來村莊的。母親的精神依然矍鑠,看到我們回來說:“今天下午遲了,明天再去,晚上還要跳廣場舞呢。”母親知道我是饞於家鄉的野菜。我的家鄉位於江淮分水嶺,是古代吳楚相連之地,兩千多年前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突圍南進,《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乃陷大澤中。”滄海桑田,我的家鄉就在陰陵大澤之上,打小記憶中,土地相對貧瘠,又三乾乾兩旱旱,夏秋季,灘頭灣地常被洪水淹沒,以至於老人們說,“貓尿尿就把莊稼給淹了”,進出都是土路,晴天還好,逢雨天雪天,趕個集下個街,小孩上學,那叫一個艱難呀。我在那生活了近二十年,愣是溫飽也沒解決。二十幾年前去城裏打工,別人問起我的家鄉在哪裏,都羞於啓齒,其實不單單是家鄉窮,而是出去的鄉黨常跟外人打架,打工人家老闆不願要。

提起野菜,首推家鄉的薺菜,雖然城裏都能買到,但絕不是那個味兒。“荒園槁葉飄,薺菜已堪挑。”開春,如果雨雪不多,在正月十幾就能挖到薺菜,這季節早晚冰霜交加,寒意料峭,趁着午後的春風暖陽,母親和我們一起去挑薺菜,薺菜棵棵都匍匐地面,葉梢一圈與菜心顏色青綠,而中間爲褐色,想是欲暖還寒的影響,本想甩開膀子往上長,寒氣一來又得穿上棉襖,看上去色褐磕磣,一下鍋,它的碧綠就悠悠地盪漾開來,一開鍋,那濃郁的薺香,撩撥的你心癢癢的、嗓子也癢癢的,如果煮的是麪條,就像每一根白玉上面鑲上星星點點的翡翠,讓你不忍下箸;如果煮的是餃子,麪皮裹着菜餡,猶如早春的薄霧,瀰漫於竹林間,朦朧誘人,蘇東坡說薺菜“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薺菜大致有兩種,一種是板葉,一種是散葉。板葉薺菜,通體碧綠,葉面寬大肥厚,抽薹開花期早,養眼耐看,採食期短,正常年景,驚蟄前後尚可挖點;散葉薺菜,綠中帶褐色,葉面鋸齒凹陷、碎須有茸毛,較其他薺菜香濃味鮮,可採摘到春分前後。母親對薺菜的生長習性瞭如指掌,我們所經過的田頭路邊、園埂壩坎、小菜園地,一路挑來,成菜的篾藍已經快滿。時而,有幾孩童在“村村通”水泥道上玩耍,投來童真、好奇的目光,單純的笑臉,酷似過往的童年。太陽漸漸沉於壩頂的樹後,寒氣陣陣襲來,在回家的路上,我說怎麼不挑些馬蘭頭,母親說:“太小,上不了手,下趟回來就有了。”

“離離幽草自成叢,過眼兒童採擷空。不知馬蘭入晨俎,何似燕麥搖春風。”陸游詩中的馬蘭,即是馬蘭頭。立春一過,蟄伏一冬的馬蘭頭,似乎被春的氣息喚醒,一片片簇擁着,瞬間鮮活起來,它們在明媚的春光裏伸腰展臂,在和煦的春風裏搖曳着稚嫩而蓬勃的身姿,在綿綿春雨中,滾珠流翠,帶着青春的朝氣,洋溢着春天的爛漫。馬蘭頭有青梗紅梗兩種,喜溫耐陰,抗寒耐熱,簇生於田邊、路旁、溝坎等低窪處,採摘期在三四月份,野生的株小,由於朝霜晚露,吸天地之精華,所以它綠瑩瑩、嫩閃閃、鮮靈靈。馬蘭頭可清炒、涼拌、作餡和拌麪粉清蒸等多種吃法。涼拌,將馬蘭頭焯水、切碎,香乾切丁,輔以鹽、糖、蒜末、醬麻油醋等佐料一拌,那凝聚了春綠的色澤,那濃縮了的曠野的清香,你會忍不住大快朵頤。小時候多是蒸吃,拌點麪粉拌點鹽,十二張大鍋蒸上一鍋,從菜園地裏拔顆蔥,揪幾根蒜葉,洗洗切碎,待出鍋時,撒上蔥蒜花,再挖一湯匙凝結的豬油拌勻,又當飯又當菜,吃過了喝點開水,那窘若囚拘的歲月,春天的野菜,幫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荒春,真是“寶階香砌何曾識,偏向寒門滿地生。”現在剁餡兌肉包餃子,可是那時的奢侈品了。

從開春到春末,老家的野菜還有很多,像枸杞頭、馬齒莧、野掃帚頭、野小蒜、野莧菜······現在知道它們清熱解毒、明目益胃、消腫利溼,可降三高,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有不錯的保健功效。可那時在我的眼裏,就是充飢的食物。從人們擺脫吃早飯夕沒着落的生活,再用錢幣脂肪積累資源的能力,而今又追求膏樑厚味之後,吃點野菜也是不錯的選擇。人生有時就這麼奇怪,在顛簸的旅途中,或許模糊了故鄉與異鄉,人人都是旅途中的過客,旅途精彩而無奈,旅程短暫又漫長。當膨脹迷茫時,踏着春光,回趟老家,去母親身邊,回到你人生啓航的地方,盤桓幾時或小住幾天,陪陪母親,挑點野菜,感受鄉情,聆聽鄉音,收攏耗散的生命,安頓飄浮的心靈,做幾餐野菜宴,品一品老家的味道,嚼一嚼過往的記憶,此時突然感知,貧困已成過往,野蠻已成歷史,隨之而來的是文明富裕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