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透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爲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1

摘要: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作爲一門通識課,是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它主要引導學生了解人類自身,理解人類與整個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關係。然而現階段該課程存在內容多、課時少、教材更新滯後等問題。爲解決這些問題,文章試着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方面闡述《現代生命科學導論》課的實踐和改革措施,並對改革作了展望。在教學內容上採取刪除部分與中學生物重複的知識、增添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時尚新內容以及將教學內容與學科專業相結合等改革措施;教學方法上採用專題式授課模式、熱點新聞導課、探究式教學、辯論式教學、演講、實驗、多媒體教學和MOOC翻轉課堂教學等多種授課模式。經過幾個學年的實行,得到學生一致的好評。

關鍵詞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現代生命科學導論》是將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及其前沿進展融合在一起的一門綜合性課程,是高等學校非生物專業類本科生的公共選修課[1-2]。它是一門實實在在的素質課,其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生命科學素質,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非培養學生精深的專業技能。近年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現代生命科學導論》這門公共選修課,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改革,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該課程的教學存在內容多、課時少、教材更新滯後、部分同學選課態度不端正、混學分的普遍現象,及曠課現象嚴重、上課不聽講、討論不積極等問題。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根據我國高校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本文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並闡述了在此過程中進行的一些重要改革措施,最終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教學內容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現代生命科學的基本概念、知識和理論概貌,瞭解生命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思維模式以及新動態、熱點問題。同時,透過本課程學習,學生了解了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同其他自然學科交叉滲透的必然趨勢。因此,在課程內容上,我們要重視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實用性,精選內容並優化知識結構[3]。此外,我們還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以及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樣化。需要透過科學性、趣味性和貼近生活性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我們對教學內容這一部分進行了三個方面的改革,具體如下:

(1)刪減部分與中學生物課本重複的內容傳統的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中部分內容與高中生物知識交叉,因此教師應該要適當參考中學生物課本,對學生已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刪減部分高中生物知識內容,在深度、廣度等維度上對原有知識進行拔高。如“生命的物質基礎”這一講中,我們簡要的概述了組成生命基本物質的蛋白質、核酸的結構部分,而重點介紹這些物質是如何在我們人體內起作用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得到這些物質,從而避免上課內容與中學生物相關內容重複,消除學生“重複學習中學生物知識”的感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加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時尚新內容近年來生命科學發展迅猛,新成果層出不窮,現有教學內容以經典生命科學知識爲主,對前沿知識涉及不多。因此,教師應該引入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學理論和研究動態充實到“生命科學導論”的課堂教學中。比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介紹了“基因診斷與治療”、“器官移植”、“醫用生物傳感器”、“基因沉默技術”和“幹細胞治療術”等時尚新內容。如在講到醫用生物傳感器,我們把自己研究領域裏的一些最新成果展示給大家(基於量子點-DNA納米結構電化學體系的腫瘤標誌物單細胞水平檢測方法研究)。針對天津師範大學一名女生因攜帶乙肝自殺身亡的事件,我們向學生介紹了乙肝治療研究中的一些最新進展。透過對這些前沿知識的介紹和探討,有助於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3)將教學內容與學科專業相結合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爲例(其他高校所遇問題類同),它作爲一所特色型的工科院校,學生大多爲工科專業,如通信工程、電子資訊、自動化等。對於不同類型的學科專業,其所要求的知識點也有所不同。如通訊資訊類專業的學生學習核酸、蛋白質等相關知識對於他們今後在生物芯片和智能計算機的設計方面有着積極的作用;機械專業類學生學習生物的形態與結構對於其今後在仿生學上的造詣有着潛在的影響;電子資訊專業的學生學習基於酶生物反應的生物傳感器、基因探針等知識對於他們今後研究智能醫療設備具有重大的意義;儀器儀表類專業學生學習酶標儀、PCR儀對於其今後從事各類儀器儀表的研發工作也有着很大的幫助。因此,我們在講授這門課程時應該首先了解學生的所學專業,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科專業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此外,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所需要的思維方式也有所不同。爲了培養學生所需要的逆向思維,我們將“基因擴增分析”和“顯微放大分析”知識點進行融合講解,讓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能夠很好的運用這一思維方式。

二、教學方法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是一門通識課,其內容非常豐富。傳統的講授法常常是以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也是大多數教師所採取的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可謂一種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爲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對教學方法進行了一些探索,旨在對傳統的教學法進行補充。

(1)專題式授課模式實現模組化學習我們將《現代生命科學導論》這一課程以專題的形式將教材內容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提煉和概括,把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前沿研究成果展示給學生。每個專題都用一根線索貫穿,創造情境,讓學生自由發揮集體探討,在討論中掌握相對應的生命科學理論和生物技術,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如我們在講授《現代生命科學導論》這一課程時引入了“基因沉默技術”專題,向學生講解了基因沉默技術這一高效的基因敲除技術在今後基因時代的各個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4]。我們引入產前診斷這一專題,向學生介紹產前診斷的歷史、目的、常用方法及範圍,重點提出了近親結婚的危害,引起同學們對產前診斷的重視

(2)以熱點新聞爲切入點引出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從當前的一些熱點新聞入手,引起同學們的共鳴。如在講解“基因診斷與基因治療”這一知識點時,我們首先從社會名人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高調宣佈切除乳腺和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利用基因試圖治療癌症這兩起事件入手,向學生講授個人患病機率與其自身所攜帶的基因存在着直接的關係,引出基因診斷與治療的概念,使學生對基因診斷與治療的相關知識點有所瞭解。我們又由近段時間蔓延的韓國“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非洲“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恐慌出發,引入對“未來的災難:瘟疫與傳染病”這一知識點的講解。透過對常見傳染病的發病機制、流行過程、基本特徵及預防的講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而且也讓學生能夠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很好的應對措施。我們還透過揭祕“全球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換個頭重新來過”這一事件出發,向學生介紹器官移植的分類、歷史等相關知識點,引起學生對“器官移植”這一知識點的興趣。

(3)提出問題實現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在進行課堂講授時,教師透過提問事先設計好的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並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進而引出相關知識點。如講授生命的物質基礎這一內容時提出:膠原蛋白能美容嗎?根據你平時的觀察,你認爲血糖低會出現何種身體不適狀況?我們可採取何種措施?有人說,劇烈運動或洗浴後吃糖可防止虛脫,爲什麼?多吃糖爲何會蛀牙?爲何人們認爲多吃魚蝦等食物能補腦?女性減肥成風,拒絕脂肪的做法是否正確?透過這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來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辯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生命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一些新鮮的東西,但同時它也給人類帶來了不利的因素[5]。如轉基因食品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有的人對轉基因食品抱有積極的態度,有的人對轉基因食品抱有消極的態度,那麼我們到底對轉基因食品應該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呢?這些問題需要大家好好思考,針對不同的觀點讓學生進行辯論,陳述各自的理由。透過這種方式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6-7]。

(5)學生課堂演講實現自主學習當今社會得癌症的人越來越多,學生認知癌症的興趣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首先透過培訓讓學生學會在網絡上查閱國內外的相關知識,在學校圖書館查閱國內外相關的文獻,然後指導他們進行文獻綜述,由他們來講解癌症這一知識點的相關內容,最後教師做相應的點評。透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了學生思考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6)寓實驗於教學之中生命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加設實驗課對學生學習生命科學導論這門課程而言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如我們可以透過腫瘤標誌物的測定這一關乎每個人身體健康的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導論課的`興趣。透過製作植物微型標本和動物人工琥珀標本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標本的製作方法,而且還能對這門課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7)進行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在現代課堂中最常用的是幻燈片和視頻。這兩種簡單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大大增加課堂教學的資訊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我們在講到人類的起源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個視頻-baby從受精卵到出生的全過程,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我們人類究竟是如何來的。

(8)嘗試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近年來依靠互聯網而進行的網絡教育逐漸走入大衆視野,MOOC翻轉作爲網絡教育最新誕生的主角依靠互聯網的便利迅速席捲全球,國內外頂尖大學紛紛推出了自己的MOOC課堂[8-9]。它的基本思路是: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課前完成知識傳授,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學習者在課前基於視頻等教育資源完成知識點的自主學習,課堂則透過師生互動答疑討論,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利用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對於提高《現代生命科學導論》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有着較大的作用。例如基於MOOC視頻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利用在線寫作批改系統可以即時批改,促進學習動機;爲方便學生移動學習,平臺支援學生利用手機掃描APP二維碼,透過手機移動學習完成相關課程內容。因此,在當前背景下我們應該對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一些改變,將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進來,搭建長效激勵平臺,引導高校積極參與,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

三、總結

本文針對《現代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教材不協調和學生上課態度不端正等問題,針對性地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兩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刪減部分與中學生物課本重複的內容、增添時尚新內容、以熱點新聞爲切入點引出知識點、基於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改進措施來提高教學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獲得了廣大學生的一致好評,甚至有部分學生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任重道遠,今後我們還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引入新的內容、新的技術、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新的考覈機制,培養出厚基礎、寬口徑、富創造的複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霽,吳敏,曾冬雲,等.“生命科學導論實驗”課的實踐與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6):204-207.

[2]徐丹.《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程的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96-198.

[3]李娜,毛永強.“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20-121.

[4]麻鵬達,劉晶瑩,樑宗鎖.生命科學導論教材中補充基因沉默技術相關內容的建議[J].生物學雜誌,2009(6):100-102.

[5]唐建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探索與體會[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2(2):12-18.

[6]周亞平,金衛根,陳傳紅,等.《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66-168.

[7]唐建軍,吳敏,陳欣,等.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通識課程開設討論課的探索[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4(3):12-16.

[8]陳柳興起對高等教育的影響[D].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14.

[9]胡杰輝,伍忠傑.基於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1):40-45.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2

摘要:

學習生命科學知識不僅是生物專業學生的需要,對非生物專業的學生來說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我校爲非生物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實踐和探索,並就師資隊伍建設、實驗課開設及考覈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

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時代,生物科學日新月異,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前,人類面臨着一系列重大的問題,如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等,這些問題不僅是科技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這要求生物類和非生物類專業學生必須有廣博的生命科學知識。因此,面向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開設生物類相關課程是十分必要的,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質的手段之一。如果大學生畢業時不懂得什麼是DNA、什麼叫克隆等基本概念,不瞭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不瞭解生物技術與人類社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將可能有會成爲一種遺憾。在強調素質教育,培養和提高本科生創新能力的背景下,國內外許多高校已將生命科學導論課程設爲本科生通用選修課,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上海海洋大學作爲一所有其自身特色的院校,推進非生物類專業的生命科學素質教育已有十多年,在2000年《生命科學導論》作爲公共選修課在學校開設。根據我國高校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對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並作出一些思考。

一、優化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是課堂教學素材,是一門課程的主體,也是課程目標的載體。生命科學導論主要是針對非生物專業的學生而開設,由於選修該課程的學生基礎知識不一致,因此如何確定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們認爲課程的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基礎性、系統性,但更重要的是趣味性,同時還要注重不同學科間的交叉。在該課程內容的設定方面,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了探索:一是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們還未能做到按文、理科對學生進行分類。爲避免出現文科學生聽不懂,理科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出現,我們在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上,由淺入深,由窄到寬。具體主要包括:生命的基本組成、細胞、遺傳及其分子基礎、基因與基因工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等。二是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是“生命科學導論”課生命力的體現。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大量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我們及時把它們充實到生命科學導論教學中,如講細胞這部分的內容時,及時補充幹細胞的相關最新研究成果;對人類基因組計劃這個知識點,則把後基因組時代的生物資訊學、蛋白質組學、轉錄組學、系統生物學等最新成果補充進來。三是課程內容選擇方面呈現出鮮明的自身特色。建設一門體現上海海洋大學特點、符合學生需要的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是本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初衷。水產、食品和海洋三大學科是上海海洋大學的傳統優勢學科。我們以與現代生活特別是海洋、食品安全等問題密切相關、影響重大的熱點問題作爲切入點,展開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如在講述生態學部分時以日本福島核輻射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爲例引入生態學的相關理論知識。所學內容可使學生能夠從生命科學的角度進行正確必要的分析,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更新教學手段

課堂教學是本科教學最重要、最核心、最本質的部分,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如何提高生命科學導論的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生命科學導論的課程內容涉及生命的組成、細胞、代謝、遺傳、分子生物學、進化、生態、健康與疾病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論,教學內容跨度大、面廣且不易深入。因此,除採用板書、講述、引導和啓發等傳統的教學手段外,我們積極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綜合了音響、圖像、動畫、文字等多種效果,可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微觀的事物宏觀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靈活、恰當地利用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集於一體,豐富多彩、生動形象,既幫助教師假設良好的情境,又有利於學生深刻理解和記憶。如在學習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時,除以文字描述外,透過動畫演示PCR反應的全過程,使學生生動直觀地看到微量的DNA如何在體外進行幾何級別的擴增,使學生愉快而迅速的接受這個概念,且對它的印象歷久彌新。此外,在課堂上適當播放一些相關的優秀科教片,如BBC的discovery系列節目及美國國家地理節目等。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上課熱情,開拓了學生視野。

三、轉變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但在以大班上課的生命科學導論課堂上,這一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弊端。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存在課堂氣氛沉悶、出勤率低等問題。學生對教師的講解和提問幾乎不做出任何明顯的迴應。這可能是由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課程內容有落差,另一方面有些學生本就是抱着掙學分的目的,對該課程不重視。爲應對上述問題,我們大膽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啓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強生命科學導論課堂的吸引力,提升課程教學效果。如在講授基因工程的相關知識點時,由熱門電影《阿凡達》的片段引入克隆人,學生興趣深厚,對克隆技術的相關內容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我們在教學中的調查顯示,60%以上的學生認爲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應以教學互動和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授課,但僅有10%左右的學生願意總是積極參與該課程的課堂教學。這說明學生不滿足於被動接受知識,但如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密切關注的問題。社會資訊技術的發展正在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共享成爲可能,也使得教學的過程完成不僅僅侷限於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我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作爲提升生命科學導論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在上海海洋大學校園網的EOL網格教學平臺中有該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及學習指導等資源,使學生在課後可以自主學習。在平臺中設有討論區,使得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交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還給學生介紹國內外著名高校生命科學導論或生物學相關的課程及生命科學研究所或實驗室的網站,指導學生學會在網上查找資料及閱讀生物學相關文獻。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上網學習的需要,也起到了教育學生、激勵學生的作用。

四、關於建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一些思考

我校目前將《生命科學導論》作爲全校本科生選修課程,學生積極踊躍選課,課堂氣氛活躍,但是作爲一門全校公共選修課,它暴露出一些不足:學生多,教師少;只有理論課,沒有實驗課等。

1、師資隊伍的建設。授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真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生命科學導論是一門涉及多學科專業知識的課程,這就需要授課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強的指導能力。鑑於每位教師自身研究方向的侷限性,不可能涵蓋所有的生命科學領域,因此我們組織了一支由多名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在該團隊中,既有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和專業素養豐厚的老教師,也有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每位老師只講授自己擅長的部分,這不僅拓寬了課程所涵蓋的知識面,也可將教師自身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前沿性、創新性和學術性,也可縮短理論和實踐的距離。我們十分注重整個教學團隊教學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對新教師的培養。每位新教師每學期均需參加聽課,以從其他老師的授課過程中汲取經驗。此外,還組織授課教師參加了《動物生理學》和《生命科學導論》等國家精品課程的培訓,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透過不斷的學習,使教學團隊的整體實力得到提升。

2、關於實驗課的思考。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實驗教學不僅有利於鞏固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非生物類本科生學習生命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術,是培養新世紀綜合性、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環節。目前,我校的生命科學導論還未開設實驗課程。我們曾就該課程是否需要開設實驗課進行調查,95%的選課學生希望能開設實驗課。在課堂講授中介紹在現代生命科學發展中重要的幾項試驗技術時,同學們也表現出對生物學實驗的強烈興趣。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開設實驗課程,設計合理的實驗項目及對學生實驗成績進行科學的評價都是值得我們探索的問題。

3、關於考覈方式的思考。一直以來,我們都在思考採取何種考覈方式才能客觀全面地評價每個學生,而且有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強調學習過程及學習的效果,而不是考試成績。我們採用理論考試和撰寫課程論文相結合的方式。理論考試的方式採用開卷形式,考試題目由客觀題與主觀題組成,主要考查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規律的理解,同時評價學生應用概念和規律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論文由學生自己選擇主題寫一篇與該課程相關的文獻綜述,但要求格式統一、規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主題,這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完成課程論文的興趣和發表自己的觀點,也可有效地防止抄襲,督促學生培養對誠信的正確態度。

參考文獻:

[1]吳慶餘.基礎生命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吳春燕,羅勤,王玉鳳,周青春.師範院校非生物專業本科生生命科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5(1):32-34.

[3]張維傑.如何開好“現代生物學導論”課[J].中國大學教學,2005,(3):33-34.

[4]彭美雲.提高本科課堂教學效果的建議[J].中國大學教學,2010,(7):17-19.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3

摘要:

《生命科學導論》是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通識類課程。授課對象面向全校非生物類專業的學生。教學中存在內容多學時少、涉及專業廣等問題,教學效果欠佳。故筆者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生命科學;非生物專業;教學實踐;

一、前言

生命科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滲透、綜合性強的科學。當今困擾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糧食不足、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態失衡、重大疾病等問題均寄希望於從生命科學中找到解決的新思路。因此,在本科階段開設生命科學類課程,如《生命科學導論》,有利於培養具有寬闊專業知識背景的複合型創新人才[1,2]。許多高校對非生物類專業學生開設《生命科學導論》,但教學效果不理想[3,4],究其原因如下:教學內容與高中生物有重複,學生學習產生鬆懈的思想;學生專業跨度廣、生物基礎層次不一;課程內容繁多,小至細胞、大至生態系統皆涵蓋在內,但作爲一門通識課,學時卻十分有限;課程屬於非專業必修課,學生在學習態度上不夠重視。筆者根據《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解決途徑,供大家共同探討。

二、提高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1. 明確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沒有目標,教學就沒有方向,教學效果也就無從談起。參照教育部高教司印發的《關於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的原則意見 (試行)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目標的制定應包括:學生掌握生命科學的關鍵概念、理論,理解探索生命科學基本規律的一般方法,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常識;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認識和理解生命現象、本質,探究生命科學與技術同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促進其學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將目標細化到具體的環節中。考慮到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學過了生物知識,教師在上課時要做到“少、精、新、寬”。內容的設計要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繫。但由於內容多且學時有限,教師在講授新知識時要把握好度。如果只是點到爲止的教學,學生理解不到位;但過於強化細節,則很容易同《普通生物學》、《植物生物學》等課程相重疊,不能突出本門課程的特色[5]。因此,教師要更新教學內容,結合生物技術教學。生命科學是一門活躍的學科,教師應密切關注相關的科技動態和熱點問題,更新教學內容,提高認知水平。除此之外,要將理論知識點與相應的生物技術關聯教學。如:細胞內DNA複製與PCR技術關聯;生物的無性生殖與克隆技術關聯;細胞的分化與幹細胞技術關聯。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不能只側重傳授新熱點和生物技術,而忽略課程知識體系,這樣很可能導致學生在修完《生命科學導論》之後,依然不清楚生命有哪些活動的規律、生命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有何種相互關係,而是簡單地將生命科學等同於生物技術[5]。其次,在教學中要加強課程與其他專業、領域的聯繫,《生命科學導論》高層次教學目標強調生命科學與技術同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開闊學生的思路。上課時教師要找準切入點,開展交叉學科教學實踐。文學類專業的學生可從生命學科中獲取文字創作的靈感和素材。如《白夜行》中作者將雪穗和亮司的關係比喻爲蝦虎魚和槍蝦的關係,即生物的互利共生關係;而能源專業的學生可引導其從葉綠體中得到啓發,設計出性能優良的光催化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引導其借鑑生物資訊的採集、處理、存儲過程,找到解決人工智能技術難題的新思路。

2. 重視科學思維的培養,穿插情感教育。

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例如,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發現是科學探究史上的經典案例,教學時老師可側重於再現孟德爾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體驗科學家是如何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分析結果、提出結論和驗證結論的,藉此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科學思維。此外,大學生處在青春期,心理髮展不成熟,情感教育不可少。上課時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選取科學家的故事穿插到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科學家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夢想和信念的堅持,以期幫助大學生消除負面情緒,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和高尚的社會理想。

3. 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 設立問題情景,啓發式教學。設立問題情景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慾,進而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創設問題情景時,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等太過簡單,缺乏思考價值;問題設定過大、問題空泛、難度大、針對性差,又會造成學生對問題無從下手。設定問題要遵循具體化、由小到大,由易到難且難度適中的原則[6]。例如,講授DNA在細胞核內如何完成摺疊和組裝形成染色體時,教師可設定以下問題:“已知DNA結構中螺旋每旋轉一週包含10對鹼基,螺距爲3.4nm。如果一個細胞中DNA含6.4×109個鹼基對,大家嘗試計算這個細胞中DNA的長度。”待學生計算出正確結果 (DNA的長度約2米) 後,可再提問:“我們知道DNA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大多數細胞核的直徑在5-30微米之間。那麼要將約2米長的DNA鏈完全包裹在細胞核內,就如同將一根長約2公里的繩子完全塞進一個網球裏。大家可聯繫現實生活想想怎樣才能實現這一過程?”

(2) 討論式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變化教學方法,如亦可嘗試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方法,實現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融合。特別是關於生命科學與倫理部分內容,教師可給出不同的議題 (如轉基因技術與食品安全、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倫理、人類幹細胞應用與倫理、克隆技術與倫理、器官移植與倫理),然後提前分給不同的小組進行調研。待到下一次上課時,本組同學進行觀點陳述,其他組同學進行提問、討論和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既學會了以辯證的、綜合的思維來看問題,又鍛鍊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4. 善於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

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可以解決《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內容抽象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的問題。結合授課內容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視頻 (如核糖體中蛋白質合成、胚胎髮育等),增加教學內容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做到聲、圖、文並茂,使學生的理解從靜態抽象的書本文字層面轉化爲動態的直觀理解層面。課間的十分鐘也可合理利用起來給學生播放一些有趣但又不失科學性的紀錄片,如《生命的奇蹟》節選,讓學生既可放鬆身心,又能加深對生命和生命科學的理解。

三、結語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優化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體現系統性、交互性、前沿性、科學與技術的結合性以及思維培養與情感教育的結合;採用問題情景教學、討論式教學等多樣的教學形式,啓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相結合,實現微觀概念宏觀化的良好效果。此外,教師應加強自身學習,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和實踐,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效果,實現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惟傑.從“生命科學導論”進入工科專業課程表談起[J].中國大學教學,1999,(06) :23-24.

[2]宋怡玲,楊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體系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06,(06) :37-39.

[3]周亞平,王斌,金衛根.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 (02) :172-174.

[4]徐丹.《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程的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 :196-198.

[5]唐建軍.“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探索與體會[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 (電子版) ,2012,2 (04) :12-15.

[6]湯萍.有效設定問題情境的基本原則[J].生物學教學,2012,37 (12) :21-22.

生命科學導論論文3000字4

摘要

爲了順應大學科發展需要,培養新世紀高、精、尖複合型人才,南京郵電大學面向全校非生物專業本科生開設了“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共選修課。本文對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並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覈方式進行了改革和初步探索。

關鍵詞

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共選修課;教學改革;

一、“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開設的必要性

隨着生命科學的不斷髮展,新的交叉學科不斷涌現,產生了生物數學、生物資訊、生物化學、生物物理、生物倫理等新興學科。同時,生物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其他技術融合,形成生物傳感器、生物材料、生物芯片、生物光電、生物能源等諸多高科技產業。[1]近年來,隨着大學學科的發展和對素質教育的提倡,國內外知名高校紛紛開設“現代生命科學導論”選修課。[2]該課程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科學素養,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學科交叉滲透融合,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熱情,促進知識遷移,主動適應職業需求變化。[3]現代生命科學是一門年輕學科,發展非常迅速。目前,國際上對其研究範疇很難下準確的定義,各校面向非生物專業本科生選修課的教學側重點不一樣,缺少成功模式與精品課程。

二、教學內容

在南京郵電大學大資訊辦學特色的推動下,筆者所在課題組強化現代生命科學“本色”教育,藉助學校資訊科學與生物資訊學專業人才優勢,在內容上注重向生物醫學工程、遠程醫療、智慧醫療以及生物資訊學方向傾斜。針對非生物專業本科生這個特殊授課對象,以素質教育爲導向,對教學內容作了全方位優化和改革。

1. 注重教學內容的新穎性、科普化和多樣化

我們的參考教材選用《基礎生命科學》(吳慶餘主編),深入淺出、系統地介紹了生命科學基本知識,同時注意吸取本學科前沿知識,每學年對內容進行更新。[4]比如,講到生物能源時,把微生物燃料電池和最新研究成果介紹給學生。講授免疫時,針對當今社會暴發的流行性疾病,如超級細菌感染、SARS、H7N9型甲流等,將最新流行病學報告及時補充進來。講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時,結合厄爾尼諾現象、霧霾等極端天氣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提高其科學實驗素養,學生們非常感興趣。

2. 因材施教,根據專業特色挖掘生命科學知識

授課時,注意教學重點的多樣化和差異化,有助於學生深入理解生命科學技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研究興趣。[5]對理科學生偏重於生物資訊學、生物物理、生物化學等知識;對工科學生則多介紹生物傳感器、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芯片等內容。比如,資訊類專業瞭解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會對分子計算機設計產生興趣;機械類專業瞭解細菌鞭毛的形態與結構,會得到仿生學設計靈感;電子類專業瞭解代謝網絡、生物資訊傳遞,有助於設計生物芯片和生物傳感器;通信類專業瞭解遠程醫療,能對本專業的理解更深刻。[6]對文科學生則討論現代生命科學與社會問題的關係,比如人口問題、糧食短缺、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資源匱乏,也能間接影響他們的思維。[7]生命科學的發展爲倫理學提供了新的研究課題,例如性別選擇、器官買賣、安樂死等。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克隆人的身份、個人基因資訊的隱私權也引發了他們強烈的關注。

3. 合理優化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題組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蒐集了大量資料,精心設計了集“文圖聲”於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並在課堂上結合專題內容適時播放一些優秀科教紀錄片,如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國外知名媒體制作的《生命》《自然》系列紀錄片。這些紀錄片呈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生物技術的日新月異。尤其是由DISCOVERY頻道和NHK公司聯合出品的《人體DNA時代》,以講故事方式介紹了基因在疾病治療、壽命延長、各民族的起源,個性的成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學生直觀瞭解了人體內互動關係。這種電影式教學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學生們對生命科學的熱愛,並使教學過程變得輕鬆快樂。

三、教學方法

公選課應側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需求,需要以探究式、啓發式、討論式、實踐式教學構建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模式,形成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關注現代生命科學最新研究動態,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專題。

探究式教學。針對教學內容中的某個問題設定專題討論,如講元素與營養學時,把學生分爲幾組,透過查找文獻,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膳食方案,並在課堂上交流。“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儘可能提供資源,比如介紹相關書籍和期刊,推薦一些着名生物學網站和手機應用,如“丁香園”“小木蟲”等,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到圖書館電子資源庫上查找文獻。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知識,也能激勵他們主動學習、實踐動手,提升資訊收集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啓發式教學。每一章開始部分總是從生命科學史講起,引出每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帶着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聽課。例如,講授細胞衰老內容時,從秦始皇與徐福的傳說講起,並提出:人類可以長生不老嗎?人的衰老機制是什麼?癌細胞是怎麼回事?哪些生活習慣與癌症有關?講授微生物時從十四世紀歐洲黑死病的故事談起,提出:黑死病是什麼?如何影響人類的醫學?跟免疫學有何聯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各自所學的專業跟生命科學有何聯繫,對交叉領域的發展有何設想。用這種方法教與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有利於開發學生潛在創造力,使他們在專業學習中產生新的知識生長點,爲學科交叉打下基礎。

討論式教學。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很關注,抓住這一點,筆者設計了很多專題,以討論方式讓學生參與進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理解。比如,講述生命倫理學時,透過美國的卡倫·昆蘭案例,使學生了解安樂死與人權的矛盾。講述腫瘤的治療時,以今年轟動全國的魏則西事件,討論免疫療法的原理是什麼,最新的CAR-T療法有何風險,該不該因爲這個事件就全盤否定腫瘤的細胞免疫治療。也可針對不同觀點,比如,就是否應該大力推廣轉基因食品這個論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這種方式讓學生建立起科學認識問題的態度,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自主學習。學生反映由於高考文理分科,有的選考生物有的沒有,各人基礎不同,而教材中有部分內容與中學重複,再次學習則感覺枯燥無味,所以更改爲自學內容。爲此,我們建設了課程網站,學生可從中直接獲取教學大綱、課件、教學資源庫,也可以找到各大生物學網站的連結,瞭解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同時,學生作業提交、答疑也能在網站上完成,優化了自主學習模式。除在線交流模組,還利用QQ、微信、微博等深受學生喜愛的現代網絡通信工具,使學生隨時隨地與教師進行溝通。

增加實踐環節。爲了讓學生對本專業與生命科學如何結合,如何更好地實現跨學科發展有更深刻的體會,利用校友資源,帶領學生到科研院所(如東南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中心)、醫療軟件公司(如海泰醫療資訊系統有限公司)以及江蘇省醫療器械檢驗所等單位參觀學習。在這些地方,學生親眼見到我國“十三五”規劃重大科技項目之一——來自醫學、心理學、生物資訊學、生物化學、模式識別、信號處理、生物電子學等各個領域的腦科學研究團隊的成員;瞭解到醫療軟件的開發需要依賴電子資訊類專業與醫院的合作,各種醫療器械的開發離不開通信、電子、機械等領域人才。另外,很多學生表達了要做實驗的願望。由於目前受條件限制無法安排學生做生物實驗,我們設計了一些生物資訊學小實驗,比如,“H7N9流感病毒基因組進化分析”“利用MATLAB生物資訊工具箱對人與小鼠的基因序列進行分析與比對”等,讓理工科學生作爲課程大作業完成。部分學生受這些實驗啓發,對生物資訊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聯繫生物資訊系老師參加實驗室開放項目和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STITP),有的取得了不錯成績,甚至在本科階段就發表了學術論文。

四、考覈方式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綜合學生的期末成績(60%)與平時成績(40%)對學生進行考覈和評價。根據每堂課簽到、完成作業和課內互動表現情況評定平時成績。因爲各專業學生基礎有差異,期末考試改變傳統的紙化考試方式,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與生命科學的相關性完成3000字的論文,並用幻燈片做5分鐘報告,然後由老師與同學根據彙報情況,專業結合程度等打分。這樣可以讓學生從不同專業角度思考生命科學問題,使所學知識應用於本專業,更好地體會交叉學科的魅力。

五、結束語

該課程的開設只有幾年,還處於探索與實踐階段,但每年選修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可見深受學生歡迎。課程組成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修養和教學水平,努力開展教學改革工作,以適應不斷髮展的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學勇.把握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戰略機遇[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3(8):4-7.

[2]張建斌,馬凱,李利軍,等.非生物專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1):104-108.

[3]董翠,張繼英,肖穎.在我校開設“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討與實踐[J].現代企業教育,2014(16):351.

[4]周亞平,金衛根,陳傳紅.“現代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2):166-168.

[5]關統偉,車振明.非生物類本科生“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7):53-54.

[6]徐丹.“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程的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41):196-198.